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教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380100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必修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必修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才 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精讲教案全集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措施(A:懂得)。()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体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理解)。(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对的性(C: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2.能力目的(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结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二、重点实行方案.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2.实行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三、难点突破方略.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方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阐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解说。(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措施,从而突破难点。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多种相对性状挂图;.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五、学法指引一方面,指引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指引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再次,指引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六、学时安排3学时,授课2学时,实验1学时(也可根据状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学时进行)。-第一学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懂得它的复制使前后裔保持持续性,它的体现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无一定的传递规律呢?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的达到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理解孟德尔简历.孟德尔的实验研究措施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如何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本上,教师点拨:(1)爱好是最佳的教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佳的例证;()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这是她成功的因素之一。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实验法。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实验中发现豌豆某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辨别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体现类型。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学生观测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步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与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步分析呢?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学生阅读教材4。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达)总是高茎的。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如何做的。她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提问:子二代浮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体现出来。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步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步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记录分析,她发现,在所得到的1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豌豆的其她相对性状杂交状况如何呢?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成果投影。学生观测、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浮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三教学目的巩固孟德尔杂交实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答案:1.略 2.略 3.四布置作业.P8练习题第一题。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因素是( )A.甜是显性性状 B.互相混杂 .非甜是显性性状D.互相选择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互相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体现为非甜,阐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浮现非甜籽粒也阐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答案:C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解决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1 .全是矮秆 C.高矮之比是3 .全是高秆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迅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构成,因此,用生长素解决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裔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B总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第二学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懂得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浮现显性性状,子二代浮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实验中得出的成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二教学目的达到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觉得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达,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提问: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或,通过减数分裂。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因此F1(Dd)只体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体现不出来。提问:F(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对的显性作用,2的性状体既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本上教师讲述:由相似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裔会发生性状分离。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持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 .4 C.3/4 D.分析:AaF:/A;2/Aa;/4a,中只有/2自交产生121/,其他所有为纯合体。答案:下面我们来做一种模拟小实验,来阐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与否对的。(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测: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的小球各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足混合。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窗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第三次组合为d,第四次,第10次为Dd。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窗们记录成果,是否浮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与否为121?回答:不是。提问:如果持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状况又会如何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实验我们懂得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状况下越接近,因此孟德尔在记录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记录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记录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步,通过这一实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与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测交实验。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措施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构成。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构成?学生回答:测交后裔如果浮现两种基因组合,即1为杂合子,若后裔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1为纯合子。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成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似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裔。学生活动:集体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裔。五教学目的巩固1.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3.一只杂合的白色公羊的精巢中的100万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所有精子中,具有隐性基因的个数是( ).25万 B.50万 .00万 D.20万答案:1略 2略 3D六布置作业.P8练习题第二题2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产仔为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中为纯合体的是( )A.b和c B.a和c C.