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专题讲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546394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李冬梅(北大附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由于教学设计只是课前计划,而课堂是动态、变化的,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学生和教师等诸多 因素共同影响着,如果缺少了恰当的组织和引导,即使是详细分析了学情和教材、精心设计的教学,也难 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关节。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兴趣的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需要从课堂的切入点、 学习动机和课堂气氛、课堂的动态生成、个体差异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精心策划教学策略,还需要在课堂上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的调整、施用教学策略。下面我们先看一个教学课例。教学课例 1:高一信息技术起始课【教学设计】本课教学重点是信息及其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通过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再 现信息的抽象过程,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剖析信息的各个特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片断】(高一 X 班教室,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过,老师站在讲台上,投影幕上显示着老师的个人信息学生课桌上摆放着物理或化学等练习册,不少同学低头做着其它学科作业)师: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学科叫什么?生:(看教材后回答)信息技术。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软件,计算机,程序、信息等。在老师引导下认识到是信息。同时,不少学生继 续做着其它学科作业。)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信息及其特征”(投影幕上呈现课题)。首先探讨信息的概念。师:信息从哪里来?请一位同学说说。(这时,老师启动了事先用 VB 编写的课堂随机点名器,点出了第一位学生的名字,全班哄堂大笑 放下了手中的作业,都想听听这位幸运的同学怎么回答问题。)生 1 :从网上,电视里,报纸中。师:网上,电视里,报纸中的信息从哪里来?(随机点名器点出第二个学生)生 2: 从生活中。师:从生活的哪些地方来?(随机点名器点出第三个学生)这时,所有的学生或互相讨论或翻看信息技术教材,积极探究信息究竟从哪里来。) 摘自 2008 年 9 月 10 日高一信息技术课堂实录 学生反馈】老师好,我叫 XXX ,初三,就读于北大附中但并没有上过这里的计算机课。故今天首次接触信息技 术课,大惊。第一,惊于课堂点名方式,全部数字化。(更惊的是第一个被计算机点到的就是我 T-T )第二,惊于您阐述信息技术的方式,“十万个为什么”的方法让我们不得不抛开课本,动用大脑思 考。第三,惊于信息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经过一整节课“为什么”的狂轰滥炸,目前本人对信息技术有如下理解: 摘自 11 届 1120432 同学 2008 年 9 月 10 日第一次信息技术作业 【教学反思】起始课,尤其是在普通教室上信息技术起始课,探究抽象概念“信息及其特征” , 对教师的挑战是 显而易见的。如何找准切入点,在第一时间把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是非常关键的。一些简单的有关信息及其特征的举例,或一些历史事件不足以引起高一学生的关注,因为 这些问题对他们没有挑战性,这节课一开始老师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课的开始不少 学生边做其它学科作业边回答问题,属于情理之中,我并没有急于采取措施。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再现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需要教师对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将抽象过程设计在 恰当的问题中,一一呈现出来。本课的第 1 个关键切入点是问题“信息从哪里来?”的提出,沿着这个问 题可以追根问底,引出对信息一系列深层次的思考。要比“什么是信息?”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本课的第 2 个关键切入点是“课堂随机点名器”。第一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第二由于它的随机 性实现了点名的公平性,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公开 竞争的需求,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兴奋地、大脑高度集中地思考着每一个问题。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教室上。在这种环境下调动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就是要让学生尽早、尽快动手实践。这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大原则,不仅教学设计时要遵循,课堂教学 中也要时刻铭记在心。因此,教师课上必须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而精讲对教学的切入点要求更 高,既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又要节约时间。显然,单纯的铺垫是不合时宜的,哗众取宠的热闹场面更需杜绝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两点对课堂教学的引入是重要的。第一,点评作业。将点评作业作为新课引入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留给学生较大的自创空间,作业中常常会涌现 出令人振奋、技术超前的闪光点,其中不少正是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把新课引入与作业点评结合起来,一 举两得,事半功倍。第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引入”效果。长期以来,我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范例、教学资源、作业评价等放在教学网站上。教学进行几周 以后,学生习惯了在课前上网查看作业情况,浏览教学内容,常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您今天只要讲讲某某 点就可以了”,这时我知道,新课的引入完成了。需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身课堂学习,只有充足的时间是不够的,还要有与学生学习 生活密切相联、具有挑战的实践内容,这一点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二、激发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到底愿不愿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除了选好切入点外,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同,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1 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平和、宽容的,是善于尊重、理解学生的。学生只有拥有放松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才有勇气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态,微笑温和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的权 利、价值观和感觉,保全学生的面子,杜绝直接的批评、奚落、嘲弄、讽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安 全感。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充满激情的。这种激情来自对职业的热爱,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无私奉献,来自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 魅力。这种激情感染着、激励着学生,能唤起学生的热情,营造着课堂活跃的气氛。