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92930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构造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为结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般规律和把握中国的国情奠定理论基本。(2)为深刻结识和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提供理论指引。()为树立农村发展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奠定理论基本 实践意义:(1)为制定农村政策、农村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根据。()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组织管理提供农村社会学的有关知识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这个问题,主流的见解一是侧重研究农村社会整体,二是侧重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也就是具体问题。对这个问题比较具体的论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变迁规律,增进农村社会系统的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构造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特点:主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通讯比较落后文化比较落后组织不太发达,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思想:对调查研究的地位和职能做出了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把马克思主义的结识论作为社会调查措施的理论基本;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社会调查的基本分析措施: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调查研究措施和措施论。乡村建设运动(920s30s,代表人梁漱溟-山东邹平,晏阳初-河北定县):意义:是一场推动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改良实验,以改造乡村社会为直接目的的实践性社会运动,是抗战此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国内知识分子用教育、科学、文化和实业救国的一次大规模实验。背景和概况:旧中国农村贫穷落后,小农经济崩溃,社会各界达到了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结识。据记录,20世纪 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队和机构有00多种,先后设立的多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最出名有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主持的邹平实验区、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增进会主持的定县实验区。重要内容:(1)兴办教育;(2)改良农业,重要是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3)流通金融,成立借贷合伙社和信用合伙社,向农民发放贷款,解决她们生产上的困难;(4)倡导合伙,组织农民成立多种合伙社;(5)推动地方自治;(6)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设立乡村医院,避免多种传染病;(7)移风易俗,理发辫、禁缠足、禁吸毒、禁赌博、禁早婚和买卖婚姻、禁溺女、改革婚丧陋习等;(8)组织社会调查,出版专著。一、农民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中国就不也许有真正的现代化。“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1、 农民的含义:指在农村地缘关系的基本上,通过多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构成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社会组织的人。(界定原则:地区、职业社会关系、户籍制度等)2、 农民的特性:老式农民特性:具有浓厚的乡土特性;具有内向和封闭的特性;具有普遍的特殊主义倾向;具有狭隘的功利倾向;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现代农民的特性:开放性增长、自主性增强、职业浮现分化、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观念的更新加快3、 农村居民:是一种纯地理或纯地区划分的人口学概念,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一切人。相称于人口记录上的“农村人口”。4、 现代农民的基本特性:从数量上来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群体;从经济地位上看,农民仍然承当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本作用和支撑作用;从生活状况来看,农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但相对水平有下降趋势;从文化素质来看,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内部仍存在一种庞大的文盲、半文盲阶层;从就业状况来看,农民已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线,几乎各个生产服务和管理部门均有农民就业;从思想观念来看,农民的价值观念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正在发生变化,但老式的文化价值观念仍然深深地支配和制约着农民的言行。5、 农民社会化: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按照农村社会规范和价值原则的规定,将一种自然人转化成一种可以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6、 村落:重要指大的聚落或多种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7、 村落社区是指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是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产物,涉及自然村和行政村。8、 农民问题(本质:土地、就业、人权、政权或者说中国问题):(1)农业增收困难,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收入低,农产品价格低,资金外流等)(2)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土地自主权、就业与工资、医疗与养老保障等)(3)农民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导致农民需求不能满足;(二元构造、社会流动、民主权利等)9、如何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注意也许考有关农民问题的论述题)取消一切歧视农民的制度;社会事业与基本设施的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的组织限度;政府支持农业;全社会关爱农业。二、农村的婚姻与家庭1、农村择偶的特点:()择偶自主性不断提高。(2)择偶原则从重“家庭背景”转为重“个人条件”。(3)通婚圈扩大。(4)男性面临严峻的婚姻挤压。2、择偶梯度理论:指在择偶时,女性趋向于寻找地位相称或地位较高的男性,而男性则趋向于寻找地位相称或较低的女性的趋势。3、现代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1)农村婚姻问题:包办和买卖婚姻仍然存在;婚姻质量差;夫妻分离导致离婚率升高。(2)农村老人赡养问题:没有社会保障,养老完全靠家庭和社区;家庭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生活困难;极端缺少服务设施,老人生活不便。(3)农村家庭暴力问题: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老人的虐待;对孩子的遗弃和淡漠。(4)留守家庭问题:家庭构造缺失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留守小朋友;留守老人;留守妇女。(5)农村妇女问题发展滞后:文化素质相对低;身体素质差;资源短缺,机会少;观念落后;农业女性化和女性农业化。4、宗(家)族()家族是按照男性血缘关系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群体。()特点:家族组织重建但多种职能弱化;家族内部各家庭比较平等,文化和经济实力成为主持家族事务的重要条件;双方家族联合(姻亲参与家族事务)。5、农村家族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写作的功能;具有将强的生活互助功能;有助于解决组内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在农村的婚丧嫁娶和祭祀活动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组织协调功能。6、改革开放后,家族为什么在农村复兴?(1)聚族居住宗族繁衍的温床。()家庭联产承包制宗族复活的生存平台。(3)农村基层权力的弱化宗族复活的契机。()感情归属和社区认同宗族复活的社会心理。总之,宗族产生有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根据,政治运动不是消灭家族的主线措施,如果不提高生产力、变化生产方式,宗族就会复兴。三、农村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含义:从静态意义上来说,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故意识建立起来的社会构造单位。从动态意义上来说,社会组织是将分散的社会成员统一起来,对她们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的过程,即社会的组织化过程。