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96980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 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 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 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 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 岁”的记载。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郑玄注曰:“士娶妻 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裳、缁, 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此 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 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 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古代对刚入门新妇的姿态也很有讲究。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 新娶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所谓“安矜烟视媚行”,尚秉和注曰:“安矜烟视媚行, 形容新妇之状态,可谓入微矣。然可意会,难以言诠。安者,从容;矜者,谨慎;烟视者, 眼波流动不直睨;媚行者,动止羞缩柔媚安徐也。是皆新妇初入门之状态,反是则失身份。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成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 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 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又据史料记载,两汉之际,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听房的习俗。据汉书宣帝纪 记载:“五凤二年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 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 民也。”汉宣帝这一诏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倡老百姓在婚礼上设酒宴庆贺。又据汉书袁隗 妻传记载:袁隗与妻子进入洞房后,夫妻俩在说悄悄话:隗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令处姊未适,先行可乎? ”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 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问曰:“南郡君学穷道奥,文为词宗,而所在之职,辄以货财 为损,何邪? ”对曰:“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家君获此,固 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帐外听者为惭。可证汉代已有听房的习俗。另外,古代婚俗中与后世不同的一个习俗是:古代妇女都不忌讳再嫁,并且从周朝至北宋 一直如此。据礼檀弓记载:孔子的儿子伯鱼死后,“其妻嫁于卫”又载:“子思之母死于 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全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 过矣!吾过矣!乃哭于他室。”可见,圣人后代的子妇也不免于再嫁。而魏晋、唐宋时名门 之女再嫁之事,也屡见不鲜。三国志吴志步夫人传中记载:步夫人“生二女,长曰鲁 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尚秉 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引随园随笔谓:“唐时公主再嫁者二十三,三嫁者四。”并且, 当时不论是前夫见到后夫,或是后夫见到前夫,均不用回避。宋代诗人陆游与前妻唐婉离 婚后,有一次游沈园,巧遇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唐、赵还将酒菜送给陆游,结果感动得 陆游当场在墙上写了一篇钗头凤词。(事见癸辛杂识)可见,唐宋时妇女改嫁还 是很正常的事情。直到明清时期,妇女改嫁方为礼教所不容,因此有了守节、牌坊之说。婚姻的起源与演变原始人类并不需要婚姻,这跟今天的灵长动物是一样的,不必细说。后来有了氏族社会, 采用的是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 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后来进入了私有制社会, 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数的固定的夫妻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婚姻制度。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婚姻产生于私有制,所以它一直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由于男子 是私有制社会的主体,所以女子一直被看作男子的财产,于是多数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 而且抢婚、买卖妻妾等现象也源于此。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于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为 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政治筹码。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 统治者之间的“联姻”,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政治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 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至于在自然小农经济社会中,婚姻则是一种劳动的分工组合,即所谓“男耕女织”,“男主外 女主内”。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婚姻则是为了组成一个家庭,在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 要的同时,承担为家族和社会养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的一种归宿。婚姻的起源即是对财产的保护。它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是把女人视作物,一种可供交换的 财产。至于母系社会里的一些所谓的“走婚”等,并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繁衍的本能在生产力 极为低下的情况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选择。那时,多生下一个孩子,当然就多一份人 类活下去的可能。女人因为生育而成为神祗,有权与想性交的任意一个男性发生关系,包 括乱伦。“活下去”这三个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母系社会刚迈入父系社会时的性行为。相 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是按照供养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来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但随着生 产力的逐渐提高,人类学会狩猎与农耕,私有财产出现,保护财产成了首务之急,于是, 婚姻出现,妻子成了丈夫的财产。一开始规矩还不严,婚姻还未能完全统治性,女人在婚 前还可以有性行为,所以当时普遍有“杀首子”之风俗,以求保证血缘的纯净。到后来,婚姻完全统治了性,人类彻底迈入农业社会,任何一个女人的婚姻都已不能再由她自己说了算。 女人已经完全沦为财产,她不仅是父母待价而沽的商品,也是某个男人即将购买的财产。简述:婚姻的起源始于氏族群居时代,人类建立了最初的性关系禁规,对性行为加以规范。所以 婚姻从一开始就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性行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一夫一妻的背景下,婚 姻更成为保障性关系合法性和排他性的制度形式。什么是开脸?(古代婚俗)开脸,便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中国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又 称绞面、绞脸。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家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 双全的妇人。用具有新镊子、五色丝线或钱币等。开脸后,要给开脸人赏封。其常规操作程序如下,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线,变化 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 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 便可将汗毛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新娘子开脸之前,新郎官必须先在新娘子脸上薅三把汗毛。此举听上去怪吓人的。薅三把 汗毛,新娘子哪里受得了?!说法而已,不过是薅三次罢了,象征性的。这里有何象征含 义? 了解当地风俗的都知道,新郎肯动手,说明洞房花烛夜,一切如意,新娘子全新的人 生是他揭开的。当然,新郎官不轻易动手,新娘子也不是随随便便让你动这手的。若是想 动手则必须用一只去壳的熟鸭蛋,先在新娘子脸上抹上几抹。这里,实际上潜藏着新娘子 想说的话,以及新郎官的认可。新娘子要求新郎官作此关目,意在表明,她原本和鸭蛋一 样完美,是新郎官使她不再是黄花闺女的。不过,新娘子在忙着表明自身的时候,却忘了 一件事,查一查新郎官婚前是否规矩。恐怕当时都没有现成的方法。这对新娘子来说,似 乎不大公平。不知现时的新娘子们是否在意这一点,有无新的法子。没有探寻过,不得而 知。古代汉族婚俗三成事:应亲与求亲: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便由父母张罗求个好亲。首先找媒人,找好媒人后, 介绍家里情况,自己要求的目标,给媒人媒礼,展示自己聘财等物。媒人便去到相应的家 去说介绍男方家怎样。