昆明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公司报告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086282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9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公司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昆明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公司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昆明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公司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销量自2013年以来便维持在2000万辆以上,2018年前11月累计销量达2542万辆。在汽车工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xxx有限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70.0万元,占公司股份73%;B公司出资30.0万元,占公司股份27%。xxx有限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xxx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809.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20.07万元,占总投资的81.90%;流动资金689.62万元,占总投资的18.10%。根据规划,xxx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5993.00万元,总成本费用4515.72万元,税金及附加68.45万元,利润总额1477.28万元,利税总额1749.49万元,税后净利润1107.96万元,纳税总额641.53万元,投资利润率38.78%,投资利税率45.92%,投资回报率29.08%,全部投资回收期4.94年,提供就业职位112个。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我国稳定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第一章 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三)股权结构xxx有限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70.0万元,占公司股份73%;B公司出资30.0万元,占公司股份27%。(四)法人代表邹xx(五)注册地址某新兴产业示范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总面积2147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5.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5.0万人,城镇人口499.02万人,城镇化率72.85%。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23名,并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昆明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六)主要经营范围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七)公司简介xxx有限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某新兴产业示范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现已步入产业成熟阶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横向生产格局来看,汽车工业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但增速较为缓慢:相比而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该等国家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量较大、人力成本较低,由此使得全球汽车工业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在前述背景下,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借此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递增趋势。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129.59亿美元上升至53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5%。第二章 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汽车零部件项目背景分析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递增趋势。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129.59亿美元上升至53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5%。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系围绕整车市场的发展进行布局。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不断成长,新兴经济体成为整车消费的主要增长区域,由此带动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向新兴市场转移。2012-2018年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7%,远高于北美的19%,欧洲的4.%,韩国的3.5%和日本的4.3%。迅速扩大的市场空间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专业化、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我国逐步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及西南地区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行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使信息传递更为快捷、物流运输更易组织,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产业的整零(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关系属于附属发展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逐步加快,汽车厂家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不断推出新的车型或使用新的部件,整零关系的市场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一方面,零部件企业不仅供应产品,还向整车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加深与整车厂的早期合作,拥有同步开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参与客户产品的初始研发过程,与客户共享研发数据,因而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整车企业的全球化采购使得传统整零分工模式被打破,零部件企业唯有保持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才能够进入整车企业的全球采购体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作为一种中间产品,和其他功能零部件在产品装配时要达到完全配合,对精度和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主要包括表观质量要求和内在质量要求两方面。表观质量有两个测量维度,一是汽车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同一型号的产品要保持高度一致,这关系到汽车零部件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使用功能,二是汽车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状况,这会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效果,也关系到终端产品的品牌形象。