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993775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1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建设选址7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五、 资金筹措方案8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八、 项目综合评价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营销11一、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11二、 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13三、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方向17四、 居家养老的总体要求19五、 居家养老的工作目标20六、 老龄化背景下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20七、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22八、 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25九、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方向28十、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31十一、 居家养老的总体要求32十二、 居家养老的工作目标33十三、 市场营销的含义33十四、 老龄化背景下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39十五、 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41十六、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50十七、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50十八、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51第三章 公司治理分析56一、 公司治理的主体56二、 专门委员会57三、 内部控制的相关比较63四、 董事长及其职责66五、 董事及其职责69六、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74七、 内部监督的内容85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92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92二、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95三、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100四、 企业文化的整合104五、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0第五章 SWOT分析121一、 优势分析(S)121二、 劣势分析(W)122三、 机会分析(O)123四、 威胁分析(T)124第六章 人力资源128一、 员工福利的概念128二、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128三、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134四、 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138五、 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140六、 工作岗位分析144七、 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147第七章 财务管理分析155一、 分析与考核155二、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55三、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57四、 资本结构159五、 短期融资券165六、 短期融资的分类169七、 决策与控制170八、 资本成本171第八章 经济收益分析18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8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8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8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8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8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8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8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88三、 偿债能力分析18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90第九章 投资估算192一、 建设投资估算192建设投资估算表193二、 建设期利息1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94三、 流动资金195流动资金估算表195四、 项目总投资1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96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97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丁xx三、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32.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0.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06%;建设期利息4.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7%;流动资金248.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2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80.0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92.8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7.07万元,预备费10.16万元。五、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632.7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73.53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2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798.50万元。3、净利润(NP):293.9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7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34.84%。3、财务净现值:656.91万元。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八、 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632.761.1建设投资万元380.031.1.1工程费用万元292.801.1.2其他费用万元77.071.1.3预备费万元10.161.2建设期利息万元4.251.3流动资金万元248.482资金筹措万元632.762.1自筹资金万元459.232.2银行贷款万元173.533营业收入万元2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798.505利润总额万元391.996净利润万元293.997所得税万元98.008增值税万元79.239税金及附加万元9.5110纳税总额万元186.7411盈亏平衡点万元784.16产值12回收期年4.7613内部收益率34.8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56.91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一)释放需求,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率一是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地位,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核心与重点,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二是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主要媒体,传播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信息及服务内容,以提高公众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和重要性认识;三是平衡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提高老年人整体收入保障水平,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费意愿,扩大服务购买力,通过建立资金补贴方式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老年人潜在服务需求向显性需求转换。(二)提高质量,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一是服务对象精准化,通过建立老年人动态评估机制,对老年人信息进行个性化追踪,为实现服务分类精准供给提供有效支撑;二是服务内容标准化,通过对养老服务内容重新定位,明确日常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精神文化类服务等三大类服务的不同责任主体;三是服务组织专业化,将医疗健康类服务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是当务之急,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的组织和企业,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四是服务平台智能化,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在资源整合、服务转介、标准化评估方面的功能,引进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技术手段,以普惠性为目的,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三)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制度,明确界定各职能和部门职责,通过增加保障收入与健全服务体系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二是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具体标准,并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加快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型小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四是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探索建立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持以及相应的财政津贴等家庭养老政策。(四)加快人才培养,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一是出台养老人才激励政策,培养服务人员的为老服务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二是建立服务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持续培训制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引领;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的力量,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四是明确服务标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规范化考核指标。(五)改革创新,激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活力一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和增强政策优惠导向,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养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二是树立大社区、大整合、大服务的理念,以社区服务覆盖养老服务,真正发挥社区在资源整合、服务生产与转介中的功能作用;三是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功能进行提升,推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志愿者参与的运营机制。