若女方父母同意后,可由男方到女方家或女方到男方家去相亲(古 代男子女子并不能亲自去只能由其父母代劳)由双方父母谈话介绍两家情况男女双方条 件等若双方同意便会互赠订婚信物如玉配等等或者若女方同意,女方便会给男方送 上一盏茶男方认为可以的话喝茶后即在桌上放上“茶钱”(多少不限,但须双数)喝过茶。就 算答应婚事了订亲:问名;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双方便会互赠庚帖,上写着二人的名字生辰八字 年龄等,作订亲的凭据。纳吉:定亲后,男方选定黄道吉日来过大礼,过几天后正式行礼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在吉日那天,男方送聘礼,聘钗,婚书到女家求婚(安床):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妇将婚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妇 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十、 红绿豆及利是。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嫁妆):女方要准备嫁妆在婚礼那天带过去。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嫁妆包 括铜镜 各种饰物 金钱财宝等(婚前):男方祭祖-出门迎娶新娘之前,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女子 则在上较前由母亲为其梳洗打扮好盖上红盖头成礼:迎亲:古代婚礼都在傍晚举行。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 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离开新娘家前,新郎新娘分别向父母岳父母叩拜道别。大花 轿。六人八人 十二人抬为佳 新娘到男方家后,由新郎家女眷亲自打开轿门请下新娘再 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也多为女性)将一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新郎新娘二人之间 互牵着红绳走进礼堂忌踩门槛:门槛代表着门面,新娘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并由女童 手持铜镜照在新郎新娘身上,以求幸福圆满拜堂:婚礼的正式部分。在堂前,由仪宾主持 新郎新娘站列 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 乐起,礼成礼后:第二日早晨,新郎新娘一同拜见公婆,新郎也要将家里的所有亲属介绍给新娘然后 新郎新娘向长辈奉茶,第三日,新娘和新郎同去合祭祖先,新娘便正式成为了这家人,婚 礼正式结束。婚后新郎还要准备谢媒人的钱叫做谢媒礼也可以闹媒人等表示感谢古代婚礼叫做“小登科”因此男女的结婚礼服要喜庆庄重多为大红色礼服男子打扮的庄重 正式 通常在身上披一条红绸巾或戴大红花 新娘着红色吉服 上绣吉祥凤鸾的图案 将头发 盘起来 也就是俗称的上头化上妆 头戴凤冠.结婚的时候新娘要用红盖头遮盖头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风俗?在“三拜”的时候,你看那女的蒙着“红盖头”,男的走在前面,用一条“红绸子”扯着女的,进 入“洞房”一当然现在是“椒房”。你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意思?那是“抢婚”的“再现”和表演。“红 盖头”是当时套在头上的麻袋;“红绸子”是绑人的绳子;在绑前是要把女方打晕的,打晕的 工具就是掀起“红盖头”的小木棒。古代的“抢婚”大多是痛苦的,演变到今天成了一种“甜蜜”。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遗留。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 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这一手,跟 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 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 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象抢。而女人臂弯 上所戴手镯,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 子是被人抢走的。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广西云南僳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 抢那么一番。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 归。这个,估计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郎所扔的红包。各地的婚俗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婚俗的一项一一倒宝壶。结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时候新郎 要带些两瓶红酒,到了女方家里后,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后用绿豆把酒瓶装满, 这也就是所谓的宝壶。晚上客人都走光的时候,只留下几个朋友,如果新郎有姐夫的话就 让姐夫倒宝壶,如果没有姐夫的话可以让一个朋友顶替。晚上12点的时候,新郎新娘坐在 床上盘腿而坐,并且要把两人的衣服边对齐抓紧,绿豆要倒在衣服上不能撒了。姐夫手拿 宝壶,开始倒,宝壶口是有筷子或者其他物体堵上的,只有一个小口,这样瓶子里的绿豆 就会出得慢而且少,再加上姐夫手的操作,绿豆经常会卡住出不来,这时姐夫就会假装打 电话一样和其他在场的朋友联系,问宝壶爷咋了,这个接电话的就会出个小节目,并且说“宝 壶爷有点不高兴了,想看看新人的表现。这对新人要表演得让大家都满意了,姐夫就会松 松手,让绿豆再掉几颗。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闹洞房,倒宝壶就象个节目主持人一样把整 个过程串起来,如果朋友兴致很高的话,就会一颗颗的倒,这样就会进行很长时间了,甚 全通宵了。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 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 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 亲,订下婚约以全婚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 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 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 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 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 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 托于丈夫手上。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 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福建婚俗-手帕一方定终身带副碗筷到夫家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 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 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 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 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 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 家吃饭。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 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 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 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 叫做”玩满月”。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 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 结。安徽婚俗-前夜新郎宿女家新娘新郎对换鞋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 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 新娘家进发。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 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 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 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 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 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 果。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青岛婚俗青岛旧的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弃,下面是笔 者对目前青岛婚俗部分略记,供有兴趣者参考:新娘出门不要回头招手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一方面会破坏化妆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 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 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全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计有猪羊肉,十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 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 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 饮交杯酒等。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海南苗族咬手定情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 痕如见人。”