内在质量即性质质量,包括融合缝强度、残余应力、取向与密度、相关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等,关系到终端产品功能的稳定发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精密制造能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投入较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足是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相比国际巨头仍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度等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企业技术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国内的产品质量法规与政策日趋完善。行业的发展趋势促使零部件企业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升级转型,即通过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性及技术含量的提升,进而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向下游客户供货前,通常要接受下游客户严格的资质审查,进入其供应商体系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企业不仅要取得国际通行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需要通过客户对公司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等多环节的综合审核,方可成为候选供应商。在相关配套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前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APQP),并经过反复的试装和验证。一旦双方合作关系确立,下游客户一般会稳步扩大采购量。由于新的供应商可能在产品质量、供货速度等方面存在风险,而影响到下游客户整体的生产计划,下游客户在确定供应商名单后,一般会避免因频繁更换供应商而可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与供应商保持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作为汽车整车制造的附属产业,由汽车整车厂的下属部门或分公司完成。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大型汽车整车制造商将经营重心放在了汽车整车开发和技术革新上,逐渐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纷纷将其旗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剥离出去,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汽车零部件工业逐渐脱离整车厂商迈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汽车整车企业的配套供应逐渐系统化、模块化。为适应系统化和模块化采购的特点,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形成了金字塔型的分层结构,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联系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关系。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尖;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配套供货,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供应专业性较强的拆分零部件产品,依此类推。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全球资源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应给本国内部的下游企业。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我国稳定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与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还不高。汽车工业是最具全球化发展特征的产业之一,企业需要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才能实现全球化生产和发展战略,因此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依托于较高的产业集中度。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促使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2019年我国合计生产汽车2,572.1万辆,产销量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2019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汽车保有量仅为186辆/千人,而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00辆以上,我国汽车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我国汽车产量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较2019年增长36.07%。随着汽车轻量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十年汽车的各个主要部件用铝渗透率都将明显提高;到2025年北美地区汽车用铝量将达到250千克/辆。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但在汽车铝化率方面,我国还相对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乘用车平均用铝量为130千克/辆左右。若国内汽车用铝量在2025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在汽车铸件市场没有增长的前提下,铝合金零部件的年均产量仍将有11%以上的增长。综上,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和汽车用铝合金化进程的加速为我国再生铝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我国再生铝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工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受汽车制造业、铸造业等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汽车产业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采取鼓励、支持的政策方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汽车产业以及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走好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虽然受到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鉴于我国汽车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偏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还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已经进入“深度国产替代”的新阶段,由此前整车装配、内外饰基础零件、核心零件合资模式过渡到高壁垒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国内自主厂商取代外资或合资厂商),核心零部件领域由国际厂商(包括其在华设厂、合资企业)主导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浪潮为具备先进制造能力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由于汽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影响人民健康,防治汽车废气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铝合金因其较低的密度和优质的性能比重,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上的应用逐步增加,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内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资金来源主要为企业留存收益的滚动投入和银行间接融资,融资渠道单一,不能迅速地促进企业规模的持续护大及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后续发展潜力受到制约。