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8232589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提高审计质量是实现审计“免疫系统” 功能的前提,因此规范审计行为,朋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是国家审计准则 的要求,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审计质量 控制的意见与措施进行一些浅议。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所谓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 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 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在规定的程序中运作,以便达 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质量控制, 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是系统控制审计组织为使其所承担的工作能够按照审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确保审计工作 质量,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为实现审计质量 目标,按照规定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活动。系统性是审计质 量控制的显著特征,由于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工作 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横向看,系统性表现在 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 终。鉴于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性这一显著特征,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控制体 系,该体系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论、方法 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 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对人员素质的控制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对各种问题的 处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而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因此审计组织应建立保证审计人 员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并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随时予以监督。审计人员应定期 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回避 的人际关系;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关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本 组织独立性的情况。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工作。审计组织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全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 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应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保证 聘用的人员都能胜任工作;还应建立科学的、严格的、与淘汰相结合的晋升制度, 通过有效的竞争上岗、项目招投标、整合内部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即对审计人员 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调配)等方式,优胜劣汰,以保证各阶层的审计人员都能安 其位、胜其任、展其能、出其绩。在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 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的信息和有关资料,比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 外专家的评论,有关新颁布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审计人员在实 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二)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1. 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 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 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 不愿做审前调查或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 以往的经验对待,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 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 责任和风险。因此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 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 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 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 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 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 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2. 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实施方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审计实施方案是 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 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 的方向;其次,实施方案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 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 员的随意性;第三,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严 格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 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它对实施审 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研究,基本摸清被审计行业、单位财 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提高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每一项审计都 能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3.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审计中,由于工作日比 较长,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审计现场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规范操作之上。首先, 应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 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直接、有效、确 凿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必须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足以支持审计处理处罚 决定,然后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规范、手续完备、 有理有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人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它反 映了审计人员每日实施审计的全过程,是规范工作、提高质量的直接手段,对审 计人员自身而言,若能在审计期间坚持记录审计日记,也能避免审计线索的遗漏、 逐渐形成更系统、完整的审计思路。由于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分 工和要求编写的,因此,审计日记既可以体现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即 反映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做了没有”,也可以反映审计方案制定水平的高 低,审计方案“这样做行不行”,随时根据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 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这样一来,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就能紧紧地 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4. 优化审计报告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 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 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项目管理者应再次核对审计实 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问题的漏查,及时 采取补救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 为依据,它的材料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次具体工作内容,因此在出 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完成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计取证数 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对问题的定性准确,且必须根 据法律法规评价审计项目,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 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在报告中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 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和加 工提炼,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 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对事关改革和 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报告,切实提高报告的 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审计报告表述方式的研究,报告既要用绝对数 说明事实,还要注意用相对数表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 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和可行对策建议。这里,将审前调查、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和报告编制于一个部分阐述,因为 这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贯穿在审计这一过程当中,对它们的控制又构成 了审计作业过程控制的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审计人员应把握原则性、灵活性 和创新性三个原则。原则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审计事项进行 审计,同时把好“三关”,即“深究细查”关、“如实报告”关和“妥善处理”关。 “深究细查”就是通过查“死帐”和调查“活情况”,透彻地了解、掌握被审计 单位的真实现状,特别不能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如实报告”既是对审计人 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审计机关能否做出正确结论,提出合理意见、建议 的关键,重点是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深究细查”发现的问题如实反映,同 时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是在 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上,正确处理现行法规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坚持原则, 确保客观公正。