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933019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一、 舷外机行业面临的机遇1、舷外机行业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舷外机属于船艇的重要零配件。2019年10月30日,发改委修订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明确将游艇开发制造及配套产业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202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同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国家对船舶行业的支持将增加舷外机的需求,促进舷外机行业的发展。2、国内舷外机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需求不断增强受我国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舷外机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对休闲旅游的有力支持,舷外机配套产品将逐渐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必备工具,未来增长空间较大,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舷外机市场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随着以百胜动力等为代表的国产舷外机企业的崛起,逐渐成为国内舷外机行业发展主流趋势之一,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2020年中国舷外机进口金额达到203亿美元,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在公务领域,目前我国中大马力舷外机主要使用海外品牌舷外机,随着国内舷外机企业的崛起,中大马力舷外机亦将逐渐实现与自主可控。在国家鼓励国产设备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中国迎来国产舷外机企业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国内舷外机头部企业将享有行业高速增长以及的双重红利。3、舷外机行业中大马力需求旺盛,国产品牌打破海外垄断随着休闲游艇豪华游艇等大型船舶对于舷外机需求增加,中大马力舷外机的市场需求在稳步上升,同时由于直接燃油喷射技术的显著提升,中大马力舷外机正朝着更高可靠性和更少排放的趋势发展。根据GMI报告,相比于小马力舷外机,中大马力舷外机市场空间增长较快,2021年全球中大马力舷外机市场空间为782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中大马力舷外机市场空间将达到10523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由于国内舷外机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中大马力舷外机产品长期处于海外企业垄断格局。随着国内舷外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国内舷外机企业已逐步打破海外企业在中大马力的垄断格局。未来随着国内舷外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中大马力舷外机需求的提升,国内舷外机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4、舷外机行业电动化趋势明显,新需求增长迅速受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当前全球舷外机产品向新能源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电动舷外机因其零污染、超静音等特点,满足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养殖场等特殊水域以及垂钓等娱乐活动的需求,稳步发展。随着直流无刷电动机技术以及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突破,电动舷外机功率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亦将越来越广。根据GMI报告,相比于柴油舷外机和汽油舷外机,2021年至2027年期间电动舷外机销量增速最快。因此,全球舷外机企业将受益于舷外机电动化发展趋势,在电动舷外机领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二、 船用配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根据船舶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359家,总营业收入仅4949亿,利润174亿元,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较弱,行业集中度较低,在研发能力、关键技术水平方面和日韩企业差距明显。同时,国内船舶配套产品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低端,世界级知名品牌较少,电气、自动化装备、通导设备等关键设备缺乏国际市场影响力。在配套产品装船率上,韩国、日本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分别达85%、90%以上,而我国普通散货船本土化装船率在60%左右,大型集装箱、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的本土化配套率还不足30%3。由于国外产品在品牌和技术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即使在市场低迷时期仍然可以获得较高回报,因而侵占了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制约我国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3,0298亿元,船舶配套企业为4949亿元。按照船舶配套产品占船舶价值40%的规律测算,2020年中国整个船舶配套业务总量应该在1,200亿以上,而国内船舶配套业务实际仅500亿左右,说明过半业务量被国外厂商接获。按照国家政策规划,未来国内船舶配套设备装船率平均要达到80%左右,国内船舶配套企业市场规模至少在千亿以上。三、 中国船舶配套设备行业发展现状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船舶配套产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和突出。为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撑造船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将按照分类施策、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开放合作原则逐步推进。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四、 船舶配套行业发展概况船舶配套行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主要有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和安全设备等,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船舶配套产业涉及面广、产品种类多,其中船用设备价值量最大,占全船总成本的40%-60%,是船舶产业发展的核心。船舶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行业是船舶配套行业的细分领域,船舶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占船舶价值约11%。船舶电气设备价值约占船舶总价的4%1,主要包括船舶电站、电力网、电气负载三部分。其中主配电板是船舶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完成船舶的配电及发电机的控制与监测,是供电质量的关键保障。船舶自动化系统价值约占船舶总价的7%2,是由机舱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自动控制、监测、报警等组成的监控系统,数字化、模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是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五、 船舶电气行业竞争格局根据行业经验,船舶电气及自动化系统占船舶价值约11%。船舶电气设备价值约占船舶总价的4%,船舶自动化系统价值约占船舶总价的7%。船舶岸电市场规模方面,由于岸电有助于减少停靠时辅助柴油发动机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支持性的政府法规和排放控制举措有助于岸电市场的发展。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26年中国港口岸电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96亿元。近年来,为了弥补船舶产业的短板,更好地满足航运与造船业的需求,中国船舶配套企业在市场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技术引进与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配套设备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也在稳步提升,部分关键元器件、软件自主可控,在船舶电气及自动化技术方面,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领先企业生产的船舶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步替代进口。