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法律文书写作自考试题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9821887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法律文书写作自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法律文书写作自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法律文书写作自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绘画构图时间:2011年1月25日学时:8学时课程内容:1、绘画构图慨述;(1学时)2、研究绘画构图的重要性;(1学时)3、常用的构图形式;(2学时)4、黄金分割;(1学时)5、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更好的运用构图形式语言;(1学时)6、国画的构图原则;(1学时)7、儿童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1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绘画构图的慨念及重要性,基本构图原则的运用;2、培养形式美的审美意识;重点难点:构图基本形式的理解与掌握教学环节:上节课讲授了结构素描的基本慨念,功能,及训练方法。本节课引入绘画构图的慨念,讲述如何在有限的画面空间内,将所要表达的物像组合,排例,运用合适的法则使画面呈现美感,培养学生懂得协调画面物像,主次关系,平衡美感等,为下一阶段的创作课程作准备。引言:白纸上第一笔就是构图的开始。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表述形象语言的过程可归结于构图。构图体现构思,构思决定构图,不断转换,完善视觉效果。任务是研究绘画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内容、画家情感传达与方法手段的实现及其形式美的规律。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一、构图的定义1、名词解释:构图(COMPOSITION):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辞海中,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的手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或“经营位置”。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艺术家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2、绘画语言: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根据作画者的意图,对画面的各种形式语言即布局、形态、比例、空间、色块、体积、线条等在有限的平面上进行结构经营的技巧。包含范围、位置、骨架三大要素。二、研究绘画构图的目的、意义:1、研究构图的目的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构图最根本的目的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2、研究构图的意义构图是绘画作品中各种艺术语言整体的组织方式(把自然界具体形态和形象,提炼、加工,组织、安排在画幅中),是形象相互联结关系及形式的总体结构,是揭示形象典型特征的方法,是表现思想与意境的手段,是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果,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通过运用各种造型手艺术创作,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物像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三、构图方法与基本形式1、构图的两种方法:.将实景进行变形 (变形就是:强调,省略和移动) .先进行构思再选取相应主题2、构图中的线条在构图中,虽然不一定有明显的连续不断的线条,但是构图中主要的线条是,或者应当是由一些重点或有吸引力的点所构成的。这些由重点或有吸引力的点构成的线条,会使观者的视线跟着它们移动,而忽略了那些空白的地方。为了增加画面的变化与趣味,这些空白的地方是必需的,恰当的。我们知道,构图中色调的安排,可以不管画题的意义而单纯地予以考虑。线条也是如此。所以,正如在一幅色调明确而完善的绘画中只有一种明显的色调一样,绘画中也需要有一些明显的线条与轮廓,以便在观看时视线能随着这些线条或轮廓而移动。而更为重要的是,线条是构图产生动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在一幅充满动感的构图中,正是由于整幅画的主要线条使整个图形具有方向性。其中的每一根具体的线条都展示出一种向这个主要方向的运动倾向,才使作品感人。实际上,这是所有以线条为主的绘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动力特征。 A、各种线条的特征水平线:表现空间的广阔,时间的静止垂直线:紧张感强,力度大。 如果在画面上使用垂线,不仅会使画面紧绷,而且会孤立于其他形状之外。所以就要像树的形状那样,用枝叶将垂线弱化,将建筑物稍稍倾斜。 垂直线并列起来会产生有节奏的动感。背景使用垂直线能烘托前面的人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组合:垂线表示深度,水平线表现广阔。 垂直线有力伸向天空而水平线将其压制,使其变得柔和,表现大地的广阔。只用水平线和垂线的画面可给人理性,平静的稳定感。能变现出寂寞和时间的静止。斜线:表现出强烈动感。如果只用斜线构图就会表现欢快华丽的动态效果。 斜线量越多,动势越强烈,量越少,动势越柔和。 通过斜线产生的动势虽然很生动,当也很难控制。在以斜线为主题的画面中,必须明确设定引导线和保持平衡的方法(如对面积比进行整理)。曲线:表现柔和的圆滑感。在表现裸女时,曲线是必不可少的。 B、线条的分类、线条的第一种分类是曲线和直线之分。