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9934961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AECT 94定义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创始于 1923 年,前身隶属于美国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技术学学术组织。定义的组成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 研究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研究目的:促进学习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程: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 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 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素养的组成1,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 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 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 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2,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3,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 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4,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 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 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 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人文层面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意识与情感1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2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 活动。技术层面信息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学习理论及相关教学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代表人物古典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桑代克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概念揭示了学习现象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学习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生在其基础上,提出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可以通过上述替代的“刺激一反应(S-R)”的联络来实现,并提出“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从 而形成了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华生的刺激一反应说主要观点: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 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强调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桑代克的试误理论 学习律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效果律: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为机器教学。- 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材料一步步呈现,由易到难排列,提高学生积极性。及时强化(反应之后):反馈及时,告知学生结果,给与学生反应的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学生以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个别化学习低错误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影响学生的情绪和速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点:-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强调人质、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主观努力, 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对学习的解释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 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代表人物苛勒、布鲁纳、加涅等苛勒的顿悟说.基本观点: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基本观点:-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基本观点如下:-(1)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2)任何学科都能用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3)要学习好,必须采用发现法。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所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 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包括陈述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加涅的信息加工模性式(略)信息加工学习与教学观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人类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存储信息-信息存储的方式:转换和重新编码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149162536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编码是一个涉及觉察信息、从信息中抽取一种或多种分类特征,并对此形 成相应的记忆痕迹的过程。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论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 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 标准的理解。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皮亚杰斯腾伯格学习观(1) 学习的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 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 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并通过学习 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争辩,从而形成更丰富灵活的理解,以共同解决问题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3) 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中应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合作解 决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基本观点: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分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 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把概念应用于具体 实例并与不同情境联系起来。 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 及其他联系。 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可以形成学生针对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抛锚式教学基本观点:认为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任何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种概念远 离相关,所以,该教学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采用融合式测验(text integrated),和情境 化评估(context-driven evaluation)。支架式教学基本观点:用脚手架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 从而使他们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 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直至最后撤去支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 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基本观点(1)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2)强调有意义学习或经验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根据其兴趣、爱好的以及自我理想选择有关学习内容。(3)学习者的意愿、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因素;(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5)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做中学。传播的概念&类型- 传播的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 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 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教育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 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南国农 教育传播的特点- 有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系统中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起着把关人的作用,传播什么内容,利用什么媒 体,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包括教育管理者、教材编制者,教师以及特定条件下的教学机器等。 教育信息主要的信息是教学目标信息、预测学生信息、教师传送信息、实践教学信息、家庭教育信息、大众 传媒信息、人际交往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等。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对象,一般说就是接收教育信息的学生。- 媒体和通道教育传播媒体就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 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如标本、直观教具、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幻灯片、电影片、录音 带、录像带、计算机课件等等,都属于教育传播媒体。