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善于鼓励学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认可,在不断的鼓励下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更是这 样。课堂上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轻抚的动作都是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和 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长久持续的鼓励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 欲望。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机智的。机智的教师是敏感的,能够及时捕捉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学生的困难,感知学生的潜力。机智的 教师是智慧的,能够及时采用恰当的语言和行动稳定学生的情绪,化解学生的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教 师的机智源于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不断反思;源于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功底。此外,具有亲和力的教师的态度是公平公正的、谦虚的、耐心的;是善于倾听、观察学生的;是全 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2 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对学生的兴趣感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不是那种需要时就能获得或产生的心理状态。不是老师说“拿出点兴趣来”,学生就能对你的 教学感兴趣。一个人关心、专注、热烈地投身于某事或某人或某物,这就是兴趣。在课堂上,伴随兴趣而 来的是专心致志、勤奋努力、遵守纪律、创意无限、学有所获,学习与兴趣有一种直接的、本原的关系 。 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兴趣中。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可能有的老师马上会说游戏。诚然,游戏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但绝不是学生兴趣的全部。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兴趣是变幻无穷的,教师课前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采集学生的兴趣点,以学 生熟悉的主题为背景,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进去,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内容。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表 现,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加以引导和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作为教学背景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同一个主题一些学生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并不一定感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主题一定要宽泛,如 “我的校园我的同学”,在内容上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主创意、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在形式上,除去必 须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外,不给学生太多的约束。只要经过努力,下了足够的功夫,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兴趣点,就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下面是一例有代表性的学生感言。【学生感言】一学期的计算机课很快就过去了,回想第一节课,长篇大论式的写作仍会令我不寒而栗。然而,计 算机课却不像我想的那样乏味,反而越来越有趣了:有自制旅游计划,课外拍照,搞笑PS,校园故事,flash 动画,等等每节课都十分自由、有趣,我的兴趣也一点点提高了,这和以往我印象中的信息课一点也不同,我 想,这才是真正的信息魅力吧!呵呵 摘自 10 届 1020137同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3 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设计一文中已经强调过,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堂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演,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活动,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的课堂 气氛中,集中精力的思考、平心静气的实践。实现这一点,一是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课上教师 从主角地位退下来,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三是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再次切屏,避免喋喋不休 的讲解,把安静的空间还给学生。此时,教师要集中精力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观 察学生的实践和操作,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下面是我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例 2 :我的常规课堂模式【课时】2 课时( 90 分钟)【地点】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环节1】学生收点名邮件,上教学网站查看上周作业情况,浏览上榜作品及本周教学内容。(时 间:课前及课上前 5 分钟)【教学环节2】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本周教学内容(通常切屏)。(时间: 25-30 分钟)【教学环节3】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本周实践内容(作业),老师随时提供指导与帮助。( 时间: 55-60 分钟)【教学环节4】学生提交作业。(时间:下课前)【学生反馈1】老师每次上课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性操作,并把教学内容详细地发到网上,给予了学生尽可能大 的自主空间,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一点是很好的。这可以让我们更加独立地完成作业和教学任务, 培养了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摘自 11 届 1120433 同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学生反馈2】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 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摘自 10 届 1020132 同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需要,我每周的两节信息技术课是连堂。学校为每位学生设了电子邮箱。教学环节 1 ,收点名邮件除点名外,意在使学生熟悉邮件软件,如 Outlook Express ,并养成良 好的做事习惯。上网查看作业情况、浏览上榜作品是最令学生兴奋的事。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很好的 激励,这一环节的设计还有其他作用,我会在专门的文章里讲。教学环节 2 是教学内容的精讲,重点讲解概念、原理与技术与典型范例,具体的操作细节放在网上 供学生查阅。教学环节 3 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刻,这时学生或苦思冥想(想自己的主题创意)或探讨研究(与同学 或老师研究碰到的问题)或“舞鼠弄键”(在计算机上应用所学实现自己的想法),忙的不亦乐乎,忙的 心甘情愿。最后总是向老师抱怨时间不够用,不少学生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不得不在以后几天的中午去 机房加班,有的学生把作业带回家里做,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盎然的兴趣。4 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时刻激励学生激励学生的重要性在前面已作说明,这里重点谈如何激励。