在视觉中认为最美的线条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是膨胀弯曲得太过分,也不是平直得令人产生一种呆板生硬的感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认为,最美的线条是与妇人背部的线条相似的曲线。在构图中巧妙地运用物体和人物外轮廓曲线,可避免一群物体平坦而单调地排列,使画面有变化而又优美。有时曲线作为垂直用时,可以与火焰相比,“一幅绘画的最高度的美,在于像火焰一样,把生命和动态表现出来”。(安多罗)如果我们把构图中主要线条能保持一种像建筑物一样的性质,针对就静而稳这一点来说,已经足够了。把曲线推荐为美的艺术结构的基础,理由也许是由于曲线是一个容易产生效果的简便工具。但是,观者的视线如果跟着曲线而移动是有困难的。比如:当曲线达到尽头时,我们的视线不再前进,而且很容易离开原来的路线,往其他处移动,因而削弱视觉对形象的整体认识。为此,我们必须避免弯曲太多的构图,而应把曲线建立在直线之上,至少要建立在含蓄的直线之上,这种隐含的直线应该是由构图中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点暗示出来的。一般来讲,直线象征着力量,稳定,生气,刚强,但是,如果用得过分则显得生硬;曲线象征优美,柔和,但是使用过分,则显得不安定,软弱,不平衡或者太柔和。、线条的第二种分类是依方向而分类的 垂直的; 水平的; 倾斜的。当我们估计一组互有关系的线条的方向时,只能取其平均方向,或是联合方向。了解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大部分构图中,各种物体的排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排列(即只有一个单独线条方向)。如移动中的人物,树木等,都是由一组一组不同方向的线条而形成的。这样便形成动态趋势,以此产生画面动感。但是,各组线条都是有它平均方向的,这才是在构图中发生作用的线条方向。垂直线条;垂直线条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与人类喜欢稳定与均衡的天性有关。垂直线条可以在构图中单独存在,不必像倾斜线条一样,要有一个支持体。用垂直线条来取得画面稳定的方法,我们在某些装饰画和人像佳作中都可看到。有时,我们会发现和意识到,即便在画面的背景上一小块垂直色调,也可产生稳定的效果。垂直线条象征严肃、庄重、和平和希望。水平线条:水平线条在绘画中具有许多垂直线条的基本性质,不过,在力度上较弱一些。在风景画中,它一般象征地面。因此,它有稳定的感觉。特别是水平线与画面的地边平行时,在这个位置上,水平线或是地平线,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与横卧这个感觉联系着。因此,在画面中则显得有稳定感。如果单纯地用垂直线和水平线来构图,会缺乏在色调配合中应有的活力(即运动感)。一般垂直线条为人物画和肖像画常用;水平线则在风景画中用得较多,水平线表示稳定、静穆、安定与平衡。呈水平状的曲线可以表达出优美及缓慢的运动。倾斜线条:倾斜线条主要是表示动态,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当倾斜线条是单独存在而没有支持物支持时,它与垂直线条或水平线条不一样,它会破坏我们稳定的感觉,而给人以下坠之感。所以它具有“动”的意味。当线条的倾斜度在与垂直夹角45之间时,是表示较慢的运动,它的方向力度“向下”,甚于向前的力度。无论是儿童和原始人类,一旦掌握了绘制倾斜定向线条的技巧,也就等于是掌握了区别静止和运动的技巧。举例说,也就是掌握了区别一个正在行走的人和静静站立的人的技巧。罗丹说过,为了在一尊半身雕像中暗示出运动,它经常赋予雕像“某种倾斜性,某种具有表现性的方向,借以加强外貌的含义”。在许多油画和线条画中,作品中通过笔触和线条的倾斜,作为加强运动感的因素。由倾斜造成的运动感的强度,是取决于它偏离正常位置的角度。举例说:在表现某个人正在走路的情景时,要想看上去好像正在快速前进,就必须使他的腿大大地偏离正常位置。倾斜线条表示兴奋,迅速的或剧烈的运动,骚乱,不稳定。、线条的第三种分类 结构线条; 连续线条; 对立线条; 过渡线条。结构线条:在构图中用作实际的结构。连续线条:则是用来连接构图中主要线条相反,相交叉或是相对立的线条。对立线条:是与构图中的主要线条相反,交叉或是相对立的线条。另外由一些小黑点或色调的重点所形成的不显著的线条,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对立线条表示力量,并有结构的意味。对立线条的主要作用,是使整体构图产生运动感,增强整体构图的活力,使用时要恰如其分,过分则喧宾夺主。过渡线条:是在主要线条之间或主要线条与画框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线条,这种线条能产生连续作用。过渡线条对构图极为重要,当对立线条造成不协调与不和谐的现象时过渡线条常被用来削弱对立线条的效果。C、线条在构图中的用法和规律以下谈谈线条在表现情感方面的用法。现在我们用对立的方法来说明由不同的线条所得到的不同的效果。、为了得到平衡稳定或和缓等效果,用水平线或者垂直线条以及大角度,阔曲线。、为了表现兴奋,迅速或剧烈的运动,应当用倾斜线条,小角度,狭曲线。 线条的规律:、正如我们分析色调一样,在分析画面中的种种线条时,必须将它当作画面上一条单独的线条来看待。、构图中重复的倾斜物体的轮廓,并不能增加运动感,它只是强调这种感觉而已。然而,只有在与垂直线条或平行线条的对比之下,才能起增加运动感的效果。、在考虑构图时,如果对象的本身是由垂直线条或水平线条构成时,为了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可以采取俯视角度。因为,这样可使画面结构透视更加明显,并使一些垂直线条或水平线条变为倾斜线条。、如果你要某线条不太突出,或要某线条显得较弱时,可用边缘模糊的办法,把线条或轮廓融汇入背景的色调之中;不然,可投上一些阴影或者改变背景色调,使线条或轮廓消失。、画面中各小点或重要的点可以连接起来,使之产生像线条一样的效果。可见,一条连续的线条比一条没有联系的重点组成的连接线要有力得多。、除了在画面中应用倾斜线条和色调面积外,还可使一部分物体或背景稍微模糊来表现运动感。、重复,对构图是最有帮助的,它表示节奏与加强。当主要的线条是表示安静时,重复的线条便加强那种宁静的感觉;当主要的线条表示活跃时,重复的线条则会增加它的活跃程度。但是,如果重复用得太过分,结果又会令人觉得繁杂与不自然。