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分类和框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049273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分类和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分类和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分类和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的主旨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种种现象、问题或思潮,进行逻 辑分析和论证说理,从而表明作者赞同什么或反对什么的立场、观点和见解,达到明辨是非、 抨击时弊、弘扬正气、说服读者和教育社会的目的。成功的议论文的共同特点是:论点鲜明准确;论据充分有力;论证合情合理、逻辑性强, 即在客观上以理服人,在主观上以情动人。此外,无论以何种手法开篇,议论文一般总在开 头交待清楚要议论的主题和作者的基本立场、论点,有时要点明下文的写作重心。根据议论 文的出题特点、要求和写作重心、手法、目的等可以将其归纳为六大类:1分析建议类2原因分析类3对比分析类4. 批驳分析类5各扦己见类6理由陈述类作者可以根据出题特点等,使将要写的议论文先对号入座地归到某一类中,再按照此类 文章的写作模式、典型套旬,结合自己对所议论主题的认识和看法,写出一篇论点突出、论 据有力,层次分明的文章,从而杜绝因作者的思维零乱导致作文偏题的现象。一、分析建议类出题特点1. (分析)某一事物(问题现象)的重要性(必要性根源好处或危害性/ 副作用 带来的问题等)。2.(我/你是)怎样对待(解决/实现等)(的)?出题者常常选择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物(问题现象)为议论分析的主题,要求考生分 析所议主题的性质(即客观性、重要性、优越性或危害性、荒谬性等),并在此基础上要求 考生从自身的经历(体会)或视角出发,就如何对待所议的主题向读者和社会提出值得推广 和借鉴的合理建议。写作重心1. 分析主题的性质(即重要性、危害性等)。2提出建议(或通过现身说法或从作者自身视角出发)。分析所议事物的性质是写好此类作文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分析论证该事物的利或弊、 优或劣等,才能使读者非常信服地接受作者的做法和建议。写作模式LSenTence-Sn ParagraphPar.)I(主题麻人)S(j) Backrmw &- introdLLCtion of the topicS(2) Illustration (specific)S52 j-G Caiir : and dutajl5 (“7 弟 C-2Li5e I fl nd deT-iil丹血l推理分析S(9 General analyst of its effects or its prospectsS屋作者对产生该现象(问题)的原因的概述,即段首 句若已表明本段的卞题和内密机心可用于 具体原阴解释)SC5-6)是第一个原因和具捧解释$書7厂 为第二个原摘和具体樓释(若原因有三,可将 SC4-8)压缩调莖也可将SC9-1O)调至此段 用于原因三和具体解荐)第二段;S(9)昱柞者按兰题要求就所议现舉问题)的前最,影网等进行概述性分析*为此段的主题句SUC-U)足具体的分析或预测乩12是总结句,一般用于表示作者的題议、预见和 中t口 0三、对比分析类出题特点1. 两个事物(方式、方法、对策等)2两者比较起来,我认为它要求考生就内容提要中涉及的两个事物,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段阐明各自最显著的优点 和最严重的缺陷,进而表明作者自己的选择倾向。写作重心1. 客观性比较法:作者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先分析对比A和B两种事物各自突出的 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作者表明个人的取舍和理由或更趋合理的见解。2. 倾向性比较法;作者在开篇阶段就亮出自己的观点,明确选择倾向,使A和B两种事物 从一开始就处于优与劣不相等的地位。故此.文章的写作重心调整为:条式对比拿作者 所选中事物B的优点与另一事物A的缺点进行逐条比较,即B1A1, B2A2, B3A3)(或A1B1,A2B 2,A3B3);或块式对比先揭示未选中事物A的严重缺点,即 A1A2A3,再针对A之缺点阐述选中事物B的相应优点,即B1B2B3,反之亦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作者的取台倾向非常鲜明,未被看中的事物A仍有可取的一 面,而被选中的事物B也有它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第二段的开头,宜采用让步的手法, 表明 A 事物的最大优点。在此带有鲜明倾向性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应在第三段进一 步深化自己的主张、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写作模式(Sentence-St Paragraph = Para.)