(六)扩大社区参与,增强老年人的自身价值一是进一步引导老年人树立自力更生、老有所为理念,增强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重点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鼓励引导老年人参加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志愿者组织等基层社会组织,让他们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区。二、 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就全国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匹配养老服务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独特优势在于整合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提供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上门服务而受到社会和老人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流程是:老人先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者社区居委会提出服务需求,然后这两个部门派人上门服务,然后社工提供服务并返回社区照料中心或者居委会备案记录。且不说老人向上述两个机构提出服务需求的过程可能出现不便,即使老年人顺利提出服务需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得有足够的人手和适当的时间安排社工上门服务,而这在现实中是常常出现的问题。同样,护工和养老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也需要老人详细的养老需求数据,倘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能提供辖区内老人的详细服务需求,他们的工作也很难有效开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致使双方的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致使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很难得到及时、快速的满足,造成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二)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窄,内容少,精神关爱缺失在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中,无论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还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这其中又以送餐、洗衣、拖地等基本服务为主,缺乏提供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在实践中,一方面,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缺乏对每个老人身体健康指标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有效衡量和详细了解,传统的账簿式记录方式很容易将老人仅有的身体数据遗失,在记录老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很不方便,而且很难快速有效地查询以及传递给每位护工,从而很难精准地提供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服务。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他们又不能将这些需求一次性传递给今后要来服务的每一名护工,常常是换了一个护工后不得不把自己的情况再叙述一遍,不仅加重了护工的工作难度,也给老人带来了很多不便。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日间服务中心以及护工服务的老人众多,缺乏对辖区内每位老人精神需求的详细了解和记录,老人个性化的精神慰藉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三)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难以衡量管理效率较低在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除了在晚上及部分假期由家庭成员照顾以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老人都是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养老服务。但是正如前文所言,目前老人获得上门服务的流程是: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很明显,这个流程是不完整的。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型,理应享有质量保证。这就需要在上述流程后面加上服务评价和反馈,即新的上门服务流程为: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最后由老人提供服务评价和反馈建议。目前这种缺乏评价和及时反馈机制的服务流程,致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难以掌握养老服务的质量、效果以及老人的后续需求,不利于考核社工的服务水平。加之由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缺乏明确的考核、培训、激励和管理体制,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难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也难以改进。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信息的及时反馈,当社工完成一项养老服务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很难及时总结他们的服务并且及时做出新的安排,导致养老服务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居家养老还存在上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社区养老资源利用率较低,社区文娱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引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三、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方向居家养老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老人的不二选择。在老人的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不如自己家里温馨舒服。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在家里安度晚年,在家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服务内容多样化从服务内容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首先必须覆盖特殊困难老人,包括:经济困难的低保、五保等老年人;身体状况恶劣的失能失智、患病、残疾等老年人;存在不良家庭状况的空巢、失独、留守、孤寡等老年人。上述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关怀和长期照护的群体,需要建立养老服务清单,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除此之外,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也是老年市场的巨大需求。例如,在教育学习上,需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学习场所、资源和条件,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在精神陪护上,统筹家庭关爱和专业力量,调动专业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怀、精神关爱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二)服务主体市场化从服务主体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出地方购买服务精准化和服务提供商品牌化、连锁化并重的趋势。根据养老服务对象、特点和实际情况,购买养老服务将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比如,面向企业和社会组织公开招标,吸引有一定经营资质和经营条件的组织参与,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购买养老服务的优秀社会力量,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维权等在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并对其开展的服务效果进行测评和定期考核。针对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小而分散的问题,鼓励在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资本方整合重组,通过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形成一批面向居家社区、跨区域和行业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集团,支持服务机构向着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围墙内服务到现在的开放式服务,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等。(三)服务手段智能化从服务手段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出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和智能产品运用一体化的趋势。居家养老服务将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数据平台。信息化数据平台整理汇总、实时公布辖区内膳食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方便老年人根据需求就近选择养老服务供应商。居家养老服务主体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更加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产品用于养老服务领域,提升养老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四、 居家养老的总体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助力擦亮冬养汕尾品牌,丰富冬养汕尾品牌内涵。五、 居家养老的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到2022年中,市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到2022年底,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营,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一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力争2024年底前,为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六、 老龄化背景下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随着我国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加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养老模式相关研究,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发现存在供需不平衡、医养结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短缺、服务经费有限等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给与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对策。老年人口的增长是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瑞典、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2010年11月,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5%;2021年5月,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11178亿人,60岁以上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根据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地区就属于老龄化社会。当这一比例超过14%时,就被认为是深度老龄化。目前,中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老龄化国家,而是逐渐走向深度老龄化的国家。