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DOC 22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305382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DOC 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DOC 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DOC 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调研负责人:王怡民调研组成员:屠群峰 金萍女根据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本调研组承担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项行动计划调研课题之一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的调研工作。本调研组采用专题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课题的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以进一步理清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学院管理中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剖析了学院管理中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开展情况(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建议。(二)调研依据本次专项调研的依据主要是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2008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班中理出的有关学院管理机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相关文件等。(三)调研方式通过专题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会的方式。专题问卷包括问卷答卷人的基本信息、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有关考核问题及其他意见和建议等五个方面,设计了学院内部管理中有关体制机制问题教职员工比较关注的20个问题,向学院各部门教职员工发放问卷180份(除成人教育学院和后勤服务总公司未发),回收159份。召开专题座谈会三次,对象为各系(分院),以两个系合并召开的形式,参加座谈会的教职工36人。(四)调研组成员分工调研组负责人王怡民总体负责调研工作、设计调研计划和方案,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屠群峰负责编制调查问卷并发放,起草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金萍女负责回收问卷并对问卷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五)体制和机制的概念界定1、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与本调研课题有关的是内部组织机构、内部分配制度、部门和个人的考核评价方法、形式等均属于管理体制的内容。2、机制。内在的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织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间发生的变化过程的性质和相互联系,阐明对它的认识已从现象的描述进而本质说明。如学院管理中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如对部门和个人的评价是一种机制,但具体的评价方法、形式等是属于体制的范畴。二、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成绩及现状(一)内部组织机构改革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心,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院于2008年开展了第三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上将一些部门的职能逐步扩大,如在原科研处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发展处”,增加了研究学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职能。在原财务处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职能,更名为“财务审计处”。将原挂靠于一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办公室单独设立以加强质量管理,后由于教育部规定学院每学年要上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又将质量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增加了有关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职能。将原教务处教学设备管理的职能划归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将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资产产业处”,统一管理学院的资产和产业。为了使学院的办学与企业行业开展更紧密、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合署办公。作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立了“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挂靠在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并合署办公。使学院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更加明确,并在工作的相互联系、工作接口上更加清晰。根据国务院大部委制的改革,学院的专业设置范围更加扩大,为学院的办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系级设置上进行了重新规划,研究成立运输管理学院,使学院的系级设置进一步符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求。学院通过三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组织机构逐渐“扁平化”,取消处级部门的科级建制,突出岗位,设立处级部门中按工作责任为主设定的主管、一级岗、二级岗、三级岗等岗位。在本调研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1.1%的教职员工认为目前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是合适的,认为目前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多的占38.0%。有86.0%的教职员工认为目前学院根据专业划分而建立的系(分院)是“合适”和“基本合适”。作为学院教学的最基层单位的教研室,有51.9%的教职工认为充分和基本发挥了教学研究的职能,但有48.1%的教职工认为教研室没有发挥教学研究的职能或教研室基本成为了行政部门。学院于2008年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首批评出7个专业教学团队和1个课程群教学团队。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表明,教学团队的出现会引起学校组织机构的再造。在问卷调查中,有76.5%的教职工认为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应该并存,有23.5%的教职工认为在建立教学团队后没有必要建立教研室。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职员工深刻地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有41.0%的教职工认为校企合作办公室应单独设立,其次是有26.3%的教职工认为校企合作办公室应与教务处合署。(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学院进行了第三轮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了在第二轮分配制度中呈现的不合理的方面,给予了二级部门以更大的分配自主权,淡化了教师的工作量标准,注重教师的教学改革业绩,调整了有关特聘岗位的附加分值,分配制度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基本体现了“效率优先,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制度基本合理,基本体现了“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职员工对本人所在部门的二次分配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73.7%。