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小做,妙用“得分三步曲”.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9960256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3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题小做,妙用“得分三步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题小做,妙用“得分三步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题小做,妙用“得分三步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压轴题突破策略 大 题小做,妙用 “ 得分三步 曲 ” 实践表明,综合大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能 力都可以通过 “ 大题小做 ” 的解题策略有 效提高 “ 大题小做 ” 的策略应体现在整 个解题过程的规范化中,具体来讲可以分 三步来完成:审题规范化,思维规范化, 答题规范化 第一步:审题规范化 审题流程:通读 细读 选读 技法 1 第一遍读题 通读 读后头脑中要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由头 脑中的图景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 )与某些 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 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技法 2 第二遍读题 细读 读后头脑中要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 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 景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 )的变化趋势基 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技法 3 第三遍读题 选读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 干扰因素的排除之后,对题目要有清楚的 认识最终确定本题的研究对象、物理模 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常见的审题错误: (1)没有明确研究对象; (2)没注意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3)没搞清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 量; (4)没注意括号里的文字; (5)没抓住图象上的关键点; (6)没看清物体是在哪个面内运动,是竖直 面还是水平面; (7)没注意是否需要考虑重力,有些题目明 确说明不需要考虑重力,有些题目需要自 己分析判断; (8)读错或没看清文字,如位移 (或位置 )、 时间 (或时刻 )、直径 (或半径 )、轻绳 (或轻 杆 )、物体在圆环的内侧 (或外侧或圆管内 或套在圆环上 )等; (9)没看清关键词,如 “ 缓慢 ” 、 “ 匀速 ” 、 “ 足够长 ” 、 “ 至少 ” 、 “ 至多 ” 、 “ 刚 好 ” 、 “ 最大 ” 、 “ 最小 ” 、接触面 “ 粗 糙 (或光滑 )” 、 “ 物体与弹簧 ” 连接 (或接 触 )等; (10)没有挖掘出题目中关键词汇的隐含条 件,如: “ 刚好不相撞 ” 表示物体最终速 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 刚好不分 离 ” 表示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 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 刚好不滑动 ” 表示 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 绳端物体 刚好通过最高点 ” 表示绳子拉力为零,仅 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 2016 科目一 科目四 金手指考试 金手指驾驶员考试 第二步:思维规范化 思维流程 : 技法 1 过程分解 【 技法阐释 】 【 高考佐证 】 (2012浙江理综, 24)如图 1所示,两块水平放置、 相距为 d的长金属板接在电压可 调的电源上两板之间的右侧 区域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 匀强磁场将喷墨打印机的喷 口靠近上板下表面,从喷口连 续不断喷出质量均为 m、水平速 度均为 v0、带相等电荷量的墨 滴调节电源电压至 U,墨滴在 电场区域恰能沿水平向右做匀 速直线运动;进入电场、磁场 共存区域后,最终垂直打在下 板的 M点 图 1 (1)判断墨滴所带电荷的种类,并求其电荷 量; (2)求磁感应强度 B的大小; (3)现保持喷口方向不变,使其竖直下移到 两板中间的位置为了使墨滴仍能到达下 板 M点,应将磁感应强度调至 B,则 B的大 小为多少? 解析 ( 1 ) 墨滴在电场区域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q U d mg 由 式得: q m gd U 由于电场方向向下,电荷所受电场力向上,可知: 墨滴带负电荷 ( 2 ) 墨滴垂直进入电、磁场共存区域,重力仍与电场力平衡, 合力等于洛伦兹力,墨滴 做匀速圆周运动, 有 q v 0 B m v 2 0 R 考虑墨滴进入磁场和撞板的几何关系,可知墨滴在该区域恰 完成四分之一圆周运动,则半径 R d 由 、 、 式得 B v 0 U gd 2 ( 3 ) 根据题设,墨滴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圆周运动半径为 R , 有 q v 0 B m v 2 0 R 由图示可得: R 2 d 2 R d 2 2 得: R 5 4 d 联立 、 、 式可得: B 4 v 0 U 5 gd 2 答案 ( 1 ) 负电荷 m gdU ( 2 ) v 0 Ugd 2 ( 3 ) 4 v 0 U5 gd 2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两个不同过程 (直线运动、圆周运动 )运用相应的物理规 律来分段处理,还要注意利用这些过程衔 接点的联系 技法 2 对象拆分 【 技法阐释 】 对于多体问题,关键是选取 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选取对象时往 