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教师、同学、自己。来自教师的激励。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敏感地接收着。有时肢体动作的激励作用比语言更有效,教师一个 赞许的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都都会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敢于在学生 面前挑战难题并以身示范对学生也是一个激励;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也会感染学生;教 师耐心的辅导、主动的关心、信任、真切的期望对学生都是默默的激励。来自同学的激励。当学生从他所尊敬的同伴身上看到期望的行为时,他们会自觉地学习这种行为。这种学习动机就是 替代动机( vicarious motivation )。 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好作品就是一种激发学生替代动机的好做法, 这种方法无论是对作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跃跃欲试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此外,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同伴的榜样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增强了学生学 习的替代动机,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同伴认同感。每个学期我所教的学生都有两次愉快的小组合 作经历,这种合作不是课堂上短暂的讨论,而是就一个主题作业的合作,短的需要 4 个课时,长的需要 10 课时。来自自身的激励。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人生来就具有好奇心,就有冒险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 入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来自学生自身最好的激励。三、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对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当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思维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时,课堂学习活动将是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满激情和创造、焕发智慧和灵性的过程,动态生成的问题不仅在量上发生了 变化,更带来质(深度和广度)的变化。课堂的组织与引导不仅要按课前的预设进行,更重要的是解决课 堂动态生成。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应该成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国情 所限,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完成本该在课后进行的巩固实践。因此,信息技术课堂 的动态生成主要表现在学习新知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两个方面。1 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学生、教师、计算机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动态生成过程,其中每一 环节都可能产生问题,一些问题可能在预设中已经想到,一些问题则是不确定、随时发生的。即使是同一 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的动态生成也会有很大不同。此时,教师要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学生在学习。教师 的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发课堂动态生成。激发课堂动态生成,教师要敢“放”,即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还要善“放”,即巧设情境, 巧设问。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要快“收”,即随时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质问、 怀疑和观点;还要善“收”,即准确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快速提炼问题的本质,并做出恰当、果断的 决定,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应对动态生成问题,不能不顾学生的反映一味按预设进行。 可能有老师会说,这怎么能行?如果放任学生去想去问去探究,教师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怎么办?难住怎 么办?是的,这正是课堂动态生成给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需要勇气,需要教学机智,更需要教师厚积薄发。首先,要眼到、耳到、思维到、手到(快速操作)。其次,教师要对所教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解和把握已经将知识内化,根植在脑海里, 能够随时调出与随机生成的问题进行对比,做出恰当决策。第三,教师心里始终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大方向。在学生生成一些偏颇、缺陷乃至失误的问题时,适 度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点拨 , 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问题,要采用简 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优势所在,当学生生成的问题不完整时,要及时追问补 充加以完善。案例 1 :“让对象动起来”教学课例这是以 VB 为载体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周课(每周 2 课时)。前三周学习了程序的顺序、选 择结构;按钮、时钟、文本框、标签、图片框等控件;引入了变量;学生具有编写倒计数、进度条等程序 的经验。本课主要目的是通过编程实现动画效果,了解控件对象的位置属性,认识形状控件,在程序中应用 变量,进一步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思想。教学开始,教师在窗体中放了一个小球( Shape1 ),用鼠标拖着小球向左、右、上、下移动,学 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位置属性 Left 、 Top 的作用和特点。在以前编程的经验下学生很快写出如下程序:Private Sub Timer1_Timer()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End Sub运行后,小球从窗体的左侧向右侧移去,跑出右边框不见了。“如何让小球弹回来?”“加一个判断,如果小球碰到窗体右边框,就做 Shape1.Left = Shape1.Left-100 ”“怎么知道小球碰到窗体右边框?”一位学生把小球移至窗体右侧查看小球的 Left 值 5040 ,添加代码:IF Shape1.Left=5040 Then Shape1.Left = Shape1.Left-100可是,运行后,小球还是跑出了窗体右边框。这时,全体学生陷入了沉思。老师说“我现在迈着均匀的步伐从讲台向教室后面走去,一定能踩到最后一块方砖的边线吗?”马 上有学生提出“应该把判断中的等号改为大于等于号”。这次,小球没有跑出右边框,但却停在右边框处不动了。“老师,减的数太小,减 200 ”。小球到达右边框后依然不动。“减 1000 ”又一位学生喊。小球终于回来了,但是直接跳到窗体中间又向右移去,不是回弹。“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代码,找到了原因。“怎么办呢?”教室静极了,同学们一片沉默,老师静静地期待着,期待着约 2-3 分钟后一位学生说话了“再加一个时钟,当 Shape1.Left=5040 时让第一个时钟停下来, 启动第二个时钟,在第二个时钟的 Timer 过程里做 Shape1.Left = Shape1.Left-100 。小球碰到窗体右边框终于回弹了!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选自作者 2009 年 3 月 10 日高一信息技术课堂实录 【案例点评】思考、尝试,失败,再思考,再尝试,这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 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尝试,沿着学生的思路走,让学生沉浸在思考与探索的快乐中。这期间,学生的探究 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走入死胡同,有时会很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这很正常,教师不必惊慌,只要把 握全局,在关键处设问、点拨,就会看到惊喜。