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教职工中的19.2%是人事代理人员,由于学院分配方案中未涉及人事代理人员,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6.7%的教职工认为对于人事代理人员“应该体现”和“适当体现”“以岗定酬,岗变酬变”的原则,同时有10.8%的教职工认为对于人事代理人员的分配应与职称结合。问卷调查表明,有34.9%的教职工认为在“特聘岗位附加分”中“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不应该有附加分;但在“特聘岗位附加分”应增加“附加分”的岗位中(此项可多选)排在第一位的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占52.2%),其次为省部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占42.5%)。由于新的评估方案中对“双师素质”教师重新作了界定,问卷调查表明,有45.85%的教职工认为应重新认定全院教师的“双师素质”,并给予“特聘岗位附加分”。但有40.76%的教职工认为“双师素质”教师不应有“附加分”。(三)内部考核改革学院第三轮内部体制改革中对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考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如将原每年进行的科研积分考核改为更加人性化的三年一轮考核;对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教学差错”等。通过问卷调查,有61.7%的教职工认为目前对部门考核的办法基本合理或合理;对教职员工的考核办法有70.9%的教职工认为是合理和基本合理。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从2007-2008学年开始实施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通过问卷调查,有65.2%的教职工认为目前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基本合理和合理。虽然多数教职工认为目前学院对部门的考核办法基本合理,但有82.4%的教职工认为应对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认为对部门“满意度测评”应在部门总的考核分中占一定的权重,有31.7%的教职工认为“满意度测评”的权重应占30-40%,其次是有20.6%的教职工认为权重应占40-50%,再次是有15.1%的教职工认为权重应占10-20%。在每年底对部门考核时,对于各部门上报的有关部门工作创新或受到上级嘉奖的项目,如何给予奖励,一直是部门考核小组的难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77.1%的教职工认为应该设立“创新奖”,但要建立一种部门申报,专家评审的制度,以规范程序。三、学院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通过专题座谈会,教职工本着对学院内部管理改革和创新十分关注的态度,在肯定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议及解决的方法等,主要包括教学改革与分配机制问题、校企合作机制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管理制度与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问题、教师评价问题等。(一)教学改革与分配机制的矛盾问题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要切入点,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教学改革必定会打破教师多年的教学定势,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教师将投入更多的精力,甚至于比以往在教学上的投入呈几何级数上升,这对目前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冲击,如何解决教学改革与分配制度上的矛盾成为热点和焦点问题。(二)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学院在校企“三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肯定,但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范围不广,层次不高,仅停留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疑似”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缺乏一种校企合作的机制,只有创新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才能真正使校企双赢,真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缺少的是具有行业内名师和知名的专业带头人,正高职称的教师偏少,教师下企业、进修、交流等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需要有更完善的机制,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四)管理制度与教学改革的矛盾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会因为改革而造成与目前教学管理的有关制度冲突的情况,如按常规课程表的安排很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如按学院课程考核办法很难实施考核模式的改革,如按常规的教学进程安排很难有少课时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下企业锻炼的机会等等,这就要求学院的教学管理因地制宜,管理重心下移,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安排,不同的教学改革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五)教师评价问题对教师的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学生、社会等,但对教师的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是仅仅作为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奖金分配的依据,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应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应该是如何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四、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建议(一)处理好教学改革与分配机制的矛盾问题1、单列教学改革津贴。分配制度应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调节分配办法中的比例,将岗位津贴中用于教学质量、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建设、招生就业指导、教书育人、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工作、教研活动及系(分院)、教研室安排的其他工作的岗位津贴的40%,由学院和系(分院)共同控制,由学院控制5-10%由职能部门对各系(分院)教学改革成效进行评价,由系(分院)控制30-35%由系(分院)对各位教师教学改革成效进行评价。2、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津贴分配。明确每年度(学年)教学改革任务,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编制教学改革任务书,经评审通过实施,根据教学团队完成的教学改革任务及其成效,由学院和系(分院)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发放津贴,二次分配由教学团队负责人根据每位团队成员的教学改革业绩进行分配。(二)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机制和政策1、分层次推进校企合作。明确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分层次推进校企合作,重点要放在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关联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要推进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系(分院)级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开展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如各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合作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教学团队每年应在校企合作的某一方面有重点突破。