所谓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它的组成要素有各种教育媒体、教学环境、人的感觉 器官、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传播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各种自然物、人工物等等,都是教育传播环境中不可忽 视的因素,其中影响较大较直接的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 声、色、空气、温度等。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自学传播-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个别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课堂传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是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远程传播-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控制,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学习目标能够说出教育传播媒体的概念、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及主要分类的特点 能够分析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媒体的教学应用教学重点:麦克鲁汉的媒体观一相关概念教育传播媒体教育传播媒体:指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也就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 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教育传播媒体的类型1. 教学媒体发展先后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2. 教学媒体的印刷与否印刷媒体非印刷媒体3. 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4. 按作用于人的感官分视觉型媒体听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交互型媒体1听觉媒体的特点a可根据需求重放b能将声音放大、扩大教育面c广播传送信息迅速d携带方便,使用简e单播放顺序固定2视听媒体的特点a给人视听两方面的信息b呈现效果逼真c能分别表现事物或现实的缓慢变化与快速动作d能将实物扩 大或缩小e能将事物的本质用明白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f受时间限制,操作复杂,价格较高3交互媒体的特点a其教学过程是双向的、连续的与相互交流的,学生能与媒体沟通b有利于个别化教学c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d程序教材编制工作量较大e计算机操作较复杂且价格昂贵4视觉媒体的特点印刷媒体的特点a可大量复制 b可反复阅读,易理解c使用方便电子视觉媒体的特点a能观察静止状态下放大(缩小)的图像 b能将某些实物、标本放大显示c放映顺序、数量,时间可 控制,灵活性好 d教学软件制作比较简单e需要一定的放映和遮光设备麦克鲁汉的媒体观1.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2. 媒体就是信息;3, 媒体有冷、热之分;4. 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 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给教学提供具体经验;使学生思维活动正确;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视觉媒体应用模式- 图示讲授法一一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利用投影片代替黑板和挂图。- 实物实验演示法把实物、投影教具或实验演示器件等投影到银幕上,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学 生观察。- 录音配合教学法在用投影显示画面的同时,运用录音机配以语气解说,做到声画同步,以增 强教学效果。听觉媒体教学应用- 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 广播、录音、扩音等设备的使用,打破了教育时空的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听取优 秀教师的演讲、优美的音乐、准确的外语等声音资料,扩大教育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教学 规模。- 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 在语言、音乐课的教学中,经常要求提供标准的发音和发声。利用录音教材仿能力,常 用于听力、语音训练,示范朗读、教唱欣赏,模拟音响等。- 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听不失原始声音的特征,可多次反复播放标准录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模 觉自学材料视听媒体教学应用主体式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主要完成组织、辅导答疑、 实验指导及批改作业等工作。 补充式教学:视频、远距离、跨国度难以见到的风土习俗等教学内容。 示范式教学:提供规范标准的行为模式,让学生观摩仿效,如:实验操作过程、行为动 作规范技能等。 个别化教学:自定步调、因需求学等。 微格教学:利用视听媒体对学生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学习,采用小规模教学活动的形式。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辩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第4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学习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并能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2.能够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理论灵活运用于日常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 3.能够分析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主要步骤二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它涉及教 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算机辅助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一CAI、 计算机管理教学一CMIA计算机辅助学校行政管理一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计算机教学一Instruction of ComputerA计算机支持的学习资源一CSLR(Computer Supported Learning Resource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计算机辅助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 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或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 习的一种教学形式。CMI (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计算机管理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手段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广义上,则认为CMI就是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管理、学校其它资源 管理等等。狭义上,认为CMI就是利用计算机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系统,它的功能包括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 资源,以及帮助教师构造测验和评分等;计算机辅助教育行政管理:收集和汇总各种行政管理信息(如财政、教师档案、学生档案、资源物资状况等),存放在相应数 据库中,以备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查询或相上级领导作出报告;提供有关教育工 作的计划、管理、调度、规划等方面的建议和决策分析等。:它是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计算机辅助教育行政管理的许多功能与一般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可以借 用企事业的事务管理系统。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对象的教学活动,包括计算机结构、原理、编程、操作以及应用技巧。:信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未来的人都能应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文 化修养,80年代初,人们把它称之为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具体的说,计算机文化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主要方面:普及计算机常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 机意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看书)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五种。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课件开发步骤1)环境分析主要包括课题的选择、课件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等任务。(2) 教学设计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3) 脚本设计: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阶段 进行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多媒体课件的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3前者是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对课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的文字描述;3后者则犹如影视制作中的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能体现软件结构 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编制的直接依据的一种具体描述。(4) 软件编写收集、处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素材,根据课件内容需要进行编辑加工,然后用多媒体创作(编辑)工 具进行集成,形成多媒体课件。(5) 评价与修改课件经过试用,会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候就必须对课件进行修改,该环节发生于课件开发的上述每一个 阶段之中,目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课件能更适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第5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习者做到:1. 能够说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并能够分析远程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2. 能够结合网络课程开发的主要阶段理解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3. 能够适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重点: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教学难点:网络课程设计1.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概念广义:指通过远程教学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 生活情境中的教育)的总称。 