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大多数企业产能规模均较小,整个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对较少,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产品方案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开发与制备、铸造、机加工及后期检验等多个环节的整体能力,因此,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优势,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首先要有全局视野。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在减弱,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较多,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比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增势良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由此表明,尽管受到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发展仍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第三章 市场营销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现已步入产业成熟阶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横向生产格局来看,汽车工业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但增速较为缓慢:相比而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该等国家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量较大、人力成本较低,由此使得全球汽车工业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在前述背景下,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借此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量由1,379.1万辆增至2,57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43%。2009年和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增幅较快,同比增幅分别为47.57%、32.44%,增速快于同期GDP增速。2018年和2019年,受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和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小幅下降。但鉴于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外,截至201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6亿辆。2012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规定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引导报废,未来随着我国现有汽车车龄的不断增大,汽车报废带来的新车购置需求亦将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开展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73.55%。汽车零部件是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一辆汽车一般由上万件零部件组成。按性质分,汽车零部件可分为发动机系统类、传动系统类、制动系统类、转向系统类、行走系统类、电气系统类及其他。按原材料不同,汽车零部件可分为金属类零部件、塑料类零部件、电子类零部件,其中金属类零部件又可分为铝合金铸件、镁合金铸件、锌合金铸件及铜合金铸件等。铝合金铸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抗蚀性和铸造工艺性好、受零件结构设计限制小等优点,深受下游用户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汽车生产呈现轻量化、节能化趋势,铝合金铸件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期。进入21世纪后,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增速开始趋缓,2012-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06%。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该阶段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几乎无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从而导致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差、价格较高,通常只能与规定厂家配套,不能任意销售至其他整车企业;第二阶段为1978年开始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零部件发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整车厂的排他性采购使得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附其生存。第三阶段为9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国内诞生了一批优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部分零部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重点零部件企业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厂商同步开发能力。2011年至2017年期间,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行业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1.98万亿元增至2017年的3.8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1.89%。2018年和2019年,受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和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小幅下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有所下滑。在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汽车报废带来的新车购置需求保持良好增长趋势等背景下,未来我国汽车产量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二、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预测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销量自2013年以来便维持在2000万辆以上,2018年前11月累计销量达2542万辆。在汽车工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2017年,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预计2018年,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将超过4万亿,达到40047亿元。