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3011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解说现代文部分 一张原则的高考语文卷,大抵分为四个板块现代文阅读、默写及诗歌、文言文阅读、写作。 现代文阅读由两篇构成社科类与文学类。前者偏重分析综合能力、后者偏重审美鉴赏能力;前者适合理科生、后者适合文科生;前者约占1分,后者约占1分。 默写一般“8选6”。即8句任选句作答,多答只取前句;8句的构成是“2”,即6句课内,句课外,但也有例外,今年就是5句课内,3句课外。反映出上海高考越来越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考察。 诗歌一般选择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好上手、易归类、便于中档以上学生发挥、避押题)。题目一般为3题,采用13的构成,1分文学常识、3分文本理解、4分诗句鉴赏。文言文一般由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和一篇散文类文言文构成。前者偏重于考察语法基本、文言功底、语感强弱,后者偏重于考察学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分析写作思路的能力。前者约占1分,后者约占1分。就现代文二来说,常考的文体为散文()和故事(高考),本次培训重要是从现代文二来进行分析,重要从如下几种问题来分享:(一) 考什么?(二) 怎么考?(三) 错在哪?(四) 为什么?(五) 怎么破?一方面,散文和故事常考哪些知识点呢?散文故事1. 词语、句子含义2. 写作技巧3. 鉴赏语言4. 主旨情感体现1. 把握故事情节2. 揣摩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写4. 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在理解故事散文考什么的基本上,我们要明确怎么考?也就是出目前试卷上的题目是什么样的?散文部分:词、句的含义分析划线句的含义?加点词语的含义?句、段的作用某句话或某一段落的作用?(开头和结尾段)请从某一方面分析句段作用?(内容或构造)文章构造、写作思路某段落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是什么?概括主旨、分析意图选择题的形式浮现:选择对的或错误推断和想象从近几年的考题看多是补充描写的:人物描写或是环境描写。鉴赏语言分析划线句的体现效果?划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体现手法、描写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艺术形象物象或人物故事部分:把握故事情节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揣摩人物形象指出故事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措施,并阐明好处或者作用;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性;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注意环境描写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体现主题的作用。概括主题内容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这句(段)话在文中构造上起什么作用;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构造上起什么作用。品味语言特色文中运用了什么体现措施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中特有的体现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阐明。分析写作技巧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前后说法,与否有矛盾,为什么?阐释故事的社会意义。再次,在试卷上,学生一般都是在哪些方面出错呢?又是为什么不能得到分数呢?一般一篇散文从不同角度进行景物或人物的描写、体现,具有一种或多种中心思想,这就导致了诸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难于理解和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旨。这就是散文阅读的最大难点之一。那么常用的散文阅读问题有哪些呢?总结如下共有三点:一、文章读不懂(因素:形散神不散、多角度、多主旨)二、问题读不懂(因素:题型变化多样,答题思路模糊)三、答案读不懂(因素:专业术语较多,意思对不得分)面对上面提出的常用问题,学生们应当根据散文的特点,梳理答题思路。(重要问题在于语言鉴赏和句子段落含义和作用)对于故事来说,学生都不陌生,在理解上没什么问题,都能读懂。基本的梳理故事情节题问题也不大,但学生在对故事的把握上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失误:一、回答较片面,如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上,多次使用相似意思的词语,概括较狭窄;二、对故事具体情节的作用的判断易浮现问题;三、对故事现实意义的概括问题较大,学生不能从实际出发来解答故事中提到的问题,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最后,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破呢?根据故事和散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总结为如下三种措施: 一描,描画文中重点句、核心句、文眼句; 二划: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三看:看文眼,看选项、看题干提示语。 按照一描、二划、三看的思路来阅读全文,同步,注重树立主题意识和整体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就能逐渐提高。再通过多练习、多总结,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定不会是难题。专项知识解题措施点拨散文部分:(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体现作者立场、观点,体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环节为: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有关语境。核心句子寻线索。从有关语境中找出涉及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有关的词语【答题思路】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有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分析构造抓思路。理清文章构造,看清作者写了几种层面。抓核心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种层面的核心句子入手,抓核心词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3体现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锁定核心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核心词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涉及几种层面的意思。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核心句。归纳概括。从核心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核心词,归纳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规定,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涉及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命题角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也许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也许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命题角度】.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规定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事实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措施分析该词的修辞义。【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相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畴。抓住核心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有关区间中,一般均有与试题答案相相应的论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二)“体现作用题”类1、人称体现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解题思路:()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动人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修辞措施类(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此类语句作用题,一方面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重要有比方、夸张、拟人;构造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重要有对偶、排比、反复;体现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调,重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比方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 体现感情更强烈拟人体现亲切,有情趣对偶 整洁,有节奏感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 紧凑,有气势,体现效果强烈反问 体现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 突出强调()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3、体现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体现方式命题。解题思路:()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体现方式。(2)明确五种体现(记叙、议论、阐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体现方式 重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动作描写 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 精确传神鲜明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 设立悬念,吸引爱好,波澜起伏景物描写 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精确传神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3)拟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体现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4、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构造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氛围,奠定基调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照应开头,呼应前文;深化主旨、体现手法类解题思路:()确认所用体现手法。(2)明确常用体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烘托 突出所要体现的事物特点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立铺垫,营造氛围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小中见大,体现人、事()明确所用体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6、物象类()宜从文章构造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构造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构造 开头结尾的筹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立(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故事部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觉得重要人物是一种如何的人?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性。此类题的答题环节:.答出描写人物的措施。(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找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浮现问题:.缺少要素;.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因素分析:.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视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此类题的答题措施:.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合理性。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氛围。4刻画人物形象,烘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体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可以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有。四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重要内容或重要事件拟题。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以重要人物为题。5. 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涉及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如果故事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故事结尾答出文章中心。五有关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此类题往往是考察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边事物的结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见解。六有关写法的问题。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体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立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的重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状况产生的因素或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构造紧凑。3. 伏笔论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浮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构造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有关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爱好,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七)对主旨的把握 故事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对的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八)刻画人物形象的措施 故事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措施有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她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细节描写。通过度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解题总规定: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读懂题目,明确规定。3、关注信息,点面结合。4、瞻前顾后,锁定区域。5、联系常识,把准方向。6、根据分值,分点解答。7、摘抄整合,因时而异。8、注重语言,强化文味。总结:散文学生的单薄点1、不懂得文章想体现什么(主旨和情感把握不了)2、相比于社科文,答案难以在文中直接找到,因此对于文章的分析能力规定更高3、不熟悉常用题型及答题思路、对于专业术语易记混乱4、主线不懂得出题者想要的回答我们能做的: 帮孩子给各类散文进行梳理,更好地感知全文 明确常用的答题术语,寻找简便措施 帮孩子梳理常用的题型和答题思路(重点难点) 帮孩子分析考点,分析出题者的意图(重点)故事学生的单薄点1、概括答题时不完整、不规范2、易忽视文章的核心情节3、不熟悉常用题型及答题思路不清晰、对问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灵活的变换思路我们能做的: 帮孩子分析梳理课内故事,通过课内文章来进行导入 分专项、分模块解说常用题型和答题思路(征询时重点分析考试常用题型,例举几种就可以) 分析考纲,针对考纲分析学生漏掉的知识(强调考纲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考纲的忽视) 帮孩子分析考点,进行错题总结(强调考点的重要性,能协助学生明确答题思路,总结归纳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