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996099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 * * *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二0一八年*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建设单位:编写单位:* *编写人:杨*、张大大、邓*项目负责:杨*总工程师:王*提交单位:* * * * * *提交时间:二零一八年四月附件: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 山 企 业矿山企业名称* * * *法人代表王* *联系电话1399* *单位地址陇南市* * *十里镇*村矿山名称* * 峡铅锌矿米矿许可证新申请 口/持有 口变更以上情况选择一种打“/”审查申请我单位已按照要求编写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 案,并承诺按批准后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做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请予以审查.申请单位(矿山企业)盖章联系人:杨*大 联系电话139大*大*太大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任务的由来1二、方案编制依据2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4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4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5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6一、自然地理.。.6二、地形地貌6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6四、水文地质条件6五、工程地质条件8第三章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1一、分区原则及方法11二、分区评述12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13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13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14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1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17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19 第六章费用来源及进度安排21一、费用来 源.。22二、进度安排21第七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21一、保障措施22二、效益分析24第八章结论与建议25一、结论25二、建议26附件:1、营业执照2、米矿证3、矿区平面图刖言一、任务的由来*主营铅锌矿开采浮选项目,位于大*城南约20km处,隶 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910522,北纬:33513352,公司前身是“*峡铅锌矿”,属地方中小型企业,该矿创建于1980年12月,1984年由*设计院论证,省冶金局批准兴建50吨/日 选厂,当时设计服务年限为14年,1989年扩建后采选生产规模达到150吨/日,经 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投资 力度寻找新的矿源,矿山集采、选为一体,技术力量较强,配有采矿、地质、测 量、选矿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具有独立开采、选矿设计与生产能力. *按照国家企业改革的有关精神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经* *政府批准,* *(2003)24号文件批复,企业以整体出售产权的方式进行改制,改制后矿山名称 为“*”,企业性质属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200万元,企业现 有职工29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人,设有6个管理部室,2个生产单位。* * *位于*十里镇* *村,企业持有*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 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6200002009*,矿区面积为0.6759平方公里, 开采的矿种为铅矿、锌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采矿 方法为浅孔溜矿法,开拓方式为联合开拓,开采深度1850米至1570米,有效期为 2009的8月24日至2018年8月24日,受6个坐标拐点控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合理开发矿 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矿山环境,确保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按照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并依法提 请相关管理机关审批备案.我公司在全面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现场进行了专项的环境地质调查,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经综合 分析研究后编制了本恢复治理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一) 相关法规、文件、标准、规程及技术规范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 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 61号);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4、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1991);7、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13、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1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1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1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0、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21、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33-1994);22、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二) 相关文件及参考资料1、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采矿许可证(C620000200*);2、太大*大*大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3、*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4、*大大*大*大大*大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三、方案的适用年限本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5年后应进行修编,矿山企业必须对本方案进行补 充调整,必要时,予以重新编制,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 方案适用年限内,如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必须 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矿区位于*城南约20km处,隶属* *十里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9一* 22,北纬:*51一*52,距离 21 省道 2 公里,交通便利。