线条在绘画构图中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画者只有创造性运用它的规律才能提高作品的层次和品位,创造出不朽的作品。 3、构图的几种基本形式一幅画,其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艺术家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道理在于此。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伟大的艺术家们先后创造和总结了一些规律和公式,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让他的表现力被这些规律和公式所束缚。如果你能够聪明地,成功地违反这些规律和公式之前,必须首先懂得这些规律和公式。、三角构图(金字塔形)金字塔形式的构图无疑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基本形式之一。三角构图,无论是怎样的不明显,它差不多是一切安定而平稳的绘画构图秘方。在一幅人像中,头部是身与肩的天然顶点。在彻底了解三角构图的意义后,我们就会察觉到平衡的画面很少不是由三角构图构成的。、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属于黄金分割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实际上这几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强。要注意的是视觉平衡问题。 、十字形构图就是把画面分成四分,也就是通过画面中心画横竖两条线,中心交叉点是安放主体位置的,此种构图,使画面增加安全感、和平感和庄重及神秘感,也存在着呆板等不利因素。但适宜表现对称式构图,如表现古建筑题材,可产生中心透视效果。如神秘感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十字架、教堂等题材中。所以说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圆形构图圆心在构图中最为突出醒目。由于圆形在圆周上的任何一点在视觉上似乎有某种流动感,所以圆形构图具有饱满和完整的感觉。 、S形构图在S形构图中,画面中主要的轮廓线以它的弯曲,扭转、伸展及穿插交错形成丰富的变化,使人感到趣味无穷。画面中主要的轮廓线应形成S形,从而达到构图的平衡,并且在此形中寻求某种呼应与联系,在构图中造成运动感。构图中以S形线透视造成空间感觉,诱使观者的视线按S形曲折的顺序深入画面之纵深处。S形构图是构图形式的丰富变化融合于整体内在联系的典范之一。、辐射线构图(米字形构图)辐射线形式同时具有向外,向内的张力和吸引力,使其构图中心位置十分显著,并且具有强烈的动感。这种动感是由张力和吸引力所致。交叉点在构图中偏移,能造成画面分割由强到弱的节奏性。辐射线构图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将结构复杂的物体归结为一整体,使画面有强烈的整体感,这正是艺术家在绘画中自始至终追求的愿望所在。、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 、 A字形构图 A字形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以A字形的形式来安排画面的结构。A字形构图具有极强的稳定感,具有向上的冲击力和强劲的视觉引导力。可表现高大自然物体及自身所存在的这种形态,如果把表现对象放在A字顶端汇合处,此时是强制式的视觉引导,不想注意这个点都不行。在A字形构图中不同倾斜角度的变化,可产生画面不同的动感效果,而且形式新颖、主体指向鲜明。但也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需要经验积累。 、 V字形构图V字形构图是最富有变化的一种构图方法,其主要变化是在方向上的安排或倒放,横放,但不管怎么放其交合点必须是向心的。V字形的双用,能使单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单用时画面不稳定的因素极大,双用时不但具有了向心力,而稳定感得到了满足。 、C形构图 C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用。 、W形构图(多用于摄影)W形构图,具有极好的稳定性,非常适合人物的近景。、口形构图(多应用于摄影) 口形构图也称框式构图,一般多应用在前景构图中,如利用门、窗、山洞口、其它框架等作前景,来表达主体,阐明环境。这种构图符合人的视觉经验,使人感觉到透过门和窗,来观看影像。产生现实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是强烈的。 、 L形构图将垂直线放在画面上左边或右边,並与下半部之水平线交叉成L字形,此种构图予人静穆之感。、等分割构图将画面做等距离的分割,并依此分割线去安排布置,其方法有偶数分割、奇数分割及偶奇数并用分割。、垂直线构图的几种形式:垂直线在画面上所摆的位置不同,即有如下几种形态: 中轴式:是将垂直线摆在画面的正中央,也就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偏不倚地放在画面的正中央,亦即以几何图形上的中轴线为骨架,此种构图形式,单刀直入使人一目了然,因而使主题特別明显,给人莫大的震撼,具有雄浑崇高之感。 平分式:是将垂直线摆在画面的左边或右边,此种构图形式较富动感且多变化,虚实相生,相得益彰。例如:莫迪里亚尼所画的夫妇,将人物布置在左右兩边,一高一低,有趣极了。整幅画的色彩华丽,调子明快,予人栩栩如生之感。 对立式:是将二条垂直线摆在画面的左右兩边,形成相互对立与呼应之构图,此种构图由於多样而統一,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多条垂直线式:是将很多条垂直线并列在一起。四、黄金分割1、黄金分割定义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黄金分割应用于艺术领域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高雅的艺术殿堂里,自然也留下了黄金数的足迹。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黄金矩形 (Golden Rectangle)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换言之,矩形的长边为短边 1.618倍。