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8062397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0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1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一、导言 原料中含有的非纤维物质统称为杂质,其中有土杂和植物性杂质。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 实验是检验纺纱准备工序加工工艺和开松除杂设备机械性能的基本方法,是生产厂常规试验 项目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用手扯法或杂质分析仪分析法确定纺纱原料的含杂率,并以此为基 础测定开松设备的除杂效率;用开松前后纤维的单位体积重量之比确定原料的被开松程度 用以衡量和调整开松设备的工艺参数。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杂质分析仪的使用和纺纱原料含杂率的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开松 除杂效率的测定以及纤维开松程度的测定方法。三、实验设备与用具1、开毛机或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或梳毛机;杂质分析仪。精度为O.lg的天平。2、特制开松度测量容器,该容器要求容积为1m,内壁光滑,侧面开一竖直长槽,槽内 镶嵌透明刻度尺。3、未开松原料若干。四、实验内容1、手抖法测定原料含杂率(1)取样 从原料包中随机抽取50g为一个子样,用试样袋或试样盒装好待用。注意勿 丢失土杂。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子样。以三个子样的平均测试值为测定结果。(2)手扯开松 将每个试样分别用手仔细撕扯,抖落并收集土杂。每个子样全部撕扯后 称取重量,然后进行第二次撕扯和第二次称重。如此反复,直至前后两次所称重量之间差异 在1%以内,则认为土杂已完全抖落。最后将所收集的土杂称重,记录数据。2、机测法测定原料含杂率(1)取样 从原料包中随机抽取50g为一个子样,用试样袋或试样盒装好待用。注意勿 丢失土杂。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子样。以三个子样的平均测试值为测定结果。(2)机测 启动杂质分析仪,将50g试样平铺于给棉台上均匀喂入给棉罗拉,经锡林梳 理和气流分离,使原料与杂质分别进入前后储仓,然后分别收集称重计算。在喂入过程中将 可见的棉柴、棉籽等粗杂质随时捡出单独存放,留待与机拣杂质一同称重计量。每份试样开 松2次。3、原料开松程度的测定 评价原料开松程度一般有三种方法。(1)纤维单位体积重 量(kg/m) ; (2分解后小毛束的平均重量(g);(3)小毛束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的持续时 间(s)。由于开松后的纤维束大小不匀,后两种方法必须测量大量数据,因此较费时费力,因此 较常用的是较简便的第一种方法:将开松和开松后的原料,先后分别均匀的填充在开松度测量容器中,填满后盖好容器盖, 并施以一定压力,从透明刻度尺上观察其体积并记录数据。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子样。以三 个子样的平均测试值为测定结果。4、数据分析与计算(1)原料含杂率 将测试数据代入计算公式:WW =W式中:I原料含杂率;W 0试样重量(g)W 1机拣杂质重量(g)W 2 手拣粗杂质重量(g)(2) 开松设备除杂效率 将测试数据代入计算公式WQ =2 100%W1式中:Q除杂效率w 1试样重量(g)W 2 杂质重量(g)(3) 原料开松程度将测试数据代入计算公式:VVK 21 100%=V1式中:K原料开松度;V1原料开松前的体积(m);v2原料开松后的体积(m)。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1、开清棉设备的落棉率通常控制在什么范围?2、哪些工艺参数影响开松设备的除杂效率?实验2 梳棉机均匀混合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梳棉机均匀混合作用的实验方法。2.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梳棉机的均匀混合作用。二、基础知识梳棉机的锡林和盖板作用区具有较好的梳理效能,并能发挥一定的均匀混合作用。锡 林和盖板针布具有放出和吸收纤维的特性,当喂入棉卷厚段时,可以吸收一部分纤维储存起 来,遇到棉卷薄段时可以释放出一部分纤维进行补偿。结果使输出棉条的短片段均匀度得到 改善。同时,在锡林盖板工作区,锡林和盖板针面间的纤维在两针面之间具有不断反复转移 的性能,刺辊一次喂入锡林的纤维进入工作区后,由于纤维多次转移,输入锡林盖板工作区 的纤维须经锡林的多转才能全部输出,而锡林携带的纤维进入锡林与道夫作用区,分配输出 的纤维是由刺辊多次输入到锡林上,与锡林多转接受的纤维混和而成,从而达到了纤维间的 混和作用。本实验是用本色棉和一段染色棉双层喂入梳棉机,测定染色棉喂入和输出的时间,观 察混色棉条的颜色变化过程和两种颜色单纤维之间的混和情况,以此分析梳理机的混和作 用;测定双棉层喂入输出的棉条的定量变化,以此分析梳棉机的均匀作用。三、实验设备与用具梳棉机一台、秒表三只、盒尺一个、天平一台、染色棉卷一个、白棉卷一个、圆筒测长 器一台、撕染色棉卷用的长方形(宽150mm,长1000mm )木板一块。四、实验内容1. 准备工作(1) 清扫机台(抄车,扫清盖板,清扫全机车肚等)(2) 将染色棉卷退出lm,用150mmx 1000mm的长方形木板压紧。