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养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具备公共性、福利性,同时也具备市场性,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还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同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意义也十分重大。目前我国建设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但在现实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交融嵌套的关系,形成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把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写入文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国内社会养老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推进建设。我国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是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照顾(communitycare)养老服务经验,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社会养老需求而提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支撑下,刺激市场活力,加大老年服务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七、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一)释放需求,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率一是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地位,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核心与重点,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二是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主要媒体,传播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信息及服务内容,以提高公众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和重要性认识;三是平衡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提高老年人整体收入保障水平,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费意愿,扩大服务购买力,通过建立资金补贴方式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老年人潜在服务需求向显性需求转换。(二)提高质量,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一是服务对象精准化,通过建立老年人动态评估机制,对老年人信息进行个性化追踪,为实现服务分类精准供给提供有效支撑;二是服务内容标准化,通过对养老服务内容重新定位,明确日常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精神文化类服务等三大类服务的不同责任主体;三是服务组织专业化,将医疗健康类服务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是当务之急,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的组织和企业,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四是服务平台智能化,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在资源整合、服务转介、标准化评估方面的功能,引进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技术手段,以普惠性为目的,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三)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制度,明确界定各职能和部门职责,通过增加保障收入与健全服务体系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二是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具体标准,并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加快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型小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四是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探索建立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持以及相应的财政津贴等家庭养老政策。(四)加快人才培养,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一是出台养老人才激励政策,培养服务人员的为老服务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二是建立服务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持续培训制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引领;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的力量,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四是明确服务标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规范化考核指标。(五)改革创新,激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活力一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和增强政策优惠导向,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养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二是树立大社区、大整合、大服务的理念,以社区服务覆盖养老服务,真正发挥社区在资源整合、服务生产与转介中的功能作用;三是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功能进行提升,推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志愿者参与的运营机制。(六)扩大社区参与,增强老年人的自身价值一是进一步引导老年人树立自力更生、老有所为理念,增强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重点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鼓励引导老年人参加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志愿者组织等基层社会组织,让他们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区。八、 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就全国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匹配养老服务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独特优势在于整合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提供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上门服务而受到社会和老人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流程是:老人先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者社区居委会提出服务需求,然后这两个部门派人上门服务,然后社工提供服务并返回社区照料中心或者居委会备案记录。且不说老人向上述两个机构提出服务需求的过程可能出现不便,即使老年人顺利提出服务需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得有足够的人手和适当的时间安排社工上门服务,而这在现实中是常常出现的问题。同样,护工和养老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也需要老人详细的养老需求数据,倘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能提供辖区内老人的详细服务需求,他们的工作也很难有效开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致使双方的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致使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很难得到及时、快速的满足,造成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二)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窄,内容少,精神关爱缺失在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中,无论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还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这其中又以送餐、洗衣、拖地等基本服务为主,缺乏提供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在实践中,一方面,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缺乏对每个老人身体健康指标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有效衡量和详细了解,传统的账簿式记录方式很容易将老人仅有的身体数据遗失,在记录老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很不方便,而且很难快速有效地查询以及传递给每位护工,从而很难精准地提供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服务。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他们又不能将这些需求一次性传递给今后要来服务的每一名护工,常常是换了一个护工后不得不把自己的情况再叙述一遍,不仅加重了护工的工作难度,也给老人带来了很多不便。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日间服务中心以及护工服务的老人众多,缺乏对辖区内每位老人精神需求的详细了解和记录,老人个性化的精神慰藉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三)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难以衡量管理效率较低在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除了在晚上及部分假期由家庭成员照顾以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老人都是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养老服务。但是正如前文所言,目前老人获得上门服务的流程是: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很明显,这个流程是不完整的。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型,理应享有质量保证。这就需要在上述流程后面加上服务评价和反馈,即新的上门服务流程为: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最后由老人提供服务评价和反馈建议。目前这种缺乏评价和及时反馈机制的服务流程,致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难以掌握养老服务的质量、效果以及老人的后续需求,不利于考核社工的服务水平。加之由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缺乏明确的考核、培训、激励和管理体制,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难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也难以改进。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信息的及时反馈,当社工完成一项养老服务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很难及时总结他们的服务并且及时做出新的安排,导致养老服务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居家养老还存在上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社区养老资源利用率较低,社区文娱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引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九、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方向居家养老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老人的不二选择。