客观性比较模式*P廿和1 (主题眾入)Background introductLori to the tcpicS(2) ivo thingsand Bj to be comparedlJara. 1 (对比分析)A3s advantages I and NS(6) Transition & Bl advantage IS(7) advantage I8(8) BTs disadvantagePara. 1 (.结论)Your preference for B over A (or A over E)3(1011) Grounds for your choiceS(1 2) Conclusion第一段:S(l)通过背景介绍引人要讨论的主题S(2)引出要比较的两个事物A和B)第二段:SU4)A事物的主要优点I和HS(5)该事物的主要缺点S16)转折过渡并阐述B事物相对于A事物缺点的相应 优点IS(7) B事物的主要优点5S(8) B事物的主要缺点第三段:S(9)表明作者的观点*即赞同哪一个SC10-11)阐述作者选澤的依摇和主張SC12)结论倾向性比较模式:Para I主题联入)S( 1) 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topicS Two things (A and B) to be comparedS(3) Your preference for B over APara. I (分析对比)S(4) Concede A吕 advantageS(5) But A*s disadvantage IS(6) A?s disadvantage CS() disadvantage HI8(8) Bs advantage 【SO) Bs advantage I5(10) B*s advantage HPara* BI (结论)S( 11) ConclusionS( 12) Deepening of the author standnant丄. 第一段:S(l)通过背景介绍引人要讨论的主题S(2)引出要比较的两个事物(A和B) SG)作者的观点:赞成哪-个,反对哪一个第二段;S先承认所反对事物之优点SC5)转而揭示其缺点IS(6)缺点ISC7)缺点1SC8)转人阐述所赞成的事物的优点IS(9)优点HSC10优点I第三段:s(n)总结旬.重申自己的观点SC12)深化作者的主张第二段还可调整为:Para, 1 (分新对比)S(4) Concede Ae advantageS(5) But A disadvnrcg I3(6) Bs corresponding advantage IS(7) At ditiadvaiilcie I3(3) Bs corresponding advantage KS(9) At disadvantage Iff8(10) B*s corresponding advantage I第二段:S(4)先退一步承认所反对事物之优点S(5)转而揭示其缺点IS(6)写所赞成事物的相应优点I3(7)所反对事物的缺点IS(8)所赞成事物的优点IS(9所反对事物的缺点M S(I0)所赞成事物的优点I四、批驳分析类出题特点 此类作文在各类测试题中,多是给出一些有争议的做法、看法或是观点,由作者对其进 行分析、评论和驳斥;对错误观念的批驳与分析是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树立正确的认识, 或者是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命题特点为: 1 有人(普遍)认为(错误观点与做法) 2(我)正确的态度(或我们该怎么办) 所以,此类作文要求学生能充分地揭示有争议观点或做法的背景、存在方式以及表现形 式等,亦即确立批驳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靠的论据予以驳斥和分析,指出其危害 性;最后,表明“个人态度”。批驳分析类作文批驳的力度取决于立论的逻辑性是否严密;“立论一批驳一正确态度” 这三个层次必须保持前后照应,即围绕有争议观点的一至两个方面予以分析或批驳,应避免 求多、求全。写作重心批驳分析类作文命题的特点,决定了在写作技巧上与其他类型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应围 绕以下重心展开: 1确定批驳对象。2分析其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错误的观点、看法或做法,其存在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所以,在确立批驳 对象时,应着眼于更具普遍性或更易写明白的方面,为下文分析与批驳设定一个清晰的“靶 子”。为了加强驳斥力度,学生应力求把“我的看法”融入“正确的态度”或“解决的办法” 中去,用“自己”(第一人称)的态度去写正确的观点,能使作文命题的是非分明,达到深 化主题意义的目的。写作模式(Sentence = S Paragraph = ParaJ )Para, 1 (主趣引入)S(l) Background and introductionS(2) The issue to be argued aboutS(3) Thesis; My proper attitude to the issuePara, !L l立论令护与批農y(4) A general account of others arjjuments on :h issueS( 5- GJ IJeTailed grounds for their argumciiLSEH My objeclion to the arguments in generalS(8r_9 或 10) Supporting sentencesPara, I 作濤个人观,虽正确的态度或建议JS(10 或 11) My opinion of the issueS(12) Conclusion第一段:S(1)介绍幷引出有争议的观点、做法存在的背景,设定仝文议论的范围S(2)通过社会牛活中的实证或习惯做法,具体形象地写岀命题要求的错误做法*看法或观点S(3)点明全文的主题,即对上述看法.