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9133293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前言(一)规划范围根据省政府“三定”方案以及省建设厅建设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安排,本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招标投标以及建筑市场、质量安全、建筑技术等监督管理工作。(二)规划背景本规划是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即将全面完成,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对全省建筑业制定的发展规划。(三)规划制定组织本规划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省建筑业管理局具体牵头编制工作。(四)规划实施时期本规划实施时期为: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二、建筑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宏观经济背景1.国家、省发展战略及大政方针;2.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特点。(二)发展成就及其贡献1.行业规模增长,在全国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2.建筑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贡献(在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等);3.重大工程建设成就,住宅建设成就;4.行业品牌创建,质量创优成就(鲁班奖等);5.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工作(技术中心、工法、QC小组、信息化建设、新技术应用等);6.“走出去”战略,国际国内市场开拓;7.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度增长)。(三)重要政策法规和管理举措1.省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各市政府主要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2.建筑市场监管(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民工学校建设、清欠工作);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监理);4.建设工程标准定额及造价管理。(四)发展中主要问题1.突出问题概述;2.行业发展环境问题;3.法规制度政策问题;4.企业自身问题;5.其他约束条件和困难。三、“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主要环境(一)国际环境(二)国内环境(三)省内环境(四)行业面临的新挑战1.建筑市场放量增长,投资多元化发展2.市场的规范性和竞争的无序性交错3.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天平仍向业主一边倒4.随着工程的大型化、专业化,非价格因素将占主导5.诚信和品牌成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四、“十二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引导,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建筑市场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行业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建造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包括行业发展、建筑市场秩序、质量安全监管、科技进步情况2.主要考量指标(增长率、定量指标或预期指标)(1)规模指标:行业规模、增加值、利税、从业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比重)、利润水平等;(2)技术进步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科技投入比率、技术人员(注册人员)比重、信息化水平、科研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等;(3)组织结构调整指标:资质结构、产业集中度、百亿元企业数、专业企业;(4)市场经营指标:省外、国外市场份额、比重;(5)安全生产考核指标;(6)其他必要指标。五、“十二五”时期发展任务和主要措施(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求结构;2.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需求;3.满足城市化和村镇建设新需求。(二)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推进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2.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3.提高建筑生产信息化水平。(三)推进建筑技术进步1.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形成;2.制订建筑低碳经济应对战略;3.全面贯彻建筑节能政策。(四)完善现代建筑市场体系1.逐步形成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准入清出制度;2.建立完善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3.发展建筑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建立风险担保机制;3.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五)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1.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精品工程;2.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六)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选择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2.完善“走出去”扶持政策(金融、财政、税收等)。(七)制订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2.规范性文件;3.行业研究指导能力,服务自律水平。宿迁市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市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强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将建筑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把建筑产业作为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而使全市建筑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我市建筑企业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十一五”规划是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政策性文件,现根据省建管局、市政府关于发展建筑业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特制定宿迁市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宿迁建筑业发展情况 (一)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宿迁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36.1亿元,其中2005年完成产值73.1亿元,同比增长15.3%;累计实现增加值50.6亿元, 其中2005年完成增加值占同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3.75%,比上年增长7.4%;“十五”期间,我市建筑业累计从业人员达30.13万人。 (二)建筑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我市建筑企业从70家发展到227家,其中一级总承包企业1家,二级总承包企业14家,三级总承包及各级专业承包、劳务企业212家。我市建筑企业施工资质涵扩了房建、市政、桩基、消防、拆迁、劳务、钢结构等多个项目,经营机构趋于合理,形成总包、分包及劳务共同开发市场局面。 (三)外埠市场开拓成绩显著 全市建筑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早,有较好的外埠市场开拓基础和经验,宿迁市建设集团等30多家企业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广州、新疆等地设有办事机构或分公司40余个,目前仅在北京网上注册的企业就有10家,在北京等地建立千人市场20多个,其中宿豫区被北京市建委定为劳务输出基地。 (四)“双创”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全市“双创”工作开展于建市之初,通过行业推进、典型引路,全市各施工企业“双创”意识明显增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员参与“双创”的氛围浓厚。“十五”期间,全市共创省级优质工程42项,省级文明工地68项,核准市级优质工程289项,市级文明工地315项。“十五”期间,全市未发生重、特、大质量和安全事故。 (五)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 为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适应于日益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形势,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施工企业人才引进的力度,先后引进本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70余人,先后培训企业经理、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特殊工种及岗位技能人员达1.7万人。目前全市共有项目经理2355名,其中2004年新增938名。 (六)全市建筑业存在主要问题 1、建筑企业综合实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和资金不足仍是困扰建筑业的关键问题。建筑业企业在技术上以传统技术为主,管理上仍属粗放型,主要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维持经济增长。 2、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一是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多数企业以土木建筑施工为主,企业规模小,所从事的建筑业务多属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外埠施工总产值所占比例不高,境外值为零。二是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缺乏融资能力,无法承接利润高的建设项目,只能承接利润较低的中小型项目。三是资质偏低,缺乏竞争力,由于我市取消进市门槛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对资质要求过高,而我市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只有1家,缺乏竞争优势,在资质和实力上无法和外来企业抗衡。