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185187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伦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环境伦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环境伦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伦理学地球温室效应形成南极大峡谷地球温室效应形成南极大峡谷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一片鸟语花香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一片鸟语花香源源根根人类将自己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异化于大大自然,以自然,以自己为中心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志对自然界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中的一切事物事物随意操纵随意操纵,最终,最终使自然界走向退化毁使自然界走向退化毁灭。灭。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需要环境伦理?n现行的经济活动方式能否支撑我们对财富的追求?n经济杠杆能否最终解决资源短缺与耗竭?环境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性的手段来应对。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的问题,观念决定行动。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智慧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胚胎是胚胎是“人人”吗?吗?n胚胎是人胚胎是人(person)?胚胎是生命?什么是人?具?胚胎是生命?什么是人?具有特定人类基因组、具有意识能力或潜在的意有特定人类基因组、具有意识能力或潜在的意识能力、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实体识能力、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实体(出生为准出生为准)。胚。胚胎是人类生物学生命胎是人类生物学生命(human biological life),但,但尚未成为人、人类人格生命。尚未成为人、人类人格生命。n胚胎具有一定价值,应得到一定的尊重。没有胚胎具有一定价值,应得到一定的尊重。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操纵和毁掉。有效治疗疾病是充分的理由不能操纵和毁掉。有效治疗疾病是一个充分理由。处置它要有一定程序和要求。一个充分理由。处置它要有一定程序和要求。但不具有与人一样的价值,毁掉胚胎不是但不具有与人一样的价值,毁掉胚胎不是“杀杀人人”。然而毁掉要一定程序去做。然而毁掉要一定程序去做。环境伦理是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道德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问题的加剧,向伦理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时,对自然环境的行为怎样做才是公正的?自然环境到底有多大价值?人们要不要对生物和自然界讲道德?我们要不要对下代人讲道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当代人有感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生存选择,而且是标志着。这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分不开的。因此,环境伦理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环境伦理观的形成与发展(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资源,是可供人类使用和利用的对象。但自然环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其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既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发展演化历史。人类作为自然物,构成其身体的物质同其他自然物质无异,都由原子和分子组成;人类作为生物体,也与其他生物体一样服从生物体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和生物学规律。但另一方面,人又不是一般的自然物和生物体,而是有社会意识的存在物。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社会分工,具有高级的思维活动,并有将自己与其他自然物区分开来的强烈自我意识。在这一点上人与一般存在物有本质区别。因而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这种特殊位置,就使自己与其他自然物对立起来,形成了。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同时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又改变自身的自然,引起人本身的变化。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对立:人产生了自我意识以后,就把自己人产生了自我意识以后,就把自己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在人类眼中,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在人类眼中,自然界是可供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客自然界是可供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客体。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体。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是消极地反映自然,不是消极地反映自然,人类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条件,发明和制造出各种适合和符合人类愿望的产品和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要求的是自然界对自己的服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也总是有其限度的。这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的利用,第一,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的利用,必须遵循自然界和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必须遵循自然界和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律;从这点上说,人类利用和改变自;从这点上说,人类利用和改变自然界的力量,到头来还是取决于它对然界的力量,到头来还是取决于它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总得利用自然物,并且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假若缺少了这些自然条件和环境,人类就无法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从这点上说,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无论如何脱离不了自然。从以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两重性:;人既改造自然又依赖自然;人变革自然又必须顺应自然;人支配自然力又受自然力约束。这样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包含适应,又包含冲突,是有冲突的和谐。(二)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形成与发展 2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大约大约1000010000年前,人类开年前,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时代。由于农业的发展,人类也始进入农业时代。由于农业的发展,人类也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并逐渐发展了水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并逐渐发展了水利灌溉技术,学会了用石头和木块建造房屋。利灌溉技术,学会了用石头和木块建造房屋。在农业文明中,人类通过与自然的交往,对在农业文明中,人类通过与自然的交往,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生态环境渐渐积累了规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生态环境渐渐积累了规律性的知识。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律性的知识。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区别,但也还琛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与自然的区别,但也还琛深地体会到自己的生存活动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因此,农业文生存活动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因此,农业文明中的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明中的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而是而是如何与自然协调好关系以及适应自然。