做法等的正确认识第二段tS(4)对批驳对象进行概括,亦即对S力中问题的普遍性 进步综述S(56)就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复杂性或严重性等展开 叙述S(7)以事实或现状为依据赭明S(4)的观点的错误所在E佔g或10以论据为基础,对错误观点的具体内容予 以驳斥,并交待澄清错误观念应采取的 措施第三段:S(1O或11)写作者个人的态度,也就是将正确态度或应 采取的措施具体化S(12)结论句*給出个人对此命题的认识及启示,或者给 出建汶等五、各抒己见类出题特点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及研究生考试的写作题目中,各抒己见类是一种十分常见 的题型;通常,其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论题的中心可以是由某一社会现象引起 的,在公众中广为流传的不同看法,或是围绕菜一观念在公众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甚至相背 的态度、做法等。其命题特点为:1(对某一现象、观念等)有人认为 2(而同时,对此)也有人认为 3我的态度(观点、看法等)此类命题侧重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和生活,从中提炼出公众对某些现象、观念甚至 是某些新的提法、做法在认识上的共性和异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作者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 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并树立正确观念的目的。写作中,学生应能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出题目所设定的不同看法、态度;同时,在写 自己的观点时应有概括性和独特性,使主题在“我的态度”中得以升华,让读者对命题有新 的感悟,使文章获得教育人的效果。写作重心 1概括并阐述相互矛盾的或不同看法的双方观点。 2作者提炼出自己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在阐述矛盾或不同看法的双方观点时,不应加人作者自己的任何个人评述,只是客观地 叙述双方各自的主张、做法及其背景依据和推论;而此类作文的落脚点在于:在表述自己的 观点时,作者此类作文通常围绕以下重心展开。1)概括并阐述相互矛盾的或不同看法的双方观点。 2)作者提炼出自己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在阐述矛盾或不同看法的双方观点时,不应加入作者自己的任何个人评述,只是客观地 叙述双方各自的主张、做法及其背景依据和推论;而此类作文的落脚点在于:在表述自己的 观点时,作者是否能够恰当地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把握主题,把各方观点加以提炼以出新意, 达到超越所谓“普遍的”、“流行的”看法、做法,使读者读后有所启发。写作模式(Sentence = S, Paragraph )Para. 1主題引入)S(1) Background and introductian of :he topicS(2) J ransirion: genpral stare.ments of differenl aLCLudesPars. J (双方对或眺点的客观阐述)S(3) One side1?; anilide nn the topicS45) Details or Supporting argamentsSC6J TransiinnSC7) The other side*s attitude on the topicS咅9) Details or Supporting argumentsP呂II (作者个人态度:升华主题)S(10) Writer opinionS(1L) Specific statementS(12) Conclusion第一段:S(l以某一现象或观念出现或引起的背景引出全文论述 的中心S4)是段落过渡句,既是写所论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又为 下文内容明确了重心第二段;S(3从总体上写出题目设定的一方的观点 3(4-5)具体写出此观点存在的形式、依据 S(6)为过渡句,引出另一方的不同看法 S(7)客观地陈述另方的观点 SC8-9)具休写其表现做法、依据等第三段:S(10)概括地表述作者自己对主题的态度,也是全文的主 题句SC1D写出作者自己观点的依据或与上述各方观,点的不 同之处S(12)全文结论句,开华主题给出个人建议或是个人对 主题更深的认识六、理由陈述类出题特点 此类作文与原因分析类同属一个类型的英语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与原因 分析类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以自身的理由为中心议题,其特点为: 1我之所以(不)做某事情的理由原因。