沿木板边缘撕下染 色棉卷备用。注意尽量撕齐,不得产生意外伸长。(3) 将一个白色棉卷轻轻退出2m。将准备好的染色棉卷铺上,再把棉卷卷起来,放 在棉卷架上。2. 开车运转开车运转20min后,不停车换一个空棉筒。(1) 测定染色棉层开始喂入到生条见到染色纤维的时间。(2) 测定生条从开始见到染色纤维到生条基本呈白色的时间。(3) 测定染色棉层从喂入到喂完的时间。3. 将实验用的全部棉条进行检验(1)将棉条用圆筒测长器截成1m长的片段,把截下的片段按先后次序称重并记录于表2-6中。表2-6棉条片段重量序号重量(g)(2) 注意称重棉条的次序与棉条输出时相反。(3) 在各片段棉条称重时,观察棉条中染色纤维数量的变化规律思考题梳棉机如何发挥混和作用?实验3梳棉机道夫转移率一导言道夫转移率是指锡林一转向道夫转移的纤维量占锡林盖板中自由纤维量的百分率。以r 表示:r=g/Q*100式中:g 锡林一转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Q 锡林盖板中自由纤维量。*d *n *e*G锡林一转转移给道夫纤维量 g 5nc式中:d道夫直径(mm);dn,道夫转数(r/min);de道夫至小压辊之间的牵伸倍数。G梳棉条实际定量(g/5m);n锡林转速(r/min);C道夫转移率是表示锡林向道夫转移纤维的能力。其大小对棉网质量关系比较密切。转移率过大,纤维分梳不充分,过小,纤维在锡林盖板工作区中反复梳理次数过多,易产生棉结。故转移率过大或过小对生条质量不利,其大小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在金属针布的高产梳棉机上道夫转移率一般在615%范围内。二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道夫转移率的意义和影响转移率的因素的理解。同时学会测定转移 率的方法。三 实验设备与用具1. 梳棉机一台;2. 圆筒测长器一台;3. 天平一台;4. 转速表一只;四 实验步骤与方法(一)清扫试验机台(二)测定并记录有关工艺参数1 锡林,道夫速度2 道夫到小压棍的传动比。3 计算道夫到小压棍间的张力牵伸倍数。(三)开车喂棉,正常运转20 分后开始实验。1 取棉条。摇取 10 个 5 米条子称重,并计算平均重量。2 同时进行以下三项工作:(1) 停止给棉。(2) 停止盖板传动。(3)在大压棍喇叭口前放入有色记号。3 仔细收集停止给棉后的棉条和不成条的全部棉网并称重。此重量为收集总重量。4 计算或通过试验比较准确地得到停止给棉前已形成的棉条长度即锡林道夫隔 距点到大压棍一段棉条长度。并称其重量。此重量为停止给棉前已形成的棉条重量5 用收集总重量减去停止给棉前已形成的棉条重量。即为自由纤维重量。6 以上述相同方法作 10 次。求其平均值。五 实验作业与思考题1.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道夫转移率。2. 道夫转移率高,是否梳棉机产量就高?转移率对生条定量和梳理效率有何影响?表序号12345678910工 X/10定量(g/m)表二7、名称丿收集总重量(克)停车以前形成棉条重量(克)自由纤维重量(克)123456789oEXiEX-/10实验 4 梳毛机分配系数的测定、导言:梳理机各滚筒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负荷。负荷量的大小,反映纤维层的厚薄 而滚筒上纤维层的厚薄,直接关系梳理机梳理效能。梳理效能好,毛网质量就好;反之,则差 在生产中要求各滚筒针面上合理分配纤维数量,即负荷量的大小应该适当。所以一般用分配系 数来反映梳理效果的好坏。分配系数表示有关负荷之间的比例关系。分配系数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辊分配系数,另一 种是道夫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与毛网质量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分配系 数有利于提高毛网质量。因为提高分配系数意味着锡林单位面积交给工作辊或道夫的纤维量增 加。工作辊携带的纤维量越大,纤维接受梳理的机会越多;道夫分配系数越大,返回负荷越小 锡林针布越清晰,越有利于梳理。但是返回负荷小,不利于纤维的均匀混合作用,同时纤维在 机内停留时间短,也影响纤维的重复梳理。因此,分配系数选择要适当。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并计算各种负荷及分配系数。2、进一步了解各种负荷的关系及各工艺参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3、结合生产实际用二系数的概念解释生产质量问题。三、实验设备与用具1、梳毛机一台;2、转数表、秒表、皮尺、钢板尺、剪刀、天平、拈棍、塑料袋等。四、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一) 内容测定工作辊和道夫分配系数,其公式如下:1、预梳锡林工作轴和大锡林工作辊分配系数K或K 111 1 3式中:B 交工作辊负荷(剥毛负荷)(g/mj1 喂入负荷(g/m)3返回负荷(g/m)2、道夫分配系数Ki式中:a 2出机负荷(g/mj 分配系数的测定实质上就是以上各种负荷的测定,各种负荷测出后,即可根据以上公 式计算出各类分配系数。(二)各种负荷的测定方法1、测定大锡林喂入负荷a和出机负荷a 2(在梳毛机开车正常后,aja、,故一般只测定出机负荷a2)取开车2min内道夫所出的毛网称重,以Q (g)表示。(2) 测量毛网宽度b (m)o(3) 用转速表测锡林转速,根据其直径计算锡林表面速度Vc(m/min)。Q贝U2 Vc*b*t式中:t时间.在开车正常后,交工作辊负荷和剥毛负荷相等,故均用B表示。