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在很多艺术品以及大自然中都能找到它。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难怪许多姑娘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不时地踮起脚尖。音乐家发现,二胡演奏中,“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和谐、最悦耳。黄金分割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黄金分割与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还有,在古希腊神庙的设计中就用到了黄金分割。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3、人体美学中的黄金分割人体黄金点:(1) 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2) 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3)、(4)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 (5)、(6)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 (7)、(8)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之分割点; (9) 能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10) 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1)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12) 颏唇沟正路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13) 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 (14) 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面部黄金分割律面部三庭五眼 人体黄金矩形:(1) 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 (2) 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 (3) 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 (4) 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 (5) 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 (7) 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人体黄金指数:(1) 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2) 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0.618,作为一个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人体画像中的同身方法是用数字来表示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用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为基准,来判定它与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同身方法。分为三组:系数法,常指头高身长指数,如画人体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时为头高的五倍、立位时为7或7.5倍;百分数法,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两分法:即把人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小的部分为脐到头顶。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庭五眼。三庭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庭共三庭;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五、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更好的运用构图形式语言(一)、了解各种构图的作用1、水平线:水平线代表广阔和平静,使变化很大的画面由不安定归于平静。随便使用,会使画面缺乏紧张感。其冷静的特征,可以表现静止的时间、空间。2、垂直线:紧张感很强,与大地相对,可产生节奏感。理性的、人工的力度感。有孤立感,稍稍倾斜,有助于和其它要素整体化。在背景中使用可烘托前面的人物。3、水平与垂直的组合:构图的基本形式,用于表现自然本身。很容易表现理性的静态世界,表现寂寞和时间的静止,无感情色彩。注意平衡与节奏。4、斜线:强烈的动感,欢快华丽的动态效果。轻微的倾斜表示不安。控制好斜线,保持整个画面的平衡。5、曲线:感性、柔和、圆滑、亲切、温暖,宜描绘宁静的风景和女性肖像。 被强调的激烈的曲线可表现激情的世界。如凡高星月夜6、三角形:稳定但易失去动感。7、中空的三角形:中空带来轻快感,三角形具有稳定感。8、倒三角形:易平衡,能产生轻松的动感,稳定感较好。9、复合三角形:大小不一的众多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厚重而强有力的动感。10、菱形:三角形的变形,性质与倒三角形相似,稳定感良好且动感轻快,底部越细越具的彩缤纷动感。11、三角形的变形:与V字型组合,产生不可思意的稳定感。12、对角线:隐藏的基准线,斜线中最稳重的角度。 背景中使用对角线要清晰,主题中使用对角线要有所变化。13、放射线:从某一点呈放射状排列的物体,具有统一感,向心力。