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体系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864481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大创新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大创新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 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实施 机制,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国家有关科技计划要充分反映企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项目评审要更多地吸纳企 业同行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对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中 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牵头承担,或 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 新机制。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 各类研发机构,特 别是鼓励大型企业或主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企业技术创新 和产业化平台,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促进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 心,加强合作研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加强工程实验室、工 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大现有研究开发基地与企业的结 合,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并着重建立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的有效 机制,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技术转移体 系,将技术转移作为科技计划和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促进企业与高等 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 境,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国家有关计划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 适应中小型企业创新需要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 息、技术交易、产业化服务的平台,营造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深 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其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开发和应用推广中发挥骨干作用,推进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明确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职责定位。以建立开放、流动、 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探索实行理事会制度,完善所长负责制,扩大 科 研院所的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社 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提高改革验收后人均事业费标准,完善管理和运行 机制,形成一批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高水平公益科研基地。实施中科院知识创 新工程三期项目,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重要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 流水平的研究所。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以国家目标和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科研 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 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建 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研究基地。探索建立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 类研究相对稳定的支持方式。研究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 价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财政资助强度的重要依据。(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以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有效共享为重点, 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军民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 策的协调力度,以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突破口,统筹军民科技计划,加大民口企 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防科技计划的力度,促进军民科技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 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 促进军用和民用科技的双向转移以及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 的有效集成,建立军民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有效配置、合理共享的机制。加 快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进有条件的国防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探索促进 军民科研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军民创新人才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根据综合协调,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 原则,以促进中央与地 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紧密合作与互动,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 配置和高效利用为重点,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各具特色和 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区域科技能力。加强区域科技规划工作,发挥中 央财政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统筹区域科技资源,形成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布局。 东部地区加强高技术的研发和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 的提升与跨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 重点提升农业、能源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西部地区综合应用多种 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形成区域创新和新经济增长极;东北地区加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开拓 新兴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重大项目引导,促进跨区域的创新合作和 创新联盟建设。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科技 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区域知识扩散中的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 作,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带动作用和对区域科技资源的凝聚作 用。要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集成中央和 地方的科技资源,形成中央和地方联动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实施国家 重大科技项目。地方科技工作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 化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地方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与社会进 步。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强对县(市)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基础 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县(市)科技机 构, 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 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创 新服务为重点,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支持科技中 介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有利于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法 规环境。鼓励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参与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把依靠中介机构完善管理和 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对科技中介服务能够承担的工作,积极委 托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组织实施。通过任务委托等方式,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 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 水平和素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服务和 协调功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鼓 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