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问题与区域政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17918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问题与区域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问题与区域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问题与区域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因素的认识过程 、资本( K)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940和 1950年代,哈罗德 多马理论,资本积累(储蓄、净投资) (资本 产出比不变 g=S/K, g为增长率, S为储蓄率, K 为资本与产出比率即资本系数。 、 K 劳动( L)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950年代,索洛的 资本、劳动力和时间模型(资本和劳动存在替 代关系) 包括索洛 斯旺模型 Y=f(K, L), 克服了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中资本 产出不变 所产生的问题,但其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3、 K L 技术( TEC) 1960年代,技术创新,可导致资本 -劳动 替代和既有资本和劳动带来更多产出。 索 洛 米德模型 Q=A( t) f(K, L),这一模型解释 了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 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技术进步 4、 K L TEC 人力资本( HC) 1960年代,由教育和技能培训获得的人力 资本(技能、技术知识和组织知识)。 罗 默、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他们立足 于舒尔茨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将人力资本因素系统地引入经济增长模型 中。 5、 K L TEC HC 自然资源( NR) 1970年代,自然资源枯竭导致 增长的极 限 。 6、 K L TEC HC NR 结构变迁( STR) 1970年代,结构变迁(需要价格高度灵活 和要素高度流动)是增长的重要部分。 7、 K L TEC HC NR STR 企业家精神( ES) 1970年代,企业家去发现知识、推动技术 创新和经济演化。 8、 K L TEC HC NR STR 企业家精神( ES) 制度 1960年代至今,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 “ 菱形理论 ” 他认为除了影响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外, 政府和机遇 的作用也不可 忽视。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合理作用表现为: 1、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以预见的宏观与政治环境 2、改善一般投入物、基础设施与制度的可获得性、质 量和效率 3、制定一般规则与奖励措施以引导促进生产力增长的 竞争 4、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 5、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建立与实施一种积极的长期 机制、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与 公民的积极性。 二、什么是制度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 设定的一些制约。 是由非正式约束、正式 规则及其实施机制组成的规范体系。 非正式约束: 包括文化、风俗、习惯、伦 理道德规范、意识形态 正式规则: 包括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及实施 机制指法院、仲裁机构等: 分为两个层次其中 宪法层次是基础制度,这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另一个是集体行动层次的的运动规则,它是在 宪法层次框架内创立的各种操作规则。 二、制度的作用 一个(好)的制度的主要作用就应该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 相互作用的制度结构来减少交易中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 本和稳定行为的预期。 1、降低欲期的不确定性,划定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规则 2、界定并约束政府的权力,防止其对经济的过渡干预 3、界定经济参与人的权利并形成激励 4、综合起来就是降低交易费用 制度,特别是限定政府权力的宪政制度、 契约自由和界定公民财产权利的产权制度 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经济的研究同样 需要树立制度观。 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分为:外 生交易费用 和 内生 交易费用 外生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 的那些费用,它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导 致经济扭曲的结果。(技术克服) 内生交易费用是指市场均衡同帕累托最优之间 的差别,是不同的参与者争夺分工利益的机会 主义行为所导致。( 制度克服) 三、区域经济的制度观 今日世界各国竞争最重要的是制度竞争,发展 出最有效的制度才是竞争致胜的关键。 实施宪政制度 :有限政府。 契约自由制度 : 保证要素的充分流动。 有效的产权制度 :激励 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政策: 是通过各种调空手段 使国家之内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有效、 快速、健康发展,以达到国民经济健康 发展的总目标。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 2)商品的不完全流动性 (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二、经济区域政策的目标体系 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 最终目标 是实现宏观经济的 最终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 定、国际收支平衡。 直接目标 :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各 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 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实现区域经济增 长、区域分工协作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目标 2、我国现阶段的选择:区域经济的协调发 展 直接目标 最终目标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分工协作 区域经济协作发展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主要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 策、贸易政策等 一、财政政策: 它是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和公债 的运转、以预定的方式影响各个区域的经济活 动,并通过敢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资 源配置及使用,达到包括区域经济目标在内的 宏观经济目标 包括预算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 二、货币政策: 是国家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 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对宏观 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 1、投资 2、贷款 3、担保 (重点)三、区域产业政策: 是由国家根据区域 分工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调节 和控制产业的空间结构 配置的方式和手段,是 运用一定的政策手段,引导和影响产业的区域 分工与协作,使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的一套 政策体系。 区域产业政策: 在掌握各个区域的区情、经济发 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规划每一 个区域产业结构逐步演进提高的目标和对策, 确定各阶段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 源的重点的分配和合理配置,从而引导区域经 济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它分为: 1、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2、区域产业组织政策 (在 新制度经济学中,组织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类制 度安排;又可以是 D 诺斯意义上的组织:行动 集团。正如诺斯和托马斯在 西方世界的兴起 所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3 、区域产业布局政策 4 、区域产业技术政策 它们都是区域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讨论: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 1、 “ 六五 ”“ 七五 ” 我国经济区划的探索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 1、 “ 八五 ” 期间我国经济区划的进展 2、 “ 九五 ”“ 十五 ” 我国经济区划的发展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1 新中国成立后 30年我国区域经济实施的 均衡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2 改革开放 20多年实施的 非均衡发展战略 使国 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但区域差异在扩大 3 1996年, 国民经济赫社会发展 “ 九五 ” 计 划赫 2010年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提出 “ 把 ” 坚 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 作为一条指导方针,提出 “ 从 九五 开 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 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 ” ,这标志着国家把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 的新战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