力度集中在中心。 扩散型难以收敛,协调平衡,则易形成活泼、气势强大、有趣的形式。14、X型远近透视法:由近及远,变为一点。在焦点上配置有魅力的形状。15、型远近透视法:斜线诱导视线从近景移向远景,表现出远近感,但必须注意整体平衡性。观者视线流动,远近感紧凑不散漫。16、C曲线远近透视法:相比锯齿形,有柔和、悠闲、沉稳、流畅的感觉,能展现无限延伸的空间。与直线形成对比,形式紧凑。17、全景图:高度故事性的构图,也适合用于强调表现理性的说明性图画。18、窥视:窥视到的对面景色被戏剧性的加以强调。19、镶边:沉稳,有装饰性。画框样式和自然物体的镶边。20、封闭的空间:被墙壁或大树包围的封闭场所,让人觉得有安全感。街道的广场和阴影也能造成一种封闭效果。也会变成令人窒息的场所,开条后路很重要。21、以光为中心:光使人感到安逸,集中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感受,产生了整体性。光线可以创造出新的世界,与日常不同的,全新的戏剧性效果。22、未变形的均一分布:烟雾笼罩的朦胧世界,与清楚鲜明的描绘物象相对,重点放在自由表现绘画的颜色和笔触的美丽上,并非放在说明性地描绘物体的质感和量感上。(二)、构图原则与画面效果的关系1、主角与配角:突出主角才能使画面有条不紊。近景,中景,远景,点景:在现代绘画中不一定要使前景清晰,着力表现中景远景的也很多。点景如风景画中很小的房子,走动的人物,能为画面制造动感,创造节奏,增添故事性。2、引导线:确定引导线是画面的视线不向外分散,引导一个统一的世界。 引导线不是由单个物体构成额,既要有产生动作的物体,又要有与这一动作相呼应的物体。多条引导线会使画面更加复杂更具动感。3、比例2等分线与比例4等分线:宁静平稳黄金比例与根号2比例:黄金比例一直被认为是最美的基准。反复使用同一比例能产生统一的效果。4、平衡:保持平衡要注意的要素有:面积大小,位置,形态(的方向性,曲直性),色彩的强度(明暗,鲜艳),动作的施体与受体等。5、明暗的对比:通过对比是物体得到强调和突出,产生紧张感和趣味性。6、曲线、直线的对比:曲线温和柔软,直线理性冷酷,两者对立使彼此特点得到强化。7、质感的对比:在油画中很受重视。质感是涂抹在画布上的颜料的厚度,画笔柔软的笔触,画刀坚硬的笔触,笔触疏密,薄薄覆盖一层透明色,有无光泽等方面的总称。8、对立的形态:高山与平原,海与岬,男与女,狭窄与宽阔的对比。通过对比带来紧张感。9、节奏:重复相同“印象”的形状就会产生节奏感。能使画面柔和,轻松愉快。如果形状只出现两次,不能成为所谓的节奏,但却能带来安稳的感觉。10、镜面效果:倒映的形状,和产生节奏感的时候相同,运用有特征的形状更能突出效果。正像与倒影中的逆像形成反复,而且两者连为一体,具有整体感,使画面融为一体,还产生柔和的感觉。11、群组化:画面中的物体如果形状相近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群体。通过之间的距离以及重合的程度强调画面的连续性。12、连接:用流水,绳子,树枝等将两无相连使画面产生整体感。13、视线与余白:在划分画面左右两侧的空间时要遵循人物面对的一侧的空间略大的原则。人物面前的空间宽广的话,形成的画面自然而朴实。不仅人类,器皿动物也有朝向性,也有视线。后面的空间代表过去:暗示着逝去的时间。人们对后方的空间带有抵触感,对其进行强调能加强画家意图。14、复合视线:产生复杂动感,表现故事性。15、视线的高度:视线的高度可表现希望和绝望等各种信息。视线向下产生含蓄,老实,绝望的表情;水平直线:凝视同一高度的物体时表现出理性;仰视的视线表示希望,憧憬和尊敬。16、观察物体的角度:从下到上仰视表尊敬,从上到下俯视表贬低。17、空白的多少:空白少,热闹而有生气;空白多,沉稳高雅。18、物体的数量:量少静谧,量多热闹。19、大小的变化率:大小差异大越能产生动感;差异小就能形成安详的画面。20、图和地的关系:即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两个形状组合在一起,是重叠还是分开要表现得清清楚楚,不要模棱两可。21、修整的原则:删去没有用的地方,强调重要的地方。22、基准点和基准线:1/2,1/3,1/4基准线 中心点是潜在的稳定点,如果在这一点上画上东西的话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稳定感。稍微避开中心点的画法比较容易取得画面整体的平衡和动态。用透视法表现远近感:远处的线条弯曲效果更加自然。(三)构图与构思的关系构图是介于构思与具体表现方法之间的一个环节。构思在构图里得到完善,具体的表现和技法在构图中展开如同诗歌的“炼字”与“炼意”,好构图是需要反复锤炼得来。使作品的构图、清新、饱满、有力、富于韵律感、并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都不遗余力努力追求的境界。构图的两大要素,即立意与为象。“必先立意,然后章法是也”。构思是立意为象的形象思维过程。构思与构图、立意与章法是辩证关系,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单凭抽象的思维无法进入创作活动,必借助于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结构经营。构思,起始于对生活的积累和捕捉。构图随着构思的展开而展开的;构思随构图的进行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构图过程是探索、体现构思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过程。既包含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提炼,也包含着依据构图法则,运用造型、明暗、色彩、线条等形式语言使主题显现的过程。它是思想、创意和表现的统一体。(四)艺术创作构图过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等于艺术,绘画不是照抄生活”。生活的素材变为灿烂不朽的艺术品,需要将人的才智调动起来,这里包括思想、艺术修养、生活基础、艺术技巧。在绘画创作中,无论是具像或抽象绘画都离不开形的表现,而构图就是对形的处理和安排。是画家将自然的形变为艺术的形的一个过程。好构图是需要反复锤炼得来,使作品的构图、清新、饱满、有力、富于韵律感、并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都不遗余力努力追求的境界。1、把握形象寻找构图的源泉我们知道,绘画是通过形和色的变化来组成画面,从自然对象中,索取形式元素。