和 D只有a分析:据黄色公鼠 黑色母鼠c后裔全为黑色,则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又据黑色母鼠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裔中浮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答案:B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种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佳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这对夫妇每胎均有浮现单眼皮的也许性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分析:椐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均有浮现单眼皮孩子的也许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该遗传在后裔数量较少的状况下,是完全也许浮现上述比例的。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七 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实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2)结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3)结识杂种后裔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下基本。.实验原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作用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成果是后裔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体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由于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不也许,就用模型替代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结识(此实验措施称模拟实验)。3实验材料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个或4种色彩小球各10个(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似,并要有一定重量)。实验措施与环节(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足混合。()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种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达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4)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本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足混合后,再按上述措施反复做5010次(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后来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如下表):基因型次数总计比例DDDddd()记录小球组合记录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6)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为、Dd和d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多少,计算小球组合为D和组合为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成果,在实验误差容许的范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构成果综合记录,进行对比)。.注意事项(1)选择小球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要相似,以避免人为误差。(2)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佳采用小桶或圆柱形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以便摇动小球时能充足混匀。(3)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D、基因的小球必须1:1,且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必须记录后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机率的精确。(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步去两个桶内各抓一种。()记录时,可先将D、d、dd三种基因型按竖排先写好,然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6)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小球放回后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次模拟实验。(7)建议实验时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实验中一人抓球,一人记,记录者负责将小球放回原桶并摇匀小球。两人还可对换,互换操作。(8)如果时间容许,每组可反复几次模拟实验。(9)课代表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成果综合记录,这样全班的数据会更接近理论值。()要明白双手同步各抓一种小球表达什么,它表达涉及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1)有时会持续浮现几次相似基因型,这是正常的,只要随着抓摸次数的增多,就会接近理论值。第三学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同窗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请回忆孟德尔做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中,F2浮现几种基因组合及其比例,浮现哪些性状,性状分离比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三种,即Dddd121;高矮=3。二 教学目的达到过程(七)基因型和体现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明确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体现型,它们的关系如何?教师讲述: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体现出来的性状叫做体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把与体现型有关的基因构成叫做基因型,如:DD、Dd、d。思考:基因型相似,体现型与否就一定相似,体现型相似,基因型又如何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且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讲述: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水毛莨叶在空气中和水中就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因此,体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成果。(八)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通过阅读应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能对的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并且可以预测杂交后裔的类型和多种类型浮现的概率,这对于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问:什么叫杂交育种?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就是人们按照育种目的,选配亲本杂交,对杂交后裔再进行选育,最后哺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教师投影显示如下问题:小麦抗锈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在F2中,体现为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能否在生产中应用?若不能,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推演、最后得出结论:基因型有显性纯合和显性杂合两种状况,显性杂合在后裔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在生产中应用,必须让抗锈病的小麦植株继续自交,通过选择,裁减由于性状分离浮现的非抗锈病类型,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才行。设疑:你与否懂得哪些病属于人类遗传病吗?学生回答: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并指、色盲教师讲述:白化病是人们较熟悉的一种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因此属于隐性遗传病。思考:如果双亲体现正常(均为杂合子),那么后裔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学生积极推算得出成果:14。教师再简介:人类遗传病并指其患病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属于显性遗传病。思考:如果双亲均患并指(均为杂合子),那么后裔患并指的概率是多少?学生推算得出答案:/4。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医学实践中,人们运用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可以做出科学的推断。提问:人类的AO血型系统涉及哪些血型?学生不加思考回答:A型、B型、AB型、O型。教师解说: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也许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IA和B之间无显性关系(共显性)。因此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并且遵循分离定律。思考:妈妈为O型,爸爸为型,其子女也许是A型吗?学生动手推演得出结论:否。教师讲述:根据分离定律推算,后裔只也许是A型或型,不也许浮现AB型,因此目前常用血型鉴定法来进行亲子鉴定。三知识巩固(投影显示如下题目)1.小李患白化病,但小李的父母及妹妹的体现型正常,问:(1)小李的妹妹携带白化病基因的也许性是多少?()如果小李的妹妹与一位白化病患者婚配,出生病孩的概率是多少?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做,教师对学生答案做出判断。也可由其她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该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题的措施。分析:由于小李患白化病,因此小李的爸爸和妈妈均为携带者,小李的妹妹也许是正常纯合子,也也许是携带者,但已经懂得她是体现型正常,因此小李妹妹携带隐性基因的概率为2/。 小李的妹妹与白化病患者婚配,只有当小李妹妹是携带者时,生出1/2有病的孩子,又由于小李妹妹携带隐性基因的概率为/3,因此出生病孩的几率是1/3。2.一株基因型为Bb的玉米做母本,授以b玉米植株的花粉,所结种子的种皮、胚、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鼓励。分析:复习有关植物个体发育一节,可知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因此种皮的基因型与母本基因型相似,即B。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基因型是Bb或。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因此基因型是Bb或bbb。(九)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措施-棋盘法教师解说:计算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及体现型,以及它们浮现的概率时,一般用棋盘法,即将每一种亲本的配子放在一侧,注上各自的概率,然后,在棋盘的每一格中写出合子的基因型和体现型,每一格中合子的概率是两个配子概率的乘积。银屏显示题目:番茄茎的有毛(H)对无毛(h)是显性。既有基因型为h和h的两个亲本杂交,问它们的后裔可以产生哪几种体现型和基因型,这几种体现型和基因型的概率各是多少?学生活动:根据棋盘式解题法积极推算,最后得出成果,见P26。(注:也可用雌雄配子交叉线图解进行) 。四 教学目的巩固1般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她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也许是( )BBB bbbb BBb Bbb Bbb BBBbA. B. C D答案:C2.下面是对基因型与体现型关系的论述,其中错误的是( )A体现型相似,基因型不一定相似B.基因型相似,体现型不一定相似C.在相似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似,体现型一定相似D.