往需要灵活运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对于符 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 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需讨论系统内各 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 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一般应慎 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 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时间、位 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 高考佐证 】 (2011山东卷, 24)如图 2所 示 ,在高出水平地面 h 1.8 m的光滑平台 上放置一质量 M 2 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 接成一体的薄板 A,其右段长度 l1 0.2 m且 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 A最右端放有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其质量 m 1 kg, B 与 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 0.4.开始时二者均 静止,现对 A施加 F 20 N水平向右的恒力, 待 B脱离 A(A尚未露出平台 )后,将 A取 走 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 水平距离 x 1.2 m (取 g 10 m/s2)求: 图 2 (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 vB. (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 A时, B运动的时 间 tB和位移 xB. (3)A左段的长度 l2. 解析 ( 1 ) 设物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由运动学知识可得 h 1 2 gt 2 x v B t 联立 式,代入数据得 v B 2 m /s ( 2 ) 设 B 的加速度为 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m g ma B v B a B t B x B 1 2 a B t 2 B 联立 式,代入数据得 t B 0.5 s x B 0.5 m ( 3 ) 设 B 刚开始运动时 A 的速度为 v 1 , 由动能定理得 Fl 1 1 2 M v 2 1 设 B 运动后 A 的加速度为 a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 知识得 F m g Ma A 答案 (1)2 m/s (2)0.5 s 0.5 m (3)1.5 m 技法 3 情境图示 【 技法阐释 】 养成画图习惯,用情境示意 图形象直观地展现物理过程,如画受力图, 运动过程示意图、运动轨迹图等,把抽象 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将复杂题目化难为 易 【高考佐证】 ( 2012 海南单科, 16 ) 如图 3 ( a ) 所示的 xO y 平 面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 xO y 平面 ( 纸面 ) 垂直,磁感 应强度 B 随时间 t 变化的周期为 T ,变化图线如图 ( b ) 所示 当 B 为 B 0 时,磁感应强度方向指向纸外 在坐标原点 O 有一 带正电的粒子 P ,其电荷量与质量之比恰好等于 2 TB 0 . 不计重 力 设 P 在某时刻 t 0 以某一初速度沿 y 轴正向自 O 点开始运 动,将 它经过时间 T 到达的点记为 A . 求: ( 1 ) 若 t 0 0 ,则直线 OA 与 x 轴的夹角是多少? ( 2 ) 若 t 0 T 4 ,则直线 OA 与 x 轴的夹角是多少? ( 3 ) 为了使直线 OA 与 x 轴的夹角为 4 ,在 0 t 0 T 4 的范围内, t 0 应取何值? 图 3 解析 ( 1 ) 设粒子 P 的质量、电荷量与初速度分别为 m 、 q 与 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洛伦兹力公式得 q v B 0 m 2 T 2 R v 2 R T 由 式与已知条件得 T T 图 (c) 粒子 P 在 t 0 到 t T 2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半个圆周, 到达 x 轴上的 B 点,在 t T 2 到 t T 时间内,沿逆时针方向 运动半个圆周,到达 x 轴上的 A 点,如图 ( c ) 所示 OA 与 x 轴的夹角 0 图 (d) ( 2 ) 在 t T 4 到 t T 2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1 4 个圆周,到达 C 点,在 t T 2 到 t T 时间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半个圆周, 到达 B 点,在 t T 到 t 5 T 4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1 4 个 圆周,到达 A 点,如图 ( d ) 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A 点在 y 轴上,即 OA 与 x 轴的夹角 2 ( 3 ) 若在任意时刻 t t 0 0 t 0 T 4 粒子 P 开始运动, t t 0 到 t T 2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到达 C 点,圆心 O 位于 x 轴上,圆弧 OC 对应的圆心角为 OO C 2 T T 2 t 0 在 t T 2 到 t T 时间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半个圆周,到达 B 点,在 t T 到 t T t 0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 到达 A 点,设圆心为 O ,圆弧 BA 对应的圆心角为 如图 ( e ) 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C 、 B 均在 O O 连线上,且 OA O O 若要 OA 与 x 轴成 4 角,则有 OO C 3 4 联立 式可得 t 0 T 8 . 