灵活性是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处理突发问题的考验,审计实施是在一个 由审计组织、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等多种部门交织在一起的系统中进行,所遇 到的问题也将远远超出审计人员事前的预想和准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灵活应对 一切突发事项,如在审计中发现在实施方案之外但却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应该按 照程序和规定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同时调整人员安排,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 一套完善的审计准备;同样,曾经复杂的审计事项,随着审计方法的进步,如今 已逐渐变得简单化,对这样的审计事项应尽快准确定性,分配审计人员到更为复 杂的审计事项中。这样,审计中把握灵活性原则,将有助于审计成果的扩大和审 计资源的节约,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创新性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审计思路。在 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的今天,处在这一系统中的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 审计方法与审计思路已经渐渐不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 计思路,提高审计技术,如大胆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同时重视交流的作用, 在审计中经常交流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这样,借鉴与创造的结合,更有利于审 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三)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跟踪落实和整理档案阶段的工作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计成果的 最终体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 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把它作为 巩固审计成果、扩大效果的一项具体措施,切实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 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 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材料,做好建立审计档案工作,并做好被审计单位资料 库的建立工作,为日后的审计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审计后续阶段,建议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 评价包括对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 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 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 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 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 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也很多, 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的各项工作和整个过程,审计中的每一项具体 工作均需以审计质量为立足点,使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项目始终,从审前准备到 审计后续工作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审计质量。只有重视审计质量,才能规 范审计人员在各阶段的行为,保证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成 为审计精品,同时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三、当前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一)在审计手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 式已经受到挑战,增加审计的科技含量,推进审计技术进步已显得尤为重要。如 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和审计实施系统(AO系统)的运用多数还处于摸索和尝试阶 段,在审计管理经验以及审计模块的开发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还没有充分 发挥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效能,因此在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上还有待逐步提高。(二)在审计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内部控制审计、抽样测评还没有 被广泛的运用于审计实践,审计监督的职能还不能在各个领域、各种行业做到充 分发挥,需要打破传统审计方法,适应形式的发展,在审计方法上做到有所创新、 有所改进,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三)在集体审定方面需要进步加强。要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就 必须执行集体审定制度,重大事项必须通过集体审定、集体会诊。(四)在执行审计署六号令的认识上有误区。主要体现在审计日记的记录上 还不够及时、完整。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就必须要严把审计日记关,审计组长 和审计人员都要对审计事项真实完整地编写审计日记,在此基础上,编写审计工 作底稿,这既是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一个依据,也是保护审计人员的一个依据, 有利于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多数审计人员认识还不够深, 体现在审计实践中感到审计日记记录麻烦、必要性不大,因此造成记录不够及时、 完整。四、深化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一)创造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是人,因此,审计质量控制要做到常抓不懈。首先就要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 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奠定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 高审计工作质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其次要 采取办学习班、倡导自学、参加普法考试、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审计法、 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注重抓好审计署六号令和财政违 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学习,要通过选派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 审计准则培训班、业务知识培训班以及有关加强审计质量的培训等形式,努力培 养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力求通过深入扎实的培训学习,规范审计行为,着力 提高审计质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二)抓住关键环节,审计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审计质 量,切实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就要认真执行审计 署六号令,全面加强审计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把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 的全过程。1. 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坚持严把“六关”。即:计划关,要认真开展调查研 究工作,围绕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 题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间关,对每个项目都要规定完成时限;统计关,每 个审计项目结后,审计小组要填写明细表,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复核关,每个审 计项目结束后,综合法规科复核人员都要对审计文书进行全面复核,提出复核意 见;质量关,要通过督办审计决定落实暂行办法、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等来加强内部管理,对审计意见、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维护审计执 法的严肃性;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 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以此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2.制定审计方案做到科学合理。在审计方案的制定上,掌握全局,突出重点, 审计项目实施前深入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 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 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3.抓好审计的审中控制。每个审计项目审计实施之前,都要进行审前公示, 由监察室负责实施监督,在被审单位张贴审前公示,审计组设廉政监督员;审计 项目结束撤点之前,局长、分管局长都要听取审计小组的专题报告,以便更加全 面、客观地分析总结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从事实、法律、文字、审计评价等方面 认真分析,做到集思广益,培养审计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打造精品项 目。4.规范审计复核审理。为使复核审理进一步规范,要制订关于加强审计质 量控制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审计复核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审定制度等, 规定凡是本系统范围内实施的审计项目均要实行集体审定制度。要实行主审、审 计组长、业务科长、复核人员、综合法规科科长、分管局长和集体审理委员会七 级负责制,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 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5.严把审计文书质量关。审计项目结束后,要求审计小组要高度重视审计文 书质量,特别是要注意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符合实际, 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被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管理。6.严格立卷归档,把好审计档案关。每个审计项目实施完毕,由审计主审负 责,按照审计档案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顺序将文件材料汇总装入档案, 做到整个项目资料齐全,案结卷成。7.认真落实审计回访制度。抽调综合部门人员组成审计回访小组,对部分 审计项目进行回访,同时结合每年开展的政风评议活动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回访 和问卷调查了解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将回访情况及时向党组报 告,并建立回访档案,与年终考核严格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五、深化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一)树立全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和结束, 不仅是审计业务人员的杰作,应当是审计机关内部所有人员参与、协作、共同运 作的结果,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一个审计项目质量的形成与审计机 关所有人员都有关,不同的是,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对审计质量形成所承担的责 任大小各有不同而已,领导、部门负责人、审计业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都有相 应的责任。所以,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人员,人人都应当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和风 险意识,共同关心审计项目质量,共同防范审计风险。这也符合“以法治审,以 制管审”的管理理念,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不可推卸,人人都不是审计项目质 量的局外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环境, 逐步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能 依法行政、依法审计。