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8737968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科举制度的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秦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和“军功爵制”。西周采用“天子 分封天下”的惯例,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管理,按血统世袭。汉朝的察举制度, 由官员在民间推荐。三种古代的人才选用制度弊端显见,难以确保一流人才为国家服务。“世 卿世禄”和西周采用的世袭制使贵族享有特权,国家的管理难以被具有才能的百姓获得。“军 功爵制”是在战争状态下的特殊人才选拔制度,目的不在于管理国家,而在于为国家拓展疆 土。这种封赏式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的只是暴力而非理性的行政管理。察举制察举制缺乏客 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终于,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 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 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科举制度的确立影响了今后1300年左右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得不说,科举的存在,必定有 它的合理性。科举制度经过隋朝的起源,唐朝的完备,宋朝的改革,直到明朝达到顶峰。就是在明朝, 推出了被广受批评的一种文体“八股文”,和仿照古人立言。八股可以说是明朝的发明创造, 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作为科举制度的巨大 改变,八股文值得分析。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 作,第三场靠时务策论,就是分析案例,颇有点应用文的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 是取士的关键。那时候的考生们不需要在考前复习很多东西,因为他们而言,只要背好四书 五经就行了,题目只能在这里出,范围比较小,而且写文章时有规定的字数,一般不超过五 百字。表象上来说,似乎八股文是对科举制度的改良,事实上并不是。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几个部分, 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而字数也有规定,一般不超过五百字。八股文对文章格式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 生的发挥。所以就出现了考生凑字数的现象。表面看过去很工整,但实际上废话连篇。八股 文不仅从格式上限制了考生的发挥,更在思想上限制了考生。明朝规定,所有考生不能写自 己的观点,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而所谓“古人”只指朱熹。这无疑将考题的范围一缩再缩。 试想泱泱大国,众多考生却被格式、字数、文章立意所禁锢,的确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 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可见,八 股文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限制越多有时候可能越能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如 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不仅是作文章上的高手,更是政治上的大腕。总的看来,八股文还是弊多利少,禁锢人们的思维,影响深远,直到近代,人们还以 考过八股为荣,比如陈独秀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都是前清的秀才,陈独秀曾经问蒋梦麟 考的是什么秀才,蒋梦麟回答是策论秀才,陈独秀非常得意,说自己考的是八股秀才,比策 论秀才值钱。蒋梦麟连忙作揖。这种情景一般都出现在明朝官员摆资历时,竟然影响到清末, 实为可怕。虽然八股广受批判,但长达一千三百年左右的科举制度有他的历史必然性。它向全社会 敞开了大门,无论出身贵贱,均有通过考试进入上层社会甚至获得辅佐皇帝的机会。在讲血 缘讲出身的封建社会,能出现相对公平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个人认为它 本身的存在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至少,如果没有科举,我国的历史文化可能就没有现 在如此绚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