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7701962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1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5一、 项目概述5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5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四、 资金筹措方案6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七、 研究结论7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0一、 炭黑行业壁垒10二、 市场定位的步骤11三、 炭黑行业市场规模12四、 炭黑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3五、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14六、 炭黑行业发展概况17七、 炭黑行业竞争格局19八、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20九、 炭黑行业发展趋势22十、 营销环境的特征23十一、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25第三章 项目选址分析27一、 全力推进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29第四章 公司治理分析31一、 管理腐败的类型31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33三、 股东大会决议36四、 企业风险管理37五、 独立董事及其职责46六、 董事会模式51第五章 运营模式57一、 公司经营宗旨5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8四、 财务会计制度62第六章 企业文化管理65一、 “以人为本”的主旨65二、 品牌文化的塑造68三、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79四、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83五、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01六、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112第七章 投资方案118一、 建设投资估算118建设投资估算表119二、 建设期利息11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0三、 流动资金121流动资金估算表121四、 项目总投资12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2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3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25一、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25二、 分析与考核126三、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27四、 决策与控制130五、 存货管理决策131六、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133七、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38八、 短期融资的分类145第九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4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4三、 偿债能力分析15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6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58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张家口炭黑研发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陆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炭黑行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跨国重组和并购风潮。随后,炭黑行业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寡头垄断阶段。目前国际炭黑行业产能高度集中,炭黑行业前五大企业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40%,前三大巨头分别为卡博特、博拉、欧励隆,均为全球产能布局的国际化企业;国内企业黑猫以6%的产能份额位居全球第四位。下大力扩投资稳增长, 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60个, 完成投资216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9.2%,增速全省第一。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12.3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4.3亿元。下大力抓创新转动能,75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3%。下大力促消费增活力,举办 “幸福张家口欢乐购”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7.8亿元、 增长28.3%,增速全省第一。下大力惠民生解民忧,扎实推进25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1210套棚改任务提前完成,17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部开工,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大力优环境保安全,集中开展 “十项清理”行动,落实信访工作 “三项机制”,一批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得到解决。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全民接种,重点人群实现全覆盖,境外输入和本地病例保持零新增。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38.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62.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61%;建设期利息20.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7%;流动资金454.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72%。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238.0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16.61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21.40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938.5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26.2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6.7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78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261.87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238.011.1建设投资万元762.731.1.1工程费用万元493.301.1.2其他费用万元254.321.1.3预备费万元15.111.2建设期利息万元20.651.3流动资金万元454.632资金筹措万元1238.012.1自筹资金万元816.612.2银行贷款万元421.403营业收入万元5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938.575利润总额万元1234.956净利润万元926.217所得税万元308.748增值税万元220.749税金及附加万元26.4810纳税总额万元555.9611盈亏平衡点万元1261.87产值12回收期年3.7813内部收益率56.7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118.55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炭黑行业壁垒1、炭黑行业技术壁垒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对炭黑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划。2002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对于炭黑企业的造粒工艺提出要求。文件规定炭黑行业“应在2003年淘汰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1万吨/年的落后干法造粒炭黑装置”,提高了炭黑行业在生产技术层面的准入门槛。