要素: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活动目的;明确的规章制度;严谨的权力系统;一定的物质设施2、农村社会组织内涵:是农村中为完毕特定的社会目的,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分类:政治组织(政党、政权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以满足农村居民多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的农村社会文化团队);自治组织;社会群团组织。特性:血缘、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纽带。非正式的、老式的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过程从主线上受到行政干预的强大影响。家庭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3、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农村村民自治概念: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的自治,是自治组织根据法律独立自主的管理本村的事物,使农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内容:“四个民主”是核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两个公开”是基本:财务公开、村务公开4、 影响村民自治质量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宗族;农民流动。5、 农村专业合伙组织:重要是指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强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伙组织。6、 农村产业化:农村应充足运用丰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为基本,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托农业龙头公司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从而使多数农民能在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等)中获得稳定的就业,从整体上推动老式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进农村现代化发展。7、 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由行政干预到自行组织由正式组织向非正式组织转变由老式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四、农村社区和社会流动、社区含义:汇集在一定地区范畴内的人口,以特定的文化相维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地区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 农村社区含义: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重要从事农业为特性的居民汇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批准识的人群共同体。特点: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居民聚居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较强;社会构造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具有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制度。3、 新农村建设背景:1、 国内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 农业基本单薄,生产力水平较低3、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大4、 农村安定和谐面临压力,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5、 农民收入低、消费低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引、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尊重民意,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p62)目的: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伙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有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社会分层的含义: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下不同的级别和序列的过程。社会分层并非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浮现的历史范畴。社会分工是导致社会分层的最直接因素。现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因素:财产制度变革、产业构造调节、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变化、分派制度变革5、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构造的三重原则:n 财富经济原则(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互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级、阶层构造的经济原则)n 威望社会原则(指个人在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名誉与尊敬)n 权力政治原则6、农村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种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种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构造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2、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向另一种地位的移动。它既体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体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3、 社会流动因素: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的变化人口因素,如人口增长的压力驱动人们流动。社会因素,如:社会价值观;战争、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由发明发明引起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主线因素。农村社会流动因素:生产力因素、产业构造因素、政策制度因素4、社会流动的功能:(1)正功能:增进社会阶层构造的合理化与社会的良性运营与协调发展;有助于增进农村发展;有助于增进都市发展。(2)负功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都市,也许引起甚至加剧都市社会问题;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向都市,导致不少农村成为以留守妇女、小朋友和老人为主的空壳村,也许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趋势:特点:1、职业转化与身份转化不同步;2、绝大部分农民的社会流动具有展示性和不彻底性;3、流动过程中亲缘、地缘等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4、流动目的的明确性与流动去向的盲目性并存;5、就总体或平均值而论,农村社会成员的流动比例低于都市社会成员;6、就流动者个人而论,农村社会成员代内流动的平均次数低于都市社会成员。趋势:流动主体以青壮年农民工为主,举家外迁比例增大。流动方向以跨区域职业流动为主,向发达地区流动成为主流。流动方式以自组织为主,农民流动组织化限度有所提高。流动动因以改善生计为主,流动农民市民化意愿渐趋强烈。、社会运营机制:社会运营机制是指社会运营中所遵循的规律或所形成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构成因素的构造、功能及其互相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8、如何加快农村社会流动1、健全社会流动机制,减少流动的盲目性社会流动机制是指决定人们获得一定地位和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背景、条件、动力和途径的某种组合伙用。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安排,影响着个人的社会位置和社会流动机会。 2、运用多种社会资源,扩大农民社会网络,削弱亲缘和地缘关系在流动过程中的作用。 4、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完善法律和制度)9、 农村文化的特点农村文化是反映广大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文化娱乐、社会风俗、历史背景、人文地理、自然地貌,以及以农业为基本的精神文明的艺术行为。特点:乡土性、落后性、差别性0、农民工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好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的缓和了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有助于增进生产力的发展。进城务工也在一定限度上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返乡农民工将在都市中学习到的技术、管理方式等经验带回农村,推动着农村人的观念的变化,对于增进农村的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在一定限度上变化社会财富的分布,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有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产业构造的优化,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都市化进程。