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855901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一、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一)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本规划结合阳信县实际,从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方面,通过23项重点工程提升阳信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阳信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总投资概算75729亿元。1、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效益本规划各项工程实施可使阳信县生态环境得到更高水平改善和进一步保护,绿化面积相应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污染物排放处置更加规范,城乡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城乡垃圾收运分类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另外,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增添城市魅力,使阳信县朝着更时尚的目标不断迈进。宜人的生态环境将推动阳信县的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并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最终构建高效、集约的生态产业体系。2、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效益本规划各项工程实施可促进阳信县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经济水平快速发展。阳信县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经济系统将始终保持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下运行,整个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提高,经济系统将走上高速、高效、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随着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开展,阳信县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吸引投资和激发经济活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工业聚集效益将日益明显,投资回报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为吸引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奠定基础。促进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进塑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建成先进制造强县、人才强县和数字强县提供支撑。3、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效益本规划实施可使阳信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改善居民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阳信县形象,提高地区知名度。环境改善还将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旅游行业发展、增加第三产业的需求,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规划实施还将全面增强阳信县生态文化软实力,促使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推进阳信县逐步建成文化强县、教育强县、体育强县、健康强县。同时,有效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经济损失,社会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充分共享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二、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1)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阳信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发挥生态阳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和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强化对相关乡镇及部门的督促落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增加到实绩考核中;加大生态系列创建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深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完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全力做好环保督察保障工作。建立环境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2)建立县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同责一岗双责,助推阳信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成立县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制定县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从责任分工到考核问责的生态环保闭环责任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体制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河长制办公室,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重点实施治理污水、整治八乱、控水节水、生态提升、依法管护五大行动。目前阳信县在德惠新河、秦口河(沟盘河)、白杨河、东支流、沙河等15条河道和幸福水库等3座水库分别设县级河长,由县级领导担任河长,落实县级河长15名,乡镇段河长44名。建立了河长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河湖巡查制度、水域占用补偿制度等6项制度。全面实行林长制,制定林长会议制度、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现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推进森林、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压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建立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入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多部门与司法审判衔接、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自2020年起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截至目前已针对8起案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2020年6起案件均已完结并通过专家验收。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试点。(3)依法开展生态文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阳信县已完成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阳信国际工业园、阳信县陈楼工贸园区、阳信县西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原阳信县鲁北循环经济产业园)、阳信县陆港物流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完成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阳信国际工业园、阳信县陈楼工贸园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下一步将依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持续落实其它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并积极沟通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规划的主管部门,落实规划环评相关文件,对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及其意义(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加快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寻求工业发展和利益,而是综合考虑人类的生存条件。任重而道远,所谓破坏容易,治理难。农业生态粮食安全、工业治理、空气质量等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将生态与社会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大力保护生态系统,建立科学的生态机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和开展生态文明工作建设,这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所需。全力推动生态社会主义文明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能够享受优美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提供的科学方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期待。四、 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绿色发展严格按照省、市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推进污染防治,实现电解铝、地炼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整合转型,完成了市级下达的煤炭压减和能耗双控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2019-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1922亿元增长为2567亿元,三年增长率分别为5%、29%、8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324:3946:4730调整为2021年的148:388:464。农业实力强,阳信县有鸭梨之乡、全国畜牧百强县、中国第一牛县之称。阳信县鸭梨产量居山东之首,以优质佳品驰名中外,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旅游协调发展,在阳信县万亩梨园景区现建有观花台、中国鸭梨之乡纪念碑,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牧业绿色发展,打造中国第一牛县,形成从饲草种植犊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牛副产品加工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获得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三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资源节约型发展,阳信县是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山东绿色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地县,在农业生产中探索出高效节水灌溉建管一体的阳信经验,通过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验收。