VwV* WW Vc2、交工作辊负荷和剥毛负荷卩的测定QQWW -W A L *bWWQ *VW W-L *b*VWC式中:a w为工作辊负荷(g/m2)Qw-工作辊上纤维的重量(g) Aw-工作辊上挂毛的面积(m2) Lw 工作辊上毛层包围弧长(m) Vw-所测工作辊表面速度(m/min)(1)测定工作辊转速并计算各工作辊表面速度Vw。测Lw:如上图所示,将工作轴上搭在剥毛轴上的毛层从a点轻轻扶起拉断,顺帖 在工作轴上,并在其尖端处作做一记号a,通过工作轴与大锡林的中心连线,在 工作轴上再做记号b点,量取a7 b的长度(m),则求得:工作轴包覆纤维的圆弧长ab则 A L *bWW(各轴A相同)w式中:d工作轴直径(包括针布高度)W测Q :用一捻辊将工作轴上所挂的毛层轻轻卷取剥下(注意不要使工作轴转动),W放入编号的袋中,然后分别称重得Q。W3、返回负荷a3的测定(1)取下工作轴的传动链条,注意取链条时不要使工作轴转动,截断大锡林与运输辊间 的传动。(2)剥取道夫及剥毛辊上的毛层。开车使大锡林上的毛层全部出机,收集之,并称其重量Q1,其中包括剥毛负荷及 喂入负荷(4)测量运输辊与锡林接触点d至道夫与锡林接触点d之间的弧长(如下图示),dd可通过大锡林皮带盘的对应弧长ee来推算。(同法计算ff 的弧长)大锡林直径即 d d = e exQ (a xA 入+a xA 剥) 1 1 s 所以 a3 = A式中:A 大锡林的挂毛面积(川)Q 大锡林上的全部毛量(g).A入 喂入负荷在锡林上所占面积入=d dxb)A剥剥毛负荷在锡林上所占面积(A H=tfcfxb)a 各剥毛负荷的平均值(g/tf).s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1、自己设计一个表,将所测及所计算的数据写入表中。2、根据所测各轴的分配系数绘一曲线,说明其变化规律并加以分析。实验5 纤维束伸直度测定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会测定纤维束平均伸直度的方法。观察生条半熟条熟条中纤维的各种 形态,进一步了解各种棉条的结构。加深理解罗拉牵伸对棉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作用。二 实验设备与仪器1. 扭力天平一台;2. 茹可夫一号夹子一把;3. 10mm宽纤维切断器一只;4. 稀密梳子各一把;5. 剪刀一把;6. 单面刀片一把;7. 坐标纸、半制品条子。三 实验方法1、称重法1) 取半制品条子一段(注意前后方向)放在坐标纸上,用茹可夫夹子将坐标纸与试样 同时夹紧,记录试样方向,然后从夹持处量取20mm剪断。2) 先用稀疏子梳理20mm长度的棉条,再用密梳子梳。梳时由浅入深,注意不要将纤 维梳断或从夹持器中抽出,将梳下的浮游纤维仔细收集起来,在扭力天平上称重为 C。3) 梳理后的须条,弯曲部分被梳直,将长度超过20mm部分剪下,仔细收集起来称重 为E。4) 将余下的20mm长度部分用刀片从夹持器钳处切断,仔细收集起来称重为N。5) 按同样方法作试样的另一端,记好方向。6) 按上述方法分别作生条、熟条、粗纱试样各10次。 2、修正林氏法1) 拥10mm纤维切断器,垂直纱条轴向夹住纱条(记录纱条的头尾端),先后用稀密梳 子梳去两端未被夹住的纤维,在梳理过程中注意不要抽出或拉断被夹持的纤维。2) 切下头中尾三个部分的纤维,分别称重记录。3) 用同样方法作生条、熟条、粗纱各10次。 四计算方法1、称重法伸直度和浮游纤维比计算公式:1) n = (1-E / N) *100%2) CR=C /(E+N)式中:n纤维伸直度系数;E被夹持住的纤维束梳直部分切下重量(mg);N被夹持住的纤维束20mm长度的重量(mg);CR浮游纤维比; C梳下部分重量(mg);2、修正林氏法平均伸直度和方向系数计算公式:1)2)_ Gt Gv )H n x Gh *L5*100%式中:Gt纤维头端切下重(mg);G纤维尾端切下重(mg);vH纤维中部夹持长度(mm);G,纤维中部夹持部分重(mg);hL 纤维束的平均长度(mm);n 平均伸直度;X5方向系数。五实验报告与思考题1. 计算各工序n和CR值填入表1;2. 计算各工序n和5值填入表2;X3. 分析两种实验方法伸直度有无差异,那一种方法更符合实际?实验6 纤维变速点分布测定一 目的要求在罗拉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长度的不均匀齐,有的受罗拉钳口的控制,有的不受罗拉 钳口控制。不受控制的纤维一般是较短的纤维或伸直度差的纤维。他们在牵伸区中的运动随 其周围纤维的运动速度而定。因为直接与较短纤维(浮游纤维)接触而以不同速度移动的各 种纤维数量是随机的。因此,较短纤维的运动是不规律的。移距也不正常,造成产品不均 因而研究掌握不同长度纤维在移动牵伸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对控制和改善产品条干均匀度有 重要意义。要求通过实验,认真观察不同长度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变速规律,并学会测定纤维变 速点位置的方法。归纳整理后绘出变速点分布曲线。二 实验方法步骤(一)观察不同长度纤维的变速规律1. 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示踪纱用切断器分别切成30.25.15.毫米四种长度的试样各 10余根。2. 取一段约0.5米长的棉条(注意保持棉条原来喂入方向,并防止产生意外伸长) 放在卷纸上(卷纸画有“”毫米的等距线五条)。用压锤轻轻压平。不使表面毛茸。 以四种不同长度示踪纱为一组。用镊子将示踪纱头端平齐的。彼此平行的铺放在 棉条上,按等距线连放五组。在铺放示踪纱时,可用压锤轻压,使示踪纱与棉条 中纤维尽量保持紧密接触。3. 将排好示踪纱的棉条喂入并条机单区牵伸装置,用手缓慢而均匀地转动皮带轮。 