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8941967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建议书报告说明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80.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89.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23%;建设期利息12.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7%;流动资金678.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1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245.52万元,净利润1139.6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6.53%,财务净现值3120.5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7一、 项目概述7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三、 资金筹措方案7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8六、 研究结论8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分析11一、 碳达峰工作原则11二、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12三、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13四、 目前碳排放情况14五、 碳达峰指导思想16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17七、 碳达峰工作原则20八、 年度计划控制21九、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24十、 市场营销的含义25十一、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30十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31十三、 目前碳排放情况33十四、 碳达峰指导思想36十五、 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36十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37十七、 企业营销对策40十八、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41十九、 发展营销组合45第三章 公司组建方案47一、 公司经营宗旨4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7三、 公司组建方式48四、 公司管理体制48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49六、 核心人员介绍53七、 财务会计制度54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58一、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58二、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和分类59三、 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61四、 制订绩效改善计划的程序62五、 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63六、 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66七、 薪酬管理制度79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82一、 优势分析(S)82二、 劣势分析(W)84三、 机会分析(O)84四、 威胁分析(T)85第六章 运营管理模式91一、 公司经营宗旨9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9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92四、 财务会计制度95第七章 公司治理方案99一、 董事会模式99二、 董事及其职责104三、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109四、 董事长及其职责110五、 监事会113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7一、 建设投资估算117建设投资估算表118二、 建设期利息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9三、 流动资金120流动资金估算表120四、 项目总投资12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1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2第九章 经济效益12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8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1三、 偿债能力分析1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第十章 财务管理方案135一、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35二、 短期融资券137三、 财务管理原则141四、 分析与考核145五、 财务管理的内容146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四川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水电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梁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80.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89.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23%;建设期利息12.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7%;流动资金678.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10%。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880.4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69.92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10.57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245.5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39.6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6.5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250.80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880.491.1建设投资万元1189.031.1.1工程费用万元843.041.1.2其他费用万元326.711.1.3预备费万元19.281.2建设期利息万元12.511.3流动资金万元678.952资金筹措万元1880.492.1自筹资金万元1369.922.2银行贷款万元510.573营业收入万元78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6245.525利润总额万元1519.556净利润万元1139.667所得税万元379.898增值税万元291.089税金及附加万元34.9310纳税总额万元705.9011盈亏平衡点万元2250.80产值12回收期年4.0413内部收益率46.5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120.50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碳达峰工作原则1、碳达峰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部署,综合考虑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和成本、产业基础、重大项目布局、能源禀赋等,科学确定各地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目标任务。2、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进碳达峰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梯次有序达峰。3、碳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各类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与市场机制相耦合的低碳政策体系。4、碳达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水多气丰煤少油缺和部分地区风光资源较好的省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在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和碳冲锋,确保安全降碳。二、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一)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理论方法与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分布式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高精度监测,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基础。动态评估全球气候状况,兼顾区域碳排放数据科学监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基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全球及区域碳汇格局、时间尺度、演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二)自主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技术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缺乏温室气体源汇评估的自主核查校验方法和技术平台。建议在监测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推进城市碳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方法体系方面,研发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的多尺度温室气体清单校核方法,融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与高分辨率自下而上动态清单方法,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全局考量双碳行动,全链条进行降碳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即碳达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因此我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生态工程可能的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最优途径,整体考量,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三、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四、 目前碳排放情况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只有争取尽早达峰,并避免追高达峰,才能尽快转向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径。