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08954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1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x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11.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84.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3.28%;建设期利息14.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9%;流动资金1112.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1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132.12万元,净利润1367.4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2.89%,财务净现值3170.2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4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8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8二、 项目承办单位8三、 项目建设选址8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8五、 资金筹措方案9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9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0八、 项目综合评价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市场分析12一、 新时代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12二、 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13三、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13四、 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发展的革命15五、 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乡村生态体系17六、 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撑点19七、 新时代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21八、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22九、 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26十、 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26十一、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33十二、 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35十三、 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发展的革命37十四、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39十五、 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乡村生态体系42十六、 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撑点44十七、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46十八、 目标市场战略48十九、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55第三章 经营战略管理57一、 集中化战略的适用条件57二、 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58三、 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实质及特点58四、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目标60五、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64六、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65第四章 SWOT分析70一、 优势分析(S)70二、 劣势分析(W)72三、 机会分析(O)72四、 威胁分析(T)74第五章 企业文化78一、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78二、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79三、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82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91五、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95六、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100七、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106八、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110九、 培养名牌员工115第六章 运营模式122一、 公司经营宗旨12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2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23四、 财务会计制度126第七章 人力资源134一、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134二、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34三、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37四、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138五、 录用环节的评估139六、 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141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43一、 筹资管理的原则143二、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44三、 计划与预算145四、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47五、 营运资金的特点149六、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51七、 财务管理原则154八、 应收款项的概述158第九章 投资计划方案161一、 建设投资估算161建设投资估算表162二、 建设期利息16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3三、 流动资金164流动资金估算表164四、 项目总投资16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5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6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6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6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7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7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7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7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5三、 偿债能力分析17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7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魏xx三、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11.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84.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3.28%;建设期利息14.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9%;流动资金1112.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1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84.5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52.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3.64万元,预备费28.68万元。五、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411.0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80.2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00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8132.12万元。3、净利润(NP):1367.4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44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42.89%。3、财务净现值:3170.23万元。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八、 项目综合评价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11.091.1建设投资万元1284.591.1.1工程费用万元952.271.1.2其他费用万元303.641.1.3预备费万元28.68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221.3流动资金万元1112.282资金筹措万元2411.092.1自筹资金万元1830.882.2银行贷款万元580.213营业收入万元100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8132.125利润总额万元1823.326净利润万元1367.497所得税万元455.838增值税万元371.309税金及附加万元44.5610纳税总额万元871.6911盈亏平衡点万元3666.81产值12回收期年4.4413内部收益率42.8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170.23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新时代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一)通过广泛宣传提升生态农业从业者的认知水平生态农业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通过不断的宣传,通过系统化、全面化地解析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有心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的相关人员不仅充分了解生态农业整个系统的基础知识,更深挖广大农民推动生态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之想为、敢为,愿为、更能为是不断推动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提升生态农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与知识积淀生态农业是融合多学科、宽领域的一个综合体系。要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是必须的。离开了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要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企业组织,农民自发等各种手段不断提升相关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准备。(三)加强引导、强化监督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补足三农短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各级机构从政策的层面给予生态农业相应的支持,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对生态农业从业者进行引导、教育,通过对于生态农业项目的督促检保证其沿着正确的道路不偏离是非常必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将质量,效进行科学结合,决不能走打着生态农业幌了行不科学发展之路的模式。二、 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基本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并有效运行,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不断改善。这些成就无疑是对三农问题阶段性解决与捕进的自信之源,不仅赢得了赞誉和掌声,更为我国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和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就固然重要,但是只看到成就而看不到成就背后隐藏的问题便会陷入偏颇的泥谭而无法自拔,也会给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戴上紧箱咒,必定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解决农产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和产量。