将牵伸及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小心的收集在纸条上,勿使有意外伸长。4. 仔细观察比较须条上不同长度示踪纱的运动情况及所处的位置,从中得出变速规 律。(二)纤维变速点位置的测定1. 已知并条机单区牵伸装置的罗拉中心距为,单区牵伸倍数为倍。2. 用某一颜色纱线,将其切成毫米长10余个,作为标准(即可控制纤维)。用另一种颜色纱线切成,毫米长,各100余根。作为非标准纤维(即待测纤维)。3. 取半熟条二段,每段约0.5 米,压平。(操作法参阅(一)2)。4. 将标准纤维放在棉条的中央。在其两边,以某一长度的示踪纱头端平齐。彼此平 行的各排非标准纤维五根。并以等组距(50 毫米)连排五组,再用另一段棉条用 同样方法排五组。5. 将排好示踪纱的棉条喂入牵伸装置。用手均匀地转动车头皮带轮,使棉条向前输 出。当五组示踪纱全部离开前钳口后,即停止转动,并将此须条小心的收集在条 纸上,勿使有意外伸长。另外五组亦与此方法相同。6. 以标准纤维为基准点,量出各组每根非标准纤维头端与标准纤维头端间距离(D)。 当非标准纤维头端在标准纤维头端之前时。所量数值为正,反之数值为负。D7. 根据公式d=计算出各根非标准纤维的变速点位置(d)。然后将计算值分成若el干组。再归纳求平均值。最后画出某一种长度纤维变速点位置的分布曲线。在画 分布曲线图时,横坐标为距前钳的距离(d),纵坐标为所占根数(或所占百分 数)。公式计算推导见附录。三 实验数据记录()标准与非标准纤维间头端距离(D):单位:毫米(二)非标准纤维变速点位置(d):单位:毫米1实验7 梳棉机落棉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 实验测定梳棉机落棉,学习梳棉机落棉实验的方法和落棉计算方法。2. 了解梳棉机各部位落棉内容及特点,通过了解落棉情况和除杂情况,提供设备或工艺 改进意见。3. 观察棉卷和生条中含杂的区别。二、基础知识梳棉机由喂入部分、梳理部分、成条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喂入的棉卷进行充分的 开松混合、除杂,加工成一定重量的均匀棉条。棉卷喂入后,首先受到刺辊的强烈分梳作用, 从而使纤维与纤维之间联系减弱,也破坏了纤维与杂质之间的联系,在机械和气流的作用下, 纤维由刺辊齿条携带转移给大锡林,而杂质和短绒掉落在后车肚成为落棉(即后车肚落棉)。 后车肚落棉内除含有杂质和不可纺的短绒外,还有不可避免落下的少量可纺纤维。应从机械 配置和工艺优化两方面努力,尽可能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尽可能多的排除杂质和短绒。转 移给锡林的棉层进入锡林和盖板组成的工作区,使纤维受到针布的进一步梳理,将纤维束进 一步分梳成单根纤维状态。产生的盖板花和抄针花多少直接影响锡林/盖板之间的分梳与除 杂效果。梳棉落棉包括后车肚落棉、盖板花和抄针花以及吸尘落棉,后车肚落棉最多,盖板 花和抄针花次之,吸尘落棉最少。后车肚落棉率应该根据成纱的质量要求、喂入棉卷的含杂率以及含杂情况而定。通过后 车肚工艺的调整,将后车肚落棉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后车肚落棉率的控制范围见表3-17。表3-17梳棉后车肚落棉率参考指标纱线线密度棉卷含杂及特征后车肚落棉率与 棉卷含杂率之比(% )刺辊部分除杂效率( )备注中、粗特纱棉卷中细杂不多100120落杂含杂率应在中特纱棉卷中细杂较多120150506040%以上细特纱棉卷中细杂很多150160盖板对除去细杂、棉结和短绒较刺辊部分有效,当面卷内的杂志较少时,可减少盖板花;反之,应该采取措施使盖板花适量增加,以保证生条质量。盖板除杂率一般控制在8%10% 。 实验8棉条.粗纱的定量和重量不均匀率检验一. 导言1 纱条的定量 在生产中,为便于检验和控制所纺纱的细度,统一规定用单位长度的 重量表示各半制品的细度。单位长度的重量称为定量,棉卷为g/m,棉条为g/5m,粗纱为 g/10m,细纱为 g/100m。由于纺织纤维材料有吸湿性能,同号数的纱条,在实际温度情况下所测得的定量将随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烘干无水的情况下,所测得的定量为干定量。在标准温湿度下(20C, 65%RH),即公定回潮率时,测得的定量称为标准定量。在车间实际回潮率下所测得 的定量为实际定量。各种纤维纯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如下: 棉纱 &5%维纶纱 5%粘胶纱 13%涤纶纱 0.4%腈纶纱 2.0%锦纶纱 4.5%亚麻纱 12%苎麻纱 12%根据纱条的干重,按下式换算不同回潮率时的纱条湿重:Go=Gx(l+W)式中:G0纱条的湿定量;G 纱条的干定量;W 纱条的回潮率。不同回潮率时,纱条湿重量之间的换算公式:1WGo =Go x(a)a b 1 Wb式中:G0 W回潮率时的纱条湿重;aaG0bWb回潮率时的纱条湿重;bbW .Wb为纱条的两种不同回潮率。 ab2 重量不匀率 重量不匀率是用来表示纱线定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也是考核纱线质量 的重要指标,可按公式计算。计算公式:重量不匀率(%)2试验平均值 平均以下平均值)平均以下值次数试验平均值试验总次数3 重量偏差 由于纺织厂是多工序连续性生产,要纺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纱线,必须 保证每个工序半制品的定量控制在一定偏差范围内,实际定量对标准定量的差异程度称之为 重量偏差。可按公式(2-8)计算。计算公式:重量偏差(%)实际号数设计号数设计号数x100实际干燥重量 设计干燥重量设计干燥重量x100各半制品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均匀率控制范围如下:棉卷:重量偏差v 1.5%;重量不均匀率1.2%;化纤1.5%。