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十大理论认识误区 杨作书 【专题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7388198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十大理论认识误区 杨作书 【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十大理论认识误区 杨作书 【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十大理论认识误区 杨作书 【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和开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十大理论认识误区杨作书【专题名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专 题 号】F13【复印期号】2007年01期【原文出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5期第2329页【作者简介】杨作书,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开展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400067【内容提要】在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有些看法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根本范畴。因此,坚持和开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假设干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以下范畴: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 键 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误区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底,是马克思赖以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最根本的依据;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正是有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正是由于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分析,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才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解释。劳动价值理论是商品生产一般的理论,它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它们共性在于以市场经济为根本经济体制,它揭示了市场经济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市场经济只要求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不问生产该商品的要素归谁所有。因此,它可以和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以及由它衍生的价值增值规律生产剩余价值并进行积累的规律。剩余价值也是中性的,既不姓“公,也不姓“私。价值以及价值增殖属生产关系,它们的规律从深度层次看,当然也表现生产力的运动,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价值规律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价值增殖规律是以生产力为手段到达正比增殖价值的规律。商品生产者不管姓“公姓“私,只要提高生产力,就能正比使投入的资金或资本保值和增殖;同时,他的产品个别价值反比下降,又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在优胜劣汰竞争中,还迫使其他生产者也必须提高生产力。资产阶级正是依靠这两条规律,“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社会主义更要利用这两条规律来促进生产力的开展,以充分表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劳动价值论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劳动价值理论不是在短期发挥作用的理论,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会发挥作用,而且是发挥全面作用,社会生产的效率提高,都只能按价值规律来办事。正因如此,中央提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与坚持,又要开展与创新。如果不继承与坚持,而是予以否认,就谈不上“深化认识与研究,因为“深化只能在原有根底上进一步深入认识与研究;反过来说,如果对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不结合现实予以开展,进行创新,而是搞教条主义和本本式的“坚持,也谈不上“深化认识与研究,是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义。那样的话,理论就会成为僵化的、脱离实际的无用的东西。二长期以来,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集中攻击的目标。1832年出版的一部阐述马尔萨斯原理的书公开叫嚣,劳动价值论“看来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因此它不幸给一些人提供了把柄,他们可以断言一切财产都属于工人阶级,别人所得的局部仿佛都是从工人阶级那里抢来的骗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二册,第63-64页。奥地利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公开宣言,他之所以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因为“这种为穷人说话的学说,最能吸引一般群众?资本与利息?中文版第322页。?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出版,这部科学巨著震撼了整个资产阶级学说,不到一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论?作出反响,明确提出要推翻马克思的全部结论,就必须从推翻劳动价值论开始。1868年7月4日,一个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成认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1868年7月4日?德国中央文学报?第28号,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353页美国的克拉克把要素价值论同资本主义存在的合理性直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会将劳动所生产的局部给予劳动者,将资本所生产的局部给予资本家。工人阶级如果明确他们创造的财富很少,但已全部归予他们,他们就不会想到革命。如果“剥削劳动的说法被证实,“每个正直的人都应当变成社会主义者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译本第2-3页。在我们国内有一些人还断言劳动价值论是导致极“左思想的根源。有位经济学家就这样说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展前景的估计和判断的失误,有其理论上的深刻原因。最主要的就在于作为马克思经济学根底的劳动价值论的偏颇,“劳动价值论的偏颇,是导致马克思经济分析的激进主义结论的最重要的理论原因,劳动价值论“极容易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极“左倾向。我们队伍中,长期存在的极“左思想的一个深层次来源正在这里。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在创立和开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来自国内外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贬低、歪曲、否认和攻击,他们先后编造了形形色色的价值“理论,诸如“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广义价值论、“利益价值论、“广义生产劳动价值论、“联合劳动价值论、“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劳动整体价值论、“三元价值论、“资源奉献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论、“社会劳动价值论、“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没有剥削论的劳动价值论等等。目前,在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国内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从大的框架来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坚持的前提下,进行探讨和开展,探讨深入与否是个认识问题;另一类是根本否认劳动价值论,这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钱津研究员认为:“将劳动只视为劳动主体的活动是与劳动整体性相悖的。割裂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统一的整体性,是不可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在理论上,不应将创造价值的劳动整体作用误认为劳动主体作用。价值创造必然是整体性的,即是劳动整体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含劳动主体作用,又包含劳动客体作用,决不只是劳动主体作用。他还认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禁区,谁要是与萨伊一样认定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值形成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谁就要被视为离经叛道,不管这是不是事实,如今,这一禁区已经被打破了?政治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311、315、316、320、321页北京大学的晏智杰教授1995年认为,劳动价值论将价值的创造只归结为活劳动,这同当代条件下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是很难吻合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运用范围十分狭窄,未能为市场经济的根本范畴价格提供坚实的根底。清华大学的蔡继明教授2000年认为,就不同的生产部门而言,比拟生产力特别高的部门的劳动同样起了自乘的劳动作用,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比具有社会平均比拟生产力水平的局部劳动会创造较多的价值;而比拟生产力又是由劳动因素和非劳动因素生产资料的性质和规模,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自然资源的性质、质量、数量及垄断程度等等共同决定的,即非劳动因素参与价值创造。南开大学的谷书堂教授1989年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规定,本身就已经确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生产力具有多种形态: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同样还可有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和劳动自身的生产力。