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体育总复习1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7961091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体育总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体育总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体育总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体育与学前儿童体育1、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着人体发展的规律,以身体练 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 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体育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由学校体育、经济体育、群众体育三个基本方面组成。(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 展的跨世纪人才。它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品德和意志品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2)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运动 能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和竞赛。(3)群众体育:也称社会体育或大众体育,它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的身体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参加者主要是一般民众。3、体育的属性体育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1)体育的自然属性:即在不同的社会可采取完全相同的运动方式和手段来执行改变人们 体质的职能。(2)体育的社会属性:即使通过人体运动的形式可为资本主义培养合格的劳动力,牟取高 额利润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保卫者。4、体育的功能根据体育的属性,可将体育的功能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一)生物功能:主要是指健身功能,包括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这是最本质的功能。(二)社会功能:包括教育、娱乐、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这是属非本质的功能。(1)健身功能: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来进行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4)政治功能(5)经济功能(6)军事功能5、我国体育目的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七岁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 律,以增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 列的教育活动。7、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A、卫生因素卫生因素是学前儿童体育的独特手段。卫生因素具有独特的意义:(1)它能促进学前儿童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2)它能提咼身体练习活动对儿童身体影响的效果。B、自然界自然因素(水、空气和阳光)C、体育活动是儿童进行身体运动的一种基本的和专门的体育手段。D、舞蹈、摩抚E、其他各项手段8、学前儿童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体育应放在首位。9、学前儿童体育的含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增强其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是增进他们健康的一种积极手 段。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对儿童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 刺激(身体运动)的手段来实现的。10、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备 将来能担负起跨世纪的建设人才的重大任务。11、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任务(1)、积极全面锻炼,增强儿童体质。(心肺功能最能说明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能 力)(2)、发展基本动作和掌握基本动作的初步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使儿童的动作灵敏、 协调。(基本动作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也是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技能。)(3)、培养儿童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参加体育活 动的兴趣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12、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特点(一)婴幼儿体育活动与其他的课程教育的本质区别(1)、体育活动主要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身体练习来实现其教育任务的,儿童是处在不断地运动状态中, 情绪比较活跃。(3)、体育活动必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4)、体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是寓于体育实践中,侧重于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5)、体育活动发展儿童智力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在运动中要求儿童的观 察、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应该敏捷而灵活,注意力集中,思维的结果要迅速接受实践的检 验。(6)体育活动环境比较复杂,一般是在户外进行,干扰的因素多,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情绪也容易受影响。(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活动相比的主要特点(1)、让儿童学习基本活动技能和简单的体操动作,不传授专项运动和技术动作。(2)、体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3)、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的特点是:强度较小、密度较大、时间较短、急缓结合、 动静交替(4)、不仅体育课时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而早操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也都具有一定的教 学因素。(5)、组织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约束性小,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随机变动。(6)、不搞考试,不搞达标测验(7)、阶段性强第二章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意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意义一、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二、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三、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四、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德育和美育的作用1、身体形态结构的含义骨骼、肌肉、关节等组成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能产生各种 身体的动作,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2、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儿童骨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骼的活动功能。3、儿童经常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就能提高其肌肉的力量,增强其组织的功能,有利于他 们的生长发育。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肌肉良好生长发育的最重要因素。4、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结构发展的运动卫生建议(1) 、儿童的身体姿势要保持正确。儿童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姿势都要正确。(2) 、时刻预防发生外伤和其他事故。(3) 、儿童身体的负重要适宜,而且在练习时必须要使身体的负重部分交替进行;动静交替, 防止身心过度疲劳。(4)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做伸、拉、提、垂、甩、踢、背等动作练习时,都要量力而行。5、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的运动卫生建议(一) 促进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发展运动卫生建议:(1) 、坚持经常组织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2) 、组织活动时生理负荷量要适宜。(3) 、剧烈运动后不应马上喝大量的白开水。(4) 、激烈的运动之后不要立即停止不动。(二) 促进呼吸系统机能的发展 运动卫生建议:(1) 、儿童在体育活动中,所做出的各种基本动作姿势一定要正确。(2) 、在活动中要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做憋气的静力性力量动作。(3) 、要选择在空气较新鲜、较干净的环境里开展体育活动。(三) 促进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运动卫生建议:(1) 、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2) 、在体育活动中,动静活动要合理交替,活动量要适宜。