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166647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出“五化”协同发展全力打好xx扶贫攻坚会战xx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状况报告(月)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安顺市南部,是全国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9万亩,辖5镇7乡,2个村,总人口7.万人,常住人口2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全县1个乡镇中,有10个重点扶贫开发乡镇,其中有6个乡镇属麻山地区,面积为1188.2平方公里,人口为1748万人。末全县贫困人口2.6万人,贫困发生率34%,贫困乡镇7个,贫困乡镇发生率58.33%,贫困村92个,贫困村发生率54.9%。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02亿元,增长4.7%;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73亿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毕3.76亿元,增长34.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毕58元,增长13.1。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增长收入、缩小差距、减少贫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规定。xx自治县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增进农业增产,加速农村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全面建成小康”为目的,以“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长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贫困人口致富之路,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确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着力推动产业化、社会化、集团化、新型化、精确化“五化”扶贫攻坚,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现就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状况形成报告如下:一、认真总结成效经验,科学筹划思路布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举发展之旗,立赶超之志,解民生之困,大力发扬“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xx精神,提速发展,奋力攻坚,强力推动“五化”扶贫战略,以产业扶贫为重要内容的扶贫工作获得了较好成绩,环绕抓产业扶贫就是抓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聚力攻坚,闯出了一条符合x实际的扶贫之路。(一)坚定不移走产业化扶贫道路。农业产业化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是以经济构造调节为主线,将单纯的经济救济和协助基本设施建设逐渐向产业扶贫转变有效途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民依托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重要内容是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推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我县紧扣“抓特、扶优、突弱”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园、两带、四区”的产业布局,环绕“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奋斗目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引,形成了一批特、优产业村和种养户,让扶持资金真正贯彻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近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成功打造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园区、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生态茶业示范园区、紫葡萄山地特色示范园区4个省级产业园区,建成市农委承认的乡级园区7个,合计完毕蔬菜种植8.5万亩、核桃8万亩、茶叶.5万亩、红芯红薯32万亩、中药材3万亩、薏仁米万亩、油茶4万亩、精品水果.6万亩;存栏xx花猪6万头、牛11.1万头、羊3.7万只、林下鸡60万羽,引导扶持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连片种植300亩以上的公司(合伙社、大户)08户,规模以上养殖公司(合伙社、大户)2户,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生产的公司59家,农民专业合伙社50家,直接受益贫困农户2.万户2万人。一系列产业化扶贫项目的进一步实行,对我县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哺育农村经济支柱,稳定农民增收来源,增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创性地铺宽了x“以山治贫”的发展路子。(二)坚定不移走社会化扶贫道路。只有充足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才干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鼓励引导各类公司、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有效协作和全面监管,社会扶贫成为了我县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与青岛市结对帮扶,在人才交流、招商推介、卫生教育、劳务合伙等扶贫助农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帮扶工作,青岛市先后向x投入扶贫资金800多万元,合计实行扶贫开发项目120个,“开发式”扶贫村41个,道路建设50余公里,援建村级小学13所,建设人畜饮水工程8处,扶持哺育茶叶及蔬菜产业100余亩,农技培训1200余人(次),我县直接受益125个村4万群众;我县致富能人周习惠领头从云南陆良引进20只梅花鹿,成立xx自治县天然鹿业开发有限公司,哺育建成全县梅花鹿扩繁中心和养殖基地,推动覆盖全县12个乡镇合适梅花鹿养殖区加快发展,采用“公司+基地(合伙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入股共建、按股分红、放母还犊、分户饲养”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我县“车轮上的能人”周明书独立出资发展养牛,全村群众按照“人三劳七”收益分派原则,通过诸如此类“借鸡生蛋、共同富裕”的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投入局限性的难题,有效拓宽了“全民参与扶贫攻坚”的路子。(三)坚定不移走集团化扶贫道路。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委、市委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精神,我县结合xx贫困的实际,确立“政府搭扶贫舞台、公司(协会)唱攻坚大戏、部门单位带头齐参与”的扶贫模式,扭转“单打独斗”局面,发扬“集团作战”精神,切实变化了过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孤立局面,积极催生聚合反映;通过建立领导挂帮、党建扶贫、部门帮扶“三位一体”的集团帮扶新机制,构建了城乡联动、单位牵手、干群联合的扶贫开发新局面,实现同步小康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面覆盖”,省集团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实现项目实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000万元,发展林下养鸡60万羽、蔬菜大棚1个、种鸡场个、精品水果3000亩、蔬菜种植20亩、核桃种植180亩、花猪养殖1000头、改圈平方米、大蒜种植61亩、核桃5000亩、中药材3000亩、蔬菜4476亩,直接受益贫困人口00户00人;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积极动员全县94个单位、乡镇、部门390名干部职工开展“千名干部连户帮促”、“行政村第一支部书记”帮促活动,受益贫困群众102人;编制规划项目建设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重点扶贫“三轮驱动”扶贫机制,更加注重帮思路、建项目,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出力抓扶贫”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各条战线均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创新了“多元化主体”参与扶贫攻坚的模式。