2014年以来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出口额便维持在600亿美元以上;2017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累计出口金额637.78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1.23%,2018年为653.02亿美元。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仅占49.25%,但其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可见,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自主零部件相对落后,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迈上3.88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3012.6亿元,同比增长5.4%,市场空间巨大。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9265万辆,中国汽车销量2888万辆,占比约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中国却没有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大型国产汽车零部件企业。在2018年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仅有6家上榜(2017年仅有5家上榜),分别是:第16名的延锋汽饰、第65名的海纳川、第71名的中信戴卡、第79名的德昌电机、新上榜的第80名的五菱工业和第92名的敏实集团。据商务部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外资/合资厂商数量仅占20%,而营业收入却占全行业约80%。尤其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规模以上的1.3万余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的仅有6家,数量方面与日本(26家)、美国(22家)、德国(20家)存在较大差距,规模方面中国6家零部件供应商的汽车配套营业收入共计1,692亿元人民币,仅占百强榜营收总额49,507亿元人民币的3.4%,较去年2.9%略有提升,与德国(26.2%)、日本(25.1%)、美国(16.6%)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品牌崛起:随着合资汽车品牌的进入,一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由合资车企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合资车企在其海外本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零部件供应链,因此国内合资车企在零部件采购上更倾向于在中国对应的合资零部件厂商,使得国产零部件企业难以进入合资车企供应链。然而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车企的崛起,国产零部件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自主品牌车企在零部件采购上更倾向于国产零部件,使二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共振效应。2016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达到1052.9万辆,2017年同比增长3%达到1084.7万辆,2010-2017年复合增速8.14%。2018年受中国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影响销量降到千万辆以下,为998万辆。2018年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等自主品牌销量均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上汽乘用车2018年销量达72.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9.7%,吉利汽车2018年销量首次突破15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0.3%,广汽传祺2018年销量达53.52万辆,同比增长5.32%,其2018年12月单月销量5.0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长城汽车2018年销量再次破百万辆,而且在国内SUV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其SUV哈弗系列及WEY系列销量共计90.6万辆,占国内SUV市场份额9.1%。自主品牌车企的崛起为国产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土壤。合资品牌降本压力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32.52万辆和2541.97万辆,同比下降2.59%和1.65%,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时代已结束,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愈加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汽车制造业2014、2015、2016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9.08%、8.78%、8.43%,呈下降趋势。合资品牌主机厂的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多数为外资/合资,在如今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同样将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随着自主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逐渐高端化、性价比高、反应速度快等优势的突出,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对合资品牌主机厂供应链的渗透率将呈现增强趋势,将进一步加速零部件进口替代。国产零部件技术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自主零部件与外资/合资零部件的技术差距已逐渐缩小,一方面由于在国内建厂的外资/合资零部件厂商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及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自主零部件厂商对自主研发的投入逐渐加大,加上同时对众多国外零部件公司的外延并购,使得诸多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逐渐被消化吸收,自主品牌从而实现了技术上的积累及管理上的提升。国产零部件供应商近年来表现抢眼,逐步涌现出如福耀玻璃、星宇股份、精锻科技等优质企业,在汽车玻璃、车灯、精锻齿轮等细分领域产品竞争力强、下游客户优良。我国自主零部件供应商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力度较强,从做大正逐渐转向做强。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4%以上为较强的研发投入力度,2017年自主零部件供应商研发费用2亿元以上的企业中,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4%以上的企业占比47%,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3%以上的企业占比84%。龙头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近几年来也在持续增加,以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星宇股份、精锻科技为例,2012-2017年研发费用CAGR分别为19.06%、27.71%、21.19%、25.23%。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之路开启:自主零部件与外资/合资零部件相比,具有性价比高、服务好、反应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技术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虽然与国际巨头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但在某些细分领域自主零部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有所突破,部分优质厂商已经具备全球供货的能力,如福耀玻璃已在北美及欧洲建立工厂、中信戴卡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铝制轮毂供应商,加之合资品牌主机厂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零部件深度国产化进口替代之路已然开启。