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土建:室外给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20026030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土建:室外给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变电土建:室外给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变电土建:室外给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外给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 2020.05.271适用范围适用于110500kV电网工程室外给排水工程的施工。2编写依据表2-1编写依据序号引用资料名称1GB 50268200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DL/T 52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3Q/CSG 10017.2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4Q/CSG 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5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3作业流程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4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表4-1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表序号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检查结果1边坡塌方1. 根据土质放坡,必要时加设支撑系统;机械挖掘时注意回转半径内不得站人。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2. 挖掘前应将斜坡上的浮石清理干净,挖出的泥土应堆放在坑边1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3. 沟槽开挖根据土质进行放坡,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开挖土方不得放在边坡顶;应经常检查土方边坡及支撑,如发现边坡有开裂、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工作2坑井作业在基坑临边设防护栏杆、挂警示牌3管道吊装根据重量合理选用设备,经常检查吊具的磨损情况4焊接作业1. 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2. 衣着不得敞领卷袖;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时,应有防止触电、爆炸和防止金属飞溅引起火灾的措施,并应防止灼伤;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电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装置并配有合适的漏电开关请您认真检查并签名确认,您的签名意味着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质量责任。施工单位检查人:监理单位检查人:日期:日期: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5作业准备5.1人员配备表5-1人员配备表工序名称建议工作人数负责人数监护人数管道开挖及基础管道及附件安装雨水井及检查井施工管道试验回填及验收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编号单位数量备注1套丝机台2切割机台3试压泵台4电焊机台5水准仪台6水平尺把7钢卷尺把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6作业方法6.1管道开挖及基础6.1.1沟槽开挖测量放线:室外地下管线采用坡度法施工,由测量人员设置坡度板,给水管不超过20m设置一个,排水管每隔10m设置一个。若遇有阀门、消火栓、三通、检查井等处增设坡度板。沟槽开挖:根据沟管的种类、沟管断面尺寸、水文地质情况、施工方法和管道埋深等情况,合理选用沟槽断面开挖形式。采用人工和机械两种。机械开挖应控制开挖深度,沟槽底土方预留0.20.3m厚土层。人工开挖应控制人与人之间施工距离,确保开挖时不发生相碰。沟槽土方开挖时应分层、分段进行,从坡度板坡度线尺量控制沟槽底标高。清除沟槽软弱土层,加深部位采用灰土或黏性土分层回填夯实。6.1.2管道基础沟槽验收合格后,采用钢(木)模板安装,模板沿基础边线垂直竖立,模板内侧固定,外侧加垂直及斜向支撑固定。沟槽内设坡度控制点,检查无误后浇筑基础混凝土。管道基础的管座包脚符合设计要求。6.2管道及附件安装6.2.1在基础混凝土表面采用经纬仪弹中心线或边线,在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管道。6.2.2给水管道应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承插口连接管道的承口朝水流方向安装,插口顺水流方向安装。6.2.3管道安装和铺设工程中断时,应用木塞等措施将管口封闭,防止杂物进入。6.2.4下管后找正拨直,在撬杆下垫木板,不可直插在混凝土基础上,待两井间全部管子下完,检查坡度无误后即可接口。6.2.5管道接口。1)水泥捻口(适用于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将清洁的油麻搓成环形间隙的1.5倍直径的麻辫,用麻钎捻入承口内,一般捻口23圈,约为承口深度的1/3,将油麻捻实后进行捻灰(水灰比1:9),要随填随捣,捣实程度以捻完后凿能被弹回为适宜,直至与承口边沿相平为好。灰口捻完后应进行养护,用湿土覆盖或用麻绳等物缠绕接口,定时浇水养护。