梳棉条:重量偏差 2.5%;重量不均匀率4.5%;化纤5%。精梳棉条:重量偏差2.5%;重量不均匀率1.6%。末并条 :重量偏差1.0%;化纤1.0%;重量不均匀率1.0%;化纤1.5%。粗纱 :重量偏差1.0%;重量不均匀率1.2%。二. 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设计棉条定量和控制棉条定量.重量不均匀率及重量不均匀率的方法。(2) 掌握检测棉条定量.重量不均匀率及重量偏差的方法。(3) 通过棉条质量测定,分析影响棉条定量.重量不均匀率及重量偏差的原因。2 实验要求本实验分组进行(一般4人左右一组),学生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以组为单 位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主要是梳棉机或并条机工艺设计)。三. 实验设备与仪器1 梳棉机2 Y301型条粗滚筒测长器;3 链条天平(或电子天平)。四. 实验方法和步骤1 试纺和取样:根据工艺设计设计方案,在梳棉机上进行试纺并取样(生条)。2 将取得的试样在Y301型条粗滚筒测长器上测取生条每5m为一个片段,共测取30 片段,将每个片段棉条分别绕成小团,逐团称重并做记录。五. 实验报告1 设计方案;2 计算出定量.重量不均匀率及重量偏差;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重量偏差与重量不均匀率的原因。实验9条粗条干均匀度的测试一导言纱条在罗拉牵伸过程中,由于浮游纤维的不规则运动,使纤维在纱条长度方向上分布 排列不均匀,因而引起纱条粗细不匀现象。衡量这一粗细变化的指标,称为纱条条干不匀率。采用仪器测试条干不匀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Y311型机械式条粗条干均匀度试验机。 测试出的条干不匀率用极差系数表示,亦称萨氏条干不匀率;二是用电容式乌斯特(uster) 条干均匀度试验仪,测试的结果一般用均方差系数表示(即CV值)。(一)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Y311型条粗条干均匀度试验机测试萨氏条干均匀度。本 试验机是按纱条密度利用杠杆原理而设计的。纱条通过一对凹凸圆轮时,被压缩在一定宽度 的槽内,其厚度随纱条粗细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经加压杠杆和指针杠杆两级放大约100 倍左右,再通过笔尖在等速运动的记录纸上描绘出纱条厚度变化曲线,即为纱条条干均匀度 的变化情况。(二)仪器的零点调节与计算方法 使用本仪器须先调零,然后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计 算,具体步骤如下:1、调节零点厚度。(1)齿杆上刻有0、2、4、6、8五个刻度,每档之间有两个齿,调整一个齿时,凹凸圆轮之间的距离变化10/1000 ,小圆盘上的刻度为1、2、3、9共10 格,调整一格时,凹凸圆轮之间的距离变化1/1000。(2)未喂入纱条前,上下凹凸圆轮之间的距离为零,此时,将调节齿杆与旋转圆盘 调至零位上,笔尖对准记录纸零线。(3)当喂入纱条之后,两凹凸圆轮之间的距离不是零而为纱条实际厚度,这时,根 据笔杆指针向上抬高情况,将齿杆和小齿轮重新啮合,并调节刻度小圆盘,使 指针尽可能在刻度盘0点附近波动,相当于把曲线的横坐标下移一个距离,这 时,凹凸圆轮之间的距离叫作零点厚度,其值可以从齿杆和小圆盘的刻度读出。 正式试验时,将零点厚度、试验纱条种类、试验日期及试验米数等写在纪录纸 上,连续试5 m ,计算不匀率。2、计算方法在记录曲线上先标出每米中最高点A.和最低点B.的数值。规定最高点A.在零点以上为iii“+”,在零点以下为“-”;最低点B.在零点以上为“-”,在零点以下为“+”计算公式i如下:Ai Bi2NA1 Bi* 100%H式中:A.、B.iiF、F0分别为平均厚度和零点厚度;F*N为每米内最高点和最低点;F=+FH平均每米最大不匀率。二目的与要求1、学习Y311型条粗条干均匀度试验机的测试方法与计算方法。2、分析生条、熟条、粗纱各半制品萨氏条干不匀率的变化规律,了解牵伸过程中牵伸 波对条干的影响。三设备与仪器1、Y311型条粗条干均匀度试验机一台;2、生条、熟条、粗纱试样各10 m左右。四试验方法1、装好记录笔,开空车,校正0点位置,将调节齿杆与旋转圆盘调至零位上,笔 尖对准记录纸零线。2、试棉条时用3.18毫米(1/8)宽的喂入喇叭,插入下轮外侧的宽槽内;试粗纱时 用1.59毫米(1/16)宽的喂入喇叭,插入下轮内侧的狭槽内。粗纱用单根试验。3、重锤加压,棉条用二只重锤,共重1.81千克(4,磅);粗纱用大的一只,重1.13 千克(2.5磅)。4、将棉条(或粗纱)喂入相应的导条喇叭口,开车调节零点厚度,使其指针在标尺零 线上波动。记下零点厚度。生条、熟条、粗纱均作5 m长度。五实验报告与思考题:1. 计算各半制品平均每米最大不匀率。2.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生条、熟条、粗纱条干不匀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3. 零点厚度调节偏大或小时对试验结果会产生什嬷影响?实验10 自调匀整装置的调试与测定一、导言自调匀整装置是生产设备配备的较精密自动测量和调整仪器,需要正确的调试与测定 使其保持在正确的运行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匀整效能。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自调匀整装置的结构及安装标准,学习掌握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2、学习调试后匀整上机效果的测定与分析。