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38讲抛物线.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7693094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38讲抛物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38讲抛物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38讲抛物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十八讲 抛物线 回归课本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和一条定直线 l(Fl)的距离 相等的点的 轨 迹 叫做抛物 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如下表所 示 ) 标 准 方 程 y2 2px(p0) y22px(p0) 图 形 范围 x 0 , y R x 0 , y R 准线方 程 x p 2 x p 2 焦点 F p 2 , 0 F p 2 , 0 性 质 对称轴 关于 x 轴 对称 顶点 O ( 0,0) 离心 率 e 1 焦半 径 | MF | x 0 p 2 | MF | p 2 x 0 标准 方程 x 2 2py(p0) x2 2py(p0) 图形 范围 y 0 , x R y 0 , x R 准线方程 y p 2 y p 2 性 质 焦点 F 0 , p 2 F 0 , p 2 对称轴 关于 y 轴 对称 顶点 O ( 0,0) 离心率 e 1 性质 焦半径 | MF | p 2 y 0 | MF | p 2 y 0 考点陪练 1. 过抛物线 y 1 4 x 2 准线上任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若切 点分别为 M 、 N ,则直线 MN 过定点 ( ) A ( 0 , 1 ) B ( 1 , 0 ) C (0 , 1 ) D ( 1 , 0 ) 答案: A 解析: 特值法,我们不妨取抛物线准线与 y 轴交点 (0 , 1) 来研究一下,设切点为 ( x 0 , y 0 ) ,根据抛物线的导数为 y x 2 ,可 得切线的斜率 k x 0 2 ,所以切线方程为 y 1 x 0 2 x ,由于切点在切 线和抛物线上,所以可得方程组 y 0 x 0 2 2 1 y 0 x 0 2 4 ,可得 x 0 2 , y 0 1 ,对比选项,直线 MN 过定点 ( 0 , 1 ) ,故选 A. 2 已知点 P 是抛物线 y 2 2 x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 P 到点 ( 0 , 2 ) 的距离与点 P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 A. 17 2 B 3 C . 5 D. 9 2 解析: 如图,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 P 到准线 x 1 2 的距离 d 等于点 P 到焦点的距离 | PF |. 答案: A 因此点 P 到点 ( 0 , 2 ) 的距离与点 P 到准线的距离之和可转化为 P 到点 ( 0 , 2 ) 的距离与点 P 到点 F 的距离之和,其最小值为点 M ( 0 , 2 ) 到点 F 1 2 , 0 的距离,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4 1 4 17 2 . 答案: D 3 过抛物线 y 2 4 x 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B 两点, O 为坐标原点,则 OA OB 的值是 ( ) A 12 B 12 C 3 D 3 解析: 设 AB 方程为 x my 1 , A 、 B 坐标分别为 ( x 1 , y 1 ) , ( x 2 , y 2 ) 将 AB 方程代入 y 2 4 x 得: y 2 4 my 4 0 , y 1 y 2 4. 又 OA OB x 1 x 2 y 1 y 2 y 1 2 4 y 2 2 4 y 1 y 2 16 16 4 3. 4 过 (0,1)作直线 , 使它与抛物线 y2 4x仅有 1 个公共点 , 这样的直线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解析: 过点 (0,1)可作抛物线 y2 4x的 2条切线 , 还可作 1条与对称轴 (x轴 )平行的直线 , 这 3条直 线与抛物线都仅有 1个公共点 答案: C 答案: D 5 从抛物线 y 2 4 x 上一点 P 引其准线的垂线,垂足为 M ,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 F ,且 | PF | 5 ,则 M P F 的面积为 ( ) A 5 6 B. 25 4 3 C 2 0 D 10 解析: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 PF | | PM | 5 ,则 P 到 y 轴距离为 4. 