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离不开碳数据监测,只有做好了碳数据监测体系,才能科学有效地支撑双碳行动计划。利用科学测算方法得到的具备超高时空分辨率的碳排放数据价值潜力巨大,它将帮助政策制定者从行业、空间、时间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对碳源、排放路径、排放量等关键因素的系统认知,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个具体碳排放主体,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清单统计核算,二是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清单核算的碳数据测算方法。基于清单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某一区域清单碳排放主体活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的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来计算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通量,进一步分离出人为碳排放量。不论哪种方法,若要把碳排放数据作为规划性、强制性、考核性数据时,必须要有科学和权威的部门牵头组织、做好认定。我国要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分解到不同部门时,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有效统计就成为了重要的基础性、机制性工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的人为源汇清单可用3个层级的方法编制;其中,第一、二层级是排放因子法,第三层级是过程模型法,都统一属于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排放因子法目前还是各个国家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通行方法。由于活动水平资料难以快速更新,且排放因子数据通常是一些有限条件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排放因子法往往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温室气体源-汇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相比而言,过程模型法则可以克服排放因子法的上述不足。但是,过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以及其驱动数据的准备,难度相对较大,这导致过程模型法仅在极少数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部分排放场景较为简单的区域温室气体源-汇清单编制中得到应用。另外,对于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以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模型法的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开展了5个年份的清单编制工作,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技术更迭迅速,与碳排放相关的参数不断变化,目前核算工作仍存在边界不清、能源消费活动水平数据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不合理、不同机构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偏差大且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影响了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五、 碳达峰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双碳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对相关减排措施与政策的成效进行快速评估,最重要的是获取高时效的碳监测数据。新一代碳排放数据监测中卫星遥感观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自上而下方法通过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气象场资料和大气传输模式,利用同化技术反演估算区域源-汇及变化状况。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整体统筹观测,不仅是大众,不少业内人士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存在几点误区。(一)全局考虑碳中和问题,碳数据的使用应针对整个大气圈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正负相抵,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清除(碳汇和捕获)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清除量的数量平衡。可见,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圈层是大气圈,问题导向圈层是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尽量让碳在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循环,有利于控制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由此可见碳中和是面向全局、面向全球的整体问题,针对整个大气圈,应立足整体看问题,而不应是某一产业链或某一生态圈完成了部分碳中和。对于碳数据监测来说,无论是天基监测还是地面监测,都是针对于大气圈的数据监测。碳数据的客观反映,也是反映整个地球或某个特定区域的碳排放情况,不会反映某一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碳达峰碳中和情况。因而,碳中和问题的考量一定需要针对整个大气圈。(二)传统环保问题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减污不一定减碳碳达峰碳中和本身就是环境目标,对环保产品会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将对整个环保产业产生变革甚至重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环保产业或将产生三点趋势: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就需要整体考量,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例如目前较为火热的垃圾制氢,氢能源应用广泛、方便储存运输、零排放,几乎是完美能源。然而,全球目前超过95%的氢气都是由化石燃料制备,商业化制氢存在严重污染。数据显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获得的氢气每生产1吨,就会同时增加9-12吨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并不能说明这款塑料制品可以被简单的无害处理,它依旧会引发一系列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食物短缺等等问题。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可降解塑料是一种减缓垃圾问题的办法,还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因为其制造过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而引发新的碳排放问题。(三)区域碳数据监测不仅是浓度监测,通量监测也同样是难点鉴于二氧化碳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气体,地面监测建站无基础,无论是通量塔、浓度观测地面站、浓度观测高塔站均建站稀少。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可以只涉及浓度监测,区域二氧化碳监测因为考虑到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流动,考虑到其他区域温室气体漂移到本区域的影响,必然涉及通量观测与估算。目前,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涉及到卫星天基监测、地面观测验证,同时地面通量塔现有布局少,建站经费大,覆盖范围不高,这些因素叠加造成目前区域碳排放数据监测与通量计算将是需要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的领域。开展基于大气监测的自上而下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方法研究,目前基于卫星单一数据的监测对于城市区域重访周期长,通量评估精度较低。因此,需针对特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环流的特点,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体系研究。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针对工业排放的管控与溯源,借助前沿技术手段,率先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与通量估算,研发碳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形成区域高精度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评估的全链路技术能力,既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需求,也有助于上海在碳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方面超前布局,助力上海科创中心长远发展。七、 碳达峰工作原则1、碳达峰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部署,综合考虑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和成本、产业基础、重大项目布局、能源禀赋等,科学确定各地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目标任务。2、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进碳达峰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梯次有序达峰。3、碳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各类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与市场机制相耦合的低碳政策体系。4、碳达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水多气丰煤少油缺和部分地区风光资源较好的省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在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和碳冲锋,确保安全降碳。八、 年度计划控制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其他目标能够实现。(一)销售分析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种方法:1、销售差距分析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2、地区销售量分析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二)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三)营销费用率分析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九、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一)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理论方法与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分布式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高精度监测,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基础。