此外,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炭黑品类日益丰富,市场对专用炭黑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专用炭黑生产不仅对技术工艺和设备装置要求较高,还需要企业拥有较高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从而对新进企业形成技术壁垒。2、炭黑行业政策壁垒碳中和、碳达峰是国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工作的重点。炭黑行业的主管单位发改委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并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收紧政策向炭黑行业准入标准,对炭黑企业生产工艺提出更高要求。例如,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1.5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列为落后生产工艺装备需淘汰项。此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监管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炭黑行业准入技术规范,对炭黑生产企业提出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产设备及能源消耗、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准入要求,以推动炭黑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炭黑行业市场壁垒炭黑在轮胎生产中作为重要原材料之一,自身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轮胎企业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下游企业往往倾向于与产品性能优越,质量可靠的上游炭黑企业保持稳定持久的商业合作关系。这种模式对于炭黑行业新进企业产生了较强的排他性市场壁垒。二、 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三、 炭黑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是全球范围内炭黑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总产能约50%。2015至2020年,国内炭黑产能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国内炭黑产能达820万吨/年,但产能分布较为分散。规模以下企业因技术因素、成本因素、环保因素等问题面临落后产能出清,产能将进一步向研发实力强,生产能力强的优质企业集中。我国炭黑行业产量和需求量基本匹配,供需处于平稳状态。疫情前我国炭黑产量和需求量均呈增长趋势,2019年产量达575万吨/年,需求量为566.3万吨/年,产能利用率超77%。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炭黑上下游企业停工停产,产量、需求量和产能利用率均出现大幅下滑。随着疫情好转,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据统计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四、 炭黑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煤焦油、蒽油等上游原材料属于大宗原材料,其价格对原油价格、市场供需及相关政策较为敏感。原材料价格如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对炭黑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对行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下游需求波动风险目前我国炭黑主要应用场景为轮胎生产,因此下游轮胎行业景气度对炭黑行业影响较大。当前,中国轮胎行业与炭黑行业发展模式由量转质,产能释放节奏放缓,因而轮胎产业对炭黑的需求量可能出现缩减。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来炭黑产能逐年递增,然而高端专用炭黑产品,例如导电炭黑、色母粒炭黑产能不足,主要依赖进口。但是国内对高端专用炭黑需求日益增加,盈利空间较大。目前,技术实力较强、生产经营丰富的炭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专用炭黑,如果将来行业关注度提高,更多企业加入竞争,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将对企业生存提出挑战。五、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六、 炭黑行业发展概况炭黑是轮胎制造行业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通常作为补强剂使用,一条普通的汽车轮胎约含有3千克炭黑,原材料占比约14%,低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使用比例,高于其余原材料使用比例。因此,轮胎市场是炭黑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占据了74%的炭黑消费。目前,轮胎市场对炭黑的全球需求达850万吨/年。炭黑工业有距今约100年的历史,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经历多次迭代。在早期阶段,炭黑生产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使用槽法进行生产。即通过数以千计的瓷质火嘴,在自然通风的“火房”内与空气进行不完全燃烧,形成鱼尾形扩散火焰,其还原层与缓慢往复运动的槽钢相接触,使裂解生成的炭黑沉积在槽钢表面,通过设置在漏斗上的刮刀,将炭黑刮下,落入漏斗内,而后用螺旋输送器输出、造粒为产品。槽法生产炭黑劣势较为明显,例如设备体积庞大、空气污染、产量较低等,目前业内槽法炭黑产能大幅削减。炉法工艺是目前炭黑行业主流生产工艺,根据所使用原材料种类的不同,又分为气炉法炭黑和油炉法炭黑。炉法工艺的核心部件是反应器。在反应器中,高速喷入雾化的原料油在1200-1900高温下不完全燃烧裂解生成炭黑。反应所需的温度是由二次燃料(如天然气或燃料油)燃烧所提供。反应通过喷水冷却及时终止反应,产物炭黑及炭黑尾气经换热冷却后送入过滤系统将炭黑与尾气分离。由于分离出的粉状炭黑堆积密度很低(20-60g/L),不利于运输供给下游客户,通常需对其造粒加以压实。造粒工艺分为干法造粒和湿法造粒两种工序,早期业内采用干法造粒,主要通过转筒将粉状炭黑机械碾压成为球状的炭黑小颗粒,以便后续运输。干法造粒工序简单,同时不需要额外加水而后干燥,因此能耗较低。然而,干法造粒炭黑单个粒子强度差,在后续包装运输过程中易破碎散失,从而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2002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其中规定炭黑行业“应在2003年淘汰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1万吨/年的落后干法造粒炭黑装置”。据统计,2020年湿法造粒工艺炭黑产量占炭黑总产量比例约为99%。炉法炭黑生产尾气净化及回收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接燃烧、化学分离和催化反应。考虑目前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直接燃烧净化法为最佳,燃烧产生的余热可用来发电。尾气发电技术是将炭黑生产产生的尾气全部输送到尾气锅炉,将尾气中的炭黑粉尘燃烧掉,同时将尾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蒸汽一部分用于汽轮机组发电,一部分用于生产装置。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的电力可供给生产装置,富余电力也可上网,实现循环经济,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七、 炭黑行业竞争格局1、炭黑行业国际竞争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炭黑行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跨国重组和并购风潮。随后,炭黑行业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寡头垄断阶段。目前国际炭黑行业产能高度集中,炭黑行业前五大企业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40%,前三大巨头分别为卡博特、博拉、欧励隆,均为全球产能布局的国际化企业;国内企业黑猫以6%的产能份额位居全球第四位。2、炭黑行业国内竞争格局国内炭黑行业目前处于结束乱序竞争后的整合阶段。2018年以前,炭黑产品利润增加,国内炭黑企业盲目重复扩能,导致产能相对过剩、集中度低、行业利润偏低,造成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2018年下半年炭黑行业市场无序化竞争、高成本低利润、企业运营资金压短缺、需求疲软等矛盾激化,2019年国内炭黑行业产能利用率仅达50%-60%。随着轮胎工业的整合和小炼焦的被取缔,国内炭黑工业的整合成为大势所趋。随着行业整合步伐加快,企业转向追求产品高端化和规模效益,我国炭黑行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八、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三)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九、 炭黑行业发展趋势目前炭黑行业产品品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传统橡胶用炭黑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领域的专用炭黑,例如色素炭黑、导电炭黑和色母粒专用炭黑等。