即 P ( 4 , 4 ) ,所以 M P F 的面积为 1 2 5 4 1 0 .故选 D. 类型一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解题准备: 利用抛物线定义中到定点的距离与定直线的距离 相等这一重要性质可以求抛物线的方程或进行有关计算 【典例 1 】 ( 1 ) 在抛物线 y 2 4 x 上找一点 M ,使 | MA | | MF | 最小,其中 A ( 3 , 2 ) , F ( 1 , 0 ) ,求 M 点的坐标及此时的最小值; ( 2 ) 已知抛物线 y 2 2 x 和定点 A 3 , 10 3 ,抛物线上有动点 P , P 到点 A 的距离为 d 1 , 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 d 2 ,求 d 1 d 2 的 最小值及此时 P 点的坐标 分析 要求最小值问题,可考虑抛物线的定义, 通过定义转化为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及 “ 三 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这一结论 ( 1 ) 如图,点 A 在抛物线 y 2 4 x 的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 MA | | MF | | MA | | MH |,其中 | MH |为 M 到抛物线的准线的 距 离过 A 作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 M 1 ,垂足为 B ,则 | MA | | MF | | MA | | MH | | AB | 4( 当且仅当点 M 在 M 1 的位置时 ) ,此 时 M 点的坐标为 ( 1 , 2 ) ,最小值为 4. 解析 ( 2 ) 如图,点 A 3 , 10 3 在抛物线 y 2 2 x 的外部,由抛物线的定 义可知, d 1 d 2 | PA | | PF | | AF | 25 6 ( 其中 F 为抛物线的焦 点 ) 此时 P 点的坐标为 ( 2 , 2 ) 点评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利用抛物线 定义可将抛物线上的点到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互转 化例如若点 P 0 ( x 0 , y 0 ) 是抛物线 y 2 2 px ( p 0 ) 上的任一点,则该 点到抛物线的焦点 F 的距离 | PF | x 0 p 2 ( 焦半径公式 ) ,这一公式 的直接运用会为我们求解有关到焦点或准线的距离的问题带来方 便在求过焦点的弦长时,经常将其转化为两端点到准线的距离 之和,再用韦达定理求解,有时也把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 焦点的距离进行求解 探究 1: AB为抛物线 y x2上的动弦,且 |AB| a(a为常数且 a1) ,求弦 AB的中点 M到 x轴的最 近距离 解析: 设点 A , M , B 的纵坐标分别为 y 1 , y 2 , y 3 , A , M , B 三点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 A , M , B . F 为抛物线的焦点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 AF | | AA | y 1 1 4 , | BF | | BB | y 3 1 4 . y 1 | AF | 1 4 , y 3 | BF | 1 4 . 又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y 2 1 2 ( y 1 y 3 ) 1 2 | AF | | BF | 1 2 1 2 | AB | 1 2 1 4 (2 a 1) 等号在 AB 过焦点 F 时成立 a 1 ,即 | AB | 通径的长这 样的弦 AB 一定存在,故等号可取到 即当定长为 a 的动弦 AB 过焦点 F 时,中点 M 与 x 轴的距离 最近,最近距离为 1 4 (2 a 1 ) 点评: 此题的解法很多 , 以上述解法最为简捷 , 可见熟悉圆锥曲线的定义 , 在解题中运用定义 , 并注意挖掘题目隐含的几何性质 , 可使解题过 程简明快捷 , 少走弯路 在高考中对抛物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考查涉及 到许多方面 , 常常运用定义导出方程 、 求轨迹 、 最值等 , 从正 、 逆两个方向考查其几何性质 , 还常常与函数单调性 、 对称性 、 应用性问题结 合起来考查 题型以选择 、 填空题为主 , 重在 考查基础知识 , 少数是中等题或难题 类型二 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题准备: 待定系数法是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 主要方法 ,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及图形的性质求 标准方程中待定的一次项系数 , 往往可简化过 程 【 典例 2】 求下列各抛物线的方程: (1)顶点在坐标原点 , 对称轴为坐标轴 , 且经过 点 M( 2, 4); (2)顶点在坐标原点 , 焦点在 y轴上 , 抛物线上一 点 Q(m, 3)到焦点的距离等于 5. 