2、开展研究工作,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要研究和创新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研究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逐步实施,以点带面,以校企双赢为目的,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发挥系级研究所的作用。系级研究所是结合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专门机构,应重新组织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学院应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研究机构内部应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使系级研究机构真正发挥作用,研究成果取得成效。(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1、建立教师下企业制度。只有了解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实际工作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建立教师下企业制度,目前教师职称评审中已对教师下企业提出了要求,学院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下企业应建立制度,建议对新招聘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有一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其第一年必须到企业见习或顶岗。2、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由于教师资源的缺少,一般新教师到校后立即上岗,但新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制度、专业及课程体系、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很少了解。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具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以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3、建立“青年教师论坛”。随着学院的扩大,各系(分院)之间的年青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特别是学科交叉和复合的科学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的今天,很有必要建立一种青年教师的交流机制。建议开展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论坛”,以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为主,可轮流由各系(分院)承办,选择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4、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进修制度。在教师培训、进修经费的划分上应向青年教师倾斜,在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青年教师的学习交流、进修,使青年教师更加了解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情况,把好的经验带到学校,注入教学中。5、建立激励机制,科学设置特聘岗位。目前学院分配制度中的特聘岗位仅有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建议应增加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计划中的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等,作为特聘岗位,发放相应津贴。6、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培训制度。应建立规范化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和培训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开展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四)建立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1、改革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教学管理制度应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能带来的与目前教学规范的冲突,教学管理制度应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院级教学管理制度应以指导性为主,教学管理重心下移,由各系(分院)根据不同的专业所开展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模式改革制订相应的具有实效的管理制度。2、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高职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包括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模式的选择应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标准,以过程考核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建议学院课程考核办法应以指导性为主,由各课程教学团队研究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将考核方法方式的设计编入课程标准。3、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教学进程的安排在遵循课程的前、后续课程的情况下,对于少学时(2-3学分)的课程尽量在半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另半学期可以让教师下企业,以获得工程背景。4、建立教务处、学生处、系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目的是交流教学进展、学情分析、学风建设等情况,纠正工作中的不足,采取预防措施,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使联席会议形成一种制度,每月一次。(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1、规范各类各级先进的评比制度。应规范学院各类先进或荣誉称号的名称,校级先进或荣誉的评比、工作程序、公示公布、授奖等应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2、建立教师评价反馈、改进机制。评价教师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教学,提高其教学水平。在多主体教师评价系统下应建立对教师评价的反馈机制,提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其教学,促进其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3、建立辅导员评价反馈制度。要理清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评价反馈机制,促进辅导员的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六)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建立创新奖励机制1、研究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关系,再造管理流程。当系(分院)以专业为主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后,教研室的存废问题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专业教学团队有校级、系级,系(分院)以专业建立教学团队,将原教研室的职能体现在教学团队中,使每一位教师加入一个或两个团队,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关系,再造管理流程,作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应起示范作用,应突出教学团队建设,不设教研室。2、设立创新奖,制定申报、评审、奖励程序。创新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创新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学院应鼓励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创新,对创新有成效的应给予重奖。