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69450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 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 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 培根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美德。 陶行知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 具备三个品质, 渊博的知识,思维的 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知识不多,就是 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愚 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卢梭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 、 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 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 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 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 风俗习惯 分化 社会意识形式(相对独立) 道德产生的条件: ( 1)社会关系的形成 客观条件 (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主观条件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由经济基础决定 是 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 ( 1)其性质决定各道德体系的性质; ( 2)其表现的利益决定各道德的基本 原则和主要规范; ( 3)其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关 系,因此道德具有阶级性; ( 4)其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本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其他(导向、激励、辩护、沟通 )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 力量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 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 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 力量。 社会主义道德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五 种 历 史 类 型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曲 折 上 升 的 过 程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 、 继承和弘扬的重大意义 二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 要内容 三 、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继承和弘扬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 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 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二、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 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 己的能动作用 道德传统 两重性 积极、革新、进步 消极、保守、落后 正确态度: *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文化复古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三、正确对待 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 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 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 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 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 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二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 原则 三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 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 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 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 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 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 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等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一)核心 为人民服务 道德建设核心问题 “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 观要求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二)原则 集体主义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 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 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 (2)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二)原则 集体主义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分 3层次: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最高(党员、先进分子) (2)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 (3)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最基本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3)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增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 以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 多做贡献为光荣职责。 (二)原则 集体主义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三)宣传和弘扬 共产主义道德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荣 荣誉,是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 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 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耻 耻辱,是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 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 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 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 有自己的荣辱观。 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 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 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的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 面旗帜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作出 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 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 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大学生应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 、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 、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 、 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2001年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的提出与意义 ( 1)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 深刻把握 (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 结合 (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 丰富和拓展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 3个 重要环节: ( 1)在思想和心理上认知和认同, 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 2)以其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 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 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诚实守信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 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 2)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 3)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 与诚信道德 (一)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 (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 “ 通行证 ”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诚信状况 总体 好的 少数 诚信缺失 (三) 大学生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 设,把诚信作为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 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 1)个人品德: 是通过个人自觉的 道德修养和社会 道德教育所形成的 稳定的心理状态和 行为习惯。 ( 2) 个人品德的特点: 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3)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 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 善的内在根据。 ( 4)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 地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 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 我完善的活动。 ( 5) 道德修养的实质: 在善恶观念的冲突中,进行不同道德观 念之间的选择。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 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 和方法 :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请欣赏漫画请欣赏漫画 (二)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修养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 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 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 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 过程中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将道德模范人 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 良师益友、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