“再加一个时钟”多么精彩的创意!尽管不是预设答案,尽管没用变量,尽管尝试这个想法需 要时间,但是我在课堂上快速判断这一想法可行后,毫不犹豫决定沿着学生的思路做下去。一直以来,我 非常珍惜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想法。即使是很不肯定的低声细语,欲语又止的眼神,都不放过,因为那是智 慧的火花在闪烁。2 恰当处理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探究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如何,要通过实践结果来验证;信息素养是否得以 提升,要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观察验证。这些都要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在实 践中,我们强调“多元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都极大地 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同时也为课堂实践环节增添了更多、更广、更深的动态生成问题。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段,动态生成应该是此起彼伏的,因为任何事情只有亲 自动手做了才会发现问题,此时的教师也应该是最繁忙的,要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一举一动,本着激励学 生探究的原则,及时解答举手提问的学生的疑问,善于发现有问题不敢举手的学生,更要帮助那些不知问 题出在哪里的学生。然而,在听课过程中,我却看到另外一些现象:学生举了好久的手老师都没有发现;学生上机实践 时老师埋头在教师机下,或在讲台前来回踱步。实践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问题一些具有普遍性,一些则是个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一定是前期教学过程 中没有探讨清楚,这时教师需要补讲,但要尽量避免再次切屏。对于个性问题要个别辅导,即使是没有学 到或教材以外的内容,只要教师会就要详细解答,鼓励学生探究。决不能以“这个以后会学到,到时再说” “这个我们学不到”等来回避学生的问题。如果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也 不知道,需要下去研究,并尽早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四、重视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所有学校和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除了来自社会、家庭、 文化背景、性别、学习方式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本学科特有的起点水平差异。解决这些差异不仅 要在预设中给予关注,设计开放的多元化学习任务,还要在课堂组织与引导中特别重视,让每个学生体验 学习的成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那些低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 机会留给他们,同时给高水平的学生提供具体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我在课 堂上从不批评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激励着学生,因为学生成长需要勇气,学习更需要勇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高效帮助。任何学习情境对不同的学生都有 不同的体验。对一个学生起消极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积极的挑战。所以,当两个学生在不 同的场合请求教师帮助解释同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做出不同的反映。要能够平静地帮助其中一个学生 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另一个学生继续努力,独立思考。有的老师会说,全班六七十个学生我怎能关注得 过来?是的,这确实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 效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的个体差异问题。第一,建立教学网站。将教学内容、范例、样例、参考资料、技术支持等内容呈现给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逐步 引导学生,碰到问题先上教学网站寻求解决方法,目前我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向教学网站寻求帮助的习惯。第二,利用刚开始实践的时间帮助困难学生。当学生刚动手实践时问题是比较少的,我常常利用这个时间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案例 2 :教学日志摘录1 郑 XX 等三位同学已经连续三周没交作业了。 今天释放切屏后,我第一时间来到他身旁,对他 说“你该做作业了”“我不会”“我们一起照着范例做”。在我指导下他很快做完提交了。课后批作业时 我给了他 4.5 分。2 今天我又是最先来到郑 XX 身边,指导他做作业,这次让他在范例的基本上做了一点变化。我 发现他很聪明。作业给了 5 分,还把他的作业放在了展示区。坐在他旁边那两位同学课上也嚷着让我给他 们辅导。3 上周郑 XX 已经开始自己做作业了。今天中午我正在机房做准备,离上课还有 20 分钟,郑 XX 第一个来到机房,问道“老师,我上榜了吗” 摘自作者 2006 年 10 月 7 、 14 、 28 日教学日志 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年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我都要布置两次小组合作完成的大作业,一个作业合作两周,另一个合作 五周,学生自愿组合,分工明确,在机房随意就坐。我观察到同组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在组内解决,如果组 内解决不了才向老师提出。从作业中我还发现,合作后每个学生的作业水平明显高于独立完成的作业水平。 在学生的期末总结里也可以看到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可:“两次最深刻的课 , 都是小组配合完成的 , 增强了我们作品的质量 , 也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小组配合很开心” 摘自 11 届 110867 学生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我的体会是,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实给教师增添了极大的工作量。但是,只要教师热爱学生, 甘愿真心奉献,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专题讲座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李冬梅(北大附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如何讲好信息技术课?这是广大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许多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研究, 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激发学生兴趣,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强调评价环节等等。这 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然而,就我所了解的各省市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 看,依然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些老师抓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堂变精彩了,但学生并没有 真正学到东西,上周学的内容,这周就忘了; 一些老师想方设法与游戏、QQ、网络争夺学生的注意力,通 过断网等手段好不容易把学生抢了过来,学生却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一个个无精打采像个“木 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从学生方面来看,课堂学习、课下巩固、阶段复习这几个环节没有 做好;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没有做好那三个环节的原因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只有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抓好课前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课后评价与反馈 这三个关键环节,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是有目的学习,为了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 最优化?