2为此,我已经要认为 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往往与学生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知识结构和理想抱负等密切相关,要 求考生陈述或解释本人(不)爱好:、(不)追求或(不)从事某事的理由,并为此进行结论 性表态。写作重心 文章的笔墨要集中在从客观上但主要是从主观上陈述或解释作者本人我为什 么要做(或不做或赞同或反对或追求或放弃)某事的各种主要原因和理由上。力求做到;理 由(论点)鲜明可信,论据充分期实论证严谨合理结构清晰连贯。在此基础上,得出和论点、论据相统一的结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从而达到感染 和激励读者的目的。写作模式(Sentence = S . Paragraph Pai.)Para, I (主题引入)S( ) Bkckfirnurdir:Ero(lui:1 i(uf Lie ItjpicS(2) Illui:rationspecizLC )? I raion (the authorT3 .at Litude tr)upard the topic )Parb. H (理由陈述)SCd) Thesis (general)S(5G) Reason I and detailSt7-E / Keaton D and detailKeaton I and det nilPara, I (结论S(li) ConclusionS Paragraph = ParaTPara, I (主题引入)S(l) Introduction of the topicS(2) Interpretation/ReasoningSC3) Tmn沈tionXtho central ideas of wgt icLows)Para. 1举例说明S(4) One case in pointS(5) Obstacles to be overcomeS(6j7) SuJecific eARutilicjiiS(S) Ojnclusivt tixposilLDijPf.ra I.奉例鋭明)S(9) Ancther esse: in point$(10 1 L) Specific exposItionS(12) (.zQn?usive exposinon第一段:S(l)引入要阐述的主题5(2)进一步阐明主题解释或推理)S(3)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岀下文的写作重心)第二段:S(4)引岀例证IS(5)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S(6-7)具眛说明主题的可行性或真实性38)得出与主题相呼应的结诒性说明第三段匕S(9)引岀例证5S(10-ll)具体说明主题在此事例中的可行性或真实性S(12)得出与主题棚呼应的结论性说明(注;可以将两个事例并在第二段中阐述,将第三段用于结论性说明)二、知识性说明文出题特点1中的变化规律问题忧虑困惑素质 2这些说明了什么?或怎样(解释消除)?出题者常以图表形式或选择富有知识内涵的话题,如“How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doing. ”,“Ways to.“Secrets of. ”等,要求考生就所议话题提供知识性说明,达到 开导、启发读者的目的。写作重心 这类作文的重心在于提供知识与信息。考生要按照出题要求先介绍与主题有关的普遍性 知识或信息,然后再在结尾段着重介绍关键性或特殊性或值得强调的知识或信息。所提供的 知识性说明应按照由次到主、由一般到特殊、由轻到重的顺序组织,使读者读后有所悟、有 所思,收到通达所议事物机理的效果。写作模式(Sentence = S, Paragraph=Para* )Para. I (主题引入)S(l) Background Re introduction of the topicS(2) Illustrations5) Transition (a link between rhe above and the belcw)Para. I (-*& 说明SC4)(Tner?:lS(56) Specific exposition I and detailsS(7S) Sperifie xposirion I and derailsPara- H特定说明)S(9) Special expositinnS(10 11) Specific exposition and detailsS(12) Conclusion第一段:5(1)引入要说明的主题5(2)进一步阐述主题(举例或详尽说明)8(3)过渡句(承上启下,也可将S(4的内容并人此句成为下文的中心意思句)第二段:S(4概括说明与主题更求相关的知识、经验、逍理或信息SC5-6)知识说明I的阐述及细节S(78)知识说明I的阐述及细节注:若知识点较爹且都与主题关系密切*可采用一亍句 子阐明-个知识点的方式组织段落第三段;S(9)特别值得注意的知识、经验、道理或信息 S(10-U)具体阐述S(12)结论性说明(以启发式或警示性结论最为常见)三、对比说明文出题特点 出题者常把欲说明的事物置于同一背景或不同背景下,或置于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中 要求考生运用对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手段加以说明。1某一事物倍受关注某两种事物并存。2对比说明通过对比说明突出所论事物的特征,如优与劣、利与弊、是与非等。