四是在产业结构上,多元产业与产业营业额比值偏低,在高附加值建筑辐射产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低。 3、各县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县区建筑企业之间在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劳务输出方面,在规模总量、组织程度、外埠市场信誉、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4、个别业主肢解发包工程,压低标价,与承包单位签定 “阴阳合同”等问题较突出,业主要求垫资压价和拖欠工程款问题愈演愈烈。一些单位转包,挂靠问题也屡禁不止,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企业之间盲目压价加剧了恶性竞争,有的工程项目甚至出现亏本经营,企业举步维艰,处境困难。 二、“十一五”宿迁市建筑业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先导,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新制度优化服务,以“全市学南通、县区学阜宁”为号召,大力推进全市建筑产业和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机制,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提高全市建筑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宿迁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建筑业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应实现建筑业产值18%的年增幅,到2010年,实现年建筑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5.0%。 2、建筑业企业有大幅增加。到“十一五”末,我市建筑业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达到6家,二级以上企业达到30家,资质以上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培育年建筑业产值亿元龙头企业5家,拓展亿元以上产值外埠市场5个。 3、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及上岗率100%,现场文明施工达标率100%,安全生产事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竣工工程合格率100%,创市优工程400项,省优工程60项,争创国优鲁班奖工程2项。 4、深入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狠抓项目经理和各级建造师再教育工作确保再教育率达培训100%;积极开展企业管理者管理知识培训,使企业经理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需要,全面推进现代化企业经理的培养进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到2010年,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技工岗位达到90%。 5、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10年,全市所有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现代化企业市场经济运作形式健康有序发展。市场竞争力得到整体提高,“十一五”期间新设驻外办事机构20个,开拓千人劳务市场20个。 6、规范建筑市场。到“十一五”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WTO规则的,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三、 “十一五” 宿迁市建筑业主要政策措施 (一)实施建筑强市政策,努力改善我市建筑业外部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监督和服务,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和实现建筑强市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在资质就位、招标投标、考核评优、资金融通、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扶强扶优措施;为企业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合资合作、联合重组开路;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对行业的引导,加大市场和企业间信息交流,把产业引导和加强行业管理作为向建筑强市跨越的强大推动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增强行业协会职能,把协会办成行业自律的组织。积极制定加快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形成推进建筑强市合力,培养全市建筑业的经济积累能力。 (二)实施典型引路战略,重点培育龙头企业,调整优化建筑业结构 实施典型引路,重点抓大、抓强,抓小、抓弱;抓大、抓强就是重点培育大企业,强企业,树立正面典型拉动宿迁建筑业发展;抓小、抓弱就是强化小弱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差、诚信差的企业分化转型、重组,树立反面典型促进优胜劣汰,建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机制,督促中间企业发展。 引导全市建筑业逐步实现企业发展形式由单一数量增长型向多元化质量增长型、技术增长型转变。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和融资能力强的建筑企业,使之成为带动我市建筑业水平迅速提高和开拓省外市场的主导力量,努力提高我市建筑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确一批作为扶持重点,让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优先发展起来,以此带动本地乃至全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其成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的既从事工程承包又从事多元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期,要培育10个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综合性企业集团。 坚持“建筑为主,多元经营”,推进我市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引导我市建筑业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房建优势,使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变。大力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积极扶持和拓展地基基础、市政路桥、水电、设备安装、装饰装璜、园林绿化、钢结构等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小而全的企业向“专、精、特,”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专业化劳务公司,鼓励部分缺乏竞争力而又无法做大做强的低资质小企业,主动转型为劳务公司或让大企业兼并、整合自己,逐步形成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有合理比例的产业体系。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合理设置企业的股权结构。提倡企业职工向本企业入股,提倡经营者群体持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进一步探索贷款购股,业绩奖股和技术入股等方式。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和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改变董事会过多的现象,倡导经营层与决策层分离。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试行经营者社会招聘,形成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紧密挂勾。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倡导技术创新,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和新的管理改造传统的建筑业,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大施工企业搞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改进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组织职工参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全行业形成以大施工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鼓励多渠道增加行业科技投入。 (五)实施质安兴业战略,规范工程管理 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效益的源泉,是企业诚信的基准点。要以提高工程质量、搞好安全生产为重点,抓好管理创新,“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管理水平要上新台阶,实现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继续开展GB/T19000-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强化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竞创名牌、品牌工程。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特别要加强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用“三铁”手段打造精品工程。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认真贯彻国务院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生产“零事故”活动和创建文明安全工地活动。贯彻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工程建设中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治理施工扬尘、噪声等污染的力度。规范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坚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进一步理顺公司与项目管理班子的关系,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对业主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保障、监督、协调和服务;项目管理班子作为成本中心对公司负责,对工程施工实行直接指挥和管理。 (六)加快人才培育,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针对我市建筑业高素质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吸纳、培育和使用的良好机制,从提高队伍素质入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抓好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养成优秀企业家为目标,将管理者和技术骨干进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的教育,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梯度有秩,发展有序的业内精英。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紧缺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各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继续抓好岗位培训和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观念补充新知,提高岗位技能和执业水平。 2、抓好工人队伍建设。按照“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鉴定”的原则,强化工人技能的培训,到“十一五”末期,在操作层建立起以高级工、中级工为骨干,工种配套的工人队伍。 3、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各县区要分别建立一所专业建筑职业学校。 (七)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市、县(区)联动有效监管市场运行,加大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稽查、处罚力度,创造公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建设各方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积极查处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业主市场行为;治理违法转包、分包、挂靠行为;整治违反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行为。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政府工程项目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与承包商履约担保的对等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到2006年底,取缔建筑“包工头”。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竣工验收备案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实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的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对中介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企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市场准入制度,并逐步向以个人执业为主的制度转化,对违法违纪人员实行严格的从业禁入制度。四川省建筑业“十一五”规划“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筑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十五”建筑业发展基础上,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十一五”的建筑业工作。 一、“十五”期间四川省建筑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发展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建筑业发展方向仍然是实现我省由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转变。 1、“十五”期间,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建筑业总产值从2001年完成822亿元,到2005年完成1643亿元,建筑业总产值逐年增长。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2%。“十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98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从2001年完成318.82亿元,到2005年完成540.1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0.24%。2005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3%。建筑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突出。 2、“十五”期间,建筑业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建筑业企业全省开展了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主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了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的个人资格审批管理办法,简化了资质申报程序和日常变更手续,实现了资质审查过程中“四公开”。公开管理权限、公开审批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标准。全省建筑业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的机制基本形成。 勘察设计 组织草拟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分别由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和省级十一个厅(局)会签出台,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实施,规范了勘察设计行政审批程序,促进了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和机制创新,为勘察设计单位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安全监督 省和市(州)、县(区)三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网络初步形成。全省报建工程受监率达100%,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全省没有出现过特大恶性安全事故。 工程造价 全省工程造价信息完成了全省联网,实现了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制定了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试行办法和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报价评审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和工程计价行为,建立健全了全省清单计价定额体系。 散装水泥 “十五”期间,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62号令)和四川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川财投2001144号),以散装水泥行政执法为突破口,以发展预拌混凝土为载体,大力实施依法兴散战略。“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使用散装水泥3580万吨,是“九五”期间散装水泥总量的2.28倍,仅在资源节约方面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1.48亿元。 劳务输出 加强对省外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跨省建设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及对出省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维权工作等。“十五”期间,全省成建制劳务输出累计261万人,实现建筑劳务收入271.2万元,分别比“九五”增长17%和33%。 3、建设领域清理托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5年春节前全省清理兑现农民工工资23.09亿元,完成偿还认定的拖欠农民工工资100%,保证了社会稳定。 截止2005年12月底,我省偿付拖欠工程款67.31亿元,占全省拖欠工程款总额85.10%,实现了我省2005年初制定清欠目标。同时,建立健全了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遏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拖欠工程款发生。清欠工作和建筑市场整顿工作多次获得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二)“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管理法制工作仍然滞后。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能全面地、有效地规范建筑市场中的各种行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法律法规支持。政府监管难以全面到位。建筑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运转不灵。 2、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不严。建设单位肆意压缩勘察设计周期。压低勘察设计收费等问题仍然突出,影响了勘察设计深度。施工图审查深度和审查的覆盖不够。 3、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筑业现有各类总包、专业、劳务企业比例配置不合理。建筑市场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运作水平低。企业总量多,资质等级低,管理水平差。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缓慢,数量严重不足。缺乏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管理一流,技术一流骨干龙头企业。 4、政府全面、有效监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乏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不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低,全省文明工地建设推进较慢,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5、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地位不突出。我省建筑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但建筑业生存空间差,获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不多。建筑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十一五”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继续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为建筑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三、“十一五”建筑业发展主要目标 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建筑业在全国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筑业产业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建筑业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西部前列。