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5100字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949757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51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51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51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5100字 摘要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仪(pulse indu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21例多发创伤患者,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记录复苏前、复苏后6 h、复苏后12 h的PiCCO容量性指标的变化,容量性指标:每搏排血量变异度(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以及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复苏后MAP、CI、GEDVI、ITBVI和CVP的值较复苏前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PiCCO监测指标指导救治和纠正休克,短期临床效果满意,PiCCO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应为必备仪器之一。关键词PiCCO2;液体复苏;重症医学;多发创伤;血管外肺水指数中图分类号 R605.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028-03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业、重工业、交通事故、城市建设、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多发创伤患者逐年上升,其属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创伤的一种,病情复杂、多变,可同时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继发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衰竭死亡,也是多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出血、体液丢失是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创伤早期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各重要器官及组织灌注严重不足,从而发生一系列恶性病理改变,重者死亡1-3。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多发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抢救治疗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PiCCO是一项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7,但在ICU中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我院采用产购置德国Pulsion N PiCCO2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ICU对收治21例多发创伤患者进行PiCCO监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378岁,平均51岁;因交通事故损伤的14例,高处坠落伤的3例,井下工作损伤的4例;无开放性损伤;使用呼吸机患者13例。1.2监测指标一般监测:患者入ICU后即刻行心电监测,监护BP、HR、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并随时记录体温变化;选择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动态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复苏前后乳酸、碱剩余等指标。PiCCO2监测:仪器购自德国Pulsion入院后6 h内进行PiCCO监测,选择右股动脉置PiCCO导管。检测项目:每搏排血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心搏排血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每6 小时通过注射冰盐水监测ITBV及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s blood volume index,ITBVI)、EVLW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GEDV及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等。1.3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严格在PiCCO监测下进行,根据SVV、ITBVI、EVLWI、GEDVI的数值,决定或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依照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密切观察患者HR、呼吸、MAP、CVP、CI及尿量的变化,常规每天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因子、动脉血气分析等。辅助药物方面,所有患者需给予营养支持,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治疗。若CI、MAP、SI低于正常值,视情况应用血管活性药;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情加重,需呼吸机辅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若患者出现ARF,早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2.3 21例患者复苏前后HR、MAP、CVP、CI的比较复苏后HR指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而MAP、CVP、CI指标较复苏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 ml/m2为前负荷过重;GEDVI值为680800 ml/m2,800 ml/m2为前负荷过重。本组病例复苏后6 h ITBVI值为(815.49±99.12)ml/m2,复苏后12 h为(902.90±106.46)ml/m2;复苏后6 h GEDVI值为(781.39±138.89)ml/m2,复苏后12 h为(799.93±94.03)ml/m2;提示心脏容量负荷得到有效提升,但未出现负荷过重情况。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补液过程中易合并肺水肿,受心内瓣膜功能、血管壁顺应度、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Swan-Gan导管不能直接反映EVLW的量,容易出现肺水肿。PiCCO2技术具备ITBV和EVLW两项重要监测指标,EVLW由肺泡内液、细胞内液和肺间质内液组成,肺间质内液和肺泡内液变化较大,但细胞内液变化较小,其可准确地反映肺水肿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情况。Sakka等12对373例危重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高EVLW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EVLW患者。PiCCO技术中ITBV和EVLW对体内液体的变化及分布能准确、及时地监测,与等容量指标和心脏充盈量关系紧密,不受心肌顺应性和呼吸运动的影响,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极其可靠、准确,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快速达标的要求提供精确依据,对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重要指导价值13-15。本组病例中EVWI在复苏前、复苏后6 h、复苏后12 h虽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PiCCO2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无肺水肿的发生,可保证组织灌注,降低死亡率。综上所述,PiCCO是一项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创伤小、危险低、使用简便、精确、连续等优点,能够较准确地监测液体容量和患者的心功能,对多发创伤患者的液体负荷和全身灌注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指导液体复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在ICU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杨峰,陈斌.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32(2):126-129.2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等.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 25(3):362-366.3彭家桃,李浩,陶珍,等.胸腹严重多发创伤的临床救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127-128.4肖秋生,张斌,潘永,等.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0,31(1):42-44.5汪宗昱,朱曦.脉搏波形分析心排出量容量监测技术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6):466-469.6Angappan S,Parida S,Vasudevan A,et al.The comparison of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with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septic patients with acute circulatory failure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5,19(7):394-400.7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等.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 21(9):1039-1041.8Lehmann U,Grotz M,Regel G,et al.Does initial management of polytrauma patients have a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Evaluation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1,112 polytrauma patientsJ.Unfallchirurg,1995,98(8):442-4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