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党员观看《望道》心得体会感悟【共5篇】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2075201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党员观看《望道》心得体会感悟【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党员观看《望道》心得体会感悟【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党员观看《望道》心得体会感悟【共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党员观看望道心得体会有感【一】早春时节,万物生长,大江南北暖意融融。近日,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走进保利国际天安门影城一起观看了影片望道。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陈望道先生历经动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全景式呈现出陈望道先生及其身边仁人志士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现场观影的青年同志们都深切感受了百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大批有志青年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体会信仰与热爱的力量。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之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仅有几十页的32开小册子,但正是这本小册子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为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影片中,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献,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认真态度在他对于宣言中的词语选择的严谨上就可见一斑,望道先生会因为一个词语的选择斟酌、推敲一个晚上,会因为过于投入,吃粽子时误把墨汁当成糖蘸着吃,如此,就是为了把宣言的旨意真实、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我们从事财税工作,是客户眼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本职工作会涉及到撰写审计报告或者评估报告等文字资料,报告中数据信息往往是相关经济行为中重要的依据,我们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行业负责。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素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陈望道先生治学、工作的严谨、认真,更有对信仰的坚守。从新文化运动、“四一二”事件、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到新中国成立,一个人经历如此动荡、艰险、漫长的阶段,而不改初心、坚定信仰是多么不容易,陈望道先生正是那个从始至终鉴定信仰的人。当年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虽和陈望道先生有过交集,但却选择了中途退出,和陈望道先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与共产主义分道扬镳。“四一二”事件中,陈望道先生不顾人安危,保护学生;面对威胁、金钱都未能动摇陈望道先生的信仰,正所谓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精神,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本色;增强责任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自身,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为财税行业及其从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奋楫前行,不忘初心,追望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二】作为一名“复旦人”,陈望道老校长是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老前辈。电影望道整体以时间为轴,以陈望道老校长为主人公,描绘了老校长一生中的重大时刻与不朽功绩,也让我们对他的了解从共产党宣言翻译者,更深入为了一个教书育人、桃李遍地的文化人形象。在电影中,许多场景可谓是历历在目,令人震撼而难忘。除了众所周知的粽子沾墨水,更有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的惨状,新闻馆被炸时震耳欲聋的声响,以及陈望道与蔡暮晖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陈望道大骂戴季陶后,倒在大雨中的绝望。那双在整部影片中都炯炯有神的眼睛,唯独在那一刻黯淡无光。令人心疼又悲愤,却也同时感慨于世事无常与陈望道拳拳的爱国之心。追求真理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老校长所“望”之“道”,是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一条坚持真理与信仰的道路,更是百年以来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牺牲创造的精神之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老校长的一生就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演绎。百年前,青年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应该学史增信,继承先辈志向,继往开来,坚守信仰,做好临床医生本职工作,勇担重任。心有所向者,方能远行也。【三】今天,和家人一同观看了电影望道,在众多的红色题材人物形象中,对陈望道先生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偏爱。电影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展现了陈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人生经历,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女士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先生是共产党宣言首位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教育等专业学术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细腻精致的匠心制作为大众还原了真实的陈校长。在服化道具方面,剧组一比一还原了浙江第一师范教学楼和陈望道的家,并从细节上精心布置还原了当年的复旦大学教室和新闻馆;演员的造型细到额头前的一缕白发,均对比了历史老照片严格考据;导演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逼真地还原了首个中文全本宣言问世的画面。演员刘烨为了更贴近陈先生的人物形象,从眼神神态、准确使用词汇、甚至尝了真墨汁。记得其中有个镜头,一米阳光从屋顶投入屋内,印照在陈先生身上,他正伏案不舍昼夜、不问时间地翻译着共产党宣言。他犹如光束的中心点,照亮了当时黑暗的中华土地,引领着青年们克服艰难向着光明前进。共情先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电影中的青年们他们平均年龄均只是二十出头的孩子,他们能够不惧生死、舍生取义、坚守那份信任,这是当代年轻人值得学习并继承的品德;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作为高等学院的学子们应剔除利己主义的思想、克服万难投身钻研人类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祖国的复兴强大贡献自己的能量。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农工党淡水路的革命纪念馆里正直地挂着孙文先生的词:“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它仿佛能够穿越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与那时的先辈们并肩而行,即使正目睹着背叛与牺牲,却依旧坚定与信仰同行。传承先辈们的信仰与热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回忆十多年前面向庄严的国旗与神圣的红十字标志进行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誓词犹在耳畔,无论经历多久都不会改变当年投身医学事业的热情和决心。想病人所想,急病患所急,始终怀揣着救死扶伤、怜悯之心;即使科研再枯燥、病人再无理,总有化解克服的良法。“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我喜欢这句话;有怎样的青年,就有怎样的国家。【四】作为一名XX,我看望道时格外关注电影中陈望道先生的留学经历、外语技能、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陈望道先生在身为教育家的同时,还是语言学家、翻译家。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热潮传遍全球。陈望道开始接触并结识了河上肇、山川均等日本马克思主义先驱,一起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从日本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1920年初,在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等人力荐下,陈望道被确定为译者。要承担该工作,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外语能力、母语功底和共产主义信仰。