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27020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BC(x109/L)成 人 410 新 生 儿 1520 6 月2 岁 1112 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109 9/L/L)中 性 粒 细 胞 N 5070 27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B 01 0 淋 巴 细 胞4 单 核 细 胞 M 38 分类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变形和粘附作用防御和抵抗 趋化作用病原菌侵袭 噬菌作用 杀菌作用 分叶核(sg)杆状核(st)嗜酸性粒细胞(E)抗过敏作用嗜碱性粒细胞(B)颗粒释放致敏(参与过敏反应)淋巴细胞(L)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M)噬菌清除、诱导免疫反应WBC生成调节。白 细 胞 增 多 症 WBC10 x 109/L 白 细 胞 减 少 症 WBC4.0 x 109/L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 症 ANC1.5 x 109/L 中 性 粒 细 胞 缺 乏 症 ANC0.5 x 109/L生 理 性 增 多:饱 餐、情 绪 激 动、剧 烈 运 动、高 温、严 寒、月 经 期、妊 娠病 理 性 增 多:反 应 性 增 多 异 常 增 生 性 1.急性感染 组 织 损 伤 或 坏 死 3.急 性 溶 血 4.急 性 大出血 5.急 性 中 毒 6.恶 性 肿 瘤(非 造 血 系 统 恶 性 肿 瘤)粒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急 性 髓 细 胞 白 血 病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骨 髓 增 殖 性 疾 病 真 性 红 细 胞 增 多 症 原 发 性 血 小 板 增 多 症 骨 髓 纤 维 化 感 染 性 疾 病:病 毒 性 流 感、麻 疹 细 菌 性 伤 寒、副 伤 寒、结核 原虫疟疾、黑热病 血 液 系 统 疾 病:再 障、巨幼贫、PNH、MDS 理 化 损 伤:电 离 辐 射、化 学 药 品 免 疫 性 疾 病:SL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功 能 亢 进:脾亢1)核左移)核左移概念: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5称为核左移。临床意义: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其次见于急 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等 2)核核 右右 移移 核核 分分 叶叶 过过 多多概念: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在5叶 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是称为核右移。意义:3.感染的恢复期(一过性)4.疾病的进展期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1)中中 毒毒 性性 的的 变变 化:化:细 胞 大 小 不 均:中 毒 性 颗 粒:空 泡 形 成:核 变 性:固 缩、溶 解、碎 裂 球形包涵体(Dohle body)意义: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大面积烧伤等胞体大,直径大1625um,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达10叶,核染色质疏松。意义: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或抗代谢药治疗后多巨分叶核中性颗粒细胞 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意义: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急性 白血病。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淋无此小体,急粒和急单则可见到棒状小体棒状小体(Auer小体)小体)与遗传有关的形态变化 PelgerHuet 畸形 ChediakHigashi畸形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0.5%5%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01 绝对值0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恶性肿瘤 占外周血白细胞的2040 绝对值4 x 109/L 分大淋巴细胞(1015um)小淋巴细胞(610um)儿童期、婴儿期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如风疹,麻疹、腮腺炎、传单、病毒性肝炎 及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等)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再障,粒缺等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概念:概念:在外周血中可见到一种形态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异形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性疾病: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可达10以上。2)药物过敏 3)其它:免疫性疾病单核细胞增加 1.感染:如SBE,疟疾,黑热病等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类型中性粒细胞型:见于各种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溶血或出血、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尤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1.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确的病因有原发疾病无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乏力、脾大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少见显著增高,典型病例常100109/l,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相似。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常明显不明显红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变化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plt增高,晚期减少。骨髓象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以晚幼中幼粒为主。Ph染色体无可见90%以上的病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低,甚至02.嗜酸粒细胞型 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3.淋巴细胞型 见于病毒性感染4.单核细胞型 见于粟粒性结核、SBE、细菌性痢疾等一、一、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一)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异常:纯红再障,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内分泌性疾病所致贫血(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蛋白病(四)DNA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先天性和获得性嘌呤代谢异常(五)红细胞造血调节异常: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六)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所致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异常 1.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3.珠蛋白生成异常 海洋性贫血 4.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在异常 1.机械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 2.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物理和化学因素 苯或大面积烧伤 4.感染和生物因素 疟疾 蛇毒 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 三、红细胞丢失:三、红细胞丢失: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类型 MCV(fl)MCH(pg)MCHC(%)常见疾病 大细胞贫血 10032320360巨幼细胞贫血正常细胞贫血 801002632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小细胞 8026320360慢性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2630,以中晚幼红为主,胞体小,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核染色质致密 铁染色:外铁(),内铁()5.其他:查找缺铁病因,如消化道出血大便OB1 铁粒幼红细胞(1-5个铁颗粒)2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0个以上,绕核2/3以上)3.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红系增生明显,幼红细胞40,出现巨幼红细胞,以早中幼阶段为主;出现巨红细胞(10%),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 粒系出现巨晚幼和巨杆状核粒细胞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0.5%,绝对数15109/L 骨髓象 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 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多。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判断有无贫血和贫血程度 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按增生程度分类:查网织红细胞从形态学分类,明确贫血类型主要借助MCV,MCH,MCHC,RDW外周血涂片是否伴有其它血细胞减少必要的生化检查骨髓检查查找病因1.掌握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参考范围和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2.Auer 小体 3.异形淋巴细胞 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哪些常见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