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UPS和高频UPS原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306271 上传时间:2021-03-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频UPS和高频UPS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频UPS和高频UPS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频UPS和高频UPS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 本文通过大容量工频UPS和高频 UPS进行原理分析、 拓扑对比、 实测数据分析和性能对比,全面总结了大功率工频UPS和高频 UPS的优缺点和选配原则。一、工频机和高频机的定义和原理分析UPS 通常分为工频机和高频机两种。工频机由可控硅SCR整流器, IGBT 逆变器,旁路和工频升压隔离变压器组成。因其整流器和变压器工作频率均为工频50Hz,顾名思义叫工频 UPS。典型的工频UPS拓扑如下:图 1:典型工频UPS拓扑主路三相交流输入经过换相电感接到三个SCR桥臂组成的整流器之后变换成直流电压。通过控制整流桥SCR的导通角来调节输出直流电压值。由于 SCR属于半控器件, 控制系统只能够控制开通点,一旦SCR导通之后,即使门极驱动撤消,也无法关断,只有等到其电流为零之后才能自然关断, 所以其开通和关断均是基于一个工频周期, 不存在高频的开通和关断控制。由于 SCR整流器属于降压整流,所以直流母线电压经逆变输出的交流电压比输入电压低,要使输出相电压能够得到恒定的220V 电压,就必须在逆变输出增加升压隔离变压器。同时, 由于增加了隔离变压器,系统输出零线可以通过变压器与逆变器隔离,显著减少了逆变高频谐波给输出零线带来的干扰。.同时,工频机的降压整流方式使电池 直挂母线成为可能。工频机典型母线电压通常为 300V500V之间,可直接挂接三十几节电池,不需要另外增加电池充电器。按整流器晶阐管数量的不同,工频机通常分为6 脉冲和 12 脉冲两种类型。6 脉冲指以 6 个可控硅(晶闸管)组成的全桥整流,由于有6 个开关脉冲对6 个可控硅分别控制,所以叫 6 脉冲整流。 6 脉冲整流拓扑如下:图 典型 6 脉冲拓扑12 脉冲是指在原有6 脉冲整流的基础上,在输入端增加移相变压器后再增加一组6脉冲整流器,使直流母线由12 个可控硅整流完成,因此又称为12 脉冲整流。下图所示两个三相整流电路就是通过变压器的不同联结构成12 相整流电路。图 典型 12 脉冲整流器示意图6 脉冲和 12 脉冲的详细 技术 分析可参见 大功率UPS6脉冲与 12 脉冲可控硅整流器原理与区别。.高频机通常由IGBT 高频整流器,电池变换器,逆变器和旁路组成,IGBT 可以通过控制加在其门极的驱动来控制IGBT 的开通与关断, IGBT 整流器开关频率通常在几K 到几十KHz,甚至高达上百KHz,相对于50Hz 工频 , 称之为高频UPS。典型的高频机拓扑如下:图 2:高频 UPS拓扑图高频 UPS整流属于升压整流模式,其输出直流母线的电压一定比输入线电压的峰峰值高,一般典型值为800V 左右,如果电池直接挂接母线,所需要的标配电池节数达到67节,这样给实际应用带来极大的限制。因此一般高频UPS会单独配置一个电池变换器,市电正常的时候电池变换器把母线800V 的母线电压降压到电池组电压;市电故障或超限时,电池变换器把电池组电压升压到800V 的母线电压。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由于高频机母线电压为800V 左右,所以逆变器输出相电压可以直接达到220V,逆变器之后就不再需要升压变压器。二、工频机和高频机的性能对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频功率器件不断问世。中小功率段的UPS产品正逐步高频化,高频UPS有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但在高频UPS功率段向中大功率过渡推进的过程中。高频拓扑UPS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固有缺点,并影响到UPS的安全使用和运行。1 )零偏故障。.某型号大容量三相高频UPS拓扑如下:图 3: 某型号四桥臂高频机拓扑从图 3 可知, UPS主路输入是三相四线(相线+零线),整流器为四桥臂变换器。A、B、C三相和零线均通过IGBT 整流。此种变换器存在先天缺陷:零线在主路工作时不能断开。当 A、B、C三相闭合, 零线断开时。 如果 UPS输出端接不平衡负载, 当零点参考点突然消失,将造成严重的 UPS输出零偏故障, 进而导致 UPS后端负载设备的损坏, 输出闪断等重大故障。如果 A、 B、C、零线同时中断。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市电和发电机切换过程,此种拓扑的高频机因零线缺失而必须转旁路工作,在特定工况下(电压过零点,非同步切换时)可能造成负载闪断的重大故障。而工频机因整流器不需要零线参与工作,在零线断开时,UPS可以保持正常供电。2 )零地电压抬升和电池架带电问题。从图 2 和图 3 可以看到,大功率三相高频机零线会引入整流器并做为正负母线的中性点, 此种结构不可避免的造成整流器和逆变器高频谐波耦合在零线上,抬升零地电压, 造成负载端零地电压抬高,很难满足IBM,HP 等服务器 厂家对零地电压小于1V 的场地需求。