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第1章(绪论).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85542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方法第1章(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计算方法第1章(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计算方法第1章(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计算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 CAD中心 2 教材 计算方法 张诚坚,何南忠。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方法简明教程 王能超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长发 实用计算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任选 Matlab使用手册一本 时间 : 32学时 =20学时 +12学时上机 考核 : 课堂与作业 (20%) + 上机 (10%)+考试 (70%) 联系方式 : 13871458387 罗年猛 上机 : 请学习委员联系机房 3 第一章 绪 论 1 引 言 2 误差的种类及其来源 3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4 有效数字及其与误差的 关系 4 1 引 言 计算方法也称数值分析。数值分析是研究各种数 学问题求解的计算方法,即数值计算。利用计算机求 出数学问题得到数值解的全过程,称为 数值计算 。 使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问题时大致经历如下几 个过程: 5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国 防尖端技术,例如机电产品设计、工程项目设计、气 象预报、武器研制、火箭发射等 ,都有大量复杂的数 值计算问题急待解决。 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方法 程序设计 上机计算 结果可视化 6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和科学技术中 的具体技术问题时,首先必须具体问题抽象为 数 学问题 ,即建立起能描述并等价代替该实际问题 的数学模型,例如各种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代 数方程 等等,然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编 制出计算机程序,最后上机调试并进行计算,以 得到所欲求解的结果。 7 数值计算方法 , 将要求解的数学模型简化成一系 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以便在计算机上求出问题的 数值解,并对算法的收敛性和误差进行分析、计算。 这里所说的 “ 算法 ” ,不仅仅是数学公式,而是指由 基本的运算和运算顺序的规定所组成的整个解题方案 和步骤。 8 选择适合的算法是整个数值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例如,计算 n次多项式: 0111)( axaxaxaxP nnnn 2 )1()1(21 nnnn 若直接计算 ,再逐项 相加,共需做 )10( nixa ii , 9 n=10时需做 55次乘法和 10次加法。若用秦九韶 (Horner)算 法,将多项式 P(x)改成 aaa aaa xx xxxxP nnn 012 21 ) )()( 来计算时 ,只要做 n次 乘法 和 n次加法即可。 10 算法取得不恰当,不仅影响到计算的速度 和效率,由于数值计算的近似性和误差的 传播、积累,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精度 ,甚至关系到计算的成败。不合适的算法 会导致计算误差达到不能容许的地步,而 使计算最终失败,这就是算法的 数值稳定 性问题 。 11 数值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误差,往往是 无法避免的,例如近似值带来的误差,模 型误差、观测误差、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 等,应该设法尽量降低其数值,尤其要控 制住经多次运算后误差的积累,以确保计 算结果的精度。 12 12 12 3x 27099 1 )12( 1 27099 )12( 6 6 x x x x 可用四种算式算出: 计算实例 13 如果分别用近似值 和 按上列四种算法计算,其结果如下 表 1-1 所示。 4.1572 4166.112172 14 1 2 3 4 序 号 算 式 计 算 结 果 5/72 12/172 表 1-1 1 005233.0125 6 0 0 5 0 7 6.01 9 71 1 6 6 6 6 7.061 005046.0237812 005020.02912 6 005233.0125 6 15 由 表 1-1可见,按不同算式和近似值计算出的结 果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值,这真是差之 毫厘,谬以千里。可见近似值和算法的选定对计 算结果的精确度影响很大。 因此,在研究算法的同时,还必须正确掌握误差 的基本概念,误差在近似值运算中的传播规律, 误差分析、估计的基本方法和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概念,否则,一个合理的算法也可能会得出一个 错误的结果。 