在相似生活环境中,体现型相似,基因型不一定相似答案:C.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她们各自的爸爸都是单眼皮。这一对夫妇生一种孩子为单眼皮的几率是( )A.10% B50 C25% D.75%答案:C五 布置作业1.玉米幼苗的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以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实验,其中400粒播在有光处,另400粒播在黑暗处,数后来种子萌发成幼苗,在黑暗处长出9株幼苗,所有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中有9株绿色和8株白色幼苗,请分析出实验成果,并回答:(l)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2)所得幼苗从理论上讲体现型及比例是 。()实验成果为什么不符合上述理论值? 。()从上述实验成果阐明生物的性状受 控制,同步又受 的影响。答案:(1)GGggg121 (2)绿色白色=31 (3)无光条件下,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白色 (4)基因环境条件2.苯丙酮尿症(PK)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使得人体不能产生将苯丙酮转化为酪氨酸的酶,这种状况下苯丙酮在人体内含量较高,尿中可检出,可导致智力低下和易发生癫痫病。如果两个正常男女婚配,却生下一种有此病的男孩。请分析阐明:(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男孩的基因型是 。(3)若再生一种孩子,是正常女孩的也许性是 ,是有病男孩的也许性是 。(4)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婚配的状况下发生的。因此为了提高国内的人口素质,新婚姻法规定: 血亲,严禁结婚。答案:(1)Aa a ()a (3)3 l/8 ()近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第二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懂得)。(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识记)。(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识记)。(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因素(C: 理解)。.能力目的(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二、重点实行方案1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因素。实行方案(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三、难点突破方略.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突破方略()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浮现性状比例931。四、教具准备:1豌豆杂交实验挂图;.投影片;3.多媒体课件。五、学法指引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指引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后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的观点,同步也为后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打下夯实的理论基本。六、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步考虑时,它们又遵循如何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 教学目的达到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l代的体现型是什么?阐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体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浮现了两种新的性状?()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与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对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引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毕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体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2)l代全为黄色圆粒,阐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代有四种体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裔比较发现,浮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体现型比为33l,恰是(31)2的展开,表白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代的基因型是什么?()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派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2代的基因型和体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并鼓励。教师强调:()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达黄色,y表达绿色;R表达圆粒,r表达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R和yr。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因此Fl的基因型为YyR,Y对y显性,R对显性,因此Fl代所有为黄色圆粒。(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要分离,孟德尔觉得与此同步,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组合。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因此F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体现型有4种。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2代的基因型和体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毕,成果如下左图:师生对2代进行归纳,得出这样的三角规律来。a.四种体现型出目前各三角形中,如上右图:黄色圆粒(Y1)浮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Yr、YyRR、yR);黄色皱粒(Yrr)浮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yrr);绿色圆粒(yy_)浮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rr)浮现于小三角形内(yyr)。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R、Yrr、yyRR、yy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如下左图: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见上右图:c九种基因型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用F2中两对基因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措施得出如下成果),每种基因型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下表:三 教学目的巩固1一种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种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种 .4种和4种.4种和1种 D.种和种分析:由于一种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精子的基因构成相似,而一种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答案:A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 )A.6和l/ B.116和3/6 C.1和/4 .14和38分析:2代里能稳定遗传意味是纯合体,共有4种,在种组合里占14;重组型意味着是变异类型(与亲代不同的),共有6种,在1种组合里占3/8。答案:D四 布置作业lP12复习题,第一题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株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只有一种体现型,那么2代浮现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 .21 C.3/16 D/16答案:B.某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具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A/2 B.14 C.1/6 D1/8答案:D将基因型为abb玉米的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蕊,所得到的籽粒,其胚的基因型最多有( )A.3种 B.4种 种 9种答案:B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对实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子二代浮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应当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体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后来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第二学时一 教学过程导言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体现型,F2代浮现四种体现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伙理解释,要拟定这种解释与否对的,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用测交法。二教学目的达到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学生回答:是用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F1的基因型。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成果的遗传图解。教师指引: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成果,如果实验成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阐明理论是对的的,如果实验成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阐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查真理的惟一原则。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孟德尔用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成果完全符合她的预想。证明了她理论推导的对的性。设疑:用F1(Yy)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实验结果如何呢?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成果,师生结论是:两种状况是相似的,这阐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师简介:豌豆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与y)位于第l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与)位于第对染色体上。学生活动:观看减数分裂多媒体课件。巩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步,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理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即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设疑: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出示投影,显示如图:思考:在此图中哪些基因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合?为什么?学生回答:Y与D或d能自由组合,yr与D或d能自由组合,Y不能与R或r组合,y不能与或r组合。