三、实验设备与用具毛纺FB423或FB306针梳机一台;1/100链条天平;手持转速表;隔距块规;钢板尺;绒板;剪刀;粉笔;扳手、鎯头、螺丝刀;羊毛或腈纶条若干。四、实验内容1、检查自调匀整装置的安装状态是否符合要求:(1)四个安装尺寸是否准确:m = 595mm (O1至0?的垂直距离)n = 195mm Q至02的水平距离)S = 108mm (记忆锡林中心至03的水平距离)d = 54mm (记忆锡林中心03的垂直距离)(2)上下铁炮的中心线应平行,并保持水平,皮带松紧适度,呈垂直状态。(3)上检测罗拉转动要灵活。(4)记忆钢棍不能有弯曲现象,活动瓦块弧形板的出口处与钢棍两端的空隙距离要相等,并且要求小于0.25mm。(5)铁炮皮带与皮带叉小转子之间的间隙要小于0.5mm。2、三个数据的测定与调试: (1)记忆钢棍伸出位置的校准: 标准厚度时钢棍伸出位置:拆卸检测罗拉传动齿轮,轻推杠杆3,将7 mm标准隔距 块规放在上下检测罗拉中间,松开杠杆3下部的螺母28,转动螺杆25,调节小罗拉26上下 移动,直至小罗拉带动活动瓦块使记忆钢棍伸出记忆锡林法兰35.5mm为止。调整匀整指针 指在0点。 15%厚度时钢棍伸出位置:依次将& 05mm和5.95 mm的标准隔距块规放入上下检 测罗拉中间,开机片刻后分别测量记忆钢棍伸出位置应为:8.9mm和62mm。三种伸出量可 允许有1mm的误差。(2)铁炮皮带位置的校准:松开螺母,移动销钉10、13在长孔中的位置,对应标准 厚度7 mm时铁炮皮带应位于铁炮中间位置,即皮带左面与铁炮左端面距离为66mm ;当厚 度隔距分别为8. 05mm和5.95 mm时,皮带左面与铁炮左端面距离为21mm和121mm。三 种距离可允许有2mm的误差,但标准厚度7 mm时的误差应尽量小。3、针板速度测定: 分别在三种厚度参数稳定运行时进行针板速度测定。首先在检测罗拉之间放入标准厚度(7mm )隔距块,复核钢棍伸出量及皮带位置到位后,继续开机,用手持转速表测定针 板轴的转速N。然后分别更换、测定厚度为8.05mm和5.95 mm时针板轴转速N订和“冲+15-15记录数据。4、安装检测罗拉传动齿轮,根据原料情况确定喂入负荷、喂入根数、加压重量、张力 齿轮齿数,计算延迟齿轮齿数,调整零点并上机运行,分别测定所计算的延迟齿轮齿数H、 H+1、H-1三种情况下机毛条重量不匀率,以纤维条不匀率最小者为正式上机齿数。5、以6根条喂入为基准,测定出机毛条每米重量不匀率。并分别测定喂入加、减一根、 纤维条时出机毛条每米重量不匀率。6、数据分析与计算:(1)转速计算:将测得的实际转速数据代入公式N N/1.15N = N/0.85+15-15对比实际转速与计算转速,其误差应小于1%,如不符合要求应调节螺丝13的位置, 向上调时,N下降而N上升,向下调时则相反。如所测转速与铁炮皮带位置不符,则应+15-15以速度合适为准。(2)出机纤维条不匀率计算:用不匀率公式计算出机纤维条每米重量不匀率,无论是 基准根数喂入还是加、减一根条子喂入。其值均应在1%以内,否则应调整螺丝13的位置, 向上调时喂入5根的出条重减少,喂入7根的出条重增加。向下调时则相反。如果喂入7 根的出条不匀率超过1%,喂入5根的未超,则调节喂入7根的出条重;如果喂入5根的出条不匀率超过1% ,喂入7根的未超,则调节喂入5根的出条重。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1、为何要进行三个数据的调整?对调整步骤加以说明。2、当测出针板轴转速和铁炮皮带位置有矛盾时,应如何考虑?为什么?3、试分析所测匀整效果。实验11粗纱张力测定一 目的与要求1 学习粗纱伸长率的测试方法。2 观察一落纱过程中的张力变化。3 了解粗纱张力的调节方法。二 设备与仪器1 粗纱机一台;2 圆筒测长器一台;3 钢卷尺一只;4 棉条和粗纱。三 实验方法1 将铁炮皮带调制起始位置,调查所用张力变换齿轮齿数。2 分别在车头 车中 车尾的前后排各生一个头,共六个粗纱,开车纺至23 层后关车, 分别在六只锭翼顶端纱条上作标记,同时在后罗拉轴头与固定托脚处作记号,开车并记数后 罗拉转50 转时关车,再分别在六只锭翼顶端同样位置作标记,开车。两个记号之间的纱段 即为小纱式样长度。采用同样方法作中纱和大纱的试样长度。3 落纱前分别将前后排 头中尾六只纱管作记号,取下。4 分别在圆筒测长器上实测大中小纱试样的长度。(不足一米部分用尺测量,精确至一 厘米)即为后罗拉50转时粗纱实际长度L1。5根据传动图计算出后罗拉50转时前罗拉的输出长度。即为粗纱的计算长度L2.四 计算方法1、计算长度(米)=后罗拉转数*牵伸倍数*前罗拉直径*10002、伸长率(%)实际长度-计算长度计算长度*100实测数据(填下表):7*二爵一一别锭米)别大纱中纱小纱前排后排前排后排前排后排车头车中车尾实验结果1 排别大纱中纱小纱大、中、小 纱平均伸长率实测 长度(H)伸长 率(%)实测 长度(H)伸长 率(%)实测 长度(H)伸长 率(%)前排头中尾前排平均后排头中尾后排平均前后排总平均试验 12 细纱张力测定和气圈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细纱在卷绕时,由于锭子的高速回转。式紧套在锭子上的纱管随锭子回转并带动钢丝圈 在钢领上高速回转。在导纱钩与钢丝圈间的纱条也随之作高速回转,因受离心力、空气阻力 等的影响,使纱条回转时形成空间曲线称为气圈。气圈的形态与纱线张力有关。纱线张力受 锭速、钢丝圈型号、钢领板位置和卷绕直径大小等的影响。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一般为:小纱张力大,中纱张力小,大纱张力较中纱大一些。而在 钢领板一个升降动程中,由于卷绕直径随时在变化,纱线张力随之变化。卷绕直径大时纱线 张力小,卷绕直径小时纱线张力大。本实验要求使用动态应变仪和光线示波器或直接用纱线动态张力仪测定细纱一落纱过 程中大、中、小纱的张力。