大大大*大大*大目前矿区内仅设置了大*大大太大*大大大*人。矿区范围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划定,其拐点坐标面积、开采深度如下(坐标系)矿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1980西安坐标系XY137494.74355860.57237487。 74355825.58337405.75355367.59437901。 75355477.59537339.75355527。 59637441.75355317。 58开采矿种为铅矿、锌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范围内多为林地,矿区范围内无人口聚居,无耕地,矿区周边居民较少, 采矿未对农业产生影响。矿区外围居民相对集中,劳动力充足.据调查,矿区内无国家级、省级或县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重要基础设 施(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及水源保护区等。二、矿山开采现状大*为生产矿山,开采矿种:铅锌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划定矿区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6759km2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矿区处西秦岭西段内,属陇南北部温暖带半湿润性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 明,主体气候与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温度8。4C,最高33.5(1966 年6月19日),最低一22。6C(1975年12月5日),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时数1842小时,平均风速2。2m/s,相对湿度6692%,最大冻土深度400mm, 无酷暑严寒。潮湿多雨,雨季集中在79月份,冰冻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年均 降水量533mm, 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的82%, 6-9月占61.42%。年均蒸发量 890.41mm,年干燥度1。15。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暴雨频繁,1966年以来大于 25mm的雨日共42次,50mm以上的3次,100mm以上的2次。暴雨主要集中在 每年的79月份,日暴雨量最大为119mm(1984年8月3日).分析多年系列降 水资料,区内16年为一降水大周期,35年为一小周期,其中前后5年降水 量变化剧烈,中间6年变化相对平稳.二、地形地貌矿区处于西秦岭南侧的山地,区内地形切割中等,山势陡峻,灰岩多形成陡 壁,坡度一般1545,四级冲沟多呈“V”形谷。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 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m,测区最高海拔 2012m,最低海拔1620m,属中-高山中等切割型地貌。三、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国家地震烈度(据大大省地震危险区划图)区隶属,矿区隶属叫度地震 烈度区。四、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条件本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矿区内的主要河流为页水河,由北向南沿矿区 东部穿过,至图幅外的场河坝东南注入西汉水.*河发源于*乡境内,为典 型的雨水型河流。区内流经长度38。4km,流域面积398。23km2。实测流量为 2.57X10-3-5.31X103m3/s。最大洪水淹没范围高于正常流量时的河床23m,其 次级冲沟较发育,由西向东主要有*大沟、*沟、大大沟、*沟及清水沟 等。其中大* *沟与*河交汇处即是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482m。(二)矿区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矿区埋藏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3类,即碳酸盐岩溶裂隙潜水、碎屑岩类基岩 风化裂隙潜水和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补给量大小主要受降水强度、渗透途径、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形所制 约。降水强度强、植被覆盖好、地形平缓且渗透途径短,补给量大;反之,补给量 就小。1、碳酸盐岩溶裂隙潜水主要在地表出露地段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降水除少部分被植物根系吸 收和经包气带风化裂隙、溶蚀裂隙、溶孔入渗补给岩溶裂隙潜水外,大部分以地 面坡流形式汇入冲沟形成地表水.其补给量有限.地下水主要经断裂破碎带及其影 响带裂隙及岩溶裂隙导水系统、沿断裂破碎带及岩层倾伏及倾向方向迳流。其总 体流向是由西向东迳流。地下水主要以潜流、下降泉及人工排泄(坑道排水)等 形式排泄。其动态主要受降水强度所制约,动态变幅随季节而变化。丰水期降水较丰富, 地下水动态表现为水位上升;枯水期降水减少,地下水动态表现为水位下降。在* *河河谷地段有可能通过发育的F3断裂破碎带与地表水(页水河)贯通 产生水力联系。2、碎屑岩类基岩风化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降水除少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和沿裂隙节理 入渗补给地下水外,大部分以地面坡流形式汇入冲沟形成地表水。因此,其补给 量有限。地下水沿地形坡度由地势较高的位置(山腰)向地势较低的位置(沟谷) 迳流,总体呈由北西向南东运移,在地势较低的位置以下降泉、潜流等方式排泄.3、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除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外,还接受地表水的补给,降水及地表水经饱气带 沿松散孔隙系统向下部运移,补给松散孔隙地下水,其补给量较充沛.其补给量 大小主要受降水强度、渗透途径、及地形所制约。降水强度强、地形平缓且渗透 途径短,补给量大;反之,补给量就小.地下水主要经松散孔隙系统、沿地表水流向及两岸向河床,由地势较高的位 置向地势较低的位置迳流,主要以潜流形式补给基岩裂隙地下水、泉及蒸发等形 式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雨季地表水流量增加,地表水垂直渗透补 给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抬升;旱季地表水流量减小甚至断流,两侧地下水侧 向补给地表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四系孔隙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表现为丰水期(雨季)地表水下 渗补给孔隙地下水,地下水位抬升;枯水期(旱季)地下水向河谷下游方向渗出补 给地表水。