狭义:指通过远程教学或远程学习实现的各类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也可以称为机构 远程教育或学校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 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2. 远程教育的特征- 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 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 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主要用作个人自学。一般认为,远程教育经历了由19世纪中叶兴起的函授教育;20世纪初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直到20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4. 网络课程开发的主要阶段1. 确定大纲。其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规定的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是编写网络课程的蓝图。一般由说明、正文、 实施要求和编写原则等组成。2.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不能简单堆砌,要能够提炼一门学科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便3.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总体设计既要考虑学科教学的特点,又要考虑网络技术的额合理应用。在设计和制作原型时可先选择设计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通过该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程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规格以及脚 本编写的内容。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迁移。4.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要从学习者角度考虑,合理设计教学的信息结构,用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 认知心理的说明文字表达设计要求。 教学(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核心内容,其出发点是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积极 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基本的软教学环境: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相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答疑系 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以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5. 脚本设计。脚本描述了学生在计算机上将要看到的细节,是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 案的简单复制。6. 素材准备。素材准备包括素材采集和素材整理。7. 课程开发。是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利用课件开发工具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程。8.调试和试运行。开发完成后应该马上将课程投入试运行,并组织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使用并作出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 行汇总后从整体考虑加以修改。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师学历2003年9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一方面希望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 现代化,另一方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质量。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师专业培训、各种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教师教研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和个人反思。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改变教学方式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交互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更有利于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个别化指导。(个别化教学,案例教学、协作学习等)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生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转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远程学 习方式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与课堂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充当学生的家庭 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角色。第六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校园网的功能,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好校园网。-2.能够分析微格教学的概念,并结合实践理解微格教学系统的相关知识。校园网络的功能 信息发布- 学校的Web主页犹如学校的一个窗口,学校可以通过这扇窗口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充分展 示学校的形象。一般说来,学校主页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历史、院系、部门介绍、 专业设置、招生与分配信息、教学与科研信息等等。 教学应用-校园网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学应用,它可以由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支持,以网络教学信息资 源库作为信息来源,运用多种网络工具完成网络教学任务。 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支撑系统,它可以包 括网络备课、网络授课、网上课程学习、网上练习、在线考试、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学 评价、作业递交与批改、课程辅导答疑、师生交流、教学管理等模块。-教学信息资源库:它是学校进行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教案 库、课件库、试题库、学科资料库等等。 管理应用- 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MIS)可以为学校在人事、教务、财务、日程 安排、后勤管理等方面,提供一个先进的分布式管理系统。 科研应用-共享各类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学术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科研的效率,降低科研的成本。 同时,可进行信息检索,探讨最新的思想,发表、交流学术观点,交换论文等。 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联机查询、 借阅等高效的操作,还可为管理人员提供业务数据,及时分析研究,加强宏观管理。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 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 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第7章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并可以分析教学设计的层次。2. 能够画出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并能够根据此模式分阶段分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 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 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 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设计- 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指导思想-系统科学方法论。- 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 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目的-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内涵-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教学设计的层次- 教学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的大小的不同,分为三层: 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其最初发展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 来进行设计,简单的比如:幻灯片,录像,录音教材,计算机课件等,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 教学功能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来确定,具体开发需要媒体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完成。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其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涉及内容可能是一门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教学活动或者一节课,它 要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设计,可以由 教师独立承担设计工作。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上面两层也可以称为教学系统,但是这里所指的教学系统特指功能较强大、复杂,涉及教学因素 较多的教学系统,因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专家、教师、技术人员、行 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比如:一个新专业,一个培训系统,一个学习系统的建立等。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略)学习者分析 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 动机等因素。 学习准备:分析学习者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 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等一 般特征。学习准备: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 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即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 性。比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2. 能够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 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1. 本位型课程模式: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2. 辅助型课程模式:作为工具,为各科教学服务3. 研究型课程模式:作为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