(四)坚定不移走新型化扶贫道路。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打“攻坚战”,依托老的措施、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我县按照有关创新机制夯实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环绕产业扶贫、社会参与、金融互助等方面摸索出了系列扶贫开发工作的措施。一是推动合伙社经营,采用“村委会+合伙社农户”的管理模式,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伙社,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用土地入股分红致富,开创了“土地集中,全民入股,按股分红”的新型扶贫模式;二是履行大户、能人带动发展,群体参与提成,如我县猫营镇养牛场通过将利润的60%按照弱势贫困人口三成,参与劳动者七成的“人三劳七”利益分派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三是实行“政府+公司专业合伙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构造调节扶贫模式,通过政府支持指引,公司规模经营,大户引领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摸索出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先建后补”模式,运用财政贴息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扶贫产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五是采用“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方式,投入建设资金00多万元,建设完毕原则化厂房近1万平方米,建成供电、供水、综合服务中心、展销中心等基本配套设施“五通一平”,办起了全市第一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返乡农民工入驻创业,开创了返乡农民工“大山里创业、家门口致富”的扶贫模式;六是我县达帮乡按照“一心两翼”的产业布局,以达帮紫葡萄为主导产业,辅以精品水果、中药村种植,发展示范种植与庭院种植,配套养殖黑山羊,开创了贫困群体“就地生产、连片脱贫”的致富发展模式;七是充足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公司的主力军作用,有效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杠杆,搭建以“政、银、企、农”四方联动为特性的经济、信息、资源融通平台,以集约整合政策、金融等多种资源为突破口,实行“百千万” 精确支农助企发展工程,支持地方中小微公司、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农村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助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百姓增收、公司增产、金融增效、财税增量、社会和谐”的目的;八是推动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建设,以较低的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并通过哺育和壮大安顿区的后续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五)坚定不移走精确化扶贫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高度注重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部署,特别规定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全面推动精确扶贫。我县按照“精确辨认、精确扶贫、精确管理”的原则,摒弃扶贫工作“眉毛胡子一起抓,用手榴弹炸跳蚤”的老措施,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户,进一步分析致贫因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瞄准对象重点施策,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全面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研究制定x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做好精确扶贫“七个到村到户”工作,进一步推动“四帮四促”活动开展,按照“一村一对策,一户一规划”的规定,逐户制定帮扶筹划,明确挂牌帮扶负责人,拟定具体的帮扶任务、原则、措施和时限,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确扶贫力求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和“五清”(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六有”(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筹划、脱贫时限),使扶贫开发工作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拔掉穷根”的攻坚战。在推动扶贫开发、逐渐建成小康的进程中,我县在带富农民上下了狠功夫、花了大力气,县域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限度深的困难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对扶贫开发工作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思想解放是核心。纵观过去,我县产业扶贫工作成效不明显,重要因素是干部没有打破封闭的、老式的、保守的思维壁垒,对产业扶贫的结识局限性、责任不强、措施不多,群众受“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小富即安”老式观念束缚,积极性不高。我县党委政府通过反复调研,力主思想解放大讨论,认真学习借鉴扶贫开发成功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深刻领略、广泛吸纳各级领导专家意见和建议,全县上下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统一,深刻结识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做大产业,实行“五化”扶贫,才干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机制创新是动力。按照“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总体思路,将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将选定贫困对象与低保政策相结合,将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将扶贫效益与考核鼓励机制相结合,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干部投身扶贫事业的外部压力。(三)明确目的是重点。结合x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紧紧环绕“抓特、扶优、突弱”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依托“一园、两带、四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扶贫攻坚和农业产业构造调节作为目前和此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发展战略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四)狠抓贯彻是保障。