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锦集十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417923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6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教案锦集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虞美人教案锦集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虞美人教案锦集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虞美人教案锦集十篇 虞美人教案篇1(4108字)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眼:愁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李煜的“愁”:(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1: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2: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师:很好。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板书: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比喻对比。(“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发问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总结: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六、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七、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写愁的诗词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的无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状(或体积)八、评价李煜(或我看李煜)(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二)勾践与李煜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勾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李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九、课堂作业:熟读、背诵。找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意象,写一篇作文(课堂上如有时间就先谈谈自己的构思)十、教学反思: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用勾践的事例,主要是想教会学生对待生活须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事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像李煜那样,只会借梧桐,借江水来抒发自己的无奈,而要学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夺回天下,永远把生活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强者。虞美人教案篇2(3552字)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2、提高诗歌鉴能力。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3、当堂背诵本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1、提问学生2、教师补充“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三、简介作者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四、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五、集体朗诵(多媒体显示朗读MTV)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七、品味诗歌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对比手法: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教师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5、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教师点拨: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时明月汉时关。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长亭:送别之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八、播放歌曲虞美人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九、学生背诵全词。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十、延伸阅读(课堂练习)1、课后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1、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2、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3、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4、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1、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2、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3、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4、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十一、小结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十三、课后思考试分析本词的主旨,找出词的“词眼”。虞美人教案篇3(4829字)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的语文教师鞠海侠。我来自遥远的北方,今天有幸来到江南,来到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有幸与你们相识,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站在这里,想起了郑愁予的几句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探究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虞美人一词篇幅短小,仅有八句话,但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广的情感!主要写的是词人从一国之君沦落为亡国之奴的人生境遇的改变,以致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和着血泪的悲叹。2、学情分析:本词虽是双调,却很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诗歌教学的鉴赏要求,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诵读领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体悟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理解主旨句的丰富内涵,感受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难点:对主旨句的深刻理解,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1、我想在教法上以激发兴趣,问题导引,讨论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_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获得新的认识。2、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李煜的生平资料,并搜集有关虞美人的鉴赏性文字,以及李煜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探究_的意境、语言和情感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四、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导入品味鉴赏总结为了先声夺人,打动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冰冷的月光,狭小的殿堂,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们就来静静聆听这首虞美人。播放徐小凤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我们也来欣赏一下。)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李煜的一生,传奇而浪漫,大起而大落。我设想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把握他的生活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所带给他的词作内容和和风格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七月初七的出生以及七月初七的死亡,这是一种宿命还是一种巧合,还有他的重瞳的传说,他对佛教的信仰都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了解走进李煜的热情。我们更多地关注李煜,其实就是在关注他的作品。我觉得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是解读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主体部分是品味鉴赏:我安排了这样的六个环节:听读品评仿背。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在活动,我们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三者的对话,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听:同学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我们也来一起听一遍)读:听完朗诵录音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可学生代表朗读,也可分组竞读,或集体诵读。提出具体诵读要求,抓住一个“愁”字,要读出悠远、悲伤、无奈的味道。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有琅琅的书声,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可以唤起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品:品味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我想采用设问导思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力求随着_脉络的展开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我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或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是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由于学生个人的体验和经历不同,他们所喜欢的词句也可能不尽相同。我也问过我读初三的女儿,她说喜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我问为什么?她说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相类似,桃花又开,人已不在,有点物是人非的苍凉的味道。是啊,这在与不在之间。变与不变之间承载太多的酸甜苦辣,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那就按照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体现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如何理解全词的主旨句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句中的情感性词语标志,那就是“愁”,进而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了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无穷无尽。为了加深对这句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回忆:这愁和相见欢中的哪句相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做到温故而知新。再做深入的探讨研究:那么作者究竟为什么而愁呢?也就是他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决的办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知人论事,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把握,二是从课文的内容提取信息,赏析前六句,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李煜为什么而愁了,荣华富贵没有了,故国家园没有了,帝王江山没有了,阅尽了人间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是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引导学生探讨其它写“愁”的诗句,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拓展,与本课的主旨句进行比较,加深对作者的愁绪愁怀的理解。(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比如学生会举出许多写“月”的诗句,挖掘出“月”这个意象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含义。评:用一句话评价李煜其人或其词。可评价作为一个词人的成功之处,也可评价他作为一个君王的失败之处。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前人的评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品尝到劳动后喜悦与快乐。学生搜集到的评语可能会有: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亡国之后成词宗。”“亡国之音哀以思”学生也可会有自己独到而精彩的评介,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实力。在这里引导学生从李煜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提示学生联系伶官传序中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许多同学由李煜会想到勾践,比较二者作为亡国之君的不同。勾践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李煜面对故国,只是日夕以泪洗面,只是用他溢满忧伤的语言,诠释了他难以名状的痛苦,历史将他变成一个弃儿,而他个人沉沦于苦痛无可自拔,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也恰恰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词牌虞美人的由来,当年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虞姬的悲剧故事。由此,引导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李煜与项羽同是末路王族,同有绝笔之作,垓下歌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略)在品味评价这一环节中,抓好两点,一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二是关注重视学生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学生个人的理解和体验虽然很粗糙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仿:如有兴趣,学生可自填一阕虞美人。学会遣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格式和内容要求。格式:上下阙的字数以及每一句的字数必须与原文相同,内容可取材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可就地取材,以学习李煜词作的感受为内容。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此之谓,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齐背这首词。最后是教师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附板书设计:何时了知多少往事之哀又东风不堪回首,愁亡国之痛应犹在朱颜改物是人非虞美人教案篇4(1028字)教学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迁移训练(5分钟)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虞美人教案篇5(3114字)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内容与形式总理。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2具体研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5课堂小结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业1延伸阅读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2预习思考题(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虞美人教案篇6(2199字)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3.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二、介绍作者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2教师范读诗歌。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明确:愁。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学生齐读上片1.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明确:春花最美,秋月最亮,然而,如此美景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的生活无尽的延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2.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情景散文。学生齐读下片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6.拓展: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六、课堂小结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七、课堂活动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2.李煜,我想对你说。虞美人教案篇7(2916字)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2、理解_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学习重点:1、理解_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2、体会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学习过程:导读作者及背景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导学、导思诗歌鉴赏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2、为什么而愁?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7、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虚写: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将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对比: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发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一唱三叹,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致。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导练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2背诵这首词。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配餐作业(22)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30日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窈窕(yo)惊蛰(zh)B、漫溯(s)庐冢(zhng)雕栏玉砌(qi)C、羯鼓(ji)青荇(xng)愀然(qio)D、滂沱(png)瑰怪(gu)深思慎取(s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二、课内阅读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三、课外阅读阅读李煜的词,完成下列问题。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虞美人教案篇8(2791字)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2.提高诗歌鉴能力。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3、当堂背诵本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1.提问学生2.教师补充“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三、播放虞美人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五、集体朗诵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对比手法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