汽车零部件产品升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消费者对于汽车除了交通工具属性之外更多其它功能属性越来越高的需求;主机厂力图通过产品差异化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近年来电子及芯片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快速发展并陆续投入到汽车产品上的应用。三个驱动因素的合力共同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品升级。安全性升级:中国新车测试评价规程C-NCAP2018于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版本较上一版C-NCAP2015更为严苛,根据事故统计数据提高了侧面碰撞检测项目的台车重量及高度,增加了主动安全测试要求以及行人保护等规则,使得试验车辆获得五星安全等级变得更加困难,倒逼主机厂在安全气囊、主动安全、行人保护、头枕等方面均需进行相应升级。另外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在国内首次引进比C-NCAP更为严苛的源自美国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小偏置碰撞测试,并于2018年3月份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测评结果,这是我国第一份从安全风险角度出发并基于实车碰撞试验得出的保险汽车安全研究报告,测评结果显示,参与测评的12款热销车型仅有3款获得了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和车辆辅助安全三项全优的结果,全优率为25%。然而在2018年C-NCAP共4批38款测试车型中(含按照2015版C-NCAP测试车型),共有26款获得五星安全等级,五星率高达68.4%,远高于C-IASI全优率。C-IASI的小偏置碰撞测试的碰撞工况极为恶劣,由于小偏置碰撞壁障与试验车辆重叠部分较少,仅为25%,在发生碰撞时承担重要吸收能量任务的主要零部件车辆前纵梁在此项碰撞中并没有参与变形,因此会造成包括A柱、乘员舱等车体结构的严重变形,严重威胁驾驶员安全,结果便是倒逼主机厂对A柱十字结构、门槛等进行重新设计进行加强,同时要求安全气囊展开后达到较大的覆盖面积。建议关注汽车检测领域的中国汽研。科技性升级:汽车零部件在具备原有功能基础上,通过提升科技含量逐渐具备更多的附加功能属性,使产品在舒适性、安全性、智能、环保等方面均有所提高,从而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以汽车玻璃和车灯为例,汽车玻璃通过镀膜等技术实现了可调光、可隔热等功能,车灯通过使用LED技术提高了光照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响应速度,从而进一步开发出具备更多驾驶辅助功能的AFS大灯。汽车玻璃方面,以福耀玻璃为例,在安全舒适、智能控制、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实现了产品升级。可加热玻璃可快速除霜除雾、憎水玻璃可提高雨天能见度,均可提高驾驶安全性,调光玻璃可调节玻璃透光性而提升私密性,隔热玻璃在夏天可减少空调使用实现节能减排。车灯方面,由原先的卤素灯升级到氙气灯,再升级为LED灯,以及仅在超高端车型配备的更为先进的激光大灯等。随着LED技术的成熟及芯片价格的下降,LED车灯渗透率呈上升趋势。LED灯在光照强度、照明距离、响应速度、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更有优势,并且根据不同的LED芯片组合可实现更加丰富的外观设计,另外在提升安全性及智能化的趋势下,AFS自适应前大灯应运而生:根据光线传感器自动开启关闭大灯的自动头灯、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而同步旋转的转向头灯以及根据对向是否有来车而自动调节远近光以避免对向车辆驾驶员炫目的自适应远近光大灯。国内企业中,星宇股份率先突破AFS自适应远近光等技术,布局智能车灯,为产品高端化打下基础。座舱电子升级:在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趋势下,座舱电子升级进一步加速。如最早在特斯拉上配备的全液晶仪表,如今在20万级别的中高端家用轿车如一汽大众迈腾等车型已经配备,12.3寸FPK数字化全液晶仪表可根据用户选择个性化显示信息,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另外全液晶仪表可接管导航,使驾驶员在驾驶时无须再转头从中控液晶屏获取导航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360度全景泊车影像,通过环视摄像头及图形拼接技术使将入库及停车时车辆位置的立体情况实时传送至中控台,停车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座舱电子方面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德赛西威始于德国西门子威迪欧,专注该领域三十年,已布局全液晶仪表及360度全景泊车影像。同时建议关注布局360度环视系统的保隆科技,以及布局座舱电子人机交互HMI解决方案的均胜电子2018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35万辆和102.9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63.63%和68%,继2017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3%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汽车电动化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一方面传统动力系统零部件将受到冲击,主要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变速器、燃油系统、排气系统、油箱系统等,另一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及热管理系统的需求将增加,尤其动力系统的成本占比达到50%,占比最高。动力电池软包化、三元化、高镍化趋势:随着2019年双积分政策开始实施、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对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补贴门槛的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企业的洗牌将进一步加速,部分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在补贴政策提高了能量密度的要求后,相比圆柱形动力电池,A级乘用车更趋向于使用能量密度相对更高的软包动力电池和方形动力电池,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力神、国轩高科三家承担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的企业,均选择了软包电池技术路线。在三元化方面,据高工锂电统计,从在2018年1-9月动力电池材料体系中,三元动力电池占比达到59%,高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占比37%,其中乘用车动力电池三元电池的占比最高,三元化的趋势也最为明显,而在客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耐高温性及循环性仍占据主导地位。三元电池产品正极材料镍钴锰配比方面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正极材料仍以NCM111和NCM523为主,能量密度约180-220Wh/kg,尚不能满足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500公里的要求,下一步的热点方向之一为通过提高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比例来提高能力能量密度,NCM622和NCM811的高镍三元正极/碳硅负极体系产品产业化目前已初具规模,高镍三元材料目前在圆柱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有小批量应用,高镍三元软包和高镍三元方形动力电池则还需要1-2年时间验证和开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过高的镍占比容易发生镍锂混排从而易导致电池正负极容易发生短路,另外使热失控温度限值降低,从而降低了电池安全性,因此高镍化的趋势仍需进一步研发验证。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均加大了三元动力电池的布局,建议给予关注。