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797838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预习必备! 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 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 展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 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口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 化合物。如:CO2、SO2等。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 其中一种物质是一些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口二、空气的成分n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 量(耗尽氧气)(2 )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 质)2、空气的成分: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d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口4、氮气的用途口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口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污染物:主 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三、氧气的性质n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 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 化剂。(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 紫蓝色火焰)铝箔 4Al+3O2=2Al2O3 碳 C+O2=CO2 铁 3Fe+2O2=Fe3O4(剧烈燃 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5O2=2P2O5(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n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口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n3、实验装置n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 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 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5、操作步骤:口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n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口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7。验满方法:口(1)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 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 氧气已满。n8。注意事情:口(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 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 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 体。n(3) 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 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 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 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6) 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 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 要接近集气瓶底部。(7) 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 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8)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 试管,导致使馆破裂)(9)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口(10)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n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 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 主要就是液态氮。【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空气、氧气考点汇总n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n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 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夭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 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口1、实验现象:口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口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 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o 3、原理口4、注意事情:口Ao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口Bo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o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Eo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n(1) 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口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 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 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 导管中装满水n三、空气的主要成分口(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 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 氧化碳和杂气n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n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 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 纯净物。n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 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n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 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n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口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 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 学性质很不活泼。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n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