国家和省有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比,学院有两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比,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成果上。建议设立创新奖,规范创新的范围,规范创新奖的申报、评审、奖励程序,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学院的创新。附件:1、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问卷调查表2、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问卷调查统计附件1: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问卷调查表一、您的基本信息1、您的职称: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无职称2、您的职级:校级领导 中层干部 其他3、您的岗位类别:专任教师 行政管理人员 4、您的编制:正式在编 人事代理二、有关学院内部组织机构1、您认为目前学院设置的行政管理部门是:太多 多 合适 少 太少2、您认为目前学院根据专业划分而建立的系(分院)是: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太不合适3、您认为目前系(分院)的教研室发挥了教学研究的职能吗?充分发挥 基本发挥 没有发挥 基本属行政部门4、如果按专业建立教学团队,公共课程按课程群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则:没有必要建立教研室 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并存5、您认为校企合作办公室应如何设立?单独设立 与教务处合署 与研究发展处合署 与资产产业处合署三、有关学院内部分配制度1、您认为目前学院的内部分配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吗?充分体现 体现 基本体现 没有体现2、您认为目前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是否合理?非常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太合理 非常不合理3、您认为目前学院内部分配制度体现了“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吗?充分体现 体现 基本体现 没有体现 完全没有体现4、对于人事代理人员,是否应体现“以岗定酬,岗变酬变”的原则?应该体现 不应该体现 适当体现 应与职称结合5、新的评估方案是将校内教师分为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您认为“双肩挑”教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必要存在,只要按课酬标准发放课时费即可 有必要存在 6、在目前学院内部分配方案中有关“特聘岗位附加分”中不应该有“附加分”的岗位是:专业带头人兼任教研室主任 专业带头人 专业负责人兼教研室主任 专业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 以上均应有附加分7、在目前学院内部分配方案中有关“特聘岗位附加分”中应增加“附加分”的岗位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 浙江省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各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省级重点学科(专业群)负责人省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负责人 省部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8、您认为学院内部分配制度的修订周期为多长比较合适?随时修订 每年修订 每2年修订 每3年修订9、您对部门的二次分配满意吗?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10、新的评估方案对“双师素质”教师重新作了界定,您认为“双师素质”教师应有“特聘岗位附加分”吗?应该有附加分 不应该有附加分 应该有附加分,但必须严格界定四、有关考核问题1、您认为学院目前对部门的考核办法是否合理?非常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非常不合理2、您认为学院目前对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办法是否合理?非常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非常不合理3、您认为学院目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是否合理?非常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非常不合理4、对于部门考核中,是否应建立对部门的“满意度测评”?(1)应该建立 不需要建立(2)如应该建立,则部门考核分中比较合适的权重应为:10-2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5、对于部门在工作中的创新,学院是否应设立“创新奖”,以奖励一年来部门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应该设立“创新奖”,但要有申报、评审等程序不应该设立,部门工作本身就应该创新五、其他意见和建议附件2: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问卷调查统计为了解教职员工对目前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确定学院下一步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调研组编制了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分配制度和考核问卷调查表,并向全院各部门发放,共收到问卷调查表达159份,现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一、问卷答卷人的基本信息统计1、答卷人的职称回收问卷中此栏信息有效的为157份,答卷人的职称分布见下表。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人数236832610比例(%)1.322.952.916.66.42、答卷人的职级回收问卷中此栏信息有效的为155份,其中中层干部21份,占13.5%;其他人员134份,占86.5%。3、答卷人的岗位回收问卷中此栏信息有效的为157份,其中专任教师72份,占45.9%;行政管理人员85份,占54.1%。4、答卷人的编制回收问卷中此栏信息有效的为156份,其中正式在编人员126份,占80.8%;人事代理人员30份,占19.2%。二、有关内部组织机构调查的统计1、目前学院设置的行政管理部门2、目前学院根据专业划分而建立的系(分院)3、目前系(分院)的教研室发挥了教学研究的职能4、“如果按专业建立教学团队,公共课程按课程群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则答卷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教研室”的占23.5%,认为“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并存”的占76.5%。5、校企合作办公室的设立三、有关学院内部分配制度1、目前学院的内部分配制度是否体现了“效率优先,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2、目前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是否合理?3、目前学院内部分配制度体现了“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吗?4、对于人事代理人员,是否应体现“以岗定酬,岗变酬变”的原则?5、新的评估方案是将校内教师分为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对“双肩挑”教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没有必要存在,只要按课酬标准发放课时费即可”的占72.6%,认为“有必要存在”的占26.4%。6、目前学院内部分配方案中有关“特聘岗位附加分”中不应该有“附加分”的岗位是什么?7、目前学院内部分配方案中有关“特聘岗位附加分”中应增加“附加分”的岗位是?8、学院内部分配制度的修订周期为多长比较合适?9、对部门的二次分配满意吗?10、新的评估方案对“双师素质”教师重新作了界定,您认为“双师素质”教师应有“特聘岗位附加分”吗?四、有关考核问题1、学院目前对部门的考核办法是否合理?2、学院目前对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办法是否合理?3、学院目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是否合理?4、对于部门考核中,是否应建立对部门的“满意度测评”?(1)认为应该建立对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占82.4%,不应建立对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占17.6%。(2)如应该建立,则部门考核分中比较合适的权重5、对于部门在工作中的创新,学院是否应设立“创新奖”,以奖励一年来部门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