驱动电机方面:据统计,2018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约71.8万台,同比增长67%。从电机装机类型来看,主要为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已经成为主流,占比90.2%,较去年同期占比上升13.4个百分点,交流异步电机占比9.7%。性能方面,永磁同步电机在瞬态仍然可以保证较高的效率(95%左右),同时有着更大的功率密度,因此适用于频繁起停的工况以及较小的乘用车布置空间,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效率更能帮助提高续航里程,因此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永磁同步电机前景相对更好。表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汽车更加复杂,涉及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数量增加,单车价值量提升,并且温度的控制对于整车续航里程、电池安全及寿命均有较大影响,重要性提升。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存在较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电系统热管理及空调系统热管理。在传统汽车上对发动机、变速箱的热管理,在新能源汽车上被替换为对电池、电机、电控等的热管理,且由于三电系统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因此热管理需要制冷及制热双重功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主要分为风冷和液冷类。风冷被广泛应用于电动大巴中,液冷在乘用车中较为普及。风冷系统是利用空气为介质进行温度传递,利用风机将热空气吹至蒸发器处降温,吹出冷空气用于电池降温,如此循环。液体冷却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液冷是通过液体对流换热方式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液体换热系数高、热容量大、冷却速度快,对降低最高温度、保持电池组温度一致性效果更好。液冷系统的形式包括将电池单体或模块沉浸在液体中、在电池模块间设置冷却通道和在电池底部采用冷却板,系统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目前采用液冷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国外品牌的如宝马i3、特斯拉ModelS、通用沃蓝达(Volt)等,以及国内品牌如吉利帝豪EV、蔚来ES8、比亚迪宋DM、江淮iEV7S等。在空调热管理系统方面,传统压缩机被替换为电动压缩机,仅由电力驱动,制冷量更高,尺寸及重量更低,另外在加热方面,传统汽车可利用发动机余热,而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PTC陶瓷加热器或热泵来进行供暖,其中PTC加热会消耗较多电池电量,因此技术难度更高的热泵将是未来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建议关注:银轮股份,已开发电池冷却器、冷却板、PTC加热器等,已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等;奥特佳,已收购空调系统巨头空调国际,掌握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为特斯拉、比亚迪、蔚来、上汽等供应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等;三花智控,已开发电池冷却器、热泵空调等,已供货特斯拉、吉利、蔚来、上汽等。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位于其最前端,也是汽车厂商进入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方式之一,市场前景广阔。ADAS主要包括传感器感知层面、识别及算法决策层面及操控系统执行层面等,涉及环境感知、图像识别、编程算法、路径优化、人机互联等领域。ADAS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包括主动控制类ACC/AEB/LKS等;预警类:FCW/LDW/PCW等;其他辅助性:BSD/ADB/全景泊车等。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ADAS主要功能模块在新车市场上的渗透率平均不足10%,国内不足5%,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15年国内ADAS系统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为盲区监测,但渗透率仅为6.9%。目前,国内ADAS系统绝大部分功能的渗透率低于5%,离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发改委于2018年初公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按照此目标预计未来数年ADAS在新车中的搭载率将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车厂不断导入ADAS功能,同时叠加政府法规的助推,ADAS市场将加速成长。上游传感器感知层面,核心零部件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摄像头成像可以实时传送至中控台上,对驾驶员来说信息也最为直观。摄像头的功能主要包括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及监测车内驾驶员状态等将相关信息传送给预警及识别类的ADAS功能模块,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相关算法得知车辆当前行驶状态等,最终将图像显示在驾驶舱内或发出相应报警。ADAS众多功能中如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全景自动泊车等功能均为借助摄像头实现。随着智能化的普及,ADAS功能也越来越普遍,据预估,摄像头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市场规模将由2016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根据不同ADAS功能的要求,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个部分。前视摄像头一般安装在车内后视镜前方或前挡风玻璃上方的广角摄像头,侧视摄像头一般安装在车外后视镜下方,后视摄像头一般安装在后牌照灯中间位置或下方保险杠等(大众的迈腾及CC为安装在后Logo内通过自动翻盖进行探测)。毫米波雷达是目前ADAS的核心传感器,主要用于测距测速。毫米波雷达在技术上成熟度较高,相比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价格在千元范围,性价比较高。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mm至10mm之间的电磁波,其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秀特性。毫米波雷达的频率主要有24GHz和77GHz两种,24GHz的应用场景主要为中短距离范围,77GHz则为中长距离范围。由于77GHz毫米波雷达体积更小,其线路板的面积小导致射频线路的设计难度较高,因此其制造工艺的难度较大。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主要被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垄断,特别是77GHz产品技术只有博世、大陆、电装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其中博世的77GHz长距雷达LLR4已经可以检测到250米以外的车辆,使自适应巡航的最高时速可达160km/h。国内方面,德赛西威的毫米波雷达已获得电咖汽车的高端品牌ENOVATE首款量产车型ME7的订单,主要为其实现自动泊车功能;华域汽车的24GHz毫米波雷达波已经量产并配套荣威MarvelX,同时正在研发77GHz毫米波雷达。亚太股份第一大股东亚太机电集团参股10%的杭州智波科技已开发出24GHz的民用雷达,主要用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是军转民的高精度雷达技术,分辨率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也较高。激光雷达可分为一维激光雷达、二维激光雷达和三维激光雷达等。其中一维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测距测速等,二维激光雷达主要用于轮廓测量、物体识别、区域监控等,三维激光雷达一般安装在车顶,可以高速旋转,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以及计算返回时间以获得周围空间的点云数据,从而建立三维点云图,实时绘制出车辆周边的三维空间地图。