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431868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警戒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药物警戒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药物警戒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警戒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加强对各类生物安全风险监管。加强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安全管理,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特殊生物因子等实施追溯管理。严格开展实验活动及临床应用中利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风险评估。加强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普及生命伦理和生物安全观念。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强化特殊物品等的出入境安全管理,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坚决守牢国门关口。对已经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摸清底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一、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支持前沿交叉学科体系建设,鼓励生命科学与医学、物理、工程、信息、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生命科学复合型人才。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重点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围绕重点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生物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原始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支持大型生物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组建专业药物临床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基地。二、 扩大市场应用空间完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评价标准和标识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将新药和医疗器械相关费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深化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推动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质量监督、供应保障等政策协同。改进临床用药政策,鼓励使用性价比高的新药。完善医院配置和采购政策,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备标准。三、 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坚持发挥创新在生物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强化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与发展生物经济新动能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四、 医药数字化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医药数字化行业发展的机遇1、医药数字化国家政策扶持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创新药研发的政策鼓励,我国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药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近年来出台、修订一系列医药研发、临床试验相关监管规定,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等,规范药物研发流程,严格把控药物研发质量,前述政策使医药企业愈发重视临床研究数字化体系建设,运用技术手段提高临床研究执行效率及数据质量,医药数字化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医药行业数字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其市场成熟度和发展潜力对产业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影响重大。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起步较晚,但在居民医疗健康费用的支出和对医疗服务及产品的需求增速处于世界前列,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医疗卫生行业有极大的增长动力,政府与社会卫生费用支出稳步增加。此外,医疗卫生行业由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大量资本的涌入而保持市场高度活跃,尤其是在药品研发、医疗服务机构和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上。医疗卫生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产业链内企业对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为医药行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市场机遇。截至2021年末,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201亿,占总人口比例相比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升510个百分点。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2年到2035年,平均每年将有2,241万人口进入老年,剔除60岁以上所有年龄的死亡人口后,这14年平均每年净增老年人口1,091万。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75%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此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居民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例从2015年的74%增加到2021年的88%,2022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中医疗保健类同比增加了06%。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3、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趋势随着医药行业内临床研究、注册、销售等各个环节标准日渐提高,数据大量积累,流程日益复杂,行业内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下、质量难以把控,数据孤岛等一系列缺点,数字化升级转型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数字化转型可以被应用于临床研究、药品和器械的注册、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信息交互,资源共享,流程协作,数字驱动,达到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合规风险的目的。数字化将在各个市场参与者中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推动医药行业互联网等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发展。4、医药数字化行业外资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被逐渐打破长期以来,得益于多年的经验及技术积累,国外医药数字化厂商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新药研发的不断重视,国内亦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临床研究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参与市场竞争,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使原以国外厂商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被逐渐打破,并建立了一定的用户、技术、品牌优势。此外,国内厂商在新药研发领域市场份额的上升,有助于将我国的人类遗传资源安全地保留在国内,有助于有效保护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维护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二)医药数字化行业发展的挑战1、医药数字化全球化竞争对国内企业带来的挑战由于医药数字化行业的全球化特点,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历史较短,体量较小,在自主研发技术、行业运营经验和品牌知名度方面没有国外厂家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各国间的行业监管政策、技术要求和运行模式有所不同,我国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规模性参与全球化竞争尚需时日。2、医药数字化行业参与方众多,满足及平衡各方需求面临挑战医药行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医药企业/申办方、第三方服务商、医院/研究机构、患者和监管机构等,各方的背景、职能、利益和诉求差异较大,使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协调和平衡各方的利益点,实现高效的协作成为了医药行业数字化的难点。此外,由于产业内数据体量大,流程繁杂,如何解决数据的标准化,实现组织间的互联互通也给医药行业数字化带来了挑战。五、 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六、 生物经济发展形势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正在勾勒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生命健康消费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之一,一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已处于第一梯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生物资源和显著制度优势,生物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生物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物产业原创能力仍较为薄弱,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尚不完备,生物经济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等。需科学分析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七、 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生物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一)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命学科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高,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生物经济区域性创新高地、生物产业集群数量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生物产业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生物产业体系更加发达,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协调稳定。(二)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更加广泛惠及人民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物药物和医疗服务社会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基因检测技术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三)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加快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基础保障、事后恢复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平战结合的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基本建成国家主导、防控兼备、多元立体、机制顺畅、基础扎实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大幅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疫情防控相关科研攻关、基础保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四)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更加优越,促进先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生物技术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审评审批、市场准入、产品定价、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展望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八、 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生物领域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大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资源,推动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规模大、影响广的重点领域,鼓励生物创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培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以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二)发展壮大新型创新力量在高端科研仪器、医疗设备、新药创制、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质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有影响力的用户单位牵头建立产用联合体,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生物产品技术创新和示范验证,构建应用示范-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加强医工、医校结合,试点开展临床研究制度创新,提升医药卫生成果转化和功能验证能力。鼓励建设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健全完善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九、 推动生物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研发生产。面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开发远程监护装备、可穿戴设备等生命支持和监护产品,发展基于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新型护理和康复装备。促进数据共享。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药品追溯体系。整合健康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医疗保险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健康态数据和主动健康产品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医疗健康数据安全有序汇聚与共享,支撑区域卫生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化便民服务。继续推动互联网+卫生健康,以改善就医体验为重点,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积极发展互联网+药品流通,逐步推广非处方药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便民服务。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推广,搭建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老龄化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十、 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诊断装备,促进装备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发展。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鼓励推进慢性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研发。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对开展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医疗新技术制定完善技术规范,科学开展临床评价。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