如何与自然协调好关系以及适应自然。1818世纪,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世纪,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石化能源代替人力、兽力能源。由于科学生产,石化能源代替人力、兽力能源。由于科学的运用和技术的发明,人类改变和利用自然的能的运用和技术的发明,人类改变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开始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征力极大地提高,开始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在人类心目中,自然界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在人类心目中,自然界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只有被利用和使用的价值。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只有被利用和使用的价值。认为自然世界和自然规律都是为人而立。这种观认为自然世界和自然规律都是为人而立。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点可以称之为“”。这种观点视人。这种观点视人为万物的尺度,是从人的利益来判定一切事物的为万物的尺度,是从人的利益来判定一切事物的价值,就对自然的关系来说,它不仅主张和赞成价值,就对自然的关系来说,它不仅主张和赞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且主张人类有权根据自身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且主张人类有权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好恶来随意处置和变更自然。这样,的利益和好恶来随意处置和变更自然。这样,4 4、当今社会时期、当今社会时期人类现已认识到,全球人类现已认识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因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因此,首先必须从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做此,首先必须从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做起。与工业文明的起。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分手和分手和决裂,并创建一种适合于决裂,并创建一种适合于2121世纪人类生存的世纪人类生存的新的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新的人类文明方式,新的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新的人类文明方式,可以称之为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要求人。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也正是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也正是现代环境伦理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现代环境伦理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三)环境伦理关系的进化(三)环境伦理关系的进化 自然的进化带来了人类的进化,人自然的进化带来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又体现出观念的进化和社类的进化又体现出观念的进化和社会关系的进化,这一切又蕴含着首会关系的进化,这一切又蕴含着首先伦理关系的进化。先伦理关系的进化。在原始部落,道德对象只限于本部落的成员;中世纪时的道德对象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基督徒;近代初期,欧洲人认为道德对象的范围只限于欧洲白种人;在美国独立后的80年间,许多人都在观念上把黑人排除在伦理共同体之外。直到独立宣言发表87年后才出现了解放宣言,这时才把黑人从制度下解放出来;从古到今,大多数的人认为大自然没有任何权利,非人类存在的物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自然界的价值是根据人的需要来确定的。瓦尔登瓦尔登湖湖 前伦理观念的过去前伦理观念的过去伦理观念的过去伦理观念的过去现在现在未来未来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称为称为“天人关系天人关系”,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观或顿想,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观或顿悟的性质,但都是人类环境伦理智慧的一部悟的性质,但都是人类环境伦理智慧的一部分,具有分,具有“奇迹般深刻奇迹般深刻”,值得我们今天在,值得我们今天在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价值时认真分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价值时认真分析和汲取。其析和汲取。其,它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有关重要的现代环境伦它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有关重要的现代环境伦理价值。理价值。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老庄为代表,道家哲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了宇宙生命统一论,对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老子老子 老子把老子把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称之为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称之为“天道天道”或或“天之道天之道”,既然天与人是合一的,人是自,既然天与人是合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然的一部分,因而,“天道天道”与与“人道人道”也也就是一致的,就是一致的,“道道”既是自然万物所遵循的既是自然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也是人类行为应该遵守的法则。老子规律,也是人类行为应该遵守的法则。老子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而为此则必须遵从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而为此则必须遵从“道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即:即:老老子提出的师法自然的思想,内在地包含了人子提出的师法自然的思想,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的道德行为、道德法则也应遵循自然法则类的道德行为、道德法则也应遵循自然法则的思想。的思想。老子哲学从自然自然和人道规律的一致性中,引申出处理人与万物关系的道德准则。“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是道家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即:名誉与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产相比,哪一个更重要?获得与丧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二)儒家的环境伦理意识 敬畏生命,悲天悯人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从根本上讲与道家是一致的。它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同类,因此人对自然应采取顺从、友善的态度,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终目标。但儒家也与道家有所不同,儒学主要关心的是人,在肯定人道本于天道,“赞天地之华育”的同时,又肯定人为万物之灵,可以“知天命而用之”,主张尽人事以与天地参。在此基础上,儒家提出了丰富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孕含着中国传统的环境道德观念。儒家认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己,爱惜其他事物的生命,也是爱惜人自身的生命。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主张对自然万物施以“仁”。董仲舒则更明确地主张把儒家的“仁”从“爱人”向爱物扩展。“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儒家这种“生生”、“利物”、“爱万物”的思想,是基于自身需要的,爱物是要人们爱惜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而“爱物”的终极原因是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爱物就是爱人类自己。儒家依据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利国富民,保证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持续性出发,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以时禁发”,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春秋时期的管仲提出了“以时禁发”的原则。“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恰当的固定的时限,要按照规定的时节进行。