画出张力变化曲线并加以分析比较。用闪光测速仪定像观察大 中、小纱时的气圈形状,并结合观察钢丝圈在钢领上运动时的状态。二、实验方法步骤(一) 细纱张力测定1. 用纱线动态张力仪测试。可以直接读出张力值。该仪器在测试前先调平衡,然后再 进行测试。2. 用动态应变仪及光线示波器进行测试。动态应变仪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调平 衡。接上专用测试头后调平衡。光线示波器按使用说明作好测试准备。将二者接好 线,待细纱机开车运转正常后即可测试并在示波器上拍摄变化曲线。记录拍摄所需 长度后,进行日光(或日光灯光)曝光,即可得所需细纱张力变化曲线。(二)气圈形态观察 用闪光测速仪(按使用说明书作好使用准备)使气圈和钢丝圈定像,观察他们的运行 状态。(三)测试仪器、工具、设备1. 能正常运转的细纱机一台2. 纱线动态张力仪一台3. 电阻动态应变仪和光线示波器一台4. 闪光测速仪一台5. 万用电表一个6. 专用测试头一个7. 接线用的接线 一个,活搬手一个三、实验数据(一)纱线动态张力仪测试数据,按大、中、小纱分别记录,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二)按大、中、小纱分别留取示波器的曲线记录纸,以便分析比较。(三)观察气圈形状和钢丝圈运动状况,作好记录或画下图形。四、实验作业与思考题(一)分析大、中、小纱及钢领板一升降中纱线张力变化的规律。(二)分析大、中、小纱气圈形态变化的产生原因?分析产生钢丝圈倾斜的原因。(三)通过本实验对那些理论知识加深了解或有了新的认识。实验 13 梳理机上机试纺一、实验目的 1.梳理机上机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2.梳理机上机的质量要求,学习梳理机上机的质量检查方法。3.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基础知识 梳理机的种类很多,但上机试纺都是根据纺纱工艺设计单提供的生产工艺条件,对梳理 机的工艺进行必要的调节,以生产出合格的纤维条 梳理机上机试纺是一次实践性很强的实验,不仅要求我们熟悉梳理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这些 设备的机构组成、作用、任务、作用原理和调整方法,而且还要运用这些所学理论、分析解 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上机前,要运用所学的理论,针对所提供的原料,设计出生产工艺 单,确定梳理机的上机工艺参数。梳理机的调节部位很多,主要包括针布的选择、速度和隔距的确定。针布选择主要是根 据原料的线密度、长度以及强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机台。而锡林速度、刺辊速度、道夫速度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能来确定。隔距的配置不仅影响梳理效能、纤维损伤情况以及除杂效果, 而且对下机条内的短纤维率、棉结以及制成率有直接影响。无论是盖板梳理机,还是罗拉梳 理机,隔距的大小需要根据原料性能和半制品的品质要求调整制定。实验时,必须根据生产 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各工艺参数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调整。三、设备与用品梳理机一台、条粗测长器一台、Y311型条干均匀度仪一台、链条天平一台、扳手、隔 距片、原料若干(梳棉机时,棉卷一个。若是平台喂入的实验型机台,每组准备散纤维若干)。四、内容1. 根据设备的情况和设备传动图了解该设备的调节部位以及各调节部位的调解范围。2. 根据原料,设计梳理机上机工艺单。每人设计一个方案,然后在组内讨论确定一个较 优的方案。3. 清除理梳理机。4. 按照工艺单,调校梳理机的隔距、换齿轮,使转动部位的速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好 记录。5. 开动机器,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如不正常,立即停车调整。6. 喂入纤维,待质量稳定后,测出机条的定量、定量偏差,如果偏差超出所要求的范围 时,用比例法重新计算出拟改牵条伸齿轮齿数。比例法是经常使用的准确而方便的计算方法。拟改牵伸齿轮齿数=拟改输出条定量x原牵条齿轮齿数/现输出条定量7. 待测出输出条符合工艺设计,进一步测试输出条半制品的落棉率、重量不均匀率和 条干不均匀率。若超出范围,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且对工艺参 数进行调整,直至出条达到要求。思考题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果是什么?实验14 并条机(针梳机)上机试纺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条机(针梳机)上机工作的内容和步骤。2. 了解并条机(针梳机)上机的质量要求,学习并条机(针梳机)上机的质量检查和实验方 法。3. 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基础知识并条机(针梳机)商机就是根据生产工艺单提供的生产工艺条件,对并条机(针梳机) 的工艺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必要的调整,使其生产出合格的纤维条。