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doc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9932919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欧美)自查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美国共和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标志?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确立的标志、特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光荣革命:_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权利法案:_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特点: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二、美国共和政体背景:_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_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发展:_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艰难之路)_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_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确立:_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_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确立:_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分析经济特征型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开放性问答题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1)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1)丞相的职责:(2)根源:制度本身。(3)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4)汉代:中外朝的形成: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5)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6)宋代: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2)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2、评价:(1)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和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2)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3)世袭。2、察举制:(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2)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4)途径:征召、举荐等。(5)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3、九品中正制:(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2)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3)特点:世袭,等级森严。4、科举制:(1)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2)依据:文学才能。(3)评价: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四、地方行政制度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2)唐代:道、州、县。(3)宋代:路、州、县。(5)元代: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7)清代:省、道、府、县。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五、拓展与补充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