2)抹带接口(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主要密封材料为水泥砂浆,抹带部分与基础管座相接处表面凿毛,抹带部分刷水泥浆一道,抹第一层砂浆厚15mm,压实后将180mm宽钢丝网从下向上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长度100mm,用扎丝绑紧,使钢丝网表面平整。第一层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砂浆,抹光压实。抹带宽200mm,厚25mm,并及时进行养护。3)胶圈借口(适用于波纹管、铸铁管)。根据承口的深度在插口管端画出符合对口间隙的印记,将胶圈塞入承口胶圈槽内,胶圈内侧及插口涂抹肥皂水,然后将管段调平调直,将管缓缓插入承口内至标识处即可。采用胶圈接口的埋地管件在土壤或地下水对胶圈有腐蚀的地段,在回填土前应用沥青胶泥、沥青麻丝或沥青锯末封闭胶圈接口。4)焊接接口(适用于热镀锌钢管)。接前应先修口清根,焊接时将管端点焊固定。5)热熔接口(适用于聚丙烯PPR)。切割管材必须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切割后管材断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按热熔连接参数的规定标出热熔深度后,无旋转地把管端导入加热套内,插入到标志的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直到规定标志处。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材的管件从加热套和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直线均匀插入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6)溶剂黏结接口(适用于波纹管、ABS管)。将管端外侧和承口内侧擦拭干净,表面有油污时必须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净。采用承口管时,粘接前必须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松紧程度配合情况符合要求。涂抹黏接剂时,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侧,涂抹承口时应顺轴向由里向外涂抹均匀、适量。涂抹黏结剂后,应立即找正方向,对准轴线将管端插入承口,并用力推挤至规定的插入承口深度,将管旋转1/4圈,在不少于规定的最少保持时间内保持施加的外力不变,并保证接口的直度和位置正确。插接完成后,应及时将接头外部挤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在规定的静止固化时间内避免受力或强行加载。6.3雨水井及检查井施工检查井底基础与管道基础应同时浇筑,井壁墙体砌筑每次收进不大于30mm。井内的流槽应在井壁砌至管顶以上时进行施工。井内钢筋踏步应随砌随安,位置准确。混凝土井壁踏步在现浇模板完成后安装,井管道顶部采用砖拱。检查井井盖安装时采用经纬仪测点统一安装,井盖标高采用水准仪测设水准点安装。井内壁和流槽应按需要制作弧形模板粉刷成形,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雨水口支管管口与井口墙面相齐,井圈高程应比路面低10mm为宜。6.4管道试验6.4.1给水管道水压试验给水管道在隐蔽前进行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给水管道为铸铁管及镀锌管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降至工作压力检查,不渗不漏为合格。给水管材为塑料管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降至工作压力检查,不渗不漏为合格。6.4.2排水管道灌水试验管道埋设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从上部检查井灌水,试验水头为试验上游管顶加1m,30min后管接口无渗漏,排水通畅无堵塞现象为合格。6.5土方回填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雨水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不产生位移,必要时采取限位措施。管道两侧及管顶0.5m部分的回填,应同时从管道两侧人工填土并分层夯实,管顶0.5m以上部位可采用机械回填,机械不得直接在管道上部行驶。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1质量控制措施7.1.1控制好管道的坡度,做好地基验槽;施工前对槽底要进行认真的夯实,管道安装尽可能避免悬空(特别是连接处),加强隐蔽验收工作和记录。敷设在沟槽内或架空的给水管道,一定要保持管道受力均匀。7.1.2根据管道材质选用接口形式,做好过程控制,确保无渗漏。7.1.3管道安装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回填时必须两侧对称回填。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熟悉设计对管沟回填的压实要求,必须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认真分层夯实。7.1.4水泥管抹带分二次抹成,抹带不能有裂纹。7.2质量控制表表7-1质量控制表序号控制点控制方式WHS1管道冲洗、清毒2给水管道埋地敷设3给水管道安装位置4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位置5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6管网水压试验7镀锌钢管、钢管的埋地防腐8消防系统水压试验9消防水泵接合器和消火栓位置标识7.3质量检验标准按照Q/CSG 100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中表8.2.1表8.2.3、表8.3.1表8.3.2、表8.3.14的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