某型号高频 UPS的电池变换器采用高频 Buck/Boost 拓扑结构,变换器缺少必要的滤波装置。因此充电电压和电流耦合大量高频分量,在现场实测数据如下图:.可以明显看到频率12.5KHz 的高频分量,实测电池正极与大地浮置电压有325V,断开电池架接地, 电池架与大地间有100 多伏浮置电压。 接通电池架与大地,电池架与大地漏电流高达110mA。按照行业标准(GB13870.1-93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50mA的电流就可以致人死亡。 该型号 UPS在电池架未与大地短接时,人体触摸到电池架有明显被电击的感觉。原因是充电回路中高频分量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造成人体触电。同时, 此高频谐波严重干扰了外置的UPS电池单体电压监控系统,使电池电压监控测试仪无法正常工作。3 )可靠性降低。自 1947 年底首个晶体管问世,随后不到十年,可控硅整流器(SCR,现称晶闸管)在晶体管渐趋成熟的基础上问世,至今晶阐管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革新,耐受高电压,大电流晶阐管技术已非常成熟,其抗电流冲击能力非常强。晶阐管是半控器件,不会出现直通,误触发等故障。相比而言,80 年代初问世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有许多优点,其开关频率可在几K 至几百 KHz之间,是目前高频UPS主要功率器件。但是,IGBT 工作时有严格的电压,电流工作区域,抗冲击能力有限。在可靠性方面,IGBT 一直比晶阐管差。.根据大量的数据统计,采用晶阐管的整流器故障率远远低于IGBT 整流器的故障率,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4 。工频机通常采用 SCR整流器, 而高频机多采用 IGBT 整流器。 因此, 工频机在可靠性方面优于高频机。 而大功率 UPS可靠性是用户关注的第一要素。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多款国际知名品牌工频机产品在用户端都有很好的口碑。并通过了长时间和复杂电网的实际验证。高频大功率UPS还有诸多缺点,详见附件:附:大功率工频UPS和高频 UPS技术对比表:高频机工频机高频机工频机1 采用 IGBT 整流技术,根据统计数据, 采用可控硅整流技术,系统可靠性高 IGBT 整流故障率远高于可控制硅整流2 输出有高次谐波,高频谐波耦合在零 输出配置隔离变压器,零地电压增量线上,可能抬升零地电压。 很难满足为零,更可靠保证负载运行IBM,HP等服务器厂家对零地电压小于 1V 的场地需求3 逆变器直接挂接负载,抗负载冲击能 输出隔离变压器自身短路阻抗的作用力弱,降低逆变器的可靠性及高频衰减隔离特性,使得工频机具有很好的抗负载冲击能力,降低负载突变和短路对 UPS的影响4 逆变器直接带载,带不平衡负载能力 通过变压器的负载重新分配,提高了弱UPS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5负载直挂, 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弱输出变压器具有 3N 次谐波电流的隔离能力,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强;6 无输出隔离变压器,在 UPS故障的情 即使在 UPS故障的情况下也不存在输况下存在输出直流电压损坏负载的出直流电压的风险,负载更加安全可风险靠;7 主路旁路 N 线必须相同,因此无法实 可以实现主旁路不同输入源的配置方现主旁路不同源配置案,满足高可靠性场地的配电要求;8某些厂家的高频机输入零线中断时,隔离变压器重新生成中心点, UPS输UPS无法正常工作, 当市电和柴油发入零线中断时可正常工作。电机切换时, 因零线短时 “缺失” 可能出现“零偏”故障,造成输出闪断,负载掉电的重大故障9采用专用充电器, 充电能力弱。只能电池直接挂接母线,在负载不足满载.满足短时间 (5-10 分钟 ) 后备电池的时可将剩余的整流器容量用于充电,充电能力,长延时配置时电池充电能特别适应中国客户长延时配置后备电力不足,电池寿命严重缩短池的需求10电池与逆变器之间增加了电压变换电池直接挂接母线,逆变效率高,节电路,降低了电池放电时系统效率,省电池的配置容量同等负载时需配置更多的电池。 且系统可靠性降低不可否认,高频UPS有一些优点,但目前就技术发展和成熟度而言,大功率高频机有许多缺点还需要进一步技术优化和升级。某些厂商推出的大功率高频UPS仍在试用阶段。在可靠性第一原则下,使用在重要场合的大功率UPS,仍然以工频机为首选。高频机工频机概念解析随着 UPS 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计算机、电力电子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到UPS 行业。与 IT 行业的其他产品类似,现在的UPS 与从前的产品相比较,无论在主要性能上、外观尺寸上、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及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有些指标甚至是质的飞跃,对于大中型UPS 来说更是如此。