点评 这里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对开口方向的 讨论,先入为主,设定一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后 求解,以致失去另一解 解析 ( 1 ) 设抛物线为 y 2 mx 或 x 2 ny ,则 ( 4) 2 m ( 2) m 8 或 ( 2) 2 n ( 4) n 1. 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 y 2 8 x 或 x 2 y . ( 2 ) 依题意,抛物线开口向下,故设其方程为 x 2 2 py . 则准线 方程为 y p 2 ,又设焦点为 F , 则 | QF | p 2 y Q ,即 p 2 ( 3) 5 p 4. 故抛物线方程为 x 2 8 y . 探究 2 : 河上有一抛物线型拱桥,当水面距拱顶 5 米时,水 面宽为 8 米,一小船宽 4 米,高 2 米,载货后船露在水面上的部 分高 3 4 米,问水面上涨到与抛物线拱顶相距多少米时,小船不能通 航? 解析: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桥拱抛物线方 程为 x2 2py(p0),由题意,将 B(4, 5)代 入方程得 p 1.6, x2 3.2y,船面两侧和抛 物线接触时,船不能通航,设此时船面宽为 AA , 则 A (2 , y A ) ,由 2 2 3 . 2 y A ,得 y A 5 4 ,又知船面露出水 面上部分为 3 4 米, h | y A | 3 4 2 米 即水面上涨到距抛物线拱顶 2 米时, 小船开始不能通航 类型三 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应用 解题准备: 抛物线的每一条过焦点的弦被焦点 分成两段焦半径 , 由焦半径公式可推出抛物线 的焦点弦长公式:设过抛物线 y2 2px(p0)的 焦点 F的弦为 AB, 设 A(x1, y1), B(x2, y2), 则 弦长 |AB| |AF1| |AF2| x1 x2 p.特别地 , 当弦 A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时 , 这条弦称为 通径 , 其长度为 2p. 【典例 3 】 已知 AB 是抛物线 y 2 2 px ( p 0) 的焦点弦, F 为 抛物线焦点,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求证: ( 1 ) y 1 y 2 p 2 , x 1 x 2 p 2 4 ; ( 2 ) | AB | x 1 x 2 p 2 p s in 2 ( 为直线 AB 与 x 轴的夹角 ) ; ( 3 ) S A O B p 2 2 s i n ; ( 4 ) 1 | AF | 1 | BF | 为定值; ( 5 ) 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准线相切 分析 考查抛物线过焦点的弦的性质 将抛物线的焦点弦的方程设出 , 代入抛物线方 程 , 利用韦达定理等解决问题 证明 ( 1 ) y 2 2 px ( p 0) 的焦点 F p 2 , 0 , 设直线方程为 y k x p 2 ( k 0) 由 y k x p 2 y 2 2 px 消去 x 得 ky 2 2 py kp 2 0 y 1 y 2 p 2 , x 1 x 2 y 1 y 2 2 4 p 2 p 2 4 . 当 k 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x p 2 , 这时 y 1 p , y 2 p ,则 y 1 y 2 p 2 , x 1 x 2 p 2 4 . 因此,总有 y 1 y 2 p 2 , x 1 x 2 p 2 4 成立 ( 2 ) 由抛物线定义: | AF |等于点 A 到准线 x p 2 的距离 | AF | x 1 p 2 ,同理: | BF | x 2 p 2 . | AB | | AF | | BF | x 1 x 2 p . 又 y k x p 2 x 1 k y p 2 . x 1 x 2 1 k ( y 1 y 2 ) p 由方程 知: y 1 y 2 2 p k . x 1 x 2 2 p k 2 p 将 代入 得 | AB | 2 p k 2 2 p 2 p 1 1 k 2 2 p 1 1 tan 2 2 p s in 2 . 当 AB 斜率不 存在时,此时 2 ,把 x p 2 代入 y 2 2 px 得 A p 2 , p , B p 2 , p , AB 2 p 2 p s in 2 2 , 综上 | AB | 2 p s in 2 . ( 3 ) 如下图, S A O B S A O F S B O F 1 2 | OF | | AF | s i n ( ) 1 2 | OF | | BF | s i n 1 2 | OF | s i n (| AF | | BF |) 1 2 | OF | | AB | s i n 1 2 p 2 2 p s in 2 s i n p 2 2 s i n . ( 4 ) 1 | AF | 1 | BF | 1 x 1 p 2 1 x 2 p 2 x 1 x 2 p x 1 x 2 p 2 x 1 x 2 p 2 4 , 又 x 1 x 2 p 2 4 , x 1 x 2 | AB | p ,代入上式得 1 | AF | 1 | BF | 2 p 常数 ( 5 ) 设 AB 的中点为 M ( x 0 , y 0 ) 分别过 A 、 M 、 B 作准线的垂线, 垂足为 C 、 N 、 D , 则 | MN | 1 2 (| AC | | BD |) 1 2 (| AF | | BF |) 1 2 | AB |. 