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065629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与《论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孔子与《论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与论语 在研究孔子学说时,常常要提到?论语,有这样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论语是比拟可信的研究孔子学说的材料,研究孔子学说应该以?论语为主;二是?论语虽然可信,但是其中夹杂了孔门弟子的心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孔子学说了;三是研究孔子学说以六经为主。我认为第二种看法是有道理的,?论语在展现孔子学说时,主要局部已经明确了,但是其中有一些是孔门弟子的看法,还有孔子的局部学说没有体现出来。如果从?论语的产生以及版本问题等考虑,从孔子对六经的奉献上来考虑,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来。 宋邢昺?论语正义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邢昺的这个论断有些牵强,对?论语的功用未免有些理想化,不过他表明了?论语是一部有完整思想体系的着作。?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的这个论断在现在还是有说服力的,邢昺所说的“群贤集定,故曰撰也,也是这个意思。不过班固没有说分明是孔子的哪些弟子编撰的,以至于后世儒者依据?论语中出现的曾子、有子等认定是他们的弟子,也就是孔门再传弟子编撰的。梁涛先生研究定县竹简?论语残篇是指出:“?论语的成书乃是孔门内部有统一组织、有专门领导、弟子广泛参与、时间跨度较长从孔子去世到其再传弟子的集体编纂活动。这一活动决定了?论语的特殊性质和地位。首先,?论语虽然成书于儒学分化的背景之下,但由于是集体编纂,当时的各派都参与其中,故其所反映的乃是众多弟子包括再传弟子眼中的孔子,而不是某一人或几人所理解的孔子。这种理解代表了孔门弟子的共同看法,反映了早期儒学的根本价值观。其次,?论语是由孔门弟子集体编纂,得到孔门后学各派的认可,在孔门内部具有权威的地位。参见梁涛?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不过所谓代表了孔门弟子的共同看法,这个很值得争议,在?论语的后面几卷如?子张中便可以看出子张与子夏、子游等的不同,在记录孔子与颜渊、子贡、子路等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孔门这三大弟子的不同主张,曾子与有子的话是有不同侧重的,从这些方面讲不是达成了共识,而是有所取舍的记录了孔子之言;另外在?论语中波及到的孔门弟子是很有限的,出现率最高的是颜渊、子贡、子路、曾参等,这并不是说孔子对其他弟子讲的少,而是没有记录下来。说到这里就应该说到?鲁论、?齐论与?张侯论上了。 西汉初,传?论语的有三家,为什么有这样多的传本,而且又各不相同哪?在战国时,儒家便划分成几个派别,荀子和韩非子在他们的着作中都提到过参见?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事实上不是他们所概括的,在研究了郭店楚简后,可以分为几类。这里就不在说了。另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提出了一些异议,不过在奉行法家思想的朝代里,对儒家学说的禁止有很有可能的。由于这两大原因,使得儒家经典在汉初以来出现多家传本也是很正常的。?齐论比?鲁论多?问王、?知道两篇,而且章句上也比拟丰盛。后来在孔子故居的墙壁中又发现了?古论语,它与?鲁论根本上一致,只是把?尧曰的下章划为?子张,所以是两个?子张二十一篇。安昌侯张禹先学习了?古论,接着又学习了?鲁论,再学习了?齐论,而后经过他的对照筛选成了今天的?论语。 从?论语的编撰和?论语版本的最后确定来看,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是?论语中的内容里含有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再传弟子的心得,二是?论语并不是完整的记录了孔子的所有言行,如同孔子对六经一样是进行过严格筛选的。 所以我认为,在读?论语时,一方面不必为没有在?论语中找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而苦恼,另一方面是要从六经中来找“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学习?论语要考察孔子以前的思想主流以及在孔子时代的一些具体变化。?史记孔子世家中载:“孔子为儿嬉戏,尝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这段话是很有意思的,为什么哪??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这个就是说葬礼,要慎重对待,?乡党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行为就是当时士大夫所应当遵守的礼仪。在儒家看来从人生下来,到死亡,都要遵守礼仪,而且都要很慎重的对待。所谓“逍遥于门,实际上就是司马迁理解孔子到这个时候已经作到了“海阔天高任我飞的地步了,也就是“从心所欲不逾距。无论后世对?论语是怎样筛选的,这一点要把握好,我以前说要找“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要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来找,现在也这样认为。 孔子学说的最终目的是要到达大同社会的,在孔子看来是要从政治上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就是所谓的“学而优那么仕,仕而优那么学?论语子张,谓修身养性也是为这个而为的。在孔子与?论语关系上要找住以上两点才可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