国际大型炭黑生产企业均具备专用炭黑生产和研发能力,相比而言,我国现代炭黑行业较国外起步较晚,在专用炭黑领域积淀不足,中高端专用炭黑产能较低,多数依赖进口,专用炭黑领域仍有很大需求缺口。目前,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炭黑生产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专用炭黑市场,我国炭黑行业发展呈现高端化、定制化趋势。十、 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十一、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第三章 项目选址分析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平原。总面积3.68万平方千米,市辖10个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蔚县、阳原、怀安、怀来、涿鹿、赤城),6个区(桥东、桥西、宣化、下花园、崇礼、万全)。截至2019年,全市发现矿产9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7种;风能资源丰富,储量超过2000万千瓦以上,成为全国首个获准建设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其中赤城温泉、怀来地热国内闻名。张家口市自然风光独特,不仅有北国的雄浑,更具南国的秀美,气候四季分明,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特别到了冬季,以崇礼、赤城为代表的坝上与坝下过渡地带,降雪量达以上,存雪期长达150多天,地形坡度多在535,并且风速仅为2级,平均气温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区位交通优越。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处,市区距首都北京市仅,距天津港。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冀晋蒙(外长城)经济圈的交汇点。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98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后,张家口市将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军民两用机场已开通运营。现代化立体交通网,使张家口市成为连接京津冀蒙的交通枢纽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和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建成 “首都两区”、 打造 “河北一翼”, 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绿色城镇、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感恩奋进、决战决胜,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张家口篇章。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举办任务,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打造奥运与区域发展互促互动的标杆城市。高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城市。高质量推进 “首都两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地下水位稳定回升,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典范城市。高质量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成首都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城市。高质量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打造服务保障首都、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目的地城市。高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一、 全力推进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立足建成 “首都两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双代”和洁净煤推广,严控全域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统筹做好 “油路车”移动源污染治理。 “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进一步谋划好乌拉哈达水库工程,扎实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谋划实施新一轮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和旱作雨养项目。大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高质量推进坝上地区休耕种草,完成退化草原治理50万亩,实施好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闪电河天然湿地修复等生态建设项目。推动北部、东部片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构建绿色城镇体系。高水平编制实施好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城镇建设强功能、促更新、提品质、优布局。围绕智慧城市、 海绵城市、 低碳城市、 无废城市、 节水城市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城市大脑、智慧停车、地下管廊、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坚持 “老城区强功能、新城区出品位”,滚动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路网畅通、市容环境整治等改造提升行动, 规划建设好奥体中心、 高铁新城、 洋河新区等重点区域,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为目标,谋划实施一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第四章 公司治理分析一、 管理腐败的类型管理腐败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管理者不能以股东利益作为第一诉求,在决策上不能以股东利益为第一优先考虑的因素;第二是管理者有意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福利的过程。管理者为自己谋福利,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必然会侵犯股东的利益。导致管理腐败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并不一致;另一方面是股东不能准确察觉经营者的行动,存在监督的困难。管理腐败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者直接侵占投资者的财产直接侵占是投资者利益被损害最主要的、最频繁的形式。经济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对投资者的无度侵占为主题的。在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比较好的地方,法律会尽力限制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将公司财产转移给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管理者会转而用在职消费等方式通过控制权为自己带来个人收益。而在法律保护比较弱的地方,财富转移现象就相对普遍。(二)建立“个人帝国”管理者不断把公司营造成自己的“个人帝国”。个人帝国是指经理人存在使企业的发展超出理想规模的内在激励,即帝国建造倾向,因为通过不断的投资新项目,经理可以控制更多的资源,建立个人王国,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三)过度的在职消费在职消费有关的费用项目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信费、出国培训费、董事会费、小车费和会议费等。这些项目容易成为高管人员获取好处的捷径,高管人员可以轻易通过这些项目报销私人支出,从而将其转嫁为公司费用。(四)非利润最大化的投资管理层过度的、不必要的投资可能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公益声誉”,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非企业利润最大化,这种非效率投资会加重企业的代理问题。(五)转移定价经理对资金的侵占可以采用更隐蔽的形式,例如转移定价,而不仅是现金输出。例如,经理可以成立一个他们个人拥有的独立公司,并把他们所经营的公司的主要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这种独立企业。在俄罗斯石油工业中,这种把石油卖给经理人员所拥有的商业公司的买卖是很常见的。一个更戏剧性的变化就是把公司资产,而不仅是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经理所拥有的公司。