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探究 3:如图, AB是过抛物线 y2 2px(p0)焦点 F的弦, M是 AB的中点, l是抛物线的准线, MN l, N为垂足求证: ( 1 ) AN BN ; ( 2 ) FN AB ; ( 3 ) 若 MN 交抛物线于 Q ,则 Q 平分 MN ; ( 4 ) 1 | FA | 1 | FB | 2 p . 分析: 各小题可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并结合平面 几何知识来证明,当然也可以考虑代数方法 证明 : ( 1 ) 作 AC l ,垂足为 C ,作 BD l ,垂足为 D ,在直角 梯形 A B DC 中, | AF | | AC |, | BF | | BD |, | MN | 1 2 (| AC | | BD |) 1 2 ( | AF | | BF |) 1 2 | AB |,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 A N B 是直角三角形,即 AN BN . (2)连结 NF, |AM| |NM|, MAN MNA, AC MN, CAN MNA, MAN CAN. 在 ACN和 AFN中 , |AN| |AN|, |AC| |AF|, 且 CAN FAN, ACN AFN, NFA NCA 90 , 即 FN AB. (3)在 Rt MNF中 , 连结 QF, 由抛物线的定义 及 (2)的结论得 |QN| |QF| QNF QFN, 且 QFN 90 QFM, QMF 90 QNF, QFM QMF, |QF| |QM|, |QN| |QM|, 即 Q平分 MN. ( 4 ) 解法一:当 AB 不垂直于 x 轴时,可设 AB 的方程为 y k x p 2 ,将之与 y 2 2 px 联立,消去 x ,得 ky 2 2 py kp 2 0( k 0)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则 y 1 y 2 p 2 , y 1 2 2 px 1 , y 2 2 2 px 2 , x 1 x 2 y 1 2 y 2 2 4 p 2 p 2 4 , x 1 x 2 1 2 p ( y 1 2 y 2 2 ) 1 2 p ( y 1 y 2 ) 2 2 y 1 y 2 1 2 p 2 p k 2 2 p 2 2 p k 2 p , 1 | FA | 1 | FB | 1 x 1 p 2 1 x 2 p 2 x 1 x 2 p x 1 x 2 p 2 x 1 x 2 p 2 4 2 p k 2 2 p p 2 4 p 2 2 p k 2 p p 2 4 1 k 2 1 2 p 1 k 2 1 p 2 2 p . 当 AB 垂直于 x 轴时, | FA | | FB | p ,结论显然成立 综上可知, 1 | AF | 1 | BF | 2 p . 解法二:设 l 与 x 轴交于点 E , MN EF , M N F N F E . Rt N F M Rt F E N , | EF | | FN | | FN | | MN | , 2 | EF | 2| MN | | FN | 2 | AC | | BD | | FN | 2 | AF | | BF | | AF | | BF | 1 | AF | 1 | BF | , 1 | AF | 1 | BF | 2 p . 点评: 借助于抛物线的定义及平面几何证明比 用纯代数方法证明要简单,所以对于一些解析 几何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平面几何性质并辅助 代数运算进行,这就使我们的解析几何问题有 了 “ 双翼 ” ,解题思路更灵活,以上结论在解 题中有着重要应用,可简洁地求解有关的选择、 填空题,应牢记 快速解题 技法 求证:过抛物线 y2 2px(p0)的焦点的 所有弦中 , 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最短 快解: 设过焦点 F p 2 , 0 的直线的方程为 x p 2 t c o s y t s i n ( 其中 t 为参数 ) 代入 y 2 2 px ,得 t 2 s i n 2 2 pt c o s p 2 0 则 | AB | 2 ( t 1 t 2 ) 2 ( t 1 t 2 ) 2 4 t 1 t 2 2 p c o s s i n 2 2 4 p 2 s i n 2 4 p 2 c o s 2 s i n 2 s i n 4 4 p 2 s i n 4 当 s i n 1 即 2 时, | AB | m i n 2 p ,此时直线方程为 x p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