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8教育评价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062473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 8教育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练习 8教育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练习 8教育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教育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定性描述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B、定性描述是定量描述的基础,定量描述是定性描述的精确化。C、定量描述收集的是数量化的信息如数据、分数等,较为精确,客观。D、定性描述中,评价者的直觉、参与观察、移性理解的水平可能直接左右着研究的成败。2、( )是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A、客观描述 B、定性描述C、价值判断D、增值探索3、( )主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 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相对评价4、( )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 基准进行比较,从而排列其名次优劣高低的一种评价方法。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人文式评价5、 “矮个中拔高个,所拔出的高个未必是真的高个”说的是()。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二、填空题1、 教育评价=+。2、 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的归宿是。3、 教育评价经历了古代的传统考试、近现代的、当代的三个时期。4、 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和总结性评价。5、 依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和人 文式评价三、简答题1、简述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的区别2、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四、论述题试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C4、B5、A二、填空题1、 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2、 价值判断、增值探索3、教育测验、教育评价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5、实证化评价三、简答题1、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的区别 答:(1)资料来源不同。(2)资料性质不同。(3)关注重点不同。(4)评价者的素质要求不同。2、教育评价的作用答: (1)激励作用(2)调节的作用(3)诊断作用(4)管理作用(5)发展的作用四、论述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其功能更在于关 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 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注重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 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 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其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 者的发展。(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性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 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 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传统教学重视用定量这一评价手段,这使得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 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等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定性的评价能更全面、更 深入、更真实地再现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因此,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 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以实现被评 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教师、学 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 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过程也是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 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是评价观念的一大变革。总结性评价注 重学习结果的评价,重在发挥鉴定和筛选的功能,目的是衡量学生的好坏。相反,形成性 评价所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