这一讲我们就来讨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人是怎么学习的(2)教学与教学设计(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4)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一、人是怎样学习的不同类型的内容,人学习的方式也是不同的。1知识知识也分不同类型: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 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学会了,如何理 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2技能动作技能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 练习才能掌握的。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 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3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 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也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 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4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一些内容,如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 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 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将又是不同。二、教学与教学设计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作为一堂有计划的课,其目标在于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做有准备的分析,且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特 征的了解来采纳这些分析。每个教师都要对所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作出一定的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师 会把教什么和怎么教融入意义丰富的境脉!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 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1教学设计的历史与发展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出现于 20 世纪60年代的美国。教育技术是研究教学过 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分为两大流派: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从 60 年代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多数是以“教”为中心,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 好、教好,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是它的 主要研究依据。依据系统论设计整个框架,依据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等等。经过二十 多年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有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型。它强调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问题:(1)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2)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 方法。(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十个主要环节:分析学习者特征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条件)阐明教学目标选择课题与任务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典型的模型为:前期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来达成目标)教学组织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顺序)传递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管理策略设计评价策略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学”为中心二十世纪50 年代,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渐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换为学生主动建构 的帮助者、促进者。它的特点: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所学习“主题”。(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3)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本主题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及其作用,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应用。(4)自主学习设计:即设计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和协商。(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评价,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 要求。(7)强化练习设计:根据评价结果再为学生设计一套可供选择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2教学设计的分类整体(宏观)课程设计以地区性的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就是对一门课程或课程的某一学段进行整体设计,如:整个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或某个模块的总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教学环 境,总的教学策略和整体教学评价等等。就新课程而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删除),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局部(微观)单元教学设计(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对象)课时教学设计(以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3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整体(宏观)设计和局部(微观)设计。整体设计如课程设计(以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 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局部设计(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教学为 对象)、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以下所讲以局部教学设计为主。(1)前期分析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 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 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 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 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 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 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 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 难度,这个问题我会有专题来讲,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3)设计教学策略有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策 略。