图 (e) 答案 ( 1 ) 0 ( 2 ) 2 ( 3 ) T8 技法 4 模型提炼 【 技法阐释 】 解物理题的实质就是将实际 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运用 物理、数学知识求解必须熟悉的基本过 程模型有: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 (或磁偏 转 )、平抛 (或电偏转 )、回旋加速、速度选 择等,对象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滑块 滑板、弹簧等 【 高考佐证 】 (2012四川理综, 24)如图 4 所示, AB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轨道, AB段光滑水平, BC段为光滑圆弧,对应的 圆心角 37 ,半径 r 2.5 m, CD段平直 倾斜且粗糙,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倾斜 轨道所在区域有电场强度大小为 E 2 105 N/C、方向垂直于斜轨向下的匀强电场 图 4 质量 m 5 10 2kg、电荷量 q 1 10 6 C的小物体 (视为质点 )被弹簧枪发射后,沿 水平轨道向左滑行,在 C点以速度 v0 3 m/s冲上斜轨以小物体通过 C点时为计时 起点, 0.1 s以后,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 向反向已知斜轨与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 数 0.25.设小物体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取 g 10 m/s2, sin 37 0.6, cos 37 0.8. (1)求弹簧枪对小物体所做的功; (2)在斜轨上小物体能到达的最高点为 P, 求 CP的长度 解析 ( 1 ) 设弹簧枪对小物体所做的功为 W ,由动能定理得 W m gr ( 1 c os ) 1 2 m v 2 0 ,代入数据得 W 0 .475 J. ( 2 ) 取沿平直斜轨向上为正方向 设小物体通过 C 点进入电场后的加速度为 a 1 ,由牛顿第二定 律得 mg si n ( mg c os qE ) ma 1 解得 a 1 9 m /s 2 小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经 t 1 0.1 s 后,速度达到 v 1 ,有 v 1 v 0 a 1 t 1 答案 (1)0.475 J (2)0.57 m 解得 v 1 2.1 m /s ,设运动的位移为 s 1 ,有 s 1 v 0 v 1 2 t 1 0.255 m 电场力反向后,设小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 n ( mg c os qE ) ma 2 解得 a 2 7 m /s 2 设小物体以此加速度运动到速度为零,运动的位 移为 s 2 ,有 v 2 1 2 a 2 s 2 ,解得 s 2 0 .315 m 设 CP 的长度为 s ,有 s s 1 s 2 ( 0.255 0.31 5 ) m 0.57 m.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物体的运动 过程及每个运动过程所对应的基本模型 第一个过程 圆周运动模型 第二个过程 加速度为 a1 的匀减速运动 模型 第三个过程 加速度为 a2的匀减速运动 模型 第三步:答题规范化 答题流程:示意草图 文字描述 分 步列式 联立求解 结果讨论 技法 1 文字说明,简明扼要 物理量要用题中的符号,涉及题中没有 明确指出的物理量或符号,一定要用假设 的方式进行说明 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分析 出来后,要加以说明 要指明正方向、零位置 列方程前,对谁在什么过程 (或什么状态 ) 用到什么规律,需简要说明,体现 “ 大题 小做 ” 的特点 技法 2 常规分步,准确规范 做综合大题一定要树立 “ 常规方法、分步 解答 ” 的解题观,因为高考阅卷的评分标 准给出的多为常规解法,并实行分步给分, 每一步的关键方程都是得分点以下几个 技巧可有助于大题尽量多得分: 方程中字母要与题目吻合,同一字母物 理意义要唯一出现同类物理量,要用不 同上下标区分 列纯字母方程方程全部采用物理量符 号和常用字母 (例如位移 x、重力加速度 g、 角度 等 ) 列原始方程与原始规律公式相对应的 具体形式,而不是移项变形后的公式 依次列方程不要写连等式或综合式子, 否则会 “ 一步出错,满盘皆输 ” ;每个方 程后面应标明序号如 、 ,便于后面 “ 联立 得 ” 进行说明 技法 3 结果表述、准确到位 题中要求解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答案 (尽 量写在显眼处 ) 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须说明其方向 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 中间量凡是题中没有给出的都是未知量, 不能随便把 g取值代入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 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不能写单位 如果题目所给的物理数据都是用有效数 字表示的,那么答案中一般不能以无理数 或分数作计算结果,结果是带单位的具体 数据时一定要带单位,没有特别要求时, 一般最终结果有效数字的位数要和题目所 给物理数据有效数字的位数保持一致,或 保留 2到 3位有效数字 若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了研究对象转换, 则必须交代转换依据,如 “ 根据牛顿第三 定律 ” 【高考佐证】 ( 2012 全国, 24) 如图 5 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 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 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 O 点现给 电容器缓慢充电,使 两极板所带电荷 量分别为 Q 和 Q ,此时悬线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为 6 . 图 5 解析 设电容器电容为 C ,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 为 U Q C 两极板之间电场的场强为 E U d 式中 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 1 6 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