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 24 课河中石兽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 , 掌握注解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 能正确判断文言虚词之、于、乃、以、耳等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3. 培养结合课下注解自主理解翻译文言短文的能力, 并能领会文章写作用意。4.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培养考虑周全再处理事情的习惯。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河干 ()圮 ()募 ()棹 ()曳 ()铁钯 ()杮 ()湮 ()啮 ()坎穴 ()溯 ()臆 () 断欤 ()2. 根据提示默写。(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转转不已 ,。(4)然则天下之事 ,?3. 本 文 作 者 是 清 代 文 学 家, 他 的 代 表 作 是 笔 记 体 小说。4. 翻译重点语句。(1) 阅十余岁 , 僧募金重修 , 求二石兽于水中 , 竟不可得。(2)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 / 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3) 盖石性坚重 , 沙性松浮 , 水不 能冲石 , 其反激之力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 至石之半 , 石必倒掷坎穴中。(4) 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5) 然则天下之事 , 但知其一 , 不知其二者多矣 , 可据理臆断欤 ?二、整体感知1. 本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 , 填写以下表格。寻 找人 寻 找 的 结经过 物 地点 果第 一种第 二种第 三种第 四种三、局部探究1. 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2.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四 、推荐阅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短篇小说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np m zho y p f i yn ni xus y y2. 略3.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4.(1) 经过十多年 , 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 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 最终没找到。(2)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3)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 沙的性质松软浮动 , 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 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 ,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越冲越深, 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 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4) 不停翻转 , 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5) 既然这样 , 那么天下的事 , 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 , 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 ,( 难道 ) 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二、整体感知2 / 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1.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 倒塌到河里 , 十几年后 , 人们找石兽的事。2.寻找人寻 找 的结 果经过物地 点第一僧人 原地竟 不 可种得第二僧人 下游无迹种第三讲 学原 地 深众 服 为种家处确论第四老 河上游得 于 数种兵里外三、局部探究1.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 准确把握了石兽、流水、泥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2.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 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 不知其二 , 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 , 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3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