6、身体素质的含义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应,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地 活动的一种能力,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7、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意义(一) 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是增强儿童体质的过程。(二) 提咼儿童身体素质,是发展他们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是指那些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身体活动的技能,如走、跑、 跳跃、平衡、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三) 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8、体育活动促进儿童身体素质发展(一) 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在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克服阻力的一种能 力。在婴幼儿力量素质的培养上,应通过动力性力量活动来逐步发展和提高动力性力量,必 须避免让儿童进行憋气的静力性力量活动。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也是发展儿童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组织功能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力量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是儿童进行生活和身体运动的基础。适当地提高力量素质,有利于逐渐提高肌肉组织的功能,并为今后更好地参与各种身 体运动,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耐力素质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抵抗疲劳的 能力。从人体活动时能量供给的特点来看,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在有氧气供给的肌肉活动中,呼吸循环机能的持久能力。其生理基础是 有氧代谢能力。无氧耐力是指在缺乏氧气供给的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持久机能。(氧亏负、氧债)婴幼 儿尚不具备进行无氧耐力运动的生理基础,应该避免让他们的身体运动进入到无氧代谢状 态。对儿童耐力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要逐步提高他们的有氧代谢能力,发展有氧耐力。其 方法是:逐渐延长儿童各种身体运动的时间,逐渐增大运动的密度和强度。在活动量的控制上,应始终注意要让儿童在有氧代谢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当 儿童从有氧代谢状态开始进入到无氧代谢状态时,教师必须及时对活动量进行控制和调节。尽量避免让儿童的运动进入到无氧代谢状态,并且要注意防止儿童身体过于疲劳,掌 握好运动中的激缓与动静的交替、结合。良好的心肺功能,是发展儿童耐力素质的重要保证。(深呼吸、基本体操动作、远足、 慢跑)。一定距离的短途徒步行走(如远足活动)和慢跑活动,是发展耐力素质的较好方法。做法要求:身体的活动量要适中(对儿童来说是属于中等强度的,心率一般在130次/ 分140次/分),运动的强度和对心脏的负荷均不太大,但要坚持经常地运动。(三)速度素质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速度的表现形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活动强度很大,儿童还不具备较长时间进行快速活动的生理基础。(四)柔韧素质柔韧是指人体活动室,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范围或伸展能力。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在学前期只进行适当地柔韧性练习,避免专项的、高难度的柔韧性练习,也不要过分 强调柔韧性的培养。(五)灵敏素质灵敏是指在复杂的条件下,对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 的能力。儿童的灵敏性可以在起动、急停、躲闪跑或多变的环境中迅速改变身体位置时表现出来。 灵敏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能力要素的共同协 调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9、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必须与增强儿童体质、增进儿童健康紧密相联系,避免对身体有任何伤害的运动。(二)必须考虑到儿童身体素质的特点,避免运动员化、成人化或小学化。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体育运动竞赛的人才,因而,必须避免 身体素质培养的专项化或早期定向,也就是要防止运动员化。从培养儿童身体素质的方法上看,要避免采用运动员常用的专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 也要避免进行专门性的、枯燥单一的、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防止小学化或成人化。对儿童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轻松活泼、深受喜爱的各种 身体活动来实现,强调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一多种身体素质的综合培养为其指导思想。10、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身体的运动能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刺激影响,尤其是能促进他们 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心 理因素,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一)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儿童的动作发展,不但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三岁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中, 占据着主导的地位。(1)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2) 、身体运动与大脑的功能状况从实质上看,智力的发展水平反应了大脑的功能状况。脑功能是以大脑神经活动为 基础的。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据的区域空间是相对最大的,因为手的动作是最为精细、最为复 杂的,尤其是大拇指的动作。(3) 、婴幼儿的身体运动与智力活动在婴儿身上,智力的活动与身体的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就越未分化, 其智能与其他机能是处于一体化的状态。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指0岁-2岁儿童的感知运 动阶段。婴幼儿感觉运动的经验对儿童的智力活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 、智力迟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英国学者克罗韦尔:“动作是智力的大厦的砖瓦。”(二)、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1) 、身体活动的能力影响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会促使他们对其他事情也抱有较强的自信心,愿意大胆二独立地去 尝试新的活动,行为较积极和主动,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否定自我的概念”,会使儿童表现出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行为消极、被动、甚至退缩, 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且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心情也容易受压抑或紧张。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身体运动的指导和帮助时,教师应该不断地促进他们身体机能的协 调发展,提高和发展其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让学前儿童能获得更多成功 的体验和对自己能力的确信,这有助于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和独立。同时,教 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懂得尊重儿童,尤其是对那些动作较笨拙、反应较慢的儿童,更应 该耐心地帮助和指导,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这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案 例分析题中常可以应用到)(2) 、儿童的运动能力与个性特征儿童的柔韧性与性格的关系不密切。儿童的肌耐力、瞬发力、协调力与性格有着密切 的关系,并且精神的持久性也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意志的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行为、个性与运动发展的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选择 不同类型的身体运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儿童某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这也是因材 施教的教育原则在指导体育活动中的实施体现。(3) 、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绝大多数的运动需要在社会性的场合中进行。身体运动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4)、激发儿童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刺激儿童的情绪中枢,使之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和感受。11、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对儿童进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体育的德育功能)(一)寓坚强、勇敢、沉着、认真负责等道德品质教育于身体运动之中(二)寓养成组织性、纪律性、道德品质教育于体育活动的规范要求之中(三)寓养成爱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教育于机体的体育活动之中12、认真开展体育活动对儿童进行艺术美的教育(体育的美育功能)(一)开展体育活动,对儿童进行人体形态美的教育(二)儿童参加伴有音乐的动作练习和体育游戏能培养他们节奏感和韵律感(动作美)(三)体育活动能提高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