船舶配套自动化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我国船舶配套业和配套市场从产业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生产规模、科技水平、产品结构和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中国船舶配套自动化行业国产率非常低,不到10%。目前,世界上先进国家已研制推出第3代、第4代不同类型的综合船桥系统(IBS),其应用计算机、现代控制、信息处理等技术,将船上的各种导航、操作控制和雷达避碰等设备有机地组合起来,对导航、驾驶、机动航行、航行管理、航线计划、避让、轮机监控、自动监测、自动报警等功能实施控制,以最少的人力、最低的燃料消耗,实现船舶自动化航行。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完善的综合导航、自动操船、自动避碰、丰富的图形界面、通信和航行管理控制自动化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船舶航行的高度自动化,提高航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技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船舶制造技术不断向全船综合自动化发展。所谓船舶自动化,是集机舱自动化、航行自动化、信息一体化、装载自动化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系统,用计算机进行全船智能管理,其运行可靠,能预先检测故障,确定预防保养和维修,保证安全、经济地操作。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船舶配套产业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中国造船行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支持,船舶配套自动化行业将会迅速发展。我国造船业发展迅速,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三,且世界十大顶级船企中国占两席,中国船舶总装建造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国内船舶配套企业在世界知名船舶配套企业排名中却名落孙山,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为30%40%,甚至某型高技术船舶自主配套率不足5%,制约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国际国内船舶市场火爆、中国造船规模快速扩大的拉动下,中国船舶配套业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中国船舶配套业和配套市场从产业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生产规模、科技水平、产品结构和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国内规模以上船舶生产总产值已达5484亿元,按照船舶配套设备费用占总船价的35%计算,船舶配套业产值应该在19194亿元左右,而实际上船舶配套业产值仅为620亿元。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空间巨大,而船舶配套产业的整体升级换代,必将对船舶配套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带动力和聚集效益。中国船舶配套自动化主要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短板与军费投入的重点支持,中国海军核心装备(包括航母、新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先进潜水艇等)将获得快速发展。因此,从中国当前国防的发展局势来看,中国未来几年的海军国防开支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些需求将有力地拓展船舶配套产业的市场空间。按照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装船率要达到80%以上。根据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2011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造船完工量占全球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占率达到20%,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市占率达到10%。目前,世界船舶配套产业年产值约230-250亿美元,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西北欧和日本,虽然我国在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等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船舶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控制系统等船舶配套产品,还多采用国外产品,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关键配套件的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未来,国内船舶配套自动化亟需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解决产品质量及技术积累问题,保障产品一次交付成功、产品可靠性高;解决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制造周期,提高维护效率;满足新规范要求下绿色、安全、环保的需求;船舶配套自动化减轻国内劳动力瓶颈,减少设备制造人员和人工成本;降低设备运营成本压力,研制少人化、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满足新形势下高端、个性化的需求,提供设备集成、安装交付和运维保障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最终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船舶配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六、 船舶配套设备产业规模我国船舶配套产业规模大幅提升,2006-2009年我国船舶配套业总产值由2498亿元增长至7161亿元,2010年l-8月,工业总产值481亿元,同比增长275%。截至2009年底,我国规模以上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企业724个,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4个,中型企业41个,小型企业679个。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近105万人。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船舶配套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我国船舶配套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产品大多以低端为主,与日本和韩国同行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在研发能力、关键技术水平方面差距明显,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也比较低。同时,航运业结构性运力过剩的矛盾仍很突出,造船企业正在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工作,这对船舶配套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船舶配套产业明显低于日韩、欧洲等国家的船舶配套企业。其中水平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船舶配套产品的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目前全球传播产品的配套设备市场主要控制在国外几个寡头企业手中,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且没有话语权。长期以来,我国船舶配套设备基本采用引进许可证或与国外合作方式生产,国内企业缺乏核心自主技术。配套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国家,自主投入力度不够;为满足造船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配套企业致力于扩充产能,却不十分重视自主研发。与日、韩先进配套企业相比,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低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众多的船舶配套产业园区产品同质性严重,甚至同一区域的多个产业园区也存在低端重复建设现象,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部分优势配套产品领域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推动示范应用,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能力,增加国际竞争力等将是未来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包括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会到位,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跟上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