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那便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更为严重的便是长期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对人民生命和健康构成的威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稳定性正来源于其多样性。一味追求产量和速度而忽视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弊端,正确对待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审慎的态度构建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路径不仅势在必行,更是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生态农业日益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售点和热点问题。生态农业更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关注的是整个农业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不仅严禁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物质,更注重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更汁重农业的生态循环,倡导利用动植物的天然能力和土地的生态循环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推进,共同实现。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路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已务进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大胆推测,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既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必须依赖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针对的是整个农业生态体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推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融合共进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四、 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发展的革命进入新时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制度初衷与设计取向便在于科学高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内涵,不断促进农村面貌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生态农业是多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不仅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必须。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是新时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要求。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深刻革命,想让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解决垃圾问题。加强宣传教育,逐渐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接受、支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同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设备、保洁队伍建设,推广垃圾科学分类处理,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环境质量。第二: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加大乡村保护力度,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采取围挡、美化等措施,整治墙体破败、私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第四:走生态产业道路。进一步推进产业和生态深度融合,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常态化、消费服务个性化、产品供给化,确保农村田园生态科学利用、永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农业生产。积极发挥农村居民自主性,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一是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积极摒弃低俗文化。二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进一步拉近农村居民之间的关系,调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积极性。三是积极加强农村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技术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为生态宜居乡村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宜居乡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时间的探索,要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为人民办实事,从小事做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前进。五、 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乡村生态体系(一)建立生态资源体系建立面向生态消费市场的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生态产品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繁荣体系。乡村生态红利释放的前提在于精准分析和判断生态消费市场的需求,识别出乡村生态资源的价值独特点和市场卖点,从而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和低水平开发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浪费现象。要立足乡村生态资源的特色优势,培育乡村生态产品和产业体系,力争形成一村一个特色生态产品、一镇一条完整生态产业链、一县一套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产业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民俗民风、农耕农事、工艺技艺、遗产遗址、故事传说等原生态文化注入时尚创意的力量,实现乡村生态文化繁荣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的耦合叠加。(二)建立乡村技术体系建立乡村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生态设施支撑体系和生态技术应用体系。乡村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的形成应首先符合山水林田系统、传统村落形态、乡土人文景观和自然组织机理的客观规律,在此自然基底上按照微改造、低冲击、嵌入式的原则顺势而为,布局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在生态设施支撑体系构建方面,应坚持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环保生态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技植入、集约建设、低成本维护的生态化原则,全力构建生态环卫设施、绿色交通设施、智慧互联设施、水环境处理设施、生态服务设施等系统。要把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建设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助推器,重点强化生态资源测评技术、生态农业种养技术、生态产品研发技术、生态设施建造技术、生态工艺制作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成果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三)建立乡村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便利化和开放化的乡村生态经济管理体系。确保乡村生态安全、激活乡村生态市场、创新生态管理机制,不仅是乡村生态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乡村焕发生机的软环境建设重点范畴。针对生态保护性利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在夯实生态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与卫生管理、生态准入与安全管理、生态绩效与目标管理等基础上,率先开展乡村生态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乡村生态品牌和资产管理、生态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生态经营和服务管理,实现生态资产资本增值、生态品牌形象提升和生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目标。(四)建立民众引导体系建立源于乡土、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的民众行为引导体系。乡村生态红利的释放依赖于民众生态消费观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首先,应加大对生态消费观念的教育和知识普及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生态消费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步引导民众将生态消费行为自觉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生活习惯;其次,制定一整套生态消费政策激励机制,不断培育乡村生态消费市场,并致力于降低生态产品成本和价格,创造有利于生态消费的市场条件;最后,要全力改善乡村生活面貌,塑造美丽的乡村生活场所,提高乡村生活的品质和品味,满足民众对乡村原生态生活的向往与体验。六、 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撑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观点、新思想,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起点,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以优美环境带动多村其他领域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乡村生态振兴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之路,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建设和保护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以生态振兴为依托,将环境因素融入农村建设各领域,实现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共进、人与自然融治共生的新农村。可以说,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农村生态文明就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其次,乡村生态振兴是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的必由之路。尽管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长期形成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农村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意处置生活、生产垃圾现象突出。由于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已经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随着农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不充分,秸秆过剩随意堆放、随意焚烧现象依然存在。第二,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造成水十资源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优质土壤资源被肆意占用,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导致农面资源污染。第三,多村建设中乡村文化被弱化,过多地掺入现代化符号和城市元素,在新农村改造拆村并点的过程中,导致千村一景现象,从而失去了多土味。多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乡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最后,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民生福祉的根本体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没有替代品,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自然的产出、生态服务都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所以,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的过程,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然而,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程度地损害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实行野蛮的征服与蹂罐,最终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七、 新时代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一)通过广泛宣传提升生态农业从业者的认知水平生态农业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通过不断的宣传,通过系统化、全面化地解析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有心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的相关人员不仅充分了解生态农业整个系统的基础知识,更深挖广大农民推动生态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之想为、敢为,愿为、更能为是不断推动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提升生态农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与知识积淀生态农业是融合多学科、宽领域的一个综合体系。