(二)树立全面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就具体的审计项目而言,不是 哪一个审计项目需要,哪一个审计项目不需要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 风险;不是哪一个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需要,哪一个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不需要 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也不是说计划内审计项目需要,本级党 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就不需要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 应当说审计机关所有部门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 防范审计风险,包括计划内的审计项目和地方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 也包括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因此,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风险防范 是全面的,不是单一和专项的。(三)树立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防范审 计风险就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而言,应当是全过程的。不是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 中哪一个环节重要,哪一个环节不重要。在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各个环 节中,审计主体行为都要规范,从计划立项、审前调查、编制方案、下达通知、 进点实施、调查取证、整理底稿、汇总材料、草拟报告、提出报告、征求意见、 会议审理、项目复核、作出决定、出具文书、落实决定、跟踪检查等全过程都重 要,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哪一个环节审计质量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审计风 险的产生,只是对审计项目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我们承认,审计风险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必然的,完全消除审计项目质量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 我们可以通过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可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机 关主观上可以接受的程度,降低到审计机关客观上可以控制的程度。因此,在审 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时,所有参与审计项目实施的审计人员必 须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规范操作,依法审计,务使审计项目实施的 全过程,审计质量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四)树立全方位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审计项目质量意识和风险意 识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而且也反映在与审计项目质量形成之前和之 后的相关审计工作中。广而言之,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都有个质量问题,只有所 有方面的审计工作质量都提高了,审计机关整体审计工作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当 然,最主要的工作质量仍然是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因此,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审计项 目立项前的协调,审计计划和项目的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审计项 目实施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其他职能部门检查成果的利用,对内部审计成 果和社会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问题处理之前的保密,对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的 维护;审计强制手段的使用;审计决定的执行、落实和跟踪检查;审计成果的统 计和反映;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成果的公布,审计信息的披露;对上级审计机 关和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有关审计工作的汇报等等。其次,要全面加强和推进 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需要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体 系,使审计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就目前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 制,应当针对审计机关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审计规范化为目标, 以优化内部环境、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责任约束为切入点,认真搞好审计项目质 量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运行机制。1.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审计准 则体系,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要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 标准,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总结了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吸取了国际通行的惯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 审计监督工作的特点,全面、详细地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要求。该办 法还明确规定,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行范围。因此,各级审计 机关应当首先根据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结合自 身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机关实际需要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 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如果没有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则存在 审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审计质量控制无从谈起。2. 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项目的实施主要靠审计组来完成,而审计组长 可以说是审计组的核心,审计组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审计项目 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现行审计制度推行审计组长负责制,但很多审计机 关并未真正实施审计组长负责制。主要表现在审计组长大多是由审计机关领导或 部门负责人担任,而他们并不是自始至终地参加项目审计工作,甚至有些领导仅 仅挂个名字,听听审计情况汇报,并不深入审计工作实施现场,关于审计工作的 很多具体事项则主要由审计项目的主审承担。审计项目的主审由于工作权限、责 任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履行审计组长的职责,则势必对审 计项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 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组长的任职 资格和条件加以具体规定,并明确审计组长的职责、权限以及奖惩措施等等,为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组织保障。3. 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严格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制度。责任不明确,是 当前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审计项目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必 须首先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虽然目前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部 门负责人以及审计机关的领导等都规定了其工作职责,但比较笼统,不够明确、 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工作不到位,无法做到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如在审 计项目复核审理工作中,责任不明确的弊端更加突出,有些环节的复核形同虚设。 因此,要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实行审计错案和执 法过错行为追究责任制的基础。实践证明,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工作是保证审计质 量的有效途径,而要想真正做好审计项目的复核审理工作,必须首先做到各复核 环节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各级审计机关在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时,应当考 虑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关于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部门负 责人及审计机关有关领导相关责任的规定。4. 建立审计错案和执法过错行为追究责任制。建立和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 追究制度是保证全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 以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果没有建立审计项 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则其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无法得到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在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后,尚 需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审计主体执法行为,使审计 机关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明确责任,更好地履行各自职责,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 审计质量。5. 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结果运用,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查证结果,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后,各被审计单位和与 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的机关、部门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具体落实、执行的过程。审 计结果运用是审计目标的具体实现形式,审计结果运用的程度,体现着审计工作 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审计结果运用也是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个 重要环节。从目前审计工作情况看,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不是非常规范,存在的问 题也较多,如审计决定执行率不高,有关部门协助执行审计决定工作还不够规范 等等。因此,为了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审计结果运用制 度,使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促进审计项目质量 得到全面提高。加强审计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计管理 工作的诸多方面,非一日之功,也非单方面所能,仅就审计人员的认识、意识和 当前急需建立的几项相关制度提出了初浅建议和看法,以期引起广大审计人员的 共鸣,自觉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