画家运用自然形象来传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通过对自然形象,包括人或物的巧妙组合来营造意境去感染观者。所以在画面上的人和物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形象,构图无从谈起。画面上出现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即使构图十分平常也可以说是动人的。自然形的姿态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赋予对象的涵义,比如:中国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就象征着人的不同品格。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欧洲画坛上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各种流派,它排斥画面上具体的自然形象,用几何形的结合或不规则形的色块及笔触来组成画面,通称抽象绘画。画面上没有自然的具体的形象,此时形象是否还是构成画面的生命呢?答案是肯定的,抽象绘画的形象在升华中被人们感知。同样,其构图的源泉仍是源自形象,没有形象也就不能从具象走到抽象。具体形象的变化过程,很难说是一种艺术概括,它的变化过程,也不能讲是艺术夸张的结果,在现代艺术理论中称之谓“升华”。“升华”作用原是科学中的术语,即固体物质不经过液体阶段而直接转变为气态的形象。艺术上用“升华”这一术语可以从科学上解释得到意会,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百老汇的钢琴爵士乐是把音符的外型升华为垂直线和水平线,这是外形上的升华,还有形式上的升华,现代绘画的代表者们甚至认为最简单的形和色彩能表达人的一切感情。在一般立体主义的构成中,物象比较复杂,一般读者难以理解。具象的画在于表现一个世界,而抽象的画在于创造一个世界,画面所有的形象是作者心理曲折,隐秘的反映,也可称之为这类感情的“升华”。但是无论它抽象到何种程度,抽象画家所创造的世界(色彩和形),仍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某些感觉和联想,生活经验始终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形象是绘画构图的源泉是毫无质疑的。不管是抽象的形还是具象的形,在创作中我们都要注意去提炼才能真正成为构图的源泉。2、有法可循把握构图的基本法度 绘画构图有其“法度”,所谓法度,即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被我们认可的一套规则。但是每个时代的画家都可以在这些简单的法度范围内创造出无数崭新的画幅,要想画出一幅好作品,首要的必须是掌握构图的基本规律,比如:三角形是稳定的、平线是安静的,放射线是刺激的,“S”形是动态的,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规律。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将各种形式美的经验,进一步提炼总结,形成若干条理性的形式美规律:和谐、对比与统一、对称、均衡、比例、视觉重心、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从形式美规律求得构图的基本法则。构图的法则概括的讲,就是对立统一、高度和谐。即在平衡中求变化,在矛盾中求完整。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是对立的统一,一切艺术技巧,无不附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画面中各要素的安排大抵都要从属于这个规律,怎样取得对立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两方面阐述 均衡画面上的视觉形象假如用物体的重量来比拟,以画面的中心为支点,用重量的平衡来比拟画面的均衡。视觉形象的重量一般根据它的面积大小、色彩深浅来削减或增加。因为人们的生活给予我们潜意识的影响就会发现一些对比关系:动的比静的重;深色比淡色重;粗线比细线重;体积大比体积小重;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为什么人们对画面构图要求均衡呢?因为在人们生活中和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着均衡的状态,譬如人们一般右手活动比左手多,所以一般把手表带在左边。生活上要求均衡,绘画创作的构图也会要求均衡。美国现代舞蹈家邓肯曾经说:“舞蹈者的艺术就在于从自然中寻找最美的形式。”绘画也是一样,一切最美的形式必然蕴藏于自然与生活之中,画家就在于探索这些规律,从生活中寻找最美的构图。就构图的均衡我又试着探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非对称式均衡: 当天枰左右两个盘子上盛物体,数量上不相等,而它们的重量不等的物体,同样可以获得平衡。反映在构图上,非对称式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没有人可以准确判断画面物象实际的重量。因为就纯心理意义上的重量而言,按照他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为: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再次为:植物、人造物体 、自然物质。物理平衡与视觉平衡存在一些差异。 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影响视觉平衡的两个因素 a、重力 结构的重力在画面上是由位置决定的。画面的组成部分位于整个画面的中心部位或位于中心的垂直轴线上时,它们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就小于它们远离轴线时所具有的重力。反之,画面的组成部分越远离中心部位或轴线时,其结构重力就越大。 b、方向 在画面中除了圆形以外,任何形状的物体都会产生一定的“方向力” 只不过形状不同方向力强度不同。c、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是每幅优秀构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多样避免了单调,统一则避免了杂乱。