与基岩裂隙地下水在王河河谷地段经断裂破碎带下渗补给基岩裂隙地 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五、工程地质条件(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及特征1。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矿床范围内分布的土体,主要为残破积、冲洪积碎石类土及黄土状土。根据 其时代成因、岩性组合、含水性等特征分为:(1)黄土状土分布于梁峁斜坡地带,厚度不一,一般介于4。3-5。4m左右。岩性为黄土 状粉土,通过原状土取样测试,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天然含水量15。1 17。 8%,干密度 1。501.53kN /m3,天然孔隙比 0。766 0.800,液限 23。2 24。3%, 塑性指数6。0 9。3,压缩模量5.19 6。92MPa,具轻微湿陷性。(2)碎石类土由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组成。残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坡脚及坡腰地带,颗粒成分主要由粘土、砂砾岩、千枚 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岩块、岩屑等组成,局部含腐植质、淤泥质土 .干燥时强度较 高,含水量较高时不稳定.基本无胶结,稍湿一潮湿,稍密-中密,厚度1 3m,分 选性、磨圆度均差,透水性强,不含水.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河床、岸边及冲沟沟底、沟口一带,颗粒成分以矿区原 岩砾石、砂、卵(漂)石等组成,局部含腐植质、淤泥质土,胶结疏松,胶结物 以泥质物为主,潮湿-饱和,中密一密实,厚度4.3-5.4m左右。呈次圆一圆状,透水性 强,含孔隙潜水.干燥时强度较高,含水量较高时不稳定。2。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组成岩层的岩石的成因、完整性、坚硬程度、结构体特征、结构面发育 程度、含水性等因素,将矿区与采矿井巷系统相关的岩石均划分为(1)较坚硬岩组由中-未风化生物碎屑灰岩、礁块灰岩、微晶灰岩Dsl1与Dhl、铅锌矿石及千 枚岩等组成。生物碎屑灰岩、礁块灰岩、微晶灰岩主要构成铅锌矿体顶板围岩石,岩石致 密、较坚硬,受力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发育的结构面以W级(节理、裂隙为主, 山级结构面发育有F、F、F等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带内岩石多破碎,多具压345扭性质。W级结构面多为裂隙,间距3050cm,结构面多平直、光滑,半闭合- 闭合,多被石英方解石充填,宽一般为1-3mm ;最宽达3050cm,结构面贯通性 一般,透水性一般。弱富水性,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石的作用主要为溶解作用,岩 溶局部发育.结构体形态以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厚板体为主。靠近断裂破碎带附 近岩石强度显著降低。在饱和状态下,微晶灰岩RC=50.6MPa,内聚力C=8o1MPa,内摩擦角甲=43.4, 为较坚硬岩;软化系数0.77,岩石不易软化.吸水率0.2%,饱水系数0.8%。岩石 RQD值0.550o 82,平均0。69,岩石完整性中等。岩体结构类型划归为层状 结构(叩。铅锌矿石主要赋存于F断裂构造带中,矿石致密较坚硬、硅化较强烈,发3育的结构面以W级为主,结构面间距V0.50m,结构面平直、半闭合一闭合,结构 面贯通性差、结合较好,透水性差,弱含基岩裂隙水,弱富水性,地下水对矿石 作用不明显。结构体形态以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及块体为主.岩体结构类型划归为 层状结构(七).在饱和状态下,微晶灰岩=56。4MPa,内聚力C=105MPa,内摩擦角甲 =44.1 ,软化系数0。63,岩石不易软化;吸水率0。2%,饱水系数0.76%。岩石 RQD 值 0.450.76,平均 0。60。千枚岩主要构成铅锌矿体的底板围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绿泥石(4555%)、 绢云母(1015%)、方解石(10-20%)为主.岩石受力变形多为塑性变形,结构体 形态以薄板状、块状为主,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多呈柔性揉搓状、片状结构。岩 体易变形,近地表风化强烈,易成碎块状、片状或散状。发育结构面以级(千 枚理、裂隙)为主,W级结构面发育有2组以上,间距0.2-0。3m,宽一般11。 5mm,多被泥膜及泥质物充填,结构面贯通性差、结合差,岩石具有遇水软化、 泥化的特性,结构面自封闭程度较高,透水性差,地下水对岩石软化、泥化作用 较明显。在饱和状态下,绢云母千枚岩Rc=35。3Mpa.内聚力C=6。7MPa,内磨擦角甲 =40.2,软化系数0。58,易软化;吸水率0.32%,饱水系数0。76%。岩石RQD 值0.300。67,平均0.48,完整性较差。岩体结构类型可划为薄层状结构(口2)。(2)软岩组主要为断裂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等组成.破碎带中石英脉、方解石 脉伴生在矿脉附近,W级结构面发育2组,结合力较差,结构面多被泥质、泥炭 质夹碎屑、泥膜所充填,易发生失稳坍塌现象。在断裂带复合叠加部位,岩体的完整性破坏较大,尤其对矿体底板千枚岩地 层结构而言,整体强度大为降低,揉皱现象明显,局部呈散状、泥炭质化状,可塑- 软塑状态,容易产生塌方、滑动现象。岩体结构类型划归为碎裂结构(rn3)o第三章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一、分区原则及方法1、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 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 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分区参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可根据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 分为亚区。3、按照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防治区 的面积,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以及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注: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区域重叠部分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据上表,本矿山划分为一个重点防治区(I)、一个次重点防治区皿)和一个一二、分区评述根据矿区内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分区结 果,划分出两个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为重点防治区(I)、 次重点防治区(II)、一般防治区(III).1、重点防治区(I区):该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主要是原矿堆场,废渣堆场对地形地貌 景观的破坏较严重,需进行治理;地质环境问题多,其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严重、 复杂,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该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2、次重点防治区(II区):该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主要是原矿堆场周边对地形地貌景观的 破坏较严重,并有可能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需进行治理;地质环境问题 较多,危害性较严重,治理恢复工作较复杂,把该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3、一般防治区(II区):该区为评估区评估区其他的分布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周 边无居民分布。