动态评估全球气候状况,兼顾区域碳排放数据科学监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基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全球及区域碳汇格局、时间尺度、演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二)自主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技术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缺乏温室气体源汇评估的自主核查校验方法和技术平台。建议在监测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推进城市碳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方法体系方面,研发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的多尺度温室气体清单校核方法,融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与高分辨率自下而上动态清单方法,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全局考量双碳行动,全链条进行降碳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即碳达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因此我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生态工程可能的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最优途径,整体考量,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十、 市场营销的含义(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有上百种,企业界对营销的理解更是各有千秋。美国学者基恩凯洛斯曾将各种市场营销定义分为三类:一是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一种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二是强调市场营销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三是认为市场营销是通过销售渠道把生产企业同市场联系起来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实际上,伴随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营销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表述。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而到1985年,该定义则变成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理念(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2007年AMA公布市场营销的新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者和整个社会有价值的市场供应物的一种活动、制度和过程。”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可以区分其管理定义和社会定义。市场营销管理的定义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顾客价值,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而市场营销的社会定义则是:“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可以通过创造、提供和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得他们的所需所求。”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概念从管理角度其体归纳为下列要点:(1)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是“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2)“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的基本业务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不断地“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的顾客价值和管理顾客关系。(3)交换过程能否高绩效地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二)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1、需要、欲望和需求人类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基石。所谓需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如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会有吃、穿、住、安全、归属、受人尊重、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存在于人类自身生理和社会之中,市场营销者可用不同方式去满足它,但不能凭空创造。欲望是指想得到上述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是个人受不同文化及社会环境影响表现出来的对需要的特定追求。如为满足“解渴”生理需要,人们可能选择(追求)喝开水、茶、汽水、果汁或者矿泉水。市场营销者无法创造需要,但可以影响欲望,并通过创造、开发及销售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欲望。需求是指人们有支付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在营销者看来,需求就是对某特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优秀的公司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顾客的欲望和需求,并据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它们认真研究顾客行为和偏好,分析有关用户调查、产品保证与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观察对比本公司产品及竞争产品的顾客,以了解他们的喜好,培训销售人员以使他们能发现尚未满足的欲望。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不同人群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市场营销者需要通过识别人口、心理和行为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然后选择进入具有最大机会的目标市场。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营销人员都要开发一种产品(服务),在目标客户群心中建立能够提供某些关键利益的定位。3、产品和服务在营销学中,产品特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其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人们购买轿车不是为了得到一种机械,而是要得到它所提供的交通服务。产品实际上只是获得服务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有形物品,也可以是不可触摸的、无形的“服务”,如人员、地点、活动、组织和观念。当我们心情烦闷时,为满足轻松解脱的需要,可以去参加音乐会听歌手演唱(人员);可以到风景区旅游(地点);可以参加校友聚会(活动);可以参加消费者假日俱乐部(组织);也可以参加研讨会接受一种不同的价值观(观念)。市场营销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创造的产品(服务)不管形态如何,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就必然会失败。4、效用、费用和满足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消费者通常根据这种对产品价值的主观评价和支付的费用来做出购买决定。如某人为解决其每天上班的交通需要,他会对可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选择组合(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出租车等)和他的需要组合(如速度、安全、方便、舒适、节约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哪一种产品能提供最大的总满足。假如他主要对速度和舒适感兴趣,也许会考虑购买汽车。但是,汽车购买与使用的费用要比自行车高许多。若购买汽车,他必须放弃用其有限收入可购置的许多其他产品(服务)。因此,他将全面衡量产品的费用和效用,选择购买能使每一元花费带来最大效用的产品。5、交换、交易和关系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营销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交换概念之中。交易是交换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交换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交换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一项协议,我们就称之为发生了交易。交易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币交易,如甲支付800元给商店而得到一台微波炉;二是非货币交易,包括以物易物、以服务易服务的交易等。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营销可称之为交易营销。为使企业获得较之交易营销所得到的更多,就需要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营销者与有价值的顾客、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以及广告代理、科研机构等建立、保持并加强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目的的营销方式。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内容。同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要靠长期承诺和提供优质产品、良好服务和公平价格,以及加强经济、技术和社会各方面联系来实现。关系营销可以节约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其营销宗旨从追求每一次交易利润最大化转向与顾客和其他关联方共同长期利益最大化,即实现“双赢”或“多赢”。企业建立起这种以战略结盟为特征的高效营销网络,也就使竞争模式由原来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整个网络团队之间的竞争。6、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者在交换双方中,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主动、更积极地寻求交换,我们就将前者称为市场营销者,后者称为潜在顾客。换句话说,所谓市场营销者,是指希望从别人那里取得资源并愿意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的人。市场营销者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当买卖双方都表现积极时,我们就把双方都称为市场营销者,并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市场营销。