激光雷达线束越多,精度则越高,一般有8线、16线、32线和少数64线及更高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掌握在国外公司中,主要包括美国Velodyne、美国Quanergy和德国Ibeo。目前谷歌和百度的无人驾驶试验车均采用了美国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该款雷达采用了激光发射、接收一起旋转的方式来扫描周围环境,产品单价高达数万美金。目前Quanergy和Velodyne先后开发出了体积更小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单价下降到数百美金,较高的性价比使得固态激光雷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国内激光雷达领域多为初创企业,如北科天绘、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北科天绘已开发出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产品R-Fans-32,该产品能进行360度测量,测距能力达200米以上,可良好识别车道线,应用于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无人物流车、机器人SLAM移动定位、高精度地图等行业。在图像识别及编程算法的决策层面,核心技术主要由国外巨头公司掌握。目前摄像头图像识别领域国际巨头为被英特尔收购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国内德赛西威在ADAS系统已开发出双目摄像头并已经在研发具体算法,编程算法领域国际巨头为ADI亚诺德半导体、TI德州仪器、瑞萨半导体、NXP恩智浦半导体等。国内该领域多为初创企业,如MINIEYE,Momenta、51VR、中科慧眼等。操控系统执行层面主要是执行决策层面下达的指令,与传感器感知及识别算法决策相比其技术难度相对更低一些,因此该领域内国内零部件公司可通过将电子信号引入执行机构从而实现零部件电子化升级,进而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如EPS电子助力转向、IBS智能刹车系统、EMB电子机械制动、EVB电子真空助力等。建议关注:保隆科技,布局智能驾驶传感器,在环视系统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拓普集团,布局智能集成式刹车系统IBS,IBS是Z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的首选制动模块,能够在更短的反应时间内即达到最大制动力,有效降低刹车距离从而提升安全性;亚太股份,参股前向启创20%股权,主要产品涉及ADAS系统的行人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驾驶员疲劳监测、交通标志识别、全景泊车辅助等,参股苏州安智10%股权,产品主要为智能雷达及智能摄像头系统,参股杭州智波10%股权,主要开发毫米波雷达;均胜电子,与大唐电信联手开发智能车联技术,打造新一代V2X及T-Box车用电子产品。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对汽车油耗标准的要求愈发提高。欧盟、美国、日本均出台相关政策,到2020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分别为3.8L/100km、6.0L/100km、4.9L/100km。根据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在2015年、2020年分别要求降至6.9L/100km、5.0L/100km,另外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降至4.0L/100km。2017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24L/100km,距离2020年5.0L/100km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单纯通过改进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改善车身空气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很难将油耗降低至目标值,而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油耗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使用高强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其它材料,尽量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提高车辆动力性,进而实现车辆的节能减排。通常来讲,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提高6%-8%;整车重量每减少100kg,油耗降低约0.3-0.6L/100km,CO2排放减少约5g/100km。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高强钢的使用已经较为成熟,国际主流乘用车的车身高强钢比例已普遍达到60%,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目前也达到50%以上。复合材料虽然具有轻质、耐冲击、寿命长等特点,但由于其价格过于昂贵、性价比较低等因素,目前应用场景多为方程式赛车等,乘用车使用较少。铝的密度仅为钢的三分之一,同时铝合金具备易成型、耐腐蚀、耐冲击、高回收率等特点,铝合金的使用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已成为主要趋势。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近年来单车用铝量不断提升。根据统计,北美地区平均每辆车用铝量从1975年的不足45kg增长至2015年的179kg,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231kg。根据统计,欧洲地区平均每辆车用铝量从1990年的50kg增长至2015年的150kg,并预计2020年将达到180kg。中国汽车平均单车用铝量仅为105kg,远低于欧美地区目前水平,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铝压铸工艺通过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使金属溶液凝固而形成铸件,是一种切削较少、接近无切削的凝固成型的金属热加工技术,汽车铝合金压铸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应用范围包括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雨刮系统等。汽车铝压铸件可粗略分为大件和小件,大件包括发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底盘结构件等,小件包括雨刮电机壳体、连杆支架、进气歧管、变速拨叉等。另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及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趋势。目前多款新能源汽车已使用全铝车身。虽然铝合金车身比传统钢制车身成本高出较多,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本身重量较大的原因,其轻量化后节省电池成本、增加续航里程以及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等有利方面使全铝车身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在油耗标准日趋严格、世界范围内单车用铝量逐渐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的情况下,汽车轻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材料及结构的设计使汽车在满足原先安全性及功能性的前提下实现减重将成为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建议关注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隐形冠军爱柯迪以及受益于特斯拉产业链专注于铝压铸件的旭升股份。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即将到来,汽车环保将再度升级。相比国五标准,国六标准增加了若干试验项目,测试工况更为复杂,并且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严格程度大幅提升。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分别于2016年12月23日、2018年6月22日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国六标准细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