所以只要明确了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具体规定,而价值量又只是社会财富的计量单位或符号,说社会必要劳动创造价值与说劳动自身的生产力与劳动的资本生产力以及劳动的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都是符合劳动价值论的。这些学者的奇谈怪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否认活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马克思本人认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否认活劳动价值论,放弃价值概念本身,“也就是放弃科学认识在这个领域内的一切可能性,“这样一来,政治经济学就失去任何合理的根底了?资本论?第3卷,第882、167页。我们的一些学者,为什么会死死抱着萨伊的观点不放,否认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呢?根源在于他们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一些根本范畴。我们坚持和开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务必走出以下十大理论认识误区:第一,不能将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与哲学或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混淆起来从哲学上讲,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或意义。一个事物由于某种性能能够满足某个主体的需要,或者对某个主体具有积极意义,对这个主体来说,这个事物就是有价值的。日常生活中大体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劳动价值论不是关于劳动的价值的理论,而是劳动创造价值或价值来源于劳动的理论。就是说,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有特殊含义,有一个边界,这个特殊含义和边界就是专指商品中的价值,或者说关于活劳动创造的市场交换的商品价值,而不是别的什么价值。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要经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阶段,只有商品经济这个漫长的经济形态,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才存在商品价值。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不同商品赖以相互交换的根底,它不是物的自然属性对人的效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二,不能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混淆起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过程是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生产关系。使用价值的源泉不止是劳动。正如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们劳动力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社会生产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劳动对象,而且提供生产场所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决定着许多门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影响产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特别是对农业和根底产业的影响最明显。正因如此,马克思赞同威廉配策的说法:“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提出:“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人在生产上只能和自然一道来进行工作,那就是,只能改变各种物质的形态。不只如此,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他也要不断由各种自然力得到支持?资本论?第1卷第14页。可见,从使用价值生产来说,只有劳动是生产不出物质产品的,物质产品生产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的结合,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而价值的唯一源泉只能是一般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凝结在一定的使用价值之中,就形成商品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机器所代替的劳动,而是在机器生产的根底上所使用的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00页资本家的幸运正是在于他能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资本论?第1卷,第190页而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创造的关系是:价值的创造需要同物质财富的创造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的结果,也就是说,价值的创造需要物质手段的帮助;价值的创造需要活劳动的吸收器或凝结活劳动的载体;价值的创造需要表达在对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上。第三,不能将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相混淆劳动过程是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价值形成过程是消耗劳动的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如果只进行到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价值这一点,那就是纯粹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这一点以上,那就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局部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可见,要素价值论者说什么雇佣工人的劳动只创造了自己的工资,纯属狡辩。马克思说:“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页劳动价值论不能离开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是说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创造商品的价值包含两局部:一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补偿劳动者花费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工资局部;另一局部就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发生、开展到灭亡的必然规律性,就是从生产到占有剩余价值这一点开始的,剩余价值反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投资者拿去了,投资者越来越富有,他们把剩余价值不断投入再生产,积累起来成为资本家的财产,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出现一个少数的资产阶级与多数的无产阶级之间不平等与对立,这一对立是资本主义中最根底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也存在剩余价值,这是劳动者幸福的源泉。在实践中,如果不给劳动者分享剩余价值或利润,劳动者就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国有企业为什么办不好?我们的改革为什么受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的创造者并不都是价值的拥有者或享受者,使一些人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非法暴富,扭曲了人们的利益关系,违背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利益关系。第四,不能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相混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工人的平均技术熟练程度,科学的开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这就是说,生产力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生产力上下取决于多个变量。科学、技术、知识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而不是决定价值的因素。科学、技术、知识属于生产资料或物化劳动的范畴,或者说,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是根本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活劳动。换言之,科学、技术、知识往往是内化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活劳动之中的,内化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属于物化劳动,是死劳动,它是存在于空间中的、过去的劳动,科学、技术、知识含量再高的先进机器设备,它们仍是不变资本,它们只能以其实物形态参加劳动过程,但不参加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过程,它们自身的价值也只是由生产它们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内化在活劳动中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活劳动的范畴。能够直接创造价值,事实上,知识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脑力劳动或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创造更多价值。科学、技术、知识不能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只能表达在或物化在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上才能参与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在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分别作用于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使高素质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物的因素的结合,以形成新的生产力进入劳动过程。决定价值的因素那么只是一个,就是一般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也就是抽象劳动或活劳动。价值生产函数是一个一元函数,价值大小只取决于劳动这一个变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正确的,但要把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财富中的作用同它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区分开来。