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 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 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 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 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 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 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 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 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 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订婚和结婚有什么讲究啊各地的风俗不一样,订婚的过程也可不一样,下面的就供你参考吧; 订婚礼俗记要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 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新郎馆要上路迎娶了!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 不掉哦!(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 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 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 满幸福。(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 家。(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 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 友、媒婆礼。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吃米香,嫁好婿”你总听过吧!所以六礼中要有米香饼。另外,又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 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 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 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男婚女嫁正式登场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 的戒指后才算礼成。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 归啊。汉族-婚俗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 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 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 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 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 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 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 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 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 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 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 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 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 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 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 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耙(俗称“团圆耙”)送到男家,男 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 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 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 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 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 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 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 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 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 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 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 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 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 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 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 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 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 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 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 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 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 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 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 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 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 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 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 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 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 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结婚是戴戒指有那些讲究啊?戒指自古以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它的戴法很有讲究。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一 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 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 讲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一一已经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戴在无名指上。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 的心性。当然,还有一种戒指,无论你戴在那里都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戒指就是一般的 花戒,它只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没有任何拘束。戴戒指是爱的语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在国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还无主,你可以追我”。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 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讲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国 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已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 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戒指不仅仅是装饰品,你喜欢戴哪一类戒指,喜欢戴哪根手指,都会泄露你的心底故事。对女士来说.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喜爱红宝石或红碧玺者,热情似火。.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者.较内向冷淡。.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对男士来说.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味素质,处事严谨。手指与戒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较不计较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