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693906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近几年的高考说明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都是把古诗文阅读放在一块说的,“鉴赏”指的就是古诗鉴赏。包括两个考点: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b.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填空题外,简答题。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鉴赏方法。(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2、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3、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4、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1 / 4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加强语气。第二,掌握一般的表达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怀今,即事感怀 赋、比、兴(创作方法)(2)表现手法 描写、抒情、叙事(表达方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构思技巧)三、可以先利用一些模式来作应试操作训练。可以按高考的命题方式归纳为三种格式 “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语言怎样”,来训练答题步骤。第一种:写的什么(内容)?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式: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提问变式: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格式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或某几句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交融”的正衬模式,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辨析景物对思想感情是正面还是反面衬托,避免出错。如: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山雨初霽,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二种:怎么写的(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达到了何种表达效果?提问变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内容的?提问变式: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案: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往往用到下列词语直接抒情(爱憎、褒贬);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烘云托月;象征;联想,想像;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达到的效果也应相机指明。如: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官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第三种:语言有什么特点?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提问变式: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答案: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的语言层面,应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答。一般从以下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词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如:长干曲四(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答: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可以从基本技能和操作步骤两个层面上达成古诗鉴赏的目标了。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