16 2 误差的种类及其来源 数值计算中,误差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模型误差 在建模(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欲将复杂的物理现象 抽象、归纳为数学模型,往往只得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 ,而对问题作某些必要的简化。这样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实 际上必定只是所研究的复杂客观现象的一种近似的描述,它 与真正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这种误差称 为“模型误差”。 17 2.2 观测误差 在建模和具体运算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初始数据往往都是通过 人们实际观察、测量得来的,由于受到所用观测仪器、设备精 度 的限制,这些测得的数据都只能是近似的,即存在着误差, 这种误差称为“观测误差”或“初值误差”。 2.3 截断误差 在不少数值运算中常遇到超越计算,如微分、积分和无穷级数 求和等,它们须用极限或无穷过程来求得。然而计算机却只能 完成有限次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因此需将解题过程化为一系 列有限 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这样就要对某种无穷过程进行 “ 截断 ” ,即仅保留无穷过程的前段有限序列而舍弃它的后段。 18 这就带来了误差,称它为“截断误差”或“方法误差”。例 如,函数 sinx 和 ln (1+x)可分别展开为如下的无穷幂级数: !7!5!3s i n 753 xxx xx (2.1) )11( 432 )1l n ( 432 x xx xxx (2.2) 19 则由于它们的第四项和以后各项都舍弃了,自然产生了误差。 这就是由于截断了无穷级数自第四项起。 !5!3s i n 53 xx xx (2.4) (2.3) 若取级数的起始若干项的部分和作为函数值的近似,例如取 32)1l n ( 32 xx xx 20 的后段的产生的截断误差。 ( 2.3)和 (2.4)的截断误差 是很容易估算的,因为幂级数 (2.1)和 (2.2) 都是交错 级数,当 x1时的各项的绝对值又都是递减的,因 此,这时它们的截断误差 可分别估计为: xR4 !7)( 7 4 xR x 4 44 xR x 和 21 2.4 舍入误差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 由于受计算机机器字长的限制,它所能表 示的数据只能是有限位数,这时就需把数据舍入成一定位数的 近似的有理数来代替。 如 1 6 6 6 6 6.0 6 1 !3 1 4 1 4 2 1 3 5 6.12 1 4 1 5 9 2 6 5.3 由此引起的误差称为 “舍入误差” 。 22 数学模型一旦建立,进入具体计算时所要考虑和分析 的就是截断误差 和舍入误差了。在计算机上经过千 百次运算后所积累起来的总误差不容忽视,有时可能 会大得惊人,甚至到达“淹没”所欲求解的真值的地 步,而使计算结果失去根本的意义。 因此,在讨论 算法时,有必要对其截断误差的估算和舍入误差的 控制作适当的分析。 23 3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1 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限 定义 设某一个准确值(称为真值)为 ,其近似 值为 ,则 与 的差 x *x xxx )( * x*x 称为近似值 的“ 绝对误差 ”,简称 “误 差 ” 。 x 0)( x (3.1) 24 由于真值往往是未知或无法知道的,因此, 的准确值(真值)也就无法求出。但一般可估计此 绝对误差的上限,也即可以求出一个正值 ,使 )(x *)( xxx (3.2) 此 称为近似值 的 “ 绝对误差限 ” ,简称 “ 误差限”, 或称 “精度” 。有时也用 *x *xx (3.3) 来表示 ( 3.2) 式。 这时等式右端的两个数值 和 代表了 所在范围的上、下限。 越小, *x *x x 25 表示该近似值 的精度越高。 例如 , 用有毫米刻度的尺测量不超过一米的长度 。 读数方 法如下: 如长度 接近于毫米刻度 , 就读出该刻度数 作为长 度 的近似值 。 显然 , 这个近似值的绝对误差限就是半个毫 米 , 则有 *x )(21)( * 毫米 lll l l 5.05 1 3 l l l* l* 如果读出的长度是 513 毫米,则有 26 这样,虽仍不知准确长度 是多少,但由 ( 3.3) 式可 得到不等式 512.5l513.5 (毫米 ) 这说明 必在 512.5,513.5毫米区间内。 27 3.2 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限 用绝对误差还不能完全评价近似值的精确度。 例如测量 10米的长度时产生 1厘米的误差与测量 1米 的长度时产生 1厘米的误差是大有区别的。虽然两 者的绝对误差相同,都是 1厘米,但是由于所测量 的长度要差十倍,显然前一种测量比后一种要精确 得多。这说明要评价一个近似值的精确度,除了要 看其绝对误差的大小外,还必须考虑该量本身的大 小,这就需要引进相对误差的概念。 定义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即 x xx x xx r *)( )( (3.4) 28 称为近似值 的“ 相对误差 ”。 在上例中 , 前一种测量的误差为 , 而后一种 测量的相对误差则为 , 是前一种的十倍 。 由 ( 3.4) 可见 , 相对误差可以从绝对误差求出 。 反之 , 绝对误差也可由相对误差求出 , 其相互关系 式为: )()( xxx r 10001 1001 *x (3.5) 相对误差不仅能表示出绝对误差来,而且在估计近似 值运算结果的误差时,它 比绝对误差更能反映出误 差的特性 。