孟子也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儒家注重经世治国,他们所倡导的“礼义”政治是一种有节制的政治,要求统治者要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把节约人、财、物上升到国策的高度。儒家提出的主张,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它客观上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因为,节财就包括要节制利用自然资源,节制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避免对自然的掠夺和浪费。1 1、万物平等的生命意识、万物平等的生命意识在佛学中,人与自然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生命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谓“依正不二”,“依”是指“依报”(环境),“正”是指“正报”(生命主体),在佛的面前,人与其他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佛教中的众生一是指人,二是指生物。这样一来,所有生命都潜藏着“佛”性,都有可能达到“佛”这一生命的最高境界。人和其它生物的区别只是由在生灭轮回中的不同境遇所造成的。佛教从非人类中心和万物平等的立场出发,主张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佛教对生命的关怀,最为集中地体现在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上。在佛法上,“与乐”叫做慈,“拔苦”叫做悲。佛教教导人们要对所有生命大慈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在佛教中首恶是杀生。这里的杀生不仅意味着对人的生命的伤害,而且也包含对所有生物的伤害。不杀和不伤害的戒律规定着人对动物的关系。佛教的“不杀生”是建立在以现实中所有的生命现象都遵循因果报应和转世再生的信仰基础之上的,因果报应和再生使得所有生命都具有“血缘关系”。某个动物前世曾经是并可能再次成为人类,因此,所有生物都互有关系。环境伦理研究的三大主题1自然的价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值和权利问题问题2人对自然道德人对自然道德原则的确立与原则的确立与和道德行为规和道德行为规范问题范问题3现实生活领域现实生活领域中环境伦理问中环境伦理问题研究题研究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是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这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是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这些的问题研究直接导致了我们对自然界及其存在的态些的问题研究直接导致了我们对自然界及其存在的态度。度。(一)尊重与善待自然(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自然界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能提供给人类的使用价值。它包括有:维生的价值;经济的价值;娱乐和美感上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等。这些价值都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交往中能够体验到的。大自然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不同用途的资源性使用之外,还具有它本身的价值。这种价值可称之为“”。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发现,要求我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不从人类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而从整个地球的进化来看待自然。这时候,我们发现自然界值得珍惜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它对生命的创造。二是它的生态区位的多样牲与丰富性。自然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仅创造出愈来愈多的生命物种,而且创造出多种多样适宜生命物种居住和繁衍的生态环境。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识与承认导致了人类对它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作为自然进化中最为晚出现的成员,其优越性首先是建立在自然进化的生态系统之上的。其次,是建立在人类所具有的道德与文化上的。这种道德与文化能力,使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成为能力最强的生命形式。最早为动物立法的是英国,目前英国有关动物最早为动物立法的是英国,目前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保护的法律有1010多个,如多个,如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不断修订,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不断修订,甚至对饲养以供食用的动物,法律还规定要由甚至对饲养以供食用的动物,法律还规定要由专职人员实行专职人员实行“无痛感的无痛感的”宰杀。宰杀。瑞典瑞典19971997年制定的年制定的牲畜权利法牲畜权利法规定,不能规定,不能用过于拥挤和窄小的笼舍养鸡,在夏季必须把用过于拥挤和窄小的笼舍养鸡,在夏季必须把牛放出去吃草,猪要有稻草铺地以便休息牛放出去吃草,猪要有稻草铺地以便休息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系统。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海洋、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乃至各种无机物,均为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自组织系统,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如下几条原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所必须遵循的。这一原则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要求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采取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至最低限度的做法。所有生物体的利益,包括人类利益在内,都可以区分为基本利益和非基本利益。前者关系到生物体的生存,而后者却不是生存所必需的。比例性原则要求人类利益与野生动植物利益发生冲突时,对基本利益的考虑应大于对非基本利益的考虑。从这一原则出发,在人类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中,有时会遇到基本利益相冲突的情形。就是说,冲突的双方都是为着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而发生自然资源占有的争执。这时候,依据分配公正原则,双方都需要的自然适用资源必须共享。在人类谋求基本需要和发展经济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给自然野地和野生动植物造成很大危害。这时候,根据公正补偿原则,人类应当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进行补偿。(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环境伦理最终确立了这样的行为原则: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从权利角度来看,环境权是个人的基本人权,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里约热内卢宣言中作了这样的规定:“人类拥有与自然协调的、健康的生产和活动的权利”。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又告诉我们:人类面对环境的行为往往不是个人的行为。就是说,对环境的治理或者环境的保护,需要群体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任何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和做法,其环境后果都不限于个人,而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遵照以下原则行事:按照环境伦理,任何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以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而任何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维护的行为都是正义的。人们为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从生态价值观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这种不顾及环境后果,而且是不正义的。因为它直接侵犯了每个人平等享用自然环境的权利,而环境权是属于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在治理环境和处理环境纠纷时维持公道。公正的做法是由污染环境的企业承担责任并赔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应该强调的是,环境伦理中的公正原则其实是“公益原则”,因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所有,对它的使用和消耗要兼顾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这才是公正的。3 3、权利平等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平等是指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平等。