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宋明理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364333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节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节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 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4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5.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用用圉園國回用心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 东汉末年,儒学的被严重削弱。(2) 魏晋时期,和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1) 唐代和提出复兴儒学,其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 北宋士大夫们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他们推崇“”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在北宋新儒学思想家们的努力下,研习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孕育而生。 深层点拨佛教、道教的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危机,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 。(1) 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 邵雍重新排列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 一派。2.理学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其核心是“ ,形成了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在的基础上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一种哲学,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深层点拨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成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学 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1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北宋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探问题材料 右图为明朝丁云鹏的三教图。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集于一 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的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明)丁云鹏绘三教图(1) 图片反映的潮流是(2) 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规律总结列表区分儒学两次融合与发展董仲舒新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观点程朱理学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课堂检测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2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家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 3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宋代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张载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第二课时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理学集大成者2主张(1) 理气论:主张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2) 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 泉。仁的境界与佛老境界最大不同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 方法论:,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至善的目的。(4)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正君心。(5) 存天理,。3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4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深度点拨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理”或“天理”。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 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本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的基本特征(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1)主张:核心思想是,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主张“”,即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2)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4意义: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深度点拨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 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人们奋 发励志。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点?(优化探究第9 页)探问题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 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 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 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1)材料一反映了朱熹的什么基本主张?朱熹提出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3) 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规律总结歌诀记忆二程和朱熹思想 “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注: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主题三 宋明理学 对儒学的新发展与影响1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新”在哪里?“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 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 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 宋明理学的评价及认识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 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 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1)积极: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 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 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 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 消极:维护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 旧的观念、重利轻义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3) 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课时检测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 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4. 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 骗性 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B.C.D.5.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 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 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7.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中,有一段话:“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 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8.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在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9.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0.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李贽D.王守仁11. 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右图是少林寺内的一座碑刻拓片,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图”的人物。这个 人物,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边就是道教圣人老子侧像;若遮住另一边,右边则是儒教圣人孔子侧像。混元三教九流图赞材料二 右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朱子语类的书影。该书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 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66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 卷,即今通行本朱子 语类。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现在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 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 年)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材料二 右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朱子语类的书影。该书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 定四年(1263 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66 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 卷,即今通行本朱子 语类。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现在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 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 年)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朱子语类为什么会受到长久而广泛的重视呢?(3)王守仁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实质一样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