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认同内容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04051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个认同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个认同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个认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在自治区爱 国宗教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各族干部群众,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继续发扬优良 传统,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 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在我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 实性。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 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针与新疆实际紧密结 合起来,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宗教工作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与此同时,我们 也要看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新疆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加剧,严重影响社会大 局稳定。为此,坚持“五个认同”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我区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 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族人民包括 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强化国民意识。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 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坚决斗争。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 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是一个多 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重要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 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 各民族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 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要不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 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 反对,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 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在新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还是确保各项事业 发展,都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当前,我们要紧密结合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开 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各族群 众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增强在祖国 大家庭团结奋斗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三个离不开1981年,中共中央在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的通知中进一步指 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 高度概括和深刻表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 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 离不开。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 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一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 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 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 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从“两个离不开”发展而来的“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 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一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它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成为新的历 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