在扶贫开发和产业构造调节的规划和实行过程中,我们以发展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为抓手,坚决贯彻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紧咬住特色支柱产业打造和区域特色产业开发,转变观念抓扶贫、依托科技抓调节、典型带动抓产业,建立产业扶贫和构造调节责任体系,贯彻责任到人,建立奖优罚劣利益导向机制,以工作的实绩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评价干部、考核干部,全面营造“将扶贫之责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工作氛围,多举措保证扶贫开发获得实效。二、客观结识贫困现状,精确把握扶贫形势(一)贫困面广限度深,扶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x自治县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3712万人,农业人口比例高达9255,全县12个乡镇中,有10个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其中有个乡镇属麻山特困地区,石漠化面积.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限度深,扶贫帮困之路任重而道远。(二)脱贫“硬骨头”特性明显,减贫摘帽任务艰巨。我县贫困乡村重要分布在麻山地区、石山区地带和少数民族汇集地带,生存环境恶劣,严重缺土、缺水,是目前扶贫开发工作攻坚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一是自然资源条件差。x山大、沟深、坡陡,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土层薄、蓄水困难,不适宜耕作。二是人力资源严重局限性。农村成年劳动力大多是小学初中毕业,缺少有竞争力的就业技能;农村留守多以老人、小朋友为主,现阶段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总体比较严重;三是发展成本高昂。xx山区的基本设施建设成本往往高出其她地区数倍,山区群众因地理条件限制,居住相对分散,村内各户远则相隔半天路程,无论是通路、供水,还是供电,都额外增长理解决这些问题难度,需要巨额扶贫资金的投入。(三)贫困的差别性明显,扶贫形势较为复杂。x村组、家庭之间的贫困差别明显,有的贫困家庭学龄孩童多,协助孩子接受教育是当务之急;有的贫困家庭以青壮年为主,增进转移就业尤为重要;有的贫困家庭老弱病残占多,需要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加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人口素质和历史遗留等因素互相交错,使得减贫工作形势纷繁复杂。(四)基本设施落后,仍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短板”。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文化等基本设施单薄,历史欠账较多,建设投入局限性,加之既有资源不能充足运用、招商引资困难,遏制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机会的有效增长及有关产业的带动发展,加大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难度。一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本设施单薄,机耕道、引水沟渠、管道、生产便桥、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削弱了产业扶贫攻坚的能力;二是群众受制于“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生存实际的突出问题,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三是县区财政极其困难,基本上是“吃饭财政”,重要依托转移支付维持运转,自身调控能力虚弱,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扶贫支出始终偏低,加之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投入巨大,动辄上千万、上亿,上级项目配套资金严重局限性,导致地方财政无力承当;四是融资渠道狭窄。由于现代农业投入大,见效慢,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银行放贷的风险与成本高,加上部分农户(公司)对自身信用价值的结识和注重不够,致使银行对农民(公司)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农民获取贷款数量,银企关系紧张。三、立足xx实际,力求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下一步扶贫工作中,我县将环绕“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产业发展目的,牢固树立“滴水能穿石,弱鸟可先飞,至贫能先富”的发展理念,密切结合我县扶贫工作实际,以产业构造调节为抓手,借助“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整县推动工作平台,全面施行精确扶贫“七个到村到户”,着力破解扶贫难题,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梦想迎难而上、奋勇向前。(一)进一步推动精确扶贫开发贫全面覆盖。一是保证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毕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规定,逐户制定帮扶筹划,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种对策、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跟踪见效”,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保证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扩大扶贫对象就业,吸引劳动力回乡创业,辐射带动连片脱贫;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变化农户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小农作坊”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增长农户收入;三是保证职业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开展“县校合伙”、“雨露筹划”等项目工程,以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为重要内容,提高贫困农户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就地就业脱贫,加快“输血”变“造血”的扶贫“转型升级;四是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长期患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列入实行危房改造筹划名单;五是保证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偏远的贫困农户,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通过部门(单位)积极协调解决宅基用地,将农户集中安顿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配套建设医疗、教育等生产生活设施;同步,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保证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保证基本设施到村到户。整合扶贫专项、农业、水利等资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基本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民生保障,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七是保证健康保障到村到户。打破老式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增进公共卫生的公平性。整合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服中心、村级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资源,组建“健康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使贫困群众享有可及、持续、便捷免费“保健餐”。(二)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构造调节全县覆盖。