采矿活动对该区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轻,地质 危害性小,仅需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故将该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防治分区综合评估区域地质灾含水层地形地土地资影响重点防治原矿堆较严重较轻严重严重严重次重点防原矿堆较严重较轻较严重较严重较严重防治分区综合评估区域地质灾含水层地形地土地资影响一般防治运输道路 及其他较轻较轻较轻较轻较轻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 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恢复治理与地质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4、坚持“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坚持安全生产,力求生产与 防治同步,边生产、边治理,生产设施与防治工程共用;在开发中保护,对可能 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制定相应的 防范措施和工程治理方案,进行全过程地质环境监测,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5、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 用”的技术原则;6、恢复治理措施应遵循可操作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1、目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恢复治理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消除地质 灾害隐患,减少或防止地下含水层破坏,恢复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占用的土地资 源,改善和提高矿山及附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1)对矿区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目标在矿体开采后,将逐步出现各种地质灾害,通过保护与恢复治理达到: 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最终要达到减少、减轻地灾的破坏程度,确保矿区及 周边安全,直至消除地质灾害,避免伤人毁财. 对矿区荒山荒坡进行全面治理,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2)对地形地貌景观的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 工业场地建设区内,可绿化点的绿化率要求达到85%以上。 采用植树、种花、养草、造景等措施,恢复治理地形地貌景观以保护环境。2、任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施实旨在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控制 或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建设、生产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结合本矿实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主要包括:(1)对露天矿场边坡进行防治,对新出现的具危险性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 坡)及时进行治理,减少或者避免由于斜坡失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2)加强废石综合利用的研究,减少废石堆放量;按相关技术要求修筑挡 墙,废石、废渣分层堆放,避免其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程,包括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采场边坡变形 监测、水环境、水量的动态监测等内容.(4)闭坑后,对所占用、破坏的土地进行整平并恢复植被.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一)总体部署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 际、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分轻、重、缓、 急地逐步完成。在时间部署上,矿山开采和恢复治理应尽可能同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科学的、长期的、繁琐的工作。矿山要设立专 门岗位,安排有责任、懂技术的专职人员,专人专项开展此项工作,以确保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落实。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分区域、分阶段、有重点地 部署工作。1、地质灾害防治在评估区内开展一次全面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摸底,搞清楚它们的 分布位置、危险程度、危害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对地质灾害较易发区进行专人 定时监测,掌握动态变形趋势,防患于未然;其它隐患点及已治理工程也要定期 进行人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解决.以点为单位逐点登记造册,建立计算机 管理的档案数据库,并根据监测资料,及时维护更新数据,以便后查。2、含水层保护评估区内无地表水体分布,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当 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业活动未造成含水层破坏,仅改变了雨水地表径流条 件。修建沉淀池与排水沟可有序改变雨季地表水排泄,同时也对下游水系、农田 进行了保护。3、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保护对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及植被资源作一次调查摸底,确立重点保护对象, 避免不知情的人加以破坏。要严格控制包括废石堆场在内的工业场地对土地的占 用,不得随意扩张,禁止在规定的场地外开展矿业生产活动,严禁随意倒渣、挖 损土地、毁坏植被、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4、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划分的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及本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矿山开采服务年限、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及资 金投入等实际情况、矿山开采进度、开采顺序安排及生产工艺流程,统筹安排, 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总体部署分为近期和中远期两个阶段实施。