常见题目有Pure and Applied Science”,“Virtues against Different Backgrounds”,“A and B:A Study in Contrasts”, “A Close look at sth. ” 等。写作重心此类作文的写作重心应放在欲论说事物与参照物的相似比较(comparison)和相异对比 (contrast)上。写作时可采用两种对比方法:1. 逐点对比法。当可对比点铰多且一两句话就能说明问题时,要采用逐点对比的方法, 说明在某一细节或局部上对比双方各自的特征或情况。2. 逐段对比法。对比点不多时,可采用一整段写完对比的一方,再用另一段写完对比 的另一方。作者所选用的对比方法要取决于出题要求、作者对此事物的理解和对比点的多少等因素写作模式(Sente net = S, Paragraph Para )Para- I主题引入)SCI) Background &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S(2) IllustrationS(3) Transition (a link between the abeve and the Fe!ow)Paia. H (对比说明逐点对比)S(45) Comparison or contrast I呂(名7) Cnmparison or contrast 1 9) Comparision or contrast 1 (对比说明一逐段对比)S(4) One thing in compa-rison/contrastS(5了)Its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tn comparison/contrast with the otherPra. I (对比说明逐点对比的特别说明S(10) Special comparison/contrastS(ll) Specific expositionS(12) Conclusion(对比说明 逐段对比)S(8) Th other thing in comp a r ison/c o n t r astS(g1) Its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in carnparison/con- trast with the thing above,S(12) Conclusion第一段7 S(l引人要说明的主题S(2)进一步阐述主题S(3)过渡句承上启下)第二段:(逐点对比)S(45)对比说明I及细节S(6-7)对比说明E及细节S89)对比说明II及细节 (逐段对比)S(4)对比双方中的一方S(57)与另一方相似或相异之处 第三段二(逐点对比特别说明)SC1O)特别值得一提的对比说明s(ll)具体说明S(12)结论性说明(逐段对比)S(8)对比双方中的另一方S(911与前者相似或相异之处3(12)结论性说明四、定义说明文出题特点出题者常选择有关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抽象概念,女“Virtue and Vice” “On Ambition” “Wisdo m”等,或世间任何具有界说必要性的事物为主题,要求考生进行定义说明,其出 题特点为:1. 什么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理解。2. 对于而言,其涵义是但就其本质而言,它应是 界说要准确全面,语言运用要科学严谨,指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具体内涵。写作重心 此类作文的写作重心是给所说明事物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说明其本质与特点。由于 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点是一个艰难的认知过程,将认识转化成语言又同样艰难,所以此类说 明文较之其他更难写。给某一事物下一个定义并不难,我们常用的字典或词典的条目解释就是一种定义。写一 篇说明文来界定某一事物则有所不同,它是在扩展这一定义,使读者能全面地认识该事物 扩展定义的方法有多种,考生可以来用同义释义、举例释义类比释义、反义释义和功能 释义等。因此,写作时要把握两点:1给所写的事物用文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2采用有效方法推展此定义。写作模式(Sentence = S, Paragrs)Para.:(主题J|A)8(1) Introduction of the topicS(2) InterpretationS(3) Transition (a link between the above and the below)Para, U(界定说明S Illustration with examplesS(12) Conclusion,第一段:SCI)引入主题SC2)释义或说明5(3)过渡旬(承上启下也可移至第二段段首确立下文的中心意思)卫二段:SC4-5) S(3)已点明本段写柞中心的前提下这两句可 直接用于其体定文I及说朋9(6-7)具体定义I及说明S(&4具体定义皿及说明注:若具体定义分类较多,可采用一句”个定义的方式* 如本节范例1)或:S(4)具体定文匸S(57)举例释义或功能释义等S(8)结论性说明第三段:s(g或io)特别定义5(10-11)具体说明(如举例释义) S12)紧扣主题的结论性说明或占具体定义I5(101)举例释义或其他方迭释义等S(12)结论性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