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媒体、 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如何组织与呈现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 行创造的最佳阶段。(4)设计评价策略什么是评价策略?教学有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需要验收。评价策略就是如何检测教学目标的 达成度。一节课有一节课的评价策略,一单元有一个单元的评价策略,一学期有一学期的评价策略。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这里可以列出以下几条:目标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问题解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评价性原则以下重点讲解,主体性与实践性(创新性),问题解决性及评价性。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得多么热闹, 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 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 动地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还是在老师不断的切屏和掌控之中,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时间都很有限,如何主动地去学?要培养 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采样率等 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数模转换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 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 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 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的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 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经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反映高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个 模块36 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学期上不到36 课时,就 是上足了36 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 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 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查阅,如一些范例、操作说明、技术支 持等。通过我六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总结中看到,这种方法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注:我 有专门的教学网站)。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 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 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 践。设计个人名片、呈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撰写“我有一个梦”等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 想象力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 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 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 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 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 计“制作个人名片”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名片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应用各种技术的样 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2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首先,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要选择好问题的主题。要选择和设计那些便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和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什么样的主题才是 学生真正感兴趣而又乐于去做的呢?应该是那些既应用了所学内容又有充分的创意空间,最终结果个性化 的主题。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外,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 等都是不错的主题。有些主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年”“远离网吧”“吸烟有害健康”则远离了学生生活其次,要设计问题。主题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全面化、具体化。这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 个难点。全面化就是把所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到所学的全部内容;具 体化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握不准内容的 深浅,同一个主题有的学生做的很复杂,有的学生做的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具体化设计上下功 夫,把要求详细准确的描述出来。案例 1:撰写自助游计划适合高中新课程“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两人一组撰写一份自助游计划。就自助游的衣、食、住、行、费用等进行规划,并从人文景观、自 然景观、风土人情、特产等方面对目的地进行介绍。内容要求:(1)目的地:至少包括三个旅游城市(范围:全球);(2)人数自定(至少两人);(3)交通工具及旅游时间自定;(4)包括日程安排、住宿安排、出行线路及交通工具、费用预算、需要预备的东西、目的地 介绍等;(5)标明信息来源;(6)要总结:在撰写计划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提示:撰写计划时要考虑获取哪些信息?信息的来源?对获取的信息如何选择?呈现方式要求:(1)呈现方式自选,可以是Word文档、演示文稿、网页或其他;(2)要有标题、作者信息、制作时间;(3)Word和网页8页以上,演示文稿15张以上;(4)分工明确,每一部分标明作者;(5)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如文字、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6)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图文声像并茂;【案例分析】该案例在内容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旅游地点,在组织、规划、 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上也对学生的规划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如果只有前面 的主题描述,那么一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大困难,二是学生做出的计划会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大。