(二)年度实施计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 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 法,分轻、重、缓、急地逐步完成。在时间上,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应尽可能同步进行;在空间 上,把整个矿区范围作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重点.1、近期治理(2018年2021年)该期主要治理对象为露天堆场及废渣堆场,沿路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对边坡稳 定造成破坏,在原矿堆场后坡修建挡墙,采取边采矿边治理的原则,对废渣堆场周 边区域进行绿化。治理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备注2018在原矿堆场后背部修建挡墙。2019矿区沿河道修建河堤护坡。2020对工程队原矿堆场进行绿化治理.2021废渣堆场覆土、绿化、造景。2、中远期治理(2021年2040年)中远期综合治理区主要是遵循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 防治与监测机制.对原矿堆场等已破坏区域进行边生产、边治理、边复绿,主要 工作为清理堆场边坡松散岩体、植被恢复、地质环境监测、植被管护等。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标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 矿山安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使矿山生态融入周边环境.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矿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制定的开采方案进行科学的开采和建 设,并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针对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企业必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1、原矿堆场不稳定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截、排水工程设计:原矿堆场分边坡在暴雨等情况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对下方施工人员 及设备存在一定威胁,本次设计在采场后设一条截排水沟,堆场后部砌挡墙,挡 墙上部运输道路后侧设排水沟将山坡渗水及雨水统一排入下部河道,两道排水设 施分别将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放。1)设计原则 沟道布置应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自然冲沟、洼槽,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尽量 减少对周边环境条件的扰动破坏,减少开挖工程量,以降低工程造价。 沟床纵坡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纵坡,并与天然地形坡度相一致,以减少开挖 工作量。 排水沟拦截并排泄上部及两侧地表水,防止地表水大量入渗,影响采场两 侧边坡稳定性.2)排水渠工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雨污分流进行排放,地表水进入河道,矿场及 堆场污水进入沉淀池循环用于生产,排水渠全部用浆砌石浆砌而成。3)边坡治理工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区原矿堆场及运输道路周边荒坡易发生滑坡等自 然灾害现象,需对坡面进行植被覆盖,栽树种草,此过程与正常生产同时进行. 边坡下部砌石墙围堵,上部覆土种植花草树木,恢复植被覆盖.2、废渣堆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废渣转运工程矿山在废渣堆场治理的过程中需大量的表土进行覆盖,本方案设计矿山在表 土回填时,将表土转运至各堆场,用于植被重建、复绿,可以有效减少废渣堆场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3)挡墙工程在前缘修建挡墙,根据边坡长度设计长100m,高为5m;主要防止降雨引发泥 石流地质灾害,有效将废渣进行圈存堆积,待堆存达到堆存要求时,对其表面进 行覆土绿化恢复治理。(二)地形地貌自然破坏防治矿区开采过程中矿石堆存和运输要求对局部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矿山应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 草种选择上应与矿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匹配。矿区的植被恢复的原 则是林、草、花卉相结合、农林复合,既可提高生态效益,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 值,重建时间应选择在温度和雨量适宜的春季进行,品种可选马尾松、刺槐等、 苜蓿、等树种.治理工程从2018年开始,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绿色矿山理 念,逐年从上至下进行植被重建,破坏一处、治理一处.(三)土地资源破坏恢复工程对地表已破坏区域,应及时进行清理、覆土、复绿.根据线和线当地的气候 和区域经济特点,采用人工复绿的方式将原矿堆场及破坏场地恢复成草地或林地, 树苗选用适应当地生长的马尾松、柏树,播种方式为穴栽,林间空隙采用种草复 绿的方式.部分平面地表采用人工播撒草籽,覆土.治理工程从2018年开始,一直 持续到基本恢复,整个过程中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复绿。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准 确、及时、指导矿山开发的原则,针对矿山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在开发阶段, 对矿区范围内及工程治理区变形敏感部位进行地质宏观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 况布置必要的监测设施。监测内容包括对能够反映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水环 境的监测,同时还应包括对已治理工程稳定性的监测等.(一)地质灾害监测本方案涉及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主要为预测其潜在的采场边坡崩塌、滑坡地质 灾害监测,监测工作从2019年开始,监测范围涉及矿区建筑、道路、坡面等,由 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监测观察.1、监测目的一方面是要抓住边坡崩塌或滑坡的前兆现象;如发现坡顶部分岩体明显突出 或掉块现象,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疏散下游工作人员及设备机器.2、监测方法本方案拟选取地质宏观巡视为主,由矿山派专人定期对原矿堆场边坡进行调 查,及时发现原矿堆场、矿区建筑、运输道路、护坡挡墙等边坡开裂、崩塌等宏 观变形现象,及时掌握地表变化动态,以确保矿区环境稳定为原则.3、监测频率每月1次,如异常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增至每月三次,或不定时监测。