弊端:农村开始劳动力缺少的现象,土地撂荒、土地资源被挥霍、农业生产率低下,将不好的生活习惯、文化风气传播到农村,赌博性质的活动泛滥,留守小朋友和老人的问题以及农民工的婚姻问题等日益突出。五、农村社会问题1、农村社会问题 :农村社会发展中,使农村居民全体或部分人的共同生活发生障碍,需要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2、农村贫困的因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农致贫、因愚致贫、因老致贫;(指责穷人、迁怒自然、问罪社会)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基本条件欠缺、观念落后、体制不健全、社会整合限度低、不同层次的发展极没有形成、居民的发展权利未能实现、农村贫困的特性: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但相对贫困有扩大趋势;越来越集中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解决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农村家庭消费的趋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构造改善、消费中心下移九、农村社会保障5、农村社会保障含义: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派,依法对临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多种因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予以一定物质协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制度。6、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重要内容:农村社会救济:涉及自然灾害救济、低保制度、孤寡病残救济、贫困救济制度、大病医疗救济等。农村社会保险:如新农保、新农合、筹划生育保险等。农村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为农村特殊对象和社区居民提供的福利性补贴以及多种公益事业,以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优抚安顿: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生活保障的保障制度,涉及抚恤、优待和安顿三种形式。6、 如何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目前农村低水平保障,多层次统筹,多渠道集资,多形式展开的状况下,对于不同限度经济社会发展类型的农村,根据分类指引,分步实行的原则,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渐引向健全和完善的轨道。重要对策:1、 增强社会保障意识。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领导管理体制,避免政出多门。3、 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4、 制定各项支撑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的政策和法规,完善配套措施。5、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6、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摸索和完善“新农保”“新农合”,并加快解决对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7、 留守小朋友问题产生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小朋友的父母进城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本地农村交给爷爷奶奶或其她亲戚抚养。她们大多在隔代教育中成长。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教育,使得大多数留守小朋友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对社会上的好坏是非辨别不清,易受社会背面现象影响,导致一定限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总的来说,留守小朋友问题多表目前:学习状况一般、道德行为差、心理发育不健全、安全意识差。解决措施:(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状况,合理调节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小朋友尽量住在学校。(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小朋友的保护网络。例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小朋友予以对口的协助。(三)调节人口管理制度,逐渐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小朋友问题与都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主线上解决留守小朋友问题。(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当予以一定的扶持和协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小朋友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8、 如何加强农村教育(针对辍学、师资、经费、家庭承当展开论述)一是要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补贴,保证起码的教育投入,逐渐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二是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教师向农村流动,稳定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三是要与农村产业化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配套,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地方上要注重对困难家庭的补贴,减轻家长的承当,反对辍学。六、农村都市化与现代化1、农村都市化:都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长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都市转移,使农村产业构造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都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社区扩展的过程。2、国内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模式: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与乡镇公司的发展密切有关,其特点是以集体公司为主以中小都市为中心构成城乡群体,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一体的格局。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特点表目前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小工业。第二个特点是专业大市场。第三个特点是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珠江三角洲模式。作为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节和优化经济构造;通过参与国际互换和竞争,发挥本国、本地区优势,获得比较好的利益。二是积极发明外向型经济的前提条件,超前发展城乡基本设施建,例如电力、交通、通讯等,改善投资环境。其她的模式:如小城乡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等,不管哪种模式,都受特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任何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都不也许是普遍合用的。3、如何实现农村现代化:一、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注重农业,加大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对现阶段的土地承包关系要进行调节和完善,发挥集体经济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加强基本设施建设。三、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要完善五业并举方针,加强国土资源整治,保护水资源,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立足于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统一。四、加速农村都市化进程,增进农村的繁华。推动城乡化和江镇公司发展,逐渐取消户籍限制等。五、积极发展农村科技事业,增进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对生产力的奉献率。六、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哺育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实现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农村内部的协调,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有力配合,从国情出发,应着力解决市场障碍、权益保障障碍和社会体制障碍,以促使国内农村现代化建设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