一是继续按照“抓特、扶优、突弱”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目的,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进一步推动产业构造调节,实现乡乡镇镇建园区,增进农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抓好乡镇园区创立工作,保证今年全面实现乡乡镇镇有农业园区(示范基地)的工作目的;三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公司落户园区,为园区产业加工提供保障,增强园区产业竞争力;四是继续加大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尽量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积极协助园区健康发展;五是加强融资和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建成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大中型批发市场、生鲜蔬菜水果零售市场,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三)进一步推动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更加注重与时俱进,借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摸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以强烈的急切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加大扶贫工作的推动力度。一是创新完善扶贫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信息档案,开展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信息录入等工作手段,夯实摸清贫困底数,精确掌握贫困实情,实行信息化分类管理、分类指引、因户施策开展帮扶,实行动态监测,实现贫困农户有退有进动态管理;二是创新完善扶贫考核工作机制。把协助贫困人口增长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减少贫困发生率列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采用由县、乡、村、贫困农户共同评议的措施,对各乡镇扶贫工作成效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贯彻状况进行考核评估,纳入年终目的考核管理,同步,对扶贫各项工作进展状况和已经制定政策的贯彻状况进行督促贯彻;三是创新完善扶贫驻村帮扶制度。在现阶段工作的基本上,明确各级帮扶责任、工作措施,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行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结对帮扶的工作制度,实现驻村帮扶常态化、制度化;四是创新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平台。以扶贫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有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五是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摸索建立抵押担保、信用担保贷款机制和平台,逐渐建立健全贫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机制,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长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开展资金互助,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协助贫困农户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六是创新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推广扶贫先进典型经验,充足发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四)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通过选拔到扶贫工作领导岗位,借调、抽调加入扶贫工作队伍,选派驻村入户扶贫等方式,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扶贫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壮大扶贫力量,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可以担当”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品质优、形象好、讲团结、讲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更好、更实地开展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人才基本。四、 有关推动新常态下扶贫攻坚的政策建议(一)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财政困难,资源整合机制尚不完善,扶贫投入亟待加强,特别是x所在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建议在基本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财税金融、土地使用、防灾减灾、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生态、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基本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 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产业扶贫作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会战中的“利器”,建议出台有关政策,促使扶贫项目、资金安排的重心下移,使更多的贫困农户获得支持,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哺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户参与等多方式,多渠道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壮大园区扶贫产业实体,带动连片群众脱贫致富。(三)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规划组织实行好扶贫项目,变化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散碎现象,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示制度,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对乱投乱用扶贫资金行为的惩处力度,逐渐引入社会力量,充足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筑牢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防洪堤”,严肃查处、治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保证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四)实行差别化扶贫机制。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的“硬件”开发,在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基层、向贫困县倾斜,对于国家安排的基本设施建设项目,需要贫困地区承当配套资金的,适度减少配套资金比例,财政困难地区的确无力承当的,建议予以免除配套资金;赋予贫困地区一定自主调节项目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实行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进作用。(五)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人”的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软环境”的建设开发,为贫困群众“转基因”、“大换血”,理顺脱贫致富的发展“脉络”,全面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建议出台贫困地区公务员考录、干部职工待遇、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贫困地区人才政策倾斜,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