要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是必须的。离开了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要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企业组织,农民自发等各种手段不断提升相关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准备。(三)加强引导、强化监督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补足三农短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各级机构从政策的层面给予生态农业相应的支持,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对生态农业从业者进行引导、教育,通过对于生态农业项目的督促检保证其沿着正确的道路不偏离是非常必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将质量,效进行科学结合,决不能走打着生态农业幌了行不科学发展之路的模式。八、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九、 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基本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并有效运行,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十、 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十一、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不断改善。这些成就无疑是对三农问题阶段性解决与捕进的自信之源,不仅赢得了赞誉和掌声,更为我国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和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就固然重要,但是只看到成就而看不到成就背后隐藏的问题便会陷入偏颇的泥谭而无法自拔,也会给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戴上紧箱咒,必定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解决农产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和产量。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那便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更为严重的便是长期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对人民生命和健康构成的威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稳定性正来源于其多样性。一味追求产量和速度而忽视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弊端,正确对待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审慎的态度构建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路径不仅势在必行,更是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生态农业日益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售点和热点问题。生态农业更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关注的是整个农业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不仅严禁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物质,更注重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更汁重农业的生态循环,倡导利用动植物的天然能力和土地的生态循环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推进,共同实现。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路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已务进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大胆推测,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既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必须依赖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针对的是整个农业生态体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推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融合共进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十二、 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营销信息系统(MI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1)目的性。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2)及时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3)准确性。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4)系统性。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5)广泛性。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因此,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2)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以便使各级管理人员获得与他们能够且必须采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3)它提供信息的时间限于管理人员能够且应当采取行动的时间。(4)它提供所要求的任何形式的分析、数据与信息。(5)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最新的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的形式都是有关管理人员最易了解和消化的。十三、 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发展的革命进入新时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制度初衷与设计取向便在于科学高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内涵,不断促进农村面貌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生态农业是多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不仅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必须。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是新时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要求。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深刻革命,想让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解决垃圾问题。加强宣传教育,逐渐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接受、支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同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设备、保洁队伍建设,推广垃圾科学分类处理,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环境质量。第二: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加大乡村保护力度,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采取围挡、美化等措施,整治墙体破败、私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第四:走生态产业道路。进一步推进产业和生态深度融合,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常态化、消费服务个性化、产品供给化,确保农村田园生态科学利用、永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农业生产。积极发挥农村居民自主性,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一是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积极摒弃低俗文化。二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进一步拉近农村居民之间的关系,调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积极性。三是积极加强农村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技术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为生态宜居乡村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宜居乡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时间的探索,要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为人民办实事,从小事做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前进。十四、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十五、 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乡村生态体系(一)建立生态资源体系建立面向生态消费市场的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生态产品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繁荣体系。乡村生态红利释放的前提在于精准分析和判断生态消费市场的需求,识别出乡村生态资源的价值独特点和市场卖点,从而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和低水平开发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浪费现象。要立足乡村生态资源的特色优势,培育乡村生态产品和产业体系,力争形成一村一个特色生态产品、一镇一条完整生态产业链、一县一套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产业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民俗民风、农耕农事、工艺技艺、遗产遗址、故事传说等原生态文化注入时尚创意的力量,实现乡村生态文化繁荣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的耦合叠加。(二)建立乡村技术体系建立乡村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生态设施支撑体系和生态技术应用体系。乡村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的形成应首先符合山水林田系统、传统村落形态、乡土人文景观和自然组织机理的客观规律,在此自然基底上按照微改造、低冲击、嵌入式的原则顺势而为,布局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在生态设施支撑体系构建方面,应坚持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环保生态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技植入、集约建设、低成本维护的生态化原则,全力构建生态环卫设施、绿色交通设施、智慧互联设施、水环境处理设施、生态服务设施等系统。要把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建设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助推器,重点强化生态资源测评技术、生态农业种养技术、生态产品研发技术、生态设施建造技术、生态工艺制作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成果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三)建立乡村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便利化和开放化的乡村生态经济管理体系。确保乡村生态安全、激活乡村生态市场、创新生态管理机制,不仅是乡村生态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乡村焕发生机的软环境建设重点范畴。针对生态保护性利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在夯实生态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与卫生管理、生态准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