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672086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分析 摘要:教学主管部门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不断完善为高校开展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各高校学风建设实践的梳理分析发现,因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更为复杂,社会角色更加多元,学风建设要基于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系统性思考,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构建研究生导师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落细落实的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关键词: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生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求学、教学、治学的风气,是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精神和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思想认识、教学质量、学习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一、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政策依据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2009年教育部专门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领导,以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2。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之后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第40号令)等文件相继对加强学风和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提出要求,以推动高校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关于学风建设的要求。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这些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与不断完善,为高校开展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政策文件指导下,教育部自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开始,将学风列为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质量保证方面的指标项。随着各高校对学风教育与学风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学风建设举措,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复旦大学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启动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配套专著及系列教材;编写计划,已编写出版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读本、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读本、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百例、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规范百问、研究生导师学术行为规范读本等专著及若干研究生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类课程教材3。西安邮电大学构建乐学-动力、辅学-帮扶、督学-养成、优学-创新、勤学-示范、导学-相长六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激发学习动力、筑牢专业思想、深化学业指导、特殊群体帮扶等9项具体措施5。清华大学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年修订完善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在学风建设的制度与管理文件指导下,各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基于学科特色的学风相关制度,例如,膜生物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定了学术道德建设规定;经管学院有关于处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公管学院有师生在线教学自律守则。此外,研究生院从2014年开始为全校研究生开设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系列课程。清华大学还将2019年作为学风建设年;,集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讨论,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讨论基础上,凝聚共识,2020年形成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委发202012号2),提出学风建设要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守学术底线,提升学术品位;、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等学风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求6。2019年,各高校围绕学风建设展开的一系列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等教学配套改革,被中国教育报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力点,将2019年称为高校学风建设年;5。三、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特点对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的深入学习理解以及对各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探索的梳理分析发现,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更为复杂,社会角色更加多元,其学风建设有着以下特点:(一)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的事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7。研究培养过程中需要有教师融入课程的学术伦理和科研中的行为示范,有管理制度中的学术规范准则和学术不端行为监督处理,有基于学校传统的学术文化建设等。因此,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不仅要坚守学术底线不可逾越,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发力点,是系统性工程,是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基础和保障。(二)学风建设要基于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不同于本科生的统一培养计划建制式培养,研究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分,有传统的学术导向研究生和实践导向的专业学位之分。不同学科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环节不一样,学术规范的侧重点就会有所区别,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和长效。因此,在共同的学术底线基础上,分析不同学生的痛点,对症下药,才能以学风建设为契机有针对性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点内容研究生在学风中的常见问题包括:课程作业和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考试中的诚信与纪律问题、修业年限内无法完成培养环节问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学矛盾等。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析,学风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管理。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学风建设的系统(图1)。(一)树立优良的教学风貌,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入学导向中融入学术规范和专业伦理教育。在选导师环节,实行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积极推动导师密切联系研究生,形成了师生良性互动。在教学环节,推行案例教学,严格把控课堂规模,加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推动教师之间的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助教队伍建设,制定助教管理规定,学期初进行工作培训,学期末进行打分考核,保证非全日制学生的出勤及上课质量。在论文环节,强化学位论文指导的制度安排,开展论文导师的职业伦理教育。把以学生为本;的教风贯彻到教学和育人实践中,实现导学互动、教学相长。(二)健全规范的学术意识,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认知基础从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重视学术规范,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研究、职业引导中不断融入学术规范与科研伦理教育,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强化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研究生培养项目主任教师、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研究生学风建设讨论与交流,以保证论文原创、考试诚信为底线,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营造学术文化氛围,传递学风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三)完善规则,科学管理,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提供制度建设与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各研究生项目培养委员会专家的作用和专业教学管理团队的行政支持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需求,学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完善培养过程的学术规则,制定不同培养项目的质量标准、培养政策和学术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具体包括不同项目的运行流程与服务标准;落实质量监控措施,具体包括与导师、研究所、学位分委员会配合把控培养环节中的节点、纠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等。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构建研究生导师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落细落实的工作机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风,以优良的教风引领学风建设;坚守自律诚信;的学风,以规范的学术意识推动学风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坚实的工作基础保障学风建设;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成就学风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以严谨的服务标准促进学风建设;落实质量监控措施,以严明的纪律要求把关学风建设。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运用制度力量来规范学术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多措并举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带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1摘自2002年5月15日16日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长沙)上的讲话.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的通知Z.2009-10-29.3摘自教育部研究生司信息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4范九伦.构建以本为本;学风建设新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9-03-04.5董鲁皖龙,万玉凤.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N.中国教育报,2020-03-17.6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Z.2020-03-13.7杨斌.导学思政;凝聚三全育人合力.中国教育报N.2020-0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