由于地球上的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对于有限的资源,一些人消费多了,另一些人就消费少了。因此,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上要讲究权利的平等。权利平等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而且适用于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4 4、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地域边界的;。一旦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出现,任何地区和国家都将蒙受其害;而且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扩散性、持续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在这个问题上单独采取行动,其效果甚微,甚至无能为力。反过来,任何国家也无法因为其本国的生态技术和环境技术高超,就能避免其他地区的生态破坏给它带来的危害。总而言之,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关系的调整。在环境问题上,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也深刻地存在着不同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对立。但由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环境问题的能否真正解决,取决于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从这种意义上说,关心个人与关心全人类应成为环境伦理的共识。(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都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这种本能之外,他还意识到个体对后代承担的道德义务与责任。因此,如何对待子孙后代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伦理和道德的问题。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子孙后代的利益和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作出道德判断。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如下几条准则必须加以考虑。这里的责任专指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环境伦理强调:环境权不仅适用于当代人类,而且适用于子孙后代。因此,如何确保子孙后代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与空间,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从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人类不仅要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而且要节约地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从总体上看,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是有极限的,所以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要为后代人着想,这需要我们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奉行节约原则。3 3、慎行原则、慎行原则人类改变和利用自然行为的后果有时不是显然易见的,而且这些后果有时可能对当代人有利,给后代人却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与自然打交道时采取慎行原则。即是说,当我们采取一项改变和改造自然的计划时,一定要顾及到它的长远的生态后果,防止给后代人造成损害。综上,环境伦理是要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责任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义行为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以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这个子系统的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一种全面的环境伦理,必须兼顾 四、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工业与环境道德 农业与环境道德 森林与环境道德 人口与环境道德 消费与环境道德 军事与环境道德 全球环境道德 生产生态化是解决工业环境道德问题的核心。生产生态化是解决工业环境道德问题的核心。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已经给地球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已经给地球带来严重的生态影响,出现了工业废气、废水、来严重的生态影响,出现了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危害。从道德方面看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危害。从道德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少数人和企业为了一已的私利无节要是由于少数人和企业为了一已的私利无节制地滥用资源,对制地滥用资源,对“三废三废”不负责任的任意不负责任的任意排放造成的。因而出现了只顾企业营利,不排放造成的。因而出现了只顾企业营利,不考虑排污引起的生态后果;转嫁生产污染;考虑排污引起的生态后果;转嫁生产污染;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基于这样的原因,根据环境伦理学的要求,建于这样的原因,根据环境伦理学的要求,建立工业环境道德规范就非常重要。我们应该立工业环境道德规范就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做到以下几点: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防止污染、清洁生产在生产中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把环境污染物封闭在工艺系统内部。在产品设计中就不仅应遵循经济原则,还应顾及生态效益,遵守环境公德。“碳足迹碳足迹”来源于英语单词来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团体的“碳耗用量碳耗用量”。它是一种测量某个国家、地区、公司、家庭或。它是一种测量某个国家、地区、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29.29.用太阳能烧水用太阳能烧水 30.30.采用节能方式做饭采用节能方式做饭 微波炉微波炉: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皿加热。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0.5千克为宜,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尽可能使用尽可能使用“高火高火”。31.31.合理利用纸张合理利用纸张 双面打印双面打印 实验证明:实验证明:一个水龙一个水龙头如果一头如果一秒钟漏一秒钟漏一滴水,一滴水,一年便漏掉年便漏掉360吨水吨水在农业环境道德中,。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已经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面对着城市占用大量土地;人为浪费耕地;以地谋私,见利忘义;对农田实行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破坏和污染;农药的过量使用等问题。要做到善待土地,遵守农业环境道德,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人类对土地的道德态度,取决于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无视土地对人类利益的巨大价值,就谈不上对土地的尊重和对耕地的保护。因此,我们要:(1)要树立惜地如金的道德观念;(2)节约用地;(3)坚决反对荒废破坏耕地的行为;(4)积极倡导开垦新耕地。2、合理利用耕地,防止土地生态失衡农业生产活动的实质。如果农业生产只耗地,不养地,久而久之,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农业生产也因能量和物质的逐年减少而耗竭,最终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因此,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农业生态规律办事;(2)因地制宜,不搞掠夺式经营;(3)用地养地结合。人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增加农药的社会负效应。既要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突破这一局限性,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持续生存的道德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努力防止农药污染,扬善抑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绿色食品,担负地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保障食物的安全和营养的道德责任。具体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人类与森林环境的道德关系,是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中,森林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森林环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基础,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都与森林密切相关。