金阳街道办事处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翟王镇是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温店镇被山东省能源局评为绿色能源示范村镇。五、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1、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阳信县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仍需完善;环境管理监管机制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部门联动共治机制尚需完善,全局意识、补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尚待进一步落实,企业承担生态文明责任的机制缺乏,监督、评价考核机制不够完善。2、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阳信县近三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仍未达到二级标准,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一部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形势严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散乱污清理整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PM25、PM10浓度达到上级管控要求,臭氧成为影响夏秋季节空气质量的首位污染物,复合型空气污染问题成因复杂;区域内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提升仍需保持迅猛趋势,城镇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态系统本底脆弱,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有待提升。3、生态文明产业结构需要继续优化阳信县近年来以四新促四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共融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第二产业比重依旧较高,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较大,需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化,逐步实现绿色能源替代。4、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仍需优化老城更新活力不足,新城开发要素受限,乡村振兴路子不宽,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急需拓展,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面临诸多制约,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有待进一步统筹融合。六、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原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牢牢把握优化开发区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及自然资源可承载基础上,巩固提升阳信县的生态优势。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同步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布局,重点突破,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结合不同区域发展特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解决经济、环境、民生等关键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阳信县整体的综合竞争力。科学制定规划发展目标,落实具体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阳信县各镇街水、林、田、草等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兼包并蓄、勇于创新,打造富强秀美、文明幸福黄河三角洲精致城市,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阳信县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部门推进,社会合作,公众参与的发展主线,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服务保障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面推动阳信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引导阳信县人民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的必然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作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只有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人们的需要才得以满足,美好生活的愿望才得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幅蓝天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充分发挥生态的优势,就拉长了发展的链条,增进了人民的福祉。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被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终将被历史淘汰。利用科技和创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才是长远之策,才能在与强国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三)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就是聚宝盆、摇钱树,不能吃着祖宗的饭,还砸子孙的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一切财富的基础,是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依托,只有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后代才得以延续,才能在祖国的净土上繁衍生息,实现永续发展。(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能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最终导致其枯竭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迫使必须寻找新的可代替能源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压力,天然气、可燃冰等新型能源的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人类即将步入洁净新能源时代。(五)生态文明建设是融入生态理念应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密切配合。国家要建立低碳经济体系,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增强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落后企业转型,支持采摘、草牧业、沙棘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生态旅游业,倡导生态富民,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日复一日地制造、加工、装配着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的生产生活资料。要实现生态、绿色生产,企业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将绿色生产理念上升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时刻關注生产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地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其次,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加工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逐步从低端的组装、装配的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型高端科技企业转型,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飞跃;最后,在消费流通领域,企业要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对产品的包装要讲究适度,避免过度包装,真正将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到产品之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弥补法律上的漏洞,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严管,在过程中严格执行,從结果上严厉问责。巩固环境改善成果离不开严格监管、铁腕治污,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予以严格处罚,建立问责制来倒逼生态的良好,用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树立模范典型和诚信经营意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作为社会公民,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社会参与度,积极行使自己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谨慎负责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自觉加入参与到社会、社区的决策中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妥善管理好自己分内的事务。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人们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到建设生态博物馆,小到在社区和道路两旁的宣传栏里利用文字、图片普及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在全社会掀起共同学习生态知识的热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进行文化生产的企业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文化作品的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塑造鲜明的主题,以影视作品、相声小品、魔术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实现优秀的文化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目的,使人们群众在休闲娱乐之时也能受到影响、熏陶、感染,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摒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行为习惯,在维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社会建设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社会公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首先,公众要自觉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购买衣物时尽量选择天然棉质为原材料且颜色较浅的产品,尽量不要购买含有化学添加剂成分、含有染料的衣物,要崇尚简约、轻便的生活观;在食品方面,要尽量购买绿色纯天然无公害不含添加剂带有绿色产品标识的食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可以种植绿色蔬菜、水果,尽量多食用清淡、新鲜的食物,减少吃煎、烤、炸等油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有危害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