“内 容要求”把问题具体化了,同时把所学知识溶入其中。“呈现方式要求”则从技术和规范的角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就像盖房子一样,一些基本的关键要素一定要给出严格具体的要求,至于你将房子设计 成什么样子是你的创意。3评价原则既然教学是有目标的,那么目标是否达成就一定要评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时要坚持评价原则,设 计评价策略。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设计。学段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每节课的评价 则是过程性评价。但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课堂结束前或课堂其中对学生的 任务或作品进行个别展示与点评,或者让学生填写一张自评表或小组互评表,就是一节课的评价了。实际 上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第一,评价要放在课后。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特殊情况,不得已已经将 课后巩固放在课堂上,不可能再让评价挤占课堂时间。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课后要批作业。也是学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每个项目所“撰搏自助游计直比例。以划”评价量、具体要求学公L:a;i+IOI特Ifel设lit-Iwlffl 乡上 S严 -其Ifil第二,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这对一些学生是不公 平的。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逐一进行评价,并在下次上课前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真正让 过程性评价起到面向每一位同学的诊断、激励作用。四、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实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部分:前期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分析要学习的内容范围与深度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辨别学习内容的不同类型知识?还是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价直观第一步:列出课标中对相应内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二步:对课标内容的分析第一条: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实际上隐含了信息的概念,不知道信息为何物,如何说信息的特 征?第二条:实际上隐含的信息技术的含义。第三步:通读教材理出其中内容(教科版)(1)信息的概念(第 2 页旁批)(2)信息的基本特征(第34 页)(3)信息技术的概念(第 6 页)(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第 6 页)(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 710页)(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第 1011 页)第四步:得出学习内容(1)信息的概念(2)信息的特征(3)信息技术概念(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5)信息技术展望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课前的调查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如: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办法是:测试法与预估法“信息与信息技术”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高一学生都上过信息技术课,所以:(1)对信息的概念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2)对信息技术的概念也有一点模糊了解;(3)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4)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5)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经验;(6)只是对所学内容还缺少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3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就是要鉴定教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目标,并为其它环节做准备。 具体地说,就是结合教学实际环境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将要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找到他 们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信息与信息技术”学习需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4教学环境分析现有教学环境的分析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分析普通教室有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演示设备。信息技术专用教室:保证每人一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第二部分:确定教学目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个人对信息概念的理解;(2)叙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3)从多个角度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说说个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4)知道构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并说出他们的功能和作用;(5)结合实例说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信息特征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信息技术应用实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3)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建立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概念第三部分: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教学的组织策略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设计传递策略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选择教学方法第1课:信息及其特性教学策略抽象的概念需要再现抽象过程。需要大脑高度思维主要策略:设问。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思维。1. 信息从哪里来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引发和促进学生对信息概念的思考。师:信息从哪里来?生:“信息从网上来”“信息从报纸、广播、电视中来”等等。 师: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又从哪里来?生:记者采访的,写的,拍的。师:记者的信息从哪里来?生:从生活中来,从人们身边来。师:从生活和人们身边的什么地方来?举例说明。 生:比如战争就可以带来许多信息开战的原因、参战的对象、伤亡情况等等;比如教室 的墙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信息白色的(大多数情况下),材质比较坚硬,表面比较平等。这时,学生会列举出许多的例子:上课中有信息,打球、唱歌中产生着信息,教室的桌、椅、黑板都包含着信息,人脑也会产生许多信息,。1)战争、打球、2)墙、桌、椅、总结学生列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信息来自两个方面: 唱歌、上课等都是“事”,所以,信息来自各种事件,任何事件都产生着信息。步思考可以 法规、马克思主如法图1,产生信息的事物既可以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 主淫奉田相堂黑板等都是“物”,所以,信息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