如何看待森林和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在一定意义上,集中体现了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1 1、关心森林价值,增强森林意识、关心森林价值,增强森林意识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作为森林环境道德规范,首先要求人们充分认识森林的价值,增强森林意识。爱护森林,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应是每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是全社会的一项公德。人类必须维护森林的整体性,这应成为人们开人类必须维护森林的整体性,这应成为人们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道德准则。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道德准则。4 4、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乱捕滥猎珍稀野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乱捕滥猎珍稀野生动物动物森林道德要关注森林所养育的全部生物。森林森林道德要关注森林所养育的全部生物。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是保护一定的经的地方,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是保护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是保护生物圈的正常循环,保护自济效益,更是保护生物圈的正常循环,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物科研的重要方面。然环境和发展生物科研的重要方面。1、树立生育的社会责任意识,破除传统私有观念 人的生育行为,既是一种自然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受到各个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及其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而且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支配。在生育问题上的道德价值取向,不仅要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更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要对全人类的命运负责,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而且要面向未来,考虑长远利益。2、树立男女都一样的道德观点,破除传宗接代的意识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家庭成员独立性的增强,男女都作为同等的分子参加社会工作,谁的地位高并不取决于性别的差异,而是取决于德行、才能的高低。我国的法律也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3、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意识,摒弃多子多福观念 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类的减少,可以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树立晚婚、晚育、优生少生的道德观,不仅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4、优生优育,克服只生不育的落后观念 优生优育是对保证人类自身生产质量的科学选择。新的生育道德观不仅倡导控制人口增长,而且强调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对孩子和社会负责的父母,应当根除那种只生不育或重生轻育的陈旧观念,在优生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后天的抚育、培养和教育工作。这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1、倡导适度消费,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适度消费是合理消费的体现,适度消费不是低消费,而是与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消费方式。适度消费意味着既要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所必需,同时又有利于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这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环境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2、崇尚节俭生活,反对奢侈浪费 3、参与绿色消费,抵制有害生态环境产品绿色消费是当代人类消费道德的一种新境界,从广义上讲,这是指对一切无害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这里主要是指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制止军备竞赛,促进核裁军,防止战争发生,作为军事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不仅具有直接的和平意义,而且具有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巨大间接意义。1、防止战争,维护和平2、制止军备竞赛升级,积极促进裁减军备3、促进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防止核武器扩散 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全球生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与全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与全人类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问题。它要人类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问题。它要求人类必须求人类必须为人类共同、长久的为人类共同、长久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各国自身利益,倡导一种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各国自身利益,倡导一种全球环境道德观念,唤起保护环境的全球意全球环境道德观念,唤起保护环境的全球意识,共同捍卫人类生存的家园,抵制各种形识,共同捍卫人类生存的家园,抵制各种形式的污染输出和危机转嫁,担负起解决全球式的污染输出和危机转嫁,担负起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生态环境问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求人类必须发展一种全球意识,首先要求人类必须发展一种全球意识,不仅把自己的国家而且也要把整个地球不仅把自己的国家而且也要把整个地球看成是自己的家园,并以这个大家庭中看成是自己的家园,并以这个大家庭中一员的身份,关心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一员的身份,关心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分享健全、美好、不受污的地球,共同分享健全、美好、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的权利。确立全球意识,染的生态环境的权利。确立全球意识,关心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全球环境道德关心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全球环境道德的基石。的基石。2、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合作防治环境污染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每一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名成员,在积极致力于保护本国环境的同时,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事务,努力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各自承担的国际道德义务。3、公平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新的地球伙伴关系,必须是公正的,它应当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考虑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并依此确定相应的道德义务。4 4、抵制公害输出和危机转嫁、抵制公害输出和危机转嫁 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国际间的污染输出和危机转嫁这种不道德行为。公害输出和危机转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的不道德行为。也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股逆流。因此,抵制浸染输出和危机转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使命。今日环境伦理思想今日环境伦理思想今日环境伦理思想今日环境伦理思想 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