在老人的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不如自己家里温馨舒服。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在家里安度晚年,在家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服务内容多样化从服务内容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首先必须覆盖特殊困难老人,包括:经济困难的低保、五保等老年人;身体状况恶劣的失能失智、患病、残疾等老年人;存在不良家庭状况的空巢、失独、留守、孤寡等老年人。上述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关怀和长期照护的群体,需要建立养老服务清单,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除此之外,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也是老年市场的巨大需求。例如,在教育学习上,需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学习场所、资源和条件,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在精神陪护上,统筹家庭关爱和专业力量,调动专业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怀、精神关爱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二)服务主体市场化从服务主体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出地方购买服务精准化和服务提供商品牌化、连锁化并重的趋势。根据养老服务对象、特点和实际情况,购买养老服务将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比如,面向企业和社会组织公开招标,吸引有一定经营资质和经营条件的组织参与,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购买养老服务的优秀社会力量,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维权等在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并对其开展的服务效果进行测评和定期考核。针对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小而分散的问题,鼓励在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资本方整合重组,通过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形成一批面向居家社区、跨区域和行业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集团,支持服务机构向着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围墙内服务到现在的开放式服务,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等。(三)服务手段智能化从服务手段来看,居家养老将呈现出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和智能产品运用一体化的趋势。居家养老服务将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数据平台。信息化数据平台整理汇总、实时公布辖区内膳食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方便老年人根据需求就近选择养老服务供应商。居家养老服务主体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更加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产品用于养老服务领域,提升养老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十、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一、 居家养老的总体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助力擦亮冬养汕尾品牌,丰富冬养汕尾品牌内涵。十二、 居家养老的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到2022年中,市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到2022年底,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营,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一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力争2024年底前,为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十三、 市场营销的含义(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有上百种,企业界对营销的理解更是各有千秋。美国学者基恩凯洛斯曾将各种市场营销定义分为三类:一是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一种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二是强调市场营销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三是认为市场营销是通过销售渠道把生产企业同市场联系起来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实际上,伴随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营销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表述。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而到1985年,该定义则变成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理念(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2007年AMA公布市场营销的新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者和整个社会有价值的市场供应物的一种活动、制度和过程。”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可以区分其管理定义和社会定义。市场营销管理的定义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顾客价值,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而市场营销的社会定义则是:“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可以通过创造、提供和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得他们的所需所求。”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概念从管理角度其体归纳为下列要点:(1)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是“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2)“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的基本业务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不断地“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的顾客价值和管理顾客关系。(3)交换过程能否高绩效地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二)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1、需要、欲望和需求人类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基石。所谓需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如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会有吃、穿、住、安全、归属、受人尊重、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存在于人类自身生理和社会之中,市场营销者可用不同方式去满足它,但不能凭空创造。欲望是指想得到上述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是个人受不同文化及社会环境影响表现出来的对需要的特定追求。如为满足“解渴”生理需要,人们可能选择(追求)喝开水、茶、汽水、果汁或者矿泉水。市场营销者无法创造需要,但可以影响欲望,并通过创造、开发及销售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欲望。需求是指人们有支付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在营销者看来,需求就是对某特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优秀的公司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顾客的欲望和需求,并据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它们认真研究顾客行为和偏好,分析有关用户调查、产品保证与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观察对比本公司产品及竞争产品的顾客,以了解他们的喜好,培训销售人员以使他们能发现尚未满足的欲望。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不同人群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市场营销者需要通过识别人口、心理和行为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然后选择进入具有最大机会的目标市场。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营销人员都要开发一种产品(服务),在目标客户群心中建立能够提供某些关键利益的定位。3、产品和服务在营销学中,产品特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其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人们购买轿车不是为了得到一种机械,而是要得到它所提供的交通服务。产品实际上只是获得服务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有形物品,也可以是不可触摸的、无形的“服务”,如人员、地点、活动、组织和观念。当我们心情烦闷时,为满足轻松解脱的需要,可以去参加音乐会听歌手演唱(人员);可以到风景区旅游(地点);可以参加校友聚会(活动);可以参加消费者假日俱乐部(组织);也可以参加研讨会接受一种不同的价值观(观念)。市场营销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创造的产品(服务)不管形态如何,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就必然会失败。4、效用、费用和满足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消费者通常根据这种对产品价值的主观评价和支付的费用来做出购买决定。如某人为解决其每天上班的交通需要,他会对可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选择组合(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出租车等)和他的需要组合(如速度、安全、方便、舒适、节约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哪一种产品能提供最大的总满足。假如他主要对速度和舒适感兴趣,也许会考虑购买汽车。但是,汽车购买与使用的费用要比自行车高许多。若购买汽车,他必须放弃用其有限收入可购置的许多其他产品(服务)。因此,他将全面衡量产品的费用和效用,选择购买能使每一元花费带来最大效用的产品。5、交换、交易和关系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营销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交换概念之中。交易是交换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交换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交换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一项协议,我们就称之为发生了交易。交易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币交易,如甲支付800元给商店而得到一台微波炉;二是非货币交易,包括以物易物、以服务易服务的交易等。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营销可称之为交易营销。