4、监测记录观测记录应列表记录、力求系统完整。观测中如遇降雨,应记录降雨的起止 时间并估计其降雨强度(小、中、大、暴雨).位于地表水体附近的监测点应同时 观测记录地表水位的变化。5、险情警报当有异常出现、判定确为险情时,应及时向险情警报系统上报.在未建立险情 警报系统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利防灾抗 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骤然加剧,判定险情已到紧急时刻, 应立即上报并果断采取应急措施。(二)水质监测矿区水质监测主要针对地表水.一是对废水废液排放、水量进行监测;二是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监测,以了解 其是否达标排放.1、监测内容废水废液排放:年废水排放量及达标排放量,废水主要有害物质及排放去向, 废水年处理量和综合利用量等;地下水污染监测:主要监测与矿石有关的污染项 目,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2、监测方法对水量的监测方法可采用水表法及水量计法。水质送专业化验室进行化验。3、监测频率每年枯水期与丰水期各监测一次;污废水应每月监测一次。(三)地形地貌景观监测根据对矿体采动影响区域的地表植被进行监测。1、监测内容监测植被非自然死亡、退化的情况。2、监测方法定期巡查,对破坏范围内的植被破坏情况、土壤破坏情况等进行调查。3、监测频率:每月一次。(四)监测管理1、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部门),全面负责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 日常管理工作,设专职监测员2名,兼职监测员数名,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 作。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3、每次巡查监测必需进行现场记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出现异常情 况立即报告矿山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4、建立监测资料档案,监测资料及时存档.5、定期组织专职监测人员学习相关监测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监测水平质量.第七章费用来源及进度安排一、费用来源*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过程中的资金由企业自筹。二、进度安排在时间上,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应尽可能同步进行;在空间 上,把整个矿区范围作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重点。1、近期治理(2018年2021年)该期主要治理对象为露天堆场及废渣堆场,沿路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对边坡稳 定造成破坏,在原矿堆场后坡修建挡墙,采取边采矿边治理的原则,对废渣堆场 周边区域进行绿化。治理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备注2018在原矿堆场后背部修建挡墙。2019矿区沿河道修建河堤护坡.2020对工程队原矿堆场进行绿化治理。2021废渣堆场覆土、绿化、造景。治理过程中全程对荒坡及个别区域进行绿化改造2、中远期治理(2021年2040年)中远期综合治理区主要是遵循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与监测机制。对原矿堆场等已破坏区域进行边生产、边治理、边复绿,主要 工作为清理堆场边坡松散岩体、植被恢复、地质环境监测、植被管护等。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标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 矿山安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使矿山生态融入周边环境。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一、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施行项目业主责任制,明确了 *作为 业主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为加强对*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项目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实行企业自行组织进行恢复治理,监管单 位由相关管理部门全程监督,使企业的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项目治理阶段结束后由相关单位组织验收,同时,使项目能规范、一体化地运行.1、对各项施工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按方案编制要求、设计,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2、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本区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在各项工作中加强与科研、林业、环保、规划单位 的配合,聘请技术专家指导、监督.3、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聘期专家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进行 专业咨询,对不合理的方案和措施及时调整,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切实有效.4、施工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管理、量化质量考核指标、责任落实到人,采用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确保整个项目的每个环节连续、稳定地处于质量受控状态。加强督办并定期召开 专题协调会议解决施工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严格按 国家、行业和局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工作和验收,强化现场质量管理。(二)技术保障该矿山治理措施都是采用成熟的技术工艺,尤其是所采用回填、削坡、支挡 等技术已广泛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监测技术方法简单,类似成功的范 例很多,不存在技术上的风险。方案中的各项治理工程,规模一般,施工现场的 场地条件较好,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小。(三)资金保障1、项目建设恢复治理采用提前交纳备用金的形式确保恢复治理资金正常来 源,在项目建设之前,由业主按规定向政府国土行政主管部交纳矿山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备用金.2、恢复治理费用备用金不足部分,由*大自筹资金。二、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矿山建设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效益上客观,可以推动当 地经济发展,增加地方劳动就业,为国家和地方带来税收。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将会预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利于山区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安定,基本消除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矿区原有的生态面貌。