体现在平面编排设计中表现为:假如光有字或图,则版面显得单调;如果把文字段落、标题、图画照片等进行组合穿插,版面就会显得多样并且生动;同时,如果图文的排列按照同一种标准的栅格分割,版面就会显得统一。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不停的转换,获得多样的变化效果,以此使画面构图更精彩。、寻找对比呈现构图的精彩“对比”在有些书中称“对照”,我们所谈构图法度的“多样统一”,多样即包含着对比,可以说,探讨构图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画面的对比。对比是绘画艺术表现技巧的主要手段。构图上的对比用哲学术语讲就是“对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身无不包含对立的统一。绘画形式也是一种事物,所以当你在画面上出现一条线或者一个点的时候就形成了对比。白纸上的一点,就造成黑与白的对比。一条直线就可以分成两块面的对比。绘画构图的形式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它造成的对比也是十分复杂的。绘画中一切构图目的在于追求加强生活中的对比,使画面比生活更突出,从而更好的体现画中的主题。画面上构图中视觉形象的对比很复杂,有点,线和点,线的组合所形成的对比;黑白调子和色彩所形成的对比;人物的动态所形成的对比: 如静与动,虚与实、呈现完整达成构图的完美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已认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很多欧洲的美学家认为艺术的“整一”理应成为构图准则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罗丹曾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4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在画语录中说:“取难,舍更难。”“取”和“舍”都是在选择,“取”是加法,“舍”是减法,取是求多样,舍是求统一。“取难”难在画家在组织安排多因素物象的时候,需要取得力量的均衡是很不容易的。布局中,在配置形状、色彩、和肌理时,出现实际上的感觉不平衡时,可通过调节色彩、形状、肌理等视觉形式要素,调节其中的质量、数量、面积、方向、明度、色相、位置、动势等。“舍”是精练,需要画家能明确目标,思路清晰,还要下工夫去锤炼。为了获得预想的整体性有时要舍弃一些支节的局部细节,比如蒙得里安作品树将大树的枝干概括成几何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最终获得了预想的完整性,达到了精准的和谐。“舍”可以理解为尽量的简练画面,也可以减弱为较次要的对比,尽可能服从主体的表现。画家往往不肯“舍”,外国有位画家他这样说:“无情的抛弃”,讲出了画家在追求完整性时所需要的决心。要想主体亮,四周一定要暗;要想主体结实突出,旁边一定要虚怎么取,怎么舍,是根据作画者的思路来选择,意在突出主体想法,让你的表达更纯粹。不要平均对待你所见到的一切,要大胆而无情的抛弃和主体无关的细节。有所为,有所不为。独道的处理自己的画面,用新鲜,独特的艺术语言,使观者获得非同一般的艺术感受。 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决定着绘画艺术表现的变化。随着绘画观念的演变,构图规律也起着变化。绘画构图是作者思想感情转化为表现形式的桥梁,所以构图的规律原则也许是既抽象又具体,对构图基本准则的探讨将成为可以不断延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绘画创作的过程总是交织着理性和感性、继承与创新。一副作品的完成更多的是依赖理性的指导,在画家看似随意挥毫的时候,实际理论的学习却起着指导作用。六、国画构图法则绘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都要有章法、布局。在绘画中,所谓章法、布局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 谢赫六法中称为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为什么不说是分布位置而称为经营位置?这里说明作画是个要动脑筋,如何安排画面的问题。作画有了题材,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你的想法和美感,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明代谢肇润税:故事便立意结构。同时代的另一画家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 画家常常不是通过一两张草图便能达到理想构图的,特别是中国画的构图,要考虑民族形式的特点,要考虑到便于发挥笔墨,便于物象的展开,既要多变化、多次层,又要求统一,关于这些特点,下面再分条叙述。 三远法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现分述如下。 (一)、高远在芥子园画传的山水部分,总结有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 芥子园画传中所说的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视干线上,就显得做岸兀立。在这部书中提出用泉水以助其势之高,如画雁荡山的龙激飞瀑,即应有高远之气势才好。但是书中的措泉助高,并不能把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因为你把山画得再高,泉水画得再长,还是不及真山的千分之一高。怎样把象千例之高的大山画在尺幅之内呢?刘未对宗炳在历山水序中指出,眼与山只要有了相当的距离,按照比例来画就行了,“坚划三寸就有千例之感;”舱里数尺即可体现百里之遥。比如为了夸大山之高峻,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如范宽的溪山行旅日,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人小山大。