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例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护理体会清华大学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引言: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 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 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 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 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一、病历介绍患者女性,85岁,间断发病;主因“间断心悸16年再发7 小时”来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160/70mmHg,间断服施 慧达2.5-5mg/次,1天1次。16年前劳累后出现心悸,在香港 医院诊治后好转出院。2005年再次发作心悸,心电图诊断:心 房纤颤,予胺碘酮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后好转,之后一直 病情平稳。今年3月份劳累后感心悸,自服10粒速效救心丸约 30分钟后好转。现病史:7小时前因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无胸闷、胸痛,无 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头晕,自服5粒速效救心丸无好转,为 进一步诊治来院。查体:T36.5C,P90 次/分,R16 次/分,BP115/70mmHg。神清,精神可,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未闻及 杂音。腹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急诊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心梗三项:阴性。二、病程及治疗过程急诊5小时未转复窦性心律后收治内科病房。心电血压监 测,给予胺碘酮静点抗心律失常治疗;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 高龄,最高血压160/70mmHg,可暂不予降压治疗,进一步监测 血压;。完善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 功能,心脏、腹部彩超等。入院19小时经治疗护理心电监测显 示转窦性心律。肝功化验结果异常,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护肝宁 保肝治疗;TSH5.280u/ml,目前为亚临床甲减;凝血功能: D-dimer986.5ng/ml,抗凝防栓塞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入 院后第7天,给予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入院治疗10天后,D-dimer593.1ng/ml自觉症状无,病情好转, 患者要求出院,嘱门诊随诊,带药出院。三、护理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尤其血压、 呼吸、心率/律的变化。2、给予吸氧: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保持静脉通道畅通。3、般护理: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房间通风;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 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加强巡视,协助患者日常活动(如进 餐、排便等),减少或排除增加心脏负荷的原因或诱因,如保 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 需求;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4、 严防并发症:猝死。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的波 形,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报告;加强巡视,定时监测血压, 观察面色和精神状态如神志、感觉、情绪等;备好急救物品 和药品。知晓异常检查结果;遵医嘱用药及用药后的观察; 患者高龄;既往高血压病史5、 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 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观察皮肤黏 膜有无淤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观察尿、便、痰 的颜色、形状;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轻柔,延长针眼按压 时间;备好止血药物,定期监测凝血指标(D-dimer)。四、房颤的相关概念1、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是由于心房电生理紊乱、心房空间电 生理不均一造成。2、病因: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3、分类: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 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 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 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 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 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4、临床表现: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 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 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时心 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 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 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 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 心衰、左心房扩大。5、应用胺碘酮注射治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者,先 给予5%GS20mL+胺碘酮150mg 1015min缓慢静脉给药;再以 5%GS250mL+300mg静脉滴注,速度是50Ml/h,相当1mg/kg静 点。1、五、护理体会:采用科学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 复。在一般护理中,嘱患者卧床休息时,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时病人长能感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当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应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 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2、在饮食护理中,对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患者对 饮食中维生素的变化很敏感,增加饮食中维生素的摄取能减 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维生素广泛存在在植物的叶绿醌中,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蔬菜的摄入量应相对恒定。酗酒可以增加 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加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故应告知患者 严格控制饮酒量或者戒酒。3、在用药护理中:患者使用胺碘酮纠正心律失常。护士应掌 握用药的剂量、时间和方法,胺碘酮有低血压,心缓,QT长, 胃肠不适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影响肝功能、甲减、肺纤维化, 要告知病人定期查肝功能、甲功等。应严密观察,注意个体 差异化。胺碘酮的PH值为2.54.0,常将其溶于5%葡萄糖溶 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通透性增高,组 织炎症性渗出,活化因子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神经末梢,容 易引起静脉炎。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深静脉给药,但存在病人 害怕、经济等因素。所以在行静脉留置针给药时,严格无菌 技术,注意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技术及观察宣教。六、出院后的健康指导1、注重劳逸结合:在步入老年之后,人体各部分器官开始 退化,许多老年人会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 又碍于身体上某个部位的不适而懒于运动。人们羡慕“鹤发 童颜”,殊不知,健康的体魄有赖于成年累月坚持不懈的锻 炼。在平时,老年人应注重劳逸结合,不应在疾病发作时才 发觉平时的怠慢是多么不好的一种习惯。老年房颤病人在平 时多表现为心悸、眩晕、胸口发闷等等,他们理所当然的认 为人年纪大了,身体上抱恙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早期症状 不仅预示着疾病的发生,也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需要对身 体加以保养了。出院后,要提醒病人应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 件下,在平时休养生息的同时注重轻微体育锻炼,比如说, 可在早晨进行晨练,傍晚散步,健康而又时尚。在护士的指 导下,病人们保持了运动的良好习惯。这时候,要进一步指 导他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休息时间。一些病人喜欢读书、 看报、下棋等等,往往长时间沉迷于此,护士要提醒他们要 注意睡眠时间的充足,保证休息充分,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 状态。2、注重心理调节:老年房颤病人长期被疾病所累,身体精 神遭受双重折磨,难免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激动、不安, 家人朋友积极与其建立欢快的交流氛围,以转移他们的注意 力。教导他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使自己的晚 年生活丰富多彩。3、指导其知晓简单药物知识:(1)一般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 最好是选择在上午7-8点,下午13-14点,一般老年人晚上 需要减少降压药的用量。但是要看自己的血压高峰时段。科 素亚(氯沙坦钾片)作为治疗原发型高血压,可与或不与食 物同时服用。也就是说,科素亚饭前吃或者饭后吃都没有太 大的影响,可以随患者的喜好来服用药物。轻微而短暂的头 晕,剂量相关性体位性低血压是科素亚的副作用。避免快速 改变体位,动作轻缓。(2)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血 栓性事件,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 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的心 肌梗死发作风险,并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刺激胃肠饭 后服用,观察有无各种出血。(3)阿托伐他汀钙通常晚上8点服用,它降低非致死性心 肌梗死的风险、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降低血 管重建术的风险、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降 低心绞痛的风险。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用 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中风的 防治。此药影响肝功能,注意监测肝功、肾功的化验室指标。4、培养日常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起居要定时定量, 同时注意戒烟、戒酒。5、指导家属配合:老人的健康牵动着家人的心。考虑从老人 身边的人入手,把家属带入治疗的行列,从而从侧面对患者 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亲情维系的“敦促”也许会给治疗带 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七、讨论房颤病的诱因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疲劳、情绪激动、感染 发热、心肌缺血、吸烟、缺氧、饮酒、失眠、饱餐、心功能 不全、低血钾、手术等等。曾有学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法,以 心房颤动发作次数为标准统计出各诱因所占百分比,结果, 各诱因百分比总合为83.8%,无诱因仅占16.2%。由以上所举 各项诱因我们知道,各诱因一定程度上均为可控因素,也就 是说,患者可以通过改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方面的不足 而将低房颤病的发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