如果认为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知识与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就陷入二元论或多元论的价值论。第五,不能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混淆起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涵义作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单纯劳动过程考察,但凡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自然经济中,只生产物质产品不生产价值的劳动,是最初定义的生产劳动。第二层次,是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但凡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他认为该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种“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参加商品生产的劳动这里所说的生产,包括商品从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9页第三层次,是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考察,生产劳动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所以生产剩余价值要以生产使用价值为前提。我们必须明确,不发生商品价值关系的劳动,无论多么必要,也不创造价值,只有生产性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对生产劳动的理解既不能认为只有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算是生产劳动,也不能认为生产劳动就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分析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劳动过程时,他考察的是生产劳动一般。而在对特定的社会形态进行考察时,“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意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5页因此,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特殊,即与特定的历史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劳动。这时,不仅要考虑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还要考虑到脑力劳动的消耗。所以,从生产力开展角度看,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开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当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就必然扩大。“不仅那些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就是那些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职能就够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56页这就是说,生产工人只是总体工人的一局部,他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劳动无疑是生产劳动;总体工人中的其他局部,他们“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某一职能,他们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脑力劳动的消耗,只要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就是生产劳动。从特殊的规定性即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就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效劳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556页可见,只有生产剩余价值或为生产剩余价值效劳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马克思从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角度对生产劳动所作的关于直接或间接的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的分析,正是衡量一种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的准那么。管理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必须按照马克思关于“总体工人的思维行程来认识管理劳动的性质。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一个生产过程是要由许多的劳动者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00101页因此,商品价值的创造也必然由许多劳动者即“总体工人的劳动共同来完成,管理人员在这一生产过程链条上从事管理职能的劳动一旦凝结在商品中,无疑就构成了生产劳动的重要局部,作为生产劳动的管理劳动创造商品价值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劳动只有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时才是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同样,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它是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私营企业主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的管理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必然是生产劳动,也创造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分析思路对理解第三产业的劳动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包括众多部门,分析这众多部门的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生产劳动的界定准那么并不是物质生产领域或非物质生产领域,而是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第三产业中除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质供给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货物运输公认为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均列入非物质生产领域。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不对第三产业作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区分,只要间接地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间接到什么程度,就是看其劳动是否能够凝结在商品中。间接到什么范围,是和时代开展的要求、和生产力开展的总水平相适应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5页。其次,对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劳动要作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部门的劳动也应如此。在?资本论?第2卷考察资本的循环中,马克思从对生产劳动的抽象分析进入了对资本流通过程中的劳动性质的具体分析。他认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如商品的买卖、保管、运输等等。商品的买和卖劳动“只是指同一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和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只是指一种状态变化,价值不发生任何量上的变化。“这种劳动对于作为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即对于包含着流通或被包含在流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因素,但它同比方说燃烧一种生热用的材料时花费的劳动一样,这种燃烧劳动,虽然是燃烧过程的一个必要的因素,但并不生热,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46、147页保管、运输的劳动那么不同,它们虽然不生产使用价值,但它们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生产性质只是被流通的形式掩盖起来了。保管劳动使商品资本形成储藏状态,是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新资本或追加资本得以使用的条件;运输劳动使商品变更场所或移位,是社会劳动的物质变换的要求,“对资本家来说,它们可以起创造价值的作用,成为他的商品出售价格的一种加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4页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部门的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可以把其效劳对象作为界定准那么,即为物质产品生产效劳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为人们生活效劳的劳动那么是非生产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必然创造商品的价值,作为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商品的价值。最后,第三产业中的生产劳动主要生产的是效劳或劳务产品。马克思说:“效劳这个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效劳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效劳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效劳的。他还强调提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效劳形式存在的消费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第435、160页效劳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非实物性。它是一种在活动形式上提供的,不能离开效劳劳动者单独存在的、不采取实物形式的特殊使用价值非实物使用价值。它具有不可触摸性、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非贮存性,非移动性,再生产的严格被制约性,劳动产物的必然性。