十一、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十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十三、 目前碳排放情况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只有争取尽早达峰,并避免追高达峰,才能尽快转向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径。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离不开碳数据监测,只有做好了碳数据监测体系,才能科学有效地支撑双碳行动计划。利用科学测算方法得到的具备超高时空分辨率的碳排放数据价值潜力巨大,它将帮助政策制定者从行业、空间、时间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对碳源、排放路径、排放量等关键因素的系统认知,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个具体碳排放主体,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清单统计核算,二是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清单核算的碳数据测算方法。基于清单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某一区域清单碳排放主体活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的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来计算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通量,进一步分离出人为碳排放量。不论哪种方法,若要把碳排放数据作为规划性、强制性、考核性数据时,必须要有科学和权威的部门牵头组织、做好认定。我国要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分解到不同部门时,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有效统计就成为了重要的基础性、机制性工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的人为源汇清单可用3个层级的方法编制;其中,第一、二层级是排放因子法,第三层级是过程模型法,都统一属于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排放因子法目前还是各个国家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通行方法。由于活动水平资料难以快速更新,且排放因子数据通常是一些有限条件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排放因子法往往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温室气体源-汇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相比而言,过程模型法则可以克服排放因子法的上述不足。但是,过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以及其驱动数据的准备,难度相对较大,这导致过程模型法仅在极少数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部分排放场景较为简单的区域温室气体源-汇清单编制中得到应用。另外,对于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以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模型法的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开展了5个年份的清单编制工作,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技术更迭迅速,与碳排放相关的参数不断变化,目前核算工作仍存在边界不清、能源消费活动水平数据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不合理、不同机构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偏差大且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影响了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十四、 碳达峰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十五、 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顾客为获得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觉”,往往不惜花费较多的代价。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逐步从温饱需要向感性需求发展,但还没到可以为一个愉悦的体验而付出太多金钱的程度。在中国操作体验营销要把实质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让消费者进行愉悦体验的同时获得实质的利益,营销活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星巴克在中国难以大面积推广,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获得成功就可以证明这点。2、合理合法体验式营销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与地域差异关系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体验营销活动的安排,必然适应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既富有新意,又合乎常理。同样的道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既存在差别,又极其复杂,体验营销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十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双碳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对相关减排措施与政策的成效进行快速评估,最重要的是获取高时效的碳监测数据。新一代碳排放数据监测中卫星遥感观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自上而下方法通过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气象场资料和大气传输模式,利用同化技术反演估算区域源-汇及变化状况。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整体统筹观测,不仅是大众,不少业内人士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存在几点误区。(一)全局考虑碳中和问题,碳数据的使用应针对整个大气圈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正负相抵,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清除(碳汇和捕获)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清除量的数量平衡。可见,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圈层是大气圈,问题导向圈层是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尽量让碳在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循环,有利于控制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由此可见碳中和是面向全局、面向全球的整体问题,针对整个大气圈,应立足整体看问题,而不应是某一产业链或某一生态圈完成了部分碳中和。对于碳数据监测来说,无论是天基监测还是地面监测,都是针对于大气圈的数据监测。碳数据的客观反映,也是反映整个地球或某个特定区域的碳排放情况,不会反映某一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碳达峰碳中和情况。因而,碳中和问题的考量一定需要针对整个大气圈。(二)传统环保问题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减污不一定减碳碳达峰碳中和本身就是环境目标,对环保产品会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将对整个环保产业产生变革甚至重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环保产业或将产生三点趋势: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就需要整体考量,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例如目前较为火热的垃圾制氢,氢能源应用广泛、方便储存运输、零排放,几乎是完美能源。然而,全球目前超过95%的氢气都是由化石燃料制备,商业化制氢存在严重污染。数据显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获得的氢气每生产1吨,就会同时增加9-12吨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并不能说明这款塑料制品可以被简单的无害处理,它依旧会引发一系列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食物短缺等等问题。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可降解塑料是一种减缓垃圾问题的办法,还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因为其制造过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而引发新的碳排放问题。(三)区域碳数据监测不仅是浓度监测,通量监测也同样是难点鉴于二氧化碳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气体,地面监测建站无基础,无论是通量塔、浓度观测地面站、浓度观测高塔站均建站稀少。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可以只涉及浓度监测,区域二氧化碳监测因为考虑到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流动,考虑到其他区域温室气体漂移到本区域的影响,必然涉及通量观测与估算。目前,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涉及到卫星天基监测、地面观测验证,同时地面通量塔现有布局少,建站经费大,覆盖范围不高,这些因素叠加造成目前区域碳排放数据监测与通量计算将是需要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的领域。开展基于大气监测的自上而下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方法研究,目前基于卫星单一数据的监测对于城市区域重访周期长,通量评估精度较低。因此,需针对特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环流的特点,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体系研究。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针对工业排放的管控与溯源,借助前沿技术手段,率先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与通量估算,研发碳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形成区域高精度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评估的全链路技术能力,既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需求,也有助于上海在碳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方面超前布局,助力上海科创中心长远发展。十七、 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十八、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