目前比较流行的大中型UPS 结构由原来的老式结构逐渐转向更为合理的新型结构,传统老式结构UPS的基本结构 ( 工频机 ) 如下 , 基本结构:可控硅整流+ 电池直接直流母线+ IGBT逆变器 + 升压变压器新型全 IGBT UPS结构 ( 高频机 ) 如下,基本结构:不控整流+DC/DC倍压环节 + 独立充电器 + 逆变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工频机与高频机的概念主要是对整流部分而言,工频机是可控整流,传统技术最好可做到12拍整流;而高频机的整流是二极管不控整流+IGBT的高频直流升压环节。对逆变器而言都是IGBT 的 SPWM 高频逆变工作方式( 除早期的可控硅逆变工作模式UPS ,目前已经淘汰 ) 。另外, 工频机的输出变压器必不可少,由于其整流逆变等环节均为降压环节,因此在输出侧必须有升压变压器作为电压的调整。而高频机由于具有DC/DC升压环节,其输出侧不必要加升压环节( 升压变压器 ) ,对于需要加装隔离变压器的现场, 高频机也可按照要求加装隔离变压器选件,其作用也由原来的必要配置转变为可选配置。UPS 的电气结构所以发生了更新变化,主要是由于元器件的发展,IGBT 作为 UPS 的主要功率元件技术更加成熟,无论从容量、结构、或是可靠性都大大地提高了,加之UPS 数字化程度地不断深入促成了新一代大中型 UPS 的主流结构由原来的工频机转向高频机( 正如当年可控硅逆变器被大功率晶体管GTR 取代,之后又被 IGBT 逆变器取代一样) 。UPS 电气结构的更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UPS 主机体积的缩小,重量的下降,而更重要的是电气性能的提高。下面具体分析两种结构UPS 的电气原理及电气性能:早期大中型UPS 主回路结构采用可控硅整流将输入的交流电整为直流,电池直接挂在直流母线上,当输入市电正常时,靠整流可控硅的调节对电池充电,同时为 GTR 或 IGBT 结构的桥式逆变器供电,逆变器将直流逆变为交流,最后经过输出变压器的升压及滤波,提供纯正的交流输出。从其结构中可以看出,从整流(从交流变为直流)到逆变(在从直流变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降压环节:可控硅整流是为了提供恒定的直流电压而采取的一种整流方式(可通过可控整流的导通角调整来适应输入电压变化,确保输入交流电压变化时整流输出直流电压的恒定),由于可控硅整流只能斩掉一部分输入电,所以其恒定输出电压的代价是将输出电压恒定在低于全波整流输出电压的某个数值上。而逆变环节同样是一个降压环节,从可控整流输入来的直流电在通过逆变器逆变出交流的过程中同样采用的是斩波的做法,其结果同.样是输出电压等级的再次降低。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在此种结构的UPS 中,必须在输出测加入升压变压器,将逆变输出的较低恒定电压升致合理的输出范围,最终提供了恒定的220/380V输出。目前较为先进的UPS 主回路结构采用不控整流加升压环节,将交流输入通过整流桥全波整流为直流后,采用 IGBT 元件组成的DC/DC电路直流升压到一个较高的恒定直流电压(与可控硅整流的效果相反,通过这种 IGBT 整流可以得到一个高于全波整流输出电压的恒定直流电。并将其作为直流母线,为电池充电电路(充电电路也采用IGBT 充电技术,可实现电池直接挂母线方式所无法作到的充电效果)及逆变输出部分提供电能。 由于直流母线电压足够高,经过IGBT 高频逆变调整后,可直接得到恒定的逆变输出电压。此时无须在加一个升压环节,完全可以省掉输出升压变压器。在上述的两种UPS 结构中, 后者在所有功率环节均采用了IGBT 技术,因此此种结构的UPS 又为全 IGBT UPS 。由于数字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 IGBT 元件的开关频率,与前者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可控硅整流的最大缺点就是对电网的干扰问题,由于输入斩波产生的回溃污染,通常只能采用附加的输入功率因数补偿环节, 如有源滤波器等。 不但增加了购买 UPS 的费用,同时效果也不理想,无形中又增加了一个故障点。而新型的全IGBT整流可轻易地将功率因数提高到接近1 。从根本上解决了对电网回溃干扰的问题。?由于从前的UPS 采用 GTR 作为逆变输出功率元件,因此其开关特性较差,即使采用了IGBT 元件,由于控制上没有相应的改善,其开关频率也较低,因此输出波形不很平滑,或需要变压器等大电感元件平波。而目前的UPS 数字化控制,逆变输出的开关频率非常高,因此输出波形平滑,无须较大的电感元件,更可省掉变压器。? 在充电环节上,全 IGBT UPS 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早期 UPS 采用电池直接挂直流母线的做法,电池的充电电压只能通过可控硅整流控制,只能作到恒压限流的传统充电方式,而且充电参数几乎不可改变。而实际上, UPS 电池的配置是灵活多样的,对不同容量的电池采取同样的充电参数显然会对电池延寿不利。而采用全IGBT 技术的 UPS ,在直流母线上引出的直流电经过IGBT 斩波控制,可实现对电池的精确充电,并可通过数字化控制细化参数设置,作到为每种配置的电池指定最适合的充电方案,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工业自动化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