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既有分离区域,也有交叉领域。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也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做支撑,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也必然会落空。可以看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关系,即有效的公司治理对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反过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能优化公司治理机制。1、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迄今为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在理论上仍未有统一定论。AICPA的审计准则第55号和COSO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这两个研究报告均把董事会及其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认定为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由于董事会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所以很多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根据哲学环境论的有关知识,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并外在于主体的。如果将两者的关系定义为环境论,那么就意味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没有重叠和交叉的主体。其次,环境论降低了公司治理对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按照哲学内外因理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环境作为非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其需要通过内部因素的转化才能起作用。这样人们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缩小。最后,环境论也忽视了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看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反向促进作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的关系。2、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则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进内部控制,再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入公司治理路径之上。两权合一时,股东和股东会直接实施内部控制;两权分离时,利益相关者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间接控制,由股东会或董事会设计监控制度,考核、评价经理层绩效。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3、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公司治理角度认识内部控制,是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内部控制内涵和外延得以升华正是内部治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作为经营者的董事会和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的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如果内部控制失效,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者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决策。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公司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董事会行使控制权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共同治理。在我国,事实上企业控制权相当大程度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总之,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导致治理成本骤增;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留下的空间将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可能演变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顽疾。三、 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是指公司股东大会依职权对所议事项做出的决议。一般情况下,股东大会会议做出决议时,采取“资本多数决”原则,即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股东大会投票的基本原则是一股一票原则,也称为股票平等原则,即股东原则上以其持有的股份数享有与其股份数同等的投票权。一股一票原则是股东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通例。除公司法有规定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大会的决议方法,也因决议事项的不同而不同,按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普通事项决议和特别事项决议。一般来说,关于普通事项的决议必须要得到出席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东半数以上投票同意时,此决议方能生效;而特别事项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以下事项之一适用特别事项决议: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公司解散、清算;变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特别决议。四、 企业风险管理(一)企业风险管理(2004)架构1、基本框架2004年,COSO为企业风险管理确立了一个可普遍接受的定义,该定义融入众多观点并达成共识,为各组织识别风险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士影响的过程,运用于制订战略之中,并且贯穿整个企业,用以识别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潜在事项,并且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的范围之内,为达到实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其重新界定了风险管理,即由目标、要素和组织三个维度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一维度为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在主体既定的使命或愿景范围内,管理当局制订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在企业内自上而下设定相应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和企业使命相一致,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长期有效地支持该使命。经营目标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包括业绩和利润目标,运营变化以管理当局对结构和业绩的选择为基础,旨在使企业能够高效地使用资源。报告目标与组织报告可靠性相关,包括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合规目标层次较低,也是最基础的目标,与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第二维度为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第三维度组织是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分部、业务单元及子公司。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2、构成要素第二维度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它们来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这些构成要素的含义如下。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风险评估一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容量以内。