“十一五”期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00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00亿元,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加快我省建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培育一批有较强综合实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力争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级企业5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具有综合资质的一级企业集团8个,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集团3个。在工程建设施工承发包中,选择一批特级、一级企业,开展以方案比选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开始的工程总承包试点,力争在现行行业管理体制上有所突破,并逐步与国际管理体制接轨。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施工现场各类伤亡事故明显减少。施工企业和现场安全达标率显著提高:城市达到100%;城镇达到30%;施工现场和作业场所的噪音、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合格率达到80%以上。成建制跨省建筑劳务输出310万人,实现建筑劳务收入370亿元。 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净化建筑市场交易环境,强化施工现场安全,大力推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加快文明化工地建设。建筑市场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拖欠工程款情况基本不再发生。 四、“十一五”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突出作用 积极促进建筑业产业增长,逐步改变我省建筑业企业数量多,资质低,管理水平差的现状。扶持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企业,帮助他们扩大市场份额,带动中小企业同步发展,以实现建筑业产业增长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建筑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扩大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切实发挥建筑业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突出作用。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建筑业行业管理水平 建筑业行业管理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筑业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作为必须遵循原则。 加快建立完善建筑业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工作。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四川省建筑管理条例、四川省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制定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及相关的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依法履行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职责。规范招标投标市场行为,积极培育和发展骨干招标代理中介机构,开展招标投标跟踪管理与建立市场信誉体系相结合的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全省建设监察队伍建设。落实各市(州)、县(区)建设监察队伍的性质、编制、体制;明确执法队员身份,统一监察队伍名称,实现全省95%以上的建设行政执法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国家和省规定的行政执法证和建设监察证。建立业主、企业、建设监察联络员机制,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诚信发展,推进全省建设执法信息网络建设。 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步伐,加快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和“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把建筑节能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点。加快我省勘察咨询行业体制、机制和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优化企业结构,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建立动态的资质、资格管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和积极地发展施工图审查、设计责任保险和设计咨询等中介机构。积极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努力推行抗震加固产权单位负责制。 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严格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协调统一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改进工程质量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长效机制,改革工程造价管理和监控制度。健全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全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和改进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管理和注册造价师管理。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整顿建筑市场信用秩序,推动和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完善建筑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切实发挥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加大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力度,积极探索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为建筑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召开四川省建筑业发展大会,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作为四川建筑业发展的动员令,把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作为四川建筑业发展新的起点,切实推动全省建筑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筑业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拓宽服务领域,做强做大。逐步形成由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企业组成承包商体系;形成由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形成以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鼓励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照合同约定或经建设单位认可自主选择设计或施工分包商,并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 加快建筑设计企业结构调整,建筑设计企业要强化方案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能力,拓展建设项目前期咨询和后期项目管理功能。大力发展由注册建筑师和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事务所依照合同约定或经建设单位认可自由选择结构设计和其他专业设计分包人,并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加强技术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建筑业技术进步要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贯穿到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精心设计,确保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大型建筑业企业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主力,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标准建设,加强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重视工法的总结和提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努力提高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普及计算机在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民用建筑坚持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节能地节水节材建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劳务分包企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尤其是提高一线工人生产操作技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机遇,将拟进入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农村技能型人才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培训,鼓励农民工组建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筑施工用工行为,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企业。 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状况的监管,鼓励施工企业进行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改善工地生产和生活条件。施工企业要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要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严禁以任何理由拖欠拖农民工工资。