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8644310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6九上东丽期末)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9丽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它(y)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_在无边的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c)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选自泰戈尔吉檀迦利)(1) 划线字“薄”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bB . bo(2)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消融B . 销溶(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c_山越谷_予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7九上邵阳月考) 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完成题目。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1)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写的长篇小说_。 (2)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七上遂川期末)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 (20分) (2017七下沙县月考) 读“叶圣陶二三事”回答下列小题。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1) 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写文章的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 第二段从哪一方面体现叶圣陶先生在写文章时的写话风格?(4) 品析“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这句话中划线词“像话”的含义。6. (25分) (2018七上武汉月考)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选自2016年百科知识,有删改)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链接四:功能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B .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C .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D .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2)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B .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C .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D .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3)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B .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C .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D .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 (j):迷信鬼神和灾祥。(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孙叔敖疾 _王数封我矣_(2) 翻译下面的句子。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3) 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4)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 (1分) 题目:那次,我与 擦肩而过要求:首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失败”“荣誉”“批评”等。要有恰当的议论和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1、2-2、2-3、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3-1、3-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1、5-2、5-3、5-4、6-1、6-2、6-3、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