并条机(针梳机)上机试纺,要求我们熟悉并条机(针梳机)的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 掌握这些设备的调节原理、方法以及这些调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条机(针梳机)在纺纱 工序中的反复应用,其作用主要是将纤维条进行牵伸、并合,达到使纤维平行顺直、充分混 合的目的。上机需要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输出条定重、输出速度、牵伸倍数(牵伸分配)、 并合根数及牵伸隔距等。FA302型并条机的工艺设计表见表3-1.表3-1 FA302型并条机工艺设计表项目数据实际牵伸倍数机 械 牵 伸变 换 齿 轮 数E1 倍 数4.0683E=常数 *Q*K/(H*G)倍E=常数*T/R倍T=R= 齿变 换 齿 轮 数预 牵 伸常数0.8847E2 倍 数E2=常数 *Q*K*R*G*H*T 倍牵伸效率%条筒直径 相关轮条J / 筒 节 径mm相轮MNABCD罗 拉 项中心距前罗拉-中罗拉中罗拉-后罗拉mmmm隔距mmmm直径(mm)导向罗 拉前罗拉中罗拉后 罗 拉45453535数据项目胶 辊直径(mm)34343034加压(mm)117.8294.6314.2294.6压力棒直径(mm)调节直径(mm)置放插 口喇叭口直径速度- rm 前罗 拉转速二r/min,(线速度)=r/minE低 辊轴 皮 带) 轮节 径mmF(电 动机 皮 带) 轮节 径mmn低 辊轴 转 速)r/min产量1台6量、 论量本机可加工纤维长度22-76mm三、实验设备与用品并条机(针梳机)一台、Y311型条干均匀度仪一台、条粗测长器一台、常用工具一套、纤维条若干。四、实验内容1、根据所给的原料和工艺要求,设计并条机(针梳机)上机工艺单,确定输出条定重、 输出速度、牵引倍数、并合根数及牵伸隔距。每人设计一个方案,然后在组内讨论分析,选 择一个最佳方案,作为本组的上机工艺。2、根据所定的工艺,调整并条机的并合根数、牵伸倍数、牵伸隔距、前罗拉转速等工 艺参数,并将其填入表3-2.若是针梳机,下机毛条计量每米克重。表3-2工艺参数设定值机 型棉条干重 (g/5m)并合 根 数总 牵 伸牵伸分配前罗拉转速 (r/min)3、开空车运转,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4、喂入纤维条,开车运转,待出条正常后,测量纤维条定重,如果纤维条不符合要求 调整牵伸倍数,直至达到要求,并且测试重量不匀率与条干不匀率。棉条每段5 米,取20 段,重量不匀率控制在6%以下;毛条每段1 米,取20段,重量不匀率控制在3%以下。5、记录上机数据。思考题分析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实验 15粗纱工艺上机试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粗纱机上机工艺的制定。2. 学会粗纱质量的检验方法。3. 学会粗纱质量控制的调节方法。一 基础知识 粗纱机上机实验是根据纺纱工艺设计要求对粗纱机进行测试,纺出合格的粗纱,供细纱 机使用,以便纺出合格的细纱。粗纱机工艺调节,主要包括粗纱定量(粗纱线密度)、锭速、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牵 伸间距、捻系数、径向卷绕密度(铁炮皮带每次移动量及成型齿轮齿数)、轴向卷绕密度(上 龙筋升降齿轮)和下铁炮齿轮(卷绕齿轮)的齿数等。粗纱机锭速应该根据实验粗纱机的设计速度,此时,进改变后罗拉速度,前罗拉速度保持不对于粗纱线密度的计算,应根据细纱机的牵伸能力、纺纱品种、产品质量要求以及粗纱 机的设备性能综合考虑,定量范围可参考表 3-3表 3-3 定量范围纺纱线密度(t ex)32以上20309199.0以下粗纱千定量(g/10m)5.510.04.15.52.55.51.64.0粗纱机的牵伸倍数,应根据纺纱线密度、粗纱机的牵伸效能以及细纱机的牵伸能力来考 虑。一般粗纱牵伸倍数较低,细特纱牵伸倍数较高,从4.012.0 不等。后区牵伸不宜太大, 否则会影响粗纱条干,牵伸倍数一般在1.051.3。粗纱机罗拉握持隔距主要根据纤维长度和牵伸形式适当配置,还应考虑牵伸倍数、加压 轻量等多项因素。如牵伸倍数大、加压较重,罗拉隔距应当较小,反之,应加大。 改变粗纱捻度时,需要改变粗纱捻度变换齿轮的齿数来实现。即一般选定粗纱机锭速度后, 改变前罗拉的转速。二前罗拉速度改变后,卷管卷绕速度与龙筋升降速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以保证卷绕张力正常。粗纱捻系数主要根据纤维的长度、线密度、粗纱定量以及加工的纤维品种而定。一般纤 维长度短、粗纱定量轻、纤维线密度粗、天然纤维纯纺时捻系数较大,反之捻系数较小。 粗纱机卷绕过程中,为了使形成良好,要求粗纱在筒管上沿轴向一圈挨一圈地紧密排列。径 向卷绕密度、轴向卷绕密度和下铁炮齿轮的齿数等应根据线密度的变换进行调整,以保证一 定的轴向卷绕线密度。粗纱线密度改变较大时,使卷绕直径的增量变换较大,这时需要调整 成形变化齿轮的齿数,使筒管的卷绕速度与龙筋的升降速度相适应。下铁炮齿轮的齿数决定 粗纱在空筒管上的始绕角度,一般情况下很少调整,只有当粗纱的线密度变化较大,筒管直 径改变,过着调整铁炮皮带起始位置仍不能实现正常卷绕时才进行调整。三、实验设备与用品、 粗纱机一台、条粗条干均匀度仪一台、天平一台、条粗测长仪一台、工具一套、熟条若干。四、 实验内容1. 根据纺纱线密度的要求,制定上机工艺单。2. 按工艺单上的工艺条件上机调试,主要调节罗拉隔距、锭速、牵伸倍数、捻度、罗拉加 压、径向卷绕密度、轴向卷绕线密度。3. 调节完成后,前后排各开35 个锭子,分别在车的头、中、尾部进行纺纱,并且调节张 力使纺纱正常后开车一段时间,测粗纱的线密度(定重)和捻度,如果粗纱的线密度偏 差超过范围,可以根据设计线密度与实际线密度的比值和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