严格要求施工企业为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及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照有关规定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重要补充。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支持地方政府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并创造条件组建新的劳务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输出。农民工集中输出地政府应建立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并完成全省联网,统筹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工作,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六)创新监管体制,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安全、市场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工程建设领域“一站式”服务和集中统一执法。 改进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我国入世的有关承诺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并依循市场规则,加快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要依法加强对建筑业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有形建筑市场要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逐步推广投标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和履约担保制度;推行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工程咨询机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等,用经济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全省联网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向社会公布各类建筑业企业、中介机构和各类注册执业人员的业绩,以及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四川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一、“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一)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产值、增加值:“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建筑业总产值13110.54亿元,年均递增18.52%,比“十五”期间增长122.25%。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16.77亿元,突破了2500亿元目标;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859.18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保持7%以上。利税及实现利润总额:“十一五”期间,累计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807.33亿元,利润总额350.20亿元,2010年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22.32亿元,利润总额102.47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上缴税收457.6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8倍,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从业人员: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员250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的6.4%,其中农民工占90%左右。(二)建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专业门类日趋齐全“十一五”末全省建筑业企业近8596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063家占35.63%,专业承包企业3893家占45.29%,劳务分包企业1640家占19.08%,施工专业范围已延伸到50多个门类。全省二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从“十五”末的%提高到36.89%,其中特级企业10家、一级企业190家,一级以上企业数是“十五”末的2.5倍。勘察设计单位1176家、园林绿化单位家、工程监理企业309家、招标代理机构242家、造价咨询单位334家、工程检测单位304家。培育发展了特色专业企业,钢结构、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防腐保温、建筑装饰装修等一批专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效果显著。全省有多家建筑业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粤、赣、沪、鄂、京为重点的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一批民营企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全省已有家建筑业企业获得对外承包经营权,并在房建、市政、电力、交通等工程项目上取得进展和突破。(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9月20日,省政府召开了建筑业发展大会,出台了相关文件,全面部署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增大”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3%,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进入全国建筑强省行列,使建筑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支撑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重要产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外资参与国有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积极支持有实力的民营建筑企业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国有产权出售、股份制改制、引进投资等多种途径,实现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促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2010年基本完成建筑业全行业改制。通过股份制改造、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化,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改制步伐加快,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老国有企业先后完成民营化改制;一批改制的民营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四)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省建设厅制定了规范招投标行政监督、投诉处理、评标专家、清理拖欠工程款、信用档案等规范性文件。招投标投诉下降,市场秩序有所好转。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制定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理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修订四川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全面修编建筑、装饰装修、市政、园林等工程消耗量定额,改进材料信息价发布,完善计价依据,引导合理计价。制定加强招标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定,强化招投标计价行为监管。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及其执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初步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不断完善。以清理政府投资拖欠项目为重点,抓住交通、教育等项目难点,分类指导,采取通报、督查、组织甲乙双方协调等措施,逐一解决。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研究建立防止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截止2009年底,已清欠亿元,清欠比例%。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清欠亿元,清欠比例%;房地产和其他社会项目清欠亿元,清欠比例%,完成国务院和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五)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保持平稳。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紧紧围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为核心,注重规章制度建设,严肃事故查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发生事故一起,检查一片,通过举一反三,督促加强整改措施。五年来,省建设厅共吊销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家,吊销项目经理资质人、项目经理资质降级人、建议项目经理资质降级人。着力建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制培训教育制度、形势分析制度、事故曝光制度,组织质量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和质量通病治理,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推行差异化管理。整合评先评优资源,集中力量,积极开展省优质工程和省级文明工地活动。“十一五”期间,共有项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其中获国家鲁班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5项,国家装饰工程奖25项,省优质工程“天府杯”奖267项,省优质结构工程奖项,四川省优秀安装工程奖(蜀安杯)54项。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完成省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六)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至2010年底,四川省共有一级注册建筑师人、二级注册建筑师人;一级建造师9544人、二级建造师50994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人,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人;全国监理工程师人,省级监理工程师人;注册造价工程师人。