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等位基因也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设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讲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均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措施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就能协助我们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教师出示投影: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哺育?学生活动:积极推演,由一学生到黑板上推演。发现F2代会浮现无芒抗病水稻,但基因型有aRR和aRr两种。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与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学生回答:只有能稳定遗传的aR才行。再问:如何就得到纯种的aaRR呢?学生回答:需要对无芒抗病类型进行自交和选育,裁减不符合规定的植株,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的类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在一种家庭中,爸爸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妈妈体现正常,她们婚后却生了一种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基因型为d),问: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争先恐后推演(半晌)由一学生答出:父为pDd,妈妈为ppDd,而后全体学生都推出相应的成果,教师予以肯定并鼓励。提问:这对夫妇若再生一种孩子,又是如何的状况呢?浮现的也许性多大?学生活动:推演、得出结论:只患多指,只患先天聋哑;既患多指又患先天聋哑;体现型完全正常。也许性分别为:3/8;18;18;38。从上述例子师生共同归纳出:用自由组合定律能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因素通过前面两个定律的学习,可知孟德尔成功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对的地选用了实验材料。2.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措施。.应用记录学措施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获得,不仅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摸索精神,还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的的研究措施。(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遗传题的另一种措施-分枝法。具体环节:.对各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2.子代基因型的数量比应当是各对基因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子代体现型的数量比也应当是多种体现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分枝法应用的理论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之上的,研究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两者并不矛盾。教师投影,显示题目:*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是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是显性。推算亲本d与Cc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体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是多少?教师解说措施:.先推出每对性状后代的比例:DDD2dd;CcCC2Cc1cc2后裔基因型和体现型的比例是各对性状的比值相乘。见下图:答案:DXDdCc,子代基因型和它们的数量比是1DDDCcDDc2DdCC4DdCcDccdCC;2d1dcc。子代体现型和它们的数量比是:9高茎红花:3高茎白花;矮茎红花:l矮茎白花。三 教学目的巩固1.思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后裔的基因型为Rrb、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RR BBb Crb D.Rrb分析:既为测交,一方必为rb,去掉后裔基因型中的,剩余R和RB,则另一亲本必为RRBb。答案:A.基因型为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裔体现型的比例接近于( )A9331 B.331 C.121 D.31分析:(运用分枝法)AaAa后裔为3,bbb后裔1种,DDD后裔1种,因此亲本自交后体现型及比例为(31)11=3答案:D四 布置作业.2复习题第2题。2某个生物体细胞内有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来自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步具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所有配子的( )A1/ B.4 C.18 .1/6答案: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基由于纯合时才为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既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种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种非秃头褐眼的儿子。(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 , 。(2)她们若生下一种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也许是 。(3)她们新生的儿子与爸爸,女儿与妈妈具有相似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 和 。(4)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种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她们新生的子女也许的体现型分别是 。若生一种秃头褐眼的儿子的几率是 。若持续生三个都是非秃头蓝眼的女儿的几率是 。答案:(1)SsBb Ssbb ()SBb或ssB (3) 14 (4)褐秃(儿)、蓝秃(儿)、褐非秃(女)、蓝非秃(女)1/4 164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裔的性状也发生重组,浮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因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优良品种,也可以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步发病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裔的基因型和体现型以及它们浮现的概率,它的理论基本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措施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2观测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裔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解决措施 ()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NA的规律性变化。 (3)运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体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NA的数目变化 解决措施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本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措施 ()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同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达出来? (2)为什么说通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措施 (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种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限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限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长,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条染色体,分裂完毕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个染色体了。减半的因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三.学时安排 2学时。 四教学措施 讲述法、谈话法。五教具准备 精子的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以及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对比图,(详图见教案) 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图2-2或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受精过程(录像),生物的生活史图解(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A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图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表。六学生活动设计 1回忆细胞分裂方式。2.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3.推论联会,四分体时期染色体、D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 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因素。 5.观测并发既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判断区别这两种分裂方式。 6.根据挂图,复述精子形成过程。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总结减数分裂各个时期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9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比较表。七.教学环节 第一学时(一)明确目的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的完毕过程 引言: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通过减数分裂。此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规定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此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目前学习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学习阅读教材,规定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持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成果,染色体数目减半。讲述:减数分裂是如何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 (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性,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种什么关系?(规定学生答出:相似。)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称于有丝分裂的哪一种时期?(规定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成果,染色体由(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同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 复制完毕后,细胞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