第三产业中的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凝结在哪里,应当说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中,因为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不是物品,而是使用价值;非实物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总之,但凡直接或间接生产物质商品,文化商品和劳务产品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效劳的劳动,并将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其中包括管理劳动、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第六,不能将价值与价格混淆起来早在1896年,庞巴维克就断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否认了第一卷,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理论同价值论是不可调和的。“马克思的体系同事实毫不相干,他的体系建立在比形式辩论还不稳固的根底上斯威齐编:?卡尔马克思和他的体系的终结?,1949年英文版,第89页、第19页。亚当斯密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社会原始不兴旺形态即简单商品生产;萨缪尔森说: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历史萌芽时的伊甸乐园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17页;国内也有人断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物物交换等等,从根本上否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各种类型商品生产的普通适用性。这些颠倒是非的奇谈怪论源于对价值与价格的混淆。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不是一回事。价值实现实际上是价格的问题。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普遍适用性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和供给需求理论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根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供求关系,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无法理解价格的长远趋势,价格的长远趋势归根结底还是决定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量的变化。因此,马克思一再强调:“生产价格的变化显然总是要由商品的实际的价值变动来说明,也就是说,要由生产商品的必需的劳动时间总和的变动来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86页。事实上,利润率取决剩余价值率、预付资本总量、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等因素,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乃是资本家之间竞争,使得不同生产部门中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 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页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以及在较早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使市场价格围绕社会价值即由有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在比拟兴旺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竞争导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有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即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当社会分工开展到超越国家界限形成国际分工而出现了世界市场之后,在国际交换中,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不是某一国的市场价格,而是国际价格。国际价格随供求的变化,围绕国际价值上下波动。而国际价值不取决于某一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由世界市场上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05页。无论价格是围绕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或国际价值上下波动,还是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都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此,马克思说:“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开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那么需要资本主义的开展到达一定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97-199页。对此,曼德尔说:“根据马克思的计算,利润率的平均促成了先前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其规模需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一旦放弃了这个标准,放弃了生产价格的总和必定等于价值总和这一观点,那么就只好从供求的波动来推论利润的总量了。尽管推论得头头是道,价格却只在虚空中摆动,因为它失掉了预先确定的固定的轴心。在科学领域内任何不考虑理论性问题终究是要吃亏的。这里已经充分证明了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构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经济学说的益处曼德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册,第253-254页。第七,不能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混淆起来在商品生产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并将所有消耗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旧价值即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这个旧价值是过去的活劳动的凝结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去;抽象劳动那么创造新价值。也就是说,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活劳动,一种是死劳动,即物化劳动。所谓活劳动,即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所谓死劳动或物化劳动,即凝结在生产资料中,表达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劳动者借助生产资料进行劳动,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生产出新产品,这个新产品就是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劳动过程结束,劳动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的形式,凝结在产品当中,所以称为物化劳动。劳动物化后,表现为新产品。这种新产品,又分为两类:一类当作生活资料供人们消费;一类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劳动过程,成为劳动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由于这种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变成一种新产品,离开活劳动,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东西,所以生产资料又称为过去的劳动或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劳动力即活劳动,是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产品,或者说创造出新价值。死劳动即生产资料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马克思说:“像不变资本的任何其他组成局部一样,机器不创造价值,但它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资本论?第1卷,第421页活劳动又怎样创造新价值,死劳动又怎样转移自身的价值呢?马克思的下面这段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说明,他说:“工人把一定量的劳动撇开他的劳动所具有特定内容、目的和技术性质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是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成了产品价值的组成局部,例如棉花和纱锭的价值,包含在棉纱的价值中。可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于转移到产品上面被保存下来的,这种转移是在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时产生的,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它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然而是怎样实现呢?工人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劳动两次,一次由自己的劳动把价值加到棉花上,另一次保存棉花的旧价值,或者说,他把加工的棉花和使用的纱锭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棉纱上,他只是由于加进了新价值,保存了旧价值。但是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旧价值保存在产品中,是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只劳动一次,因此很明显,这种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25页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批判地说明了的,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是根本不了解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以及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总是把表达在价值上的劳动和表达在使用价值上的劳动混为一谈而陷入了理论的混乱。第八,不能将“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混淆起来“价值创造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增价值的创造,劳动创造价值指的是活劳动形成的新价值,亦即是在生产商品的时间过程中所消耗的活劳动,是为商品新增的价值。劳动力的支出除了能保存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之外,还会创造新的价值。