为使企业获得较之交易营销所得到的更多,就需要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营销者与有价值的顾客、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以及广告代理、科研机构等建立、保持并加强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目的的营销方式。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内容。同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要靠长期承诺和提供优质产品、良好服务和公平价格,以及加强经济、技术和社会各方面联系来实现。关系营销可以节约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其营销宗旨从追求每一次交易利润最大化转向与顾客和其他关联方共同长期利益最大化,即实现“双赢”或“多赢”。企业建立起这种以战略结盟为特征的高效营销网络,也就使竞争模式由原来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整个网络团队之间的竞争。6、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者在交换双方中,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主动、更积极地寻求交换,我们就将前者称为市场营销者,后者称为潜在顾客。换句话说,所谓市场营销者,是指希望从别人那里取得资源并愿意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的人。市场营销者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当买卖双方都表现积极时,我们就把双方都称为市场营销者,并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市场营销。十四、 老龄化背景下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随着我国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加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养老模式相关研究,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发现存在供需不平衡、医养结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短缺、服务经费有限等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给与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对策。老年人口的增长是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瑞典、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2010年11月,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5%;2021年5月,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11178亿人,60岁以上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根据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地区就属于老龄化社会。当这一比例超过14%时,就被认为是深度老龄化。目前,中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老龄化国家,而是逐渐走向深度老龄化的国家。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养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具备公共性、福利性,同时也具备市场性,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还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同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意义也十分重大。目前我国建设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但在现实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交融嵌套的关系,形成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把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写入文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国内社会养老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推进建设。我国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是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照顾(communitycare)养老服务经验,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社会养老需求而提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支撑下,刺激市场活力,加大老年服务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十五、 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品牌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签,就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其市场占有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人所共知的,如OEM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由品牌带来的超值利益是品牌的价值体现,是由品牌这种特殊的资产生成的。称品牌是特殊资产,不仅是因为它无形,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在企业财务状况表中反映出来。(一)品牌资产的一般认知1、阿克的品牌资产释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销战略学教授戴维阿克认为(1991),“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和顾客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产与负债”,并且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五类: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除品质认知度之外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的其他专有权一专利权、商标、渠道关系等”。2、凯勒的品牌资产解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认为(1998),“品牌资产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就是由于顾客对品牌的认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的效应、品牌的认同和顾客对营销的反应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又明确为(2008),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当顾客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就会产生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创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时,在顾客记忆中建立品牌认知和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即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这两者是举足轻重且密不可分的”。亦即,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两方面。其中,“品牌认知是由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通过品牌暗示确认之前见过该品牌的能力)和品牌回忆(是指在给出品类、购买或使用情境作为暗示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记忆中找出该品牌的能力)构成的”,而“积极的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联想与记忆中的品牌联系起来而建立的”。3、我国学者的品牌资产认知符国群教授提出了“商标资产”的概念。1998年在其商标资产研究中指出,“商标资产作为顾客与商标之间长期关系的反映,它是由商标知名度、商标的品质形象(或者消费者对商标的品质感知)、商标联想、商标忠诚、附着于商标之上的其他权利型资产五个方面构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品牌资产作为一种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品牌的品质形象和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等项内容的集成反映。总之,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着。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以外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就越大,从而品牌资产价值也就越高。如果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发生变更,则附着在该品牌上的财产也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最终源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可以说,品牌资产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反映,而且是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二)品牌资产的构成1、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就是指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故也称品牌知晓度。对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反映了消费者总体中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知晓它。可见,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1)品牌知名度有益于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有益于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生好感,源于品牌宣传,也源于消费者的自我暗示。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常常感觉或暗示自己“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其实力不凡,品牌及产品定然不错”“这个品牌广为传诵,又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其产品,应该或值得信赖”,因熟悉而放心。可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品牌知名度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还会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人脑对信息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有较大选择性的能够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脑在吸纳信息的过程中,对同种信息而言,还有先入为主的特性。(2)品牌知名度通过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来提升的,而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就可以用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前者反映的是消费者总体中知悉该品牌的数量及其比例;而后者则反映消费者总体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在只提示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就能够回忆起该品牌。2、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它反映了对该品牌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忠诚度越高的品牌,顾客对其重复购买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品牌忠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其一是降低营销费用。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