因此在误差分析中,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 更为重要。 29 相对误差也无法准确求出。因为 ( 3.4) 中的 和 均无法准确求得。也和绝对误差一样,可以 估计它的大小范围,即可以找到一个正数 ,使 ( 3.6) )( x r x x 称为近似值 的“ 相对误差限 ”。 相对误差是个无名数,它没有量纲。例如,称 100 千克重的东西若有 1千克重的误差和量 100米长 的东西有 1米长的误差,这两种测量的相对误差都 是 1/100。与此相反,由于绝对误差是名词,有量纲 ,上例中两种测量的绝对误差 1千克和 1米的量纲不 同,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 *x 30 在实际计算中,由于真值 总是无法知道的,因此 往往取 * * )()( x xx r x (3.7) 作为相对误差的另一定义。 下面比较 与 之间的相差究竟有多 大: )(* xr )(xr )( 2 * * 1 ) * 11 )()()( x xx xx xxx rr 31 一般地, 很小,不会超过 0.5。这样 不 大于 2,因此,上式右端是一高阶小量,可以忽略 )( 2 2 2 )(1 1 )( * )( * 1 x r x x x x xx xx r r r )(xr )(1 1 xr 32 )(* xr )(xr %100)()( * x xxr )(2)()( )( 2* xxx rrr xr 上式右端是一高阶小量,可以忽略,故用 来代 替 。 相对误差也可用百分数来表示: 这时称它为 百分误差 。 33 4 有效数字及其误差的关系 4.1 有效数字 在表示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时,常用到“ 有 效数字 ”的概念。例如, ,若按 四舍五入取四位小数,则得 的近似值为 3.1416 ; 若取五位小数则得其近似值为 3.14159 。这种近似值 取法的特点是误差限为其末位的半个单位,即 1 4 1 5 9 2 6 5.3 410 2 11 4 1 6.3 34 510 2 11 4 1 5 9.3 定义 当近似值 的误差限是其某一位上的半 个单位时,称其“准确”到这一位,且从该 位起直到前面 第一位非零数字为此的所有 数字都称为 有效数字 。 一般说,设有一个数 ,其近似值 的规格化形式: *x x *x mnx 10.0 21* (4.1) 35 式中: 都是 中的一个数字 , n是正整数, m是整数。 若 的误差限为: n 21 , ;01 9,2,1,0 nmxxx 10 2 1)( * *x (4.2) 则称 为具有 n位有效数字的有效数,或称它精确 到 。其中每一位数字 都是 的有效数字。若 ( 4.1) 中的 是经四舍五入得到 的近似数,则 具有 n 位有效数字。例如, 3.1416 是 的具有五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精确到 0.0001. *x nm10 n , 21 *x *x *x 36 如, 203 和 0.0203 都是具有三位有效数字的有效数。但 要注意, 0.0203 和 0.020300 就不同了,前者仅具有三 位有效数字,即仅精确到 0.0001 ;而后者则具有五位 有效数字,即精确到 0.000001。可见,两者的精确程度 大不相同,后者远较前者精确(差 100倍)。因此,有 另一种情况,例如 x = 0.1524, x* = 0.154 ,这时 x* 的 误差为 - 0.0016,其绝对值超过 0.0005(第三位小数的 半个单位),但却没有超过 0.005(第二位小数的半个 单位),即 005.00005.0 * xx 显然, 虽然有三位小数但却只精确到第二位小数,因 此,它只具有二位有效数字。其中 1和 5都是准确数字, *x 37 而第三位数字 4 就不再是准确数字了,我们就称它 为 存疑数字 。 注 : 用计算机进行的数值计算,由于受到计算机字 长的限制,要求输入的数有一定的位数,计算的结 果也只保留一定的位数,且所保留下来的不一定都 是有效数字,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有效数字都可保留 下来。 4.2 有效数字与误差的关系 由 (4.2) 可知 ,从有效数字可以算出近似数的绝 对误差限 ;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 ,其绝对误差限也就 越小。且还可以从有效数字求出其相对误差限。 38 1 1 * 10 mx 1 1 1 1 * 10 2 1 10 10 2 1 * )( )( n m nm r x x x 当用 (4.1)表示的近似值 x*,具有 n位有效数字时, 显然有 (4.3) 故由 (4.2)可知,其相对误差 39 1 1 10 2 1 n 故相对误差限为 (4.4) 由 (4.4)可见 ,有效数字的位数反映了近似值的相对精 确度。 上述关系的逆也是成立的,即当用 (4.1) 表示的 近似值 x*,如果其相对误差 能满足 )(* x r 1 1 * 10 )1(2 1)( nr x (4.5) 40 即 x* 至少具有 n位有效数字 。 11* 101 mx nm nm r xxx 10 2 1 10 )1(2 1 10)1( )()( 1 1 1 1 * 则 x*至少具有 n位有效数字。这是因为 : 由 (4.5)及 有 41 例 1 当用 3.1416来表示 的近似值时 ,它的相对误差 是多少 ? 解 3.1416具有五位有效数字 , ,由 (4.3)有 31 415* 10 6 110 32 1)( xr 例 2 为了使积分 的近似值 I*的相对误差 不超过 0.1%,问至少要取几位有效数字 ? 解 可以知道 I=0.7476 ,这样, ,由 (4.3)有 dxe x 10 2 71 %1.01072 1)( 1* nr I 42 可解出 n=3,即 I*只要取三位有效数字 I* =0.747 就能保证 I*的相对误差不大于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