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高于资本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正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价值组成是指商品的价值由哪几个局部组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即c+v+m三局部组成。c只参加劳动过程而不参加价值增殖过程。因为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是死劳动,它是存在于空间中的、过去的劳动,它以实物形态参加劳动过程,但不参加价值增殖过程,尽管它的实物形态是商品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之一。其价值只是由生产它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当人们使用具有价值的生产资料生产某种商品时,它自身的旧价值是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价值创造只与商品价值组成中的v+m有关。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共同组成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共同创造价值。所以,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局部中的不变资本,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它只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在商品价值组成中,只有v+m才是活劳动的消耗新增的价值。第九,不能将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混淆起来价值富于财富即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价值是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价值中不包含一个使用价值原子,只包含劳动。马克思说:“不管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使用价值即财富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56页一切产品归根到底都是由劳动和自然力两种要素相结合而成的。根据马克思的财富论,生产力越落后,劳动生产率越低,在构成财富的两个因素即劳动与自然力中,劳动作为源泉之一的作用越大;而生产力越兴旺,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的作用就越少。所以,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开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指固定资本即物化的科学生产力引者注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的都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他又说:“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同时,“劳动者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7、218页。总之,财富论研究的是生产要素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主要揭示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物之间的关系;劳动价值论研究的那么是抽象劳动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揭示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富论的根本内容适用于人类各个社会;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原那么仅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第十,不能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混淆起来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一回事。价值创造是研究生产领域中价值是怎样创造的,要说明的是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分配是研究分配领域中价值怎样在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配,要说明的是按什么原那么进行分配的问题。价值创造的理论适用于任何社会商品生产和分析;而价值分配的理论是与特殊的社会经济性质相联系的,没有适用于任何社会经济形态的分配理论。价值分配的依据是劳动付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或者说按要素分配实质是按要素的产权或要素所有权分配。关于产权和分配的关系,马克思有着非常丰富、全面和系统的理论。马克思提出:“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使他们的所有者有权占有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局部,可是它们并不因此成为它们所有者占有的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第74-75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奉献率无关。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奉献率等于100%,如果按奉献率分配,劳动者应当获得全部新创造的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雇佣工人只能获得新创造价值的一局部,即等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资本和土地不创造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和土地在创造价值中的奉献率等于零,可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家获得利息或股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职能资本家获得企业主收入即企业利润。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都有利益索取权。索取权就是由资本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决定的,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企业主收入或企业利润是资本所有权、使用权或支配权的实现形式。利息、地租、企业利润的实质都是雇佣工人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收入分配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那么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说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按劳分配的理论和现实根底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存在;劳动者成为生产和产品的主人;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主要还是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没有内在联系。至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的方式,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主要是由于要素所有权的存在和要素所有者物质利益的存在。按劳分配在价值形式上局限在v的范围内。因此,劳动力所有者凭借劳动力的所有权和劳动投入参与分配,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参与分配,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获得地租。按生产要素分配,说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形式,在价值形式上,既包括v的分配,也包括m的分配。但要素所有者参加分配,这并不意味着对劳动价值论的否认,因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虽然认为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认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建立在严格的定义和一系列严密的假定前提根底上的宏大理论体系,在任何一个环节放弃或无视了其中应有的假设前提,都将会导致劳动价值论难以贯彻到底。我们要继承和开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首先要通读马克思原著,读懂马克思原著,尊重马克思的原话原意。他怎么说的就怎么说,不要夸张虚褒,也不要回避遮掩,不能随心所欲,穿凿附会,断章取义,更不要肆意扭曲改造。我们要继承和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内容是什么?那就是价值源泉及这源泉的唯一性、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表现形式、主要作用等等。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开展,必须是在继承和坚持其科学内核根底上的开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价值论,主要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要进一步研究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在形态上有哪些变化,它的范围怎样扩大,其组成有何变动,在这些新出现的因素影响下,价值决定出现哪些特点;要进一步研究劳动主体队伍的多元性、生产性劳动的广泛性、人类活劳动的形式多样性和高能性,劳动价值量计算具有复杂性,劳动价值的形成具有国际性、劳动价值的载体具有非物质性;要进一步研究劳动价值论的真谛在于揭示劳动的本质,揭示其对社会及其对人自身开展所起的至高无上的作用,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反对对劳动者的剥削,倡导人类全面解放和开展;要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和现代化社会开展中的精神劳动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民营经济不断壮大而出现的企业家管理劳动或资本劳动化、劳动资本化问题以及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及其收入、报酬问题。我们决不能在活劳动以外去“发现新的决定价值的因素,不能将物化劳动塞进创造价值的劳动中。我们必需明确,在新的形势下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构成和形式在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开展所决定的,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都是一样的;就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言,它作为人类无差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消耗或支出,既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开展而发生变化,也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