陈望道先生精通日、英语,又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怀着对该工作的使命感,于是成为了不二人选。他以日译本为参照,花费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此后,陈望道先生继续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撰写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同时,他还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发起人,直接参与创建了党的两个重要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他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在组织支持下,他开办外国语学校、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直接参与筹建了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纺织工会、邮电工会,通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陈望道先生通过他的工作,将自己体验到的“真理的味道”传递给了许许多多的革命青年。作为一名外语人,如何将留学经历更好地化作成长食粮、把外语技能拓展为求索与思辨能力、在广博的国际视野下实践自己的本土关怀,是我在观影后切实感到的急迫课题。【五】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团黑暗中的圣火,点亮了欧洲,继而在苏联十月革命中越烧越旺,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的中国有一些进步知识份子,他们跨越了空间,切实感受到了马列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的革命力量。但是,如此伟大的政治思想还暂时无法在旧中国广泛传播,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火种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我们应该认识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诞生是无数先进知识分子、革命家所期待的,其中部分人已经进行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翻译,陈望道成为当时翻译的最佳人选,主要原因在于他精通英文、日文,对共产主义有一定了解。在历史大势的驱动之下,优秀人才自然会受到历史使命的召唤。对于当下的中国青年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是需要我们的,作为青年党员而言,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牢记我们党的使命,只有这样,当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托付给我们时,我们才能有信心、有能力不负使命并光荣完成使命。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文全译本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理论完整翻译成适合于中国人阅读和理解的理论;在于加速推动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在于能更加广泛地吸引、吸收中国本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进步青年向中国共产党靠拢。能够使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国民容易阅读和理解,共产主义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广泛地应用于人民革命中去。所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奠基石,是中国共产党纲领的理论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即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之源,是“源头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受到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影响之下投身革命的。电影望道从陈望道的故事入手,是一个非常有助于观众回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建党精神的切入点。从大方向上来说,本片的重心主要在于通过陈望道的故事来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本片是近年来少见的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迫害力度和残酷程度直接、全面表现的电影,这种血淋淋的白描方式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所面临的重重险阻。本片中多次表现陈望道以及其妻子等人物在面临抉择时坚守底线与立场的例子,可以说对底线原则也进行了多方面诠释,有利于当代党员更好的在实践中践行党员义务。电影中有五个情节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一、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终于完毕时,印刷厂工人的罢工行动成为了摆在印刷工作面前的难题,而陈望道在得知罢工消息之后,立刻表态支持工人罢工。这不仅体现出党员应有的旗帜鲜明态度,也体现出党员应具备的理论水平,而陈望道的言行也影响到青年工人杨阿龙并吸引他投身到革命中。二、当杨阿龙被捕等待行刑时,旁边一排排人倒下时,他最后试图向国民党反动派乞求晚几天行刑,但在退党、反共的利诱活命条件下,他最终选择转回身子,捍卫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敌人会被消灭,而革命同志也会有牺牲,革命是会死人的,父子、母女、伴侣、师生可能就此阴阳两隔。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三、当陈望道的妻子蔡慕晖在得知丈夫病危,在纠结下最终选择向国民党反动派请求盘尼西林时;当她完成戴季陶交给的两份翻译工作,并发现第三份文件是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最终选择及时停止翻译、不再向反动派求情,即使她深知这个决定可能直接导致丈夫的死亡。在看到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毅然决然放弃了最后的尝试,而没有选择一错到底并对党的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害,党员同志在最危难和纠结的时候也应当坚守底线,只要信仰坚定,那么永远没有“无法回头”一说。四、当陈望道得知进步青年杨阿龙被行刑时,他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而是继续进行教育事业,在收到“子弹恐吓信”时仍然坚持开办复旦大学新闻馆,坚持实事求是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丑恶。杨阿龙的妻子林茵没能让孩子见到生父最后一面,她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周公馆,自己加入红军。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大挫折、大灾难时并不是比其他人更加冷血,而是在对现实拥有清醒认识之后,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化悲愤为动力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五、当国民党追查学生共产党员到复旦大学新闻馆外时,陈望道一人在门外挡住了无数杆国民党军警的枪,而屋内的学生为了保护党员同志,每人都高举着符合“受伤流血”特征的左臂,从而保护党员同志。广大学生如此掩护党员学生,是因为陈望道早已在学生们心底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在这一刻不仅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是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党员群众路线的成果,即便学生中有一位奸细泄漏消息,但大多数学生仍能坚定立场、挺身而出。望道细节丰富、颇具考究。但电影仍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比如实际上陈望道是花了两个月多的时间翻译完成而不是二十天,对于与史实不符的部分,我们应根据电影整体表现的思想、精神来判断、理解。在我看来本片存在着两个较明显的问题:一、采取过多的慢动作镜头,叙事手法略显单调。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角色的慢动作镜头,但并不是每一个镜头都值得如此操作,我们认可慢动作镜头的关键作用,但部分慢动作镜头并不能发挥出作用。在叙事上常常以事件完结后的镜头间杂事件初始、进行的镜头,模式较为单调,不利于观众整体观感。二、叙事部分时间上间隔过大。对于陈望道与陈独秀的分歧以致分道扬镳、陈望道的入党与退党交代不够清晰,我们能看到“一年后”“十七年后”的指引词,但后续剧情对于重要的大跨度时间段并没有进行大致说明,对观众的党史知识掌握水平是一种考验,不利于大多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总而言之,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的认真、细致;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学生们的细心呵护以及谆谆教诲;能够看到陈望道在各种情况下对于底线原则的坚持;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动工人、学生进行各种革命活动的。望道是一部通过陈望道的部分人生经历,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的好电影,是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好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