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矿山治理恢复,势必起到安定 民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社会效益较大。(二)经济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消除地 质灾害隐患,更好地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1、通过对破坏土地的绿化工程,可以恢复原有适宜植被生长条件,有利地促 进了当地的农林业经济发展。2、通过各种防治措施使地灾隐患得到治理,保证了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和影响区域内农田的正常耕种,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投入一定量的治理工程费用,换取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保障矿山经 济持续增长,其经济效益不言而喻.(三)环境效益地表破坏区域经治理后,改善了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减轻了对地质地貌景观 的破坏,使得区内部分土地使用功能得到良好利用。符合当前政府提倡可持续发 展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土地得到平整,土壤得到改善,使破损山体得于 恢复,地面林草植被增加,水土得于保持促进和保持。茂盛的草木能净化空气,调节 气侯,美化环境,并能促进野生动物的繁殖,改善生物圈的生态环境。进行土地 复绿,可防止水土流失,再现耕地可耕作,荒坡荒沟可长草;种树绿化工业广场 后,可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排放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可减轻对水、土环境 的污染.总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后,会取得好的环境效益,符合当 前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矿 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九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大大大大*大大*大大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 是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的要求进行的。工作 过程中充分收集了与本次方案编制工作有关的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环境地质条件,针对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恢复治理、土地复 绿和植被重建方案,完成了预期任务。2、矿区位于大心城南约20km,属*大大十里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大19*22,北纬3351*52,距离21省道2公里,交通便利。矿区共由6个拐点圈定。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复杂”类 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评估区重要程度属“较重要区” .对照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确定*矿山地 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二级”。4、结合矿体分布区域并参照分水岭及开发设计影响范围综合测定评估范围, 划定铅锌矿评估区面积0.6759km2。该区基本包括了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范围 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区域,同时,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人居环 境区域也涵盖其中。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一个重点防治区(I)、一个次 重点防治区(II)和一个一般防治区(III)。6、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主要为原矿堆场和废渣堆场场的截排水沟工程、 挡土墙工程、运输道路工程、排水渠工程、边坡治理工程、监测工程、植被复绿 工程。7、大*大*铅锌矿矿山恢复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为*大*自筹。二、建议1、本次提交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适 用年限按5年(2018年02月2023年02月)编制,5年后应进行修编,若矿山 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建议矿山生产运营过程中应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采矿方法开采,控制好台 阶高度及完善矿区各工程区防排水措施、植物绿化措施。特别对原矿堆场应采取 可靠措施来预防、减少和避勉地质灾害的发生.3、建议对原矿堆场、堆渣场等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 害的区域,应设专人进行密切监测、分析和预报,发现隐患,应采取一定的防治 治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地质环境。4、建设单位应结合当地实际,与地方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有效的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的专门机构,负责矿区的生态综合整治.5、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实施开展,保证治理工作 的建设质量,提高矿山综合整治水平,将矿区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的矿区。6、本方案依据现场调查成果和已有资料进行编制,综合了已有资料成果的 相关内容,但不能代替已有资料的各项专业性内容。7、在矿山开发中如出现方案中没有提到的问题或今后矿山生产中形成的新 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应及时进行专项调查,及时采取措施将地质灾 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8、加强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大矿区周 围绿化程度,尽可能实行边开采边治理,以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9、本方案是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在开发利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评估,若 在开采过程中出现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 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是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不替代 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