有时也可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 画高的形势,可以把下部虚起来,如画山头用云虚断山脚也有崇峻之感,即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反之,如画极远的平川,可把上面虚起来,也会造成平川万里之势。 二、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芥子园画传解释加强云气有深远感,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所论述,水欲远足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种处理方法在表现云核秦岭“汽断巫峡时可以使用。有经验的山水画家,都觉得三远之中深远最难于体现。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使用了四面环山,把幽深之溪谷层层透措,屋宇柿比送次,画出了难度较大的纵深之感。 三、平远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对于前一种画法芥子园画传强调用烟气加强平远之感,有了烟气,便觉得苍茫辽阔。实际上无论高远、平远,这一点都是适用的。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和优坡的紫芝山房就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对于描绘平原景色的辽阔地貌,也可以用一些类似的手法,但主要还是应当利用景物的透视,如林带、田埂的透视,河流的纵横带来加强平远效果。一马平川的大地原是国画中难于奏效的画题,近代画家有用稻田波影来衬托白帆片片,也有用树木和房屋层层推远的。 三远之法,自郭熙提出之后,到了韩拙和后代的黄公望、王概以及曾到日本投徒过的费汉源,他们都对三远法有不同的发展。 郭熙还在三远中提到了三种色调感觉,那就是高远之别样,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矿结合他分析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意冲融而缥缥缈缈、看来作者是作了深入观察后述。我们面对高山自山下而仰山巅,必然觉得山色楚明确,山峰傲立突出。如自山前降望山后,必然山色阴晦而重叠。如果是自近山而望远,这时会感由于远距离而使远山在空气层中产生缥缈模糊之感以上都是由于取景时画家与景物距离视线的方向,野的大小等差距而产生的。 开合争让构图千变万化,实在不是几句话就能谈清楚的。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构图是神妙不可捉摸的,在这方面,古人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为国画家最常用的一句术语,就是开合争让之法。 清代郑绩在论景一则中提出凡布景起处直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这是指开始布局之后,必须注意展开局面,既经展开之后,郑绩又认为要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沈宗春把这比作下棋,国手对奕各不相争,亦各不相让于此可悟画理,他所指的是大的开合和争让,认为。低手扭定一块,所争甚小,而大局所失已多。在国画章法布局中,正须避免这种小的开合和小的争让。 试从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可看到其开台布陈之妙,值中巨峰突出,群峰拥簇有合掌之势,这是合;山头中部之云,下部之水则是开;左右都有树林石坡,这是争;有高有低,有伸有缩之水胶,这是让。如此构图颇象善于写文章的名手,看到他笔下波澜的起伏,气象变动无穷,也看出作者胸中有丘壑,笔下有烟云的巧妙布置。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引述发展前人的名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疏,指空的地方可以跑开奔马,当然是相当空间了;密,指密集的地方,连风都透不过去,当然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了。 我们可从传为唐代李恩训的江帆楼阁图加以说明,他把山树人物等实在之物都集中在左边,树隙中又夹绘房屋,可谓密不通风,而右边则有一片沧海,点染一二风帆,使之空阔无际。若问这样的加大疏密的差距有必要吗?有的,所谓空白处不是无话可说,没有画意可寻了,它正是为了衬托密安部分增强空象,使它更能以少胜多,就象音乐中的休止符,使人有更多的泪旋浮想的余地,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要善于借虚以见实,前人曾提出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是很有道理的。密处在构图中要更集中,更精密地刻画,使墨、色、线充分发挥效果,对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处更密,更突出,更加强烈地给观者留下印象,从而发挥造型艺术的特长。虚与实不可分割,是构图法的两个方面,孤立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恰当的。 疏密聚散与前一节意思相近,这种变化有时也可以用疏、密、聚、散四个字来形容。密与聚是画面上的实处,疏和散是指画的虚处,正如疏可跑马,密不通风一样,观者能在画面上看出大的节奏感来。但空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三中也有象,我们试看八大山人的花与画,常常只画一花一鸟,单纯之极,纸上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整幅画面空虚处,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可以想象为天空,为白云,为水波,造成极大的边旋余地。但只有空白不能成画,所以还要有密处说明问题,最忌的是平均布置,如请吴历棚天春色图人三组柳树,有聚有散,其土坡按一根S线布置,画的中部和远山,又尽量展开,以求舒散,引起观画者有山曲水幽之感,同时也为我们展示出如何处理疏密聚散的手法。 计白当黑这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