“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推广新技术类项(其中优选类项),限制使用类项,淘汰类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项,有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和获得一等奖,等项获得二等奖;有项成果列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有项省级示范工程和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发布了部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项标准设计图集、部省级施工工法,废止了与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不相适应的项地方标准和项标准设计图集。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启动,开展了企业信息化试点。“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一是坚持把建筑业当作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予以扶持,加快发展。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重视并坚持以建筑业作为我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建筑业发展,为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绵阳、德阳、泸州等市专门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当地的建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带动了大批本地劳务人员走向省内外市场。泸县、仪陇等县有十几万农民在外从事建筑业,中江、南部、泸县等建筑业劳务输出基地县有2/3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外出农民家庭2/3的收入来自建筑业。建筑业的加快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促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建筑业企业改革改制,支持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合理整合配置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放手发展民营建筑企业,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提高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通过结构调整,引导扶持企业拓宽经营范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改制企业实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资质晋级,加快发展。三是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拓省外、境外市场。四川省房建、市政等总承包和特色专业企业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胆地“走出去”,以乡情乡谊为纽带,以房地产项目开发为载体,带动建筑业、建材业及其他相关产业一起发展,有效地拓展省外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七化建等一批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丰硕成果,孟加拉项目还首次获得境外项目鲁班奖,国外产值达美元以上。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石材、瓷砖、木材、水暖器材、家具、厨具等与建筑业发展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四是坚持工程质量安全和干部队伍廉洁两条“保底线”,确保行业平安和谐。省建设厅始终坚持工程质量安全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在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下,省建设厅已经连续多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队伍廉政建设也取得好成绩,连续三届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贵在警钟常鸣,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我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五是坚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省建设厅在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审批处,在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深圳)、新疆、贵阳等地设立办事处,负责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产值上规模、省外(境外)产值比例高的外向型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并在评先评优、资质管理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与省建行签订促进建筑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成立政策法律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坚持每年到省外慰问、看望拓展市场的企业,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勇于开拓,并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十二五”期间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战略时期,我省建筑业的发展,既面临新的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考验。(一)建筑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我国建筑业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需求量增大,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工业建筑需求旺盛,住房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消费品,西部大开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应对其他突发性自然灾害等将形成更大的发展规模。在国家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将持续增长,新一轮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大对农村建设、中西部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领域的投资,其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应是今后建筑业拓展的主要市场,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继房地产、市政设施建设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重要的潜在市场。“十二五”将是建筑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在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拓展了建筑业的作为空间。“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将以11%以上的增长速度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将以年均%的增幅累计达到万亿元以上,全省重大项目总投资在万亿元以上,其中交通、能源、城建环保等重大项目投资可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以上;建安投资规模将在万亿元以上,年均亿元左右。同时,全省城镇住宅人均建筑面积将从增加到,每年新增住宅万,五年内农村建设新建面积将达每年万,这些都为我省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二)建筑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建筑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在外部环境上,受行业内过度竞争和收益水平偏低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建筑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宽松。同时,WTO过渡期结束后,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争夺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内在因素上,虽然近几年来我省建筑业企业通过改革改制,企业经营机制转变,逐步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正由传统的行业和企业组织方式向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新型组织架构转型,一些企业解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旧体制的束缚,拓展市场的势头强劲,但不少企业仍以传统技术为主,管理粗放,主要是靠人力、物力投入维持经济增长,任务不足和资金瓶颈问题仍然是困扰我省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建筑业总体上仍然处于“企业规模不大、知名企业少、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和制约我省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消除。建筑业行业税赋偏重,个别地区还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影响施工企业效益,发展缺乏后劲;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担保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企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偏弱。建筑业总承包企业不强,专业承包企业不精,劳务企业刚刚起步,建筑业发展缺乏强有力支撑点。企业管理成本高、负担重,活力不够;企业家素质还未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三是一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转换尚不到位。有的企业改制不彻底,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没有创新,激励机制未完全建立;企业内部机构虚置,管理层次多,责任不明晰,权责不相称,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