控制活动一制订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信息与沟通一一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能被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3、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面临的问题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定义时所强调的最重要也是最独具一格的一点是“贯穿整个企业,应用于战略制定中”。而这一点在实践中却被误读,甚至被无视。COSO最初在编制ERM框架时采用了类似于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立方体。虽然COSO对立方体右侧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删除了有关活动和流程,改为侧重于范围更广的实体和运营单位及分支机构,但许多企业依然试图在过于细微的层面实施该框架,例如运用于流程层面而非战略制定。许多组织机构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保证活动来实施,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更佳的企业管理方式,从而失去了治理效果。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的日本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黑天鹅”“大变脸”事件频频爆发,ERM有关问题和价值的主张便开始明朗起来,令许多企业进入危机应对模式,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也因此受到企业特别是C级高管的真正重视。6月24日,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二)企业风险管理(2016)框架的内容相对于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新版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2016)使用了构成元素加原则的结构,包括5个构成元素,细分为23条原则,2013年COSO组织更新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部分内容,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新的结构加强了新框架的可读性、可用性和一致性。新版ERM框架的五要素和23个原则。新版框架对ERM的定义为:组织在创造、保存、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赖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与战略制订和实施相结合的文化、能力和实践。可以看到,新版框架简化了ERM的定义以方便阅读和记忆。新定义方便的是所有读者的理解,而不只是风险管理从业者。新定义包括文化和能力而不只是过程,更加强调风险与价值的相结合,突出价值创造而不只是防止损失,这样也避免了和内部控制定义的界限不清。新版框架中,ERM被视为战略制定的重要组成和识别机遇、创造和保留价值的必要部分。新版框架中ERM不再是主体的一个额外的或是单独的活动,而是融入主体的战略和运营当中的有机部分。新版框架注意到了自旧版框架发布以来,组织在实践ERM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范围和目标等,新版框架定义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高度,包括:战略和业务目标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不匹配的可能性;选定的战略所隐含的意义;执行战略过程中的风险。1、风险治理和文化风险治理和文化构成了ERM所有其他部分的基础。风险治理定下主体的基本基调,加强ERM的重要性并确立ERM的监管责任的分配;文化则是主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对风险的理解。(1)实现董事会对风险的监督。董事会对主体的风险监督负有首要责任。(2)建立治理和运作模式。在明确的责任分配下,组织应该建立完整的运营模式和汇报体系。(3)定义期望的组织行为。董事会和管理层通过定义其期望的行为将组织核心价值和对风险的态度具体化。(4)展现对诚实和道德的承诺。组织制定基调,建立员工行为准则并对偏离准则的行为做出回应。(5)加强问责。组织确保各个层级的个体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明确,并确保其自身在提供准则和指导方面的职责明确。(6)吸引、发展并留住优秀的个体。致力于根据战略和业务目标构筑人力资本,管理层通过在不同层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吸引、培训、指导人才,评价和留住人才。2、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ERM通过制订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过程与主体的战略计划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商业环境的理解,组织可以得到对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看法以及它们对风险的影响。组织在战略制订中确定其风险偏好,而业务目标使得战略得以实践并形成主体日常的运营。(1)考虑风险和业务环境。组织考虑业务环境对风险图谱的潜在影响;组织要理解业务环境,考虑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2)定义风险偏好。组织在创造、保存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定义风险偏好。(3)评估可供选择的战略。组织评估可替代的战略和对风险状况的影响。(4)建立业务目标的同时考虑风险。组织建立不同层次的业务目标以制定和支持战略的同时考虑风险。(5)定义可接受的绩效浮动区间。可接受的绩效浮动也可以理解为风险容忍度。3、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并评估可能影响其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的风险,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对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排分优先次序,组织选择风险应对的方法并对绩效进行监控以做出调整。这样,企业对追求战略和业务目标时所面临的风险量建立起一个组合的观念。(1)识别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执行过程中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2)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是风险热力图,热力图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级。风险评价要从固有风险、目标剩余风险和实际剩余风险三个层级进行。(3)区分风险的优先次序。组织结合风险偏好,选定对风险排分优先等级的标准,然后对所有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分。(4)识别并选择风险响应。这些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中已经介绍。(5)评估执行中的风险。组织需要对绩效进行监测,如果绩效的浮动区间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则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业务目标或战略;调整目标绩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进行风险优先级的排序;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重新确立风险偏好。(6)建立风险的组合观。管理层需要从组织整体角度考虑风险,将组织风险作为一个整体去和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要承受的风险进行对比,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个单独的、分散的风险。4、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沟通是在主体中不断迭代地取得并分享信息的过程。管理层利用从内部和外部取得的有效信息来支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利用信息系统来捕捉、处理和管理数据和信息。通过利用应用于所有组成部分的信息,组织就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1)使用相关信息。组织利用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首先考虑有哪些可用的信息来源,然后衡量取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最终确定需要哪些信息来源。(2)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3)沟通风险信息。沟通的对象既包括内部的员工,也包括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方法可以是电子信息、外部/第三方材料、非正式/口头、公共活动、培训和研讨会、内部文件。(4)对风险、文化和绩效进行报告。组织在各个层级对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5、监控风险管理效果通过监控风险管理(ERM)的效果,组织可以判断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