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736433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选题练一一强化训练规范(2021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段考)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现,该 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据此完成 1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 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缩短 花期末期延迟 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 ) 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物幄期类型始期变化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O.37- 2.4 出花雷期-0.84+-0.1S+花期-1.47*+1.25+*结果期-0.42果后莒养期+0.37-5.74*枯黄期W.E9*-3.00*生长期+O.37*-4.58+*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护表示差异昼著“碎表示差异极显著1. 1936年-2015年期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A. 变湿B.变干C.变暖D.变冷2. 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消失不见,说明气 温升高,所以影响该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变暖。故本题选择C。第2题,从图示 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 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 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 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 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本题选择D。【答案】1. C 2. D(2021 江西省会昌中学模拟)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 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读表,完成35各题。B. 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B. 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C. 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D. 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5. 该植被类型可能分布在( )A. 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解析】第3题,表中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始期提前0.37天,末期延迟了4.58天,整个生 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都提前了;花期末期提前,花期缩短。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展叶和开花的提前,植被成熟期延迟,增加了受冻害的可能性,物候变化不同 步,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相互间脱节。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应 分布在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海拔低是温带气候,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江南丘陵纬度较低, 是亚热带气候。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热量增加,矮蒿草甸植被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营 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提前;花期末期提前。选D正确。第5题,气候变暖,温度升高,植物展 叶和开花的提前,植被成熟期延迟,增加了受冻害的可能性,A、B错;矮蒿草物候变化, 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有的提前有的延迟,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C正确;物候变化不 同步,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增强了物种淘汰、灭亡速度,D错。选C正确。15. 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应分布在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江 南丘陵都没有高寒区。选C正确。【答案】3. D 4. C 5. C(2021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第一次月考)2019年1月以来,吉林省少雨雪,几乎无积雪覆盖,且出现最暖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T1.3C,较常年高4.3C,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下 表为2019年1月吉林省各州市平均气温、距常年平均值及高温排位。据此完成下面67 题。A.1月份各市州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T3.2CB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05.2CC. 长春、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D. 吉林市平均气温为-11.8C,在各州、市中距平均值最高,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7.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吉林省某些地区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不断加剧,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太阳辐射减弱D.降雪减少、雪期推后【解析】第6题,据表格可知,1月份各市州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C,吉林省 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高3.05.2C,吉林、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 极值,故选Do第7题,由于全球变暖,吉林省各地区降雪减少且雪期推后、缩短,会导致 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D正确。【答案】6. D 7. D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 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据此回答89题。5 700山口40037o20*E37 22f E图年l*川大1権醐 一4 200AH (m)例 2003年施川椎 ”00上峰岛圏聲8. 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主 要原因有(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植被大量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A. B. C. D. 9.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是 (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1月份O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D.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变暖这 一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的成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毁林导致植被的大量 减少,消耗的二氧化碳减少,选Bo氟氯烃的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空洞,硫氧化物和氮氧 化物的大量排放是导致酸雨的成因。第9题,本题涉及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舟山渔场比 渤海湾纬度低,随着变暖,渤海湾可能会出现舟山渔场鱼种;日本本州岛樱花提前开放;我 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据此选Co 【答案】8. B 9. C(2021 云南省昆明一模)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011题。温室 气体浓度(mg/m3)增率年长(%)生存期奔)温室效应强度(CO2 = 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 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 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O0.000290.000310.25120270610. 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0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 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 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 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 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11. 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 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 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 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解析】第10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 暖的“贡献”最大。第11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10.D11.B12. (2021 江西上饶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瘟疫的流行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瘟疫高发期与气候、灾害的 关系,有助于人们科学地认识瘟疫。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区,也是古代瘟疫 的多发区。资料显示,从公元1 世纪到1980年的近2000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发生过上百次 瘟疫。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为从公元1 世纪到1980年的近2000年间黄河中游瘟疫发生 频率统计、我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距平、陕西北部和关中地区早涝灾害频率。瘟/次20 :15 F10 ?Jjli1 亠dill ilili nilISO 36Q討072010BO 1260H40IBM tWO 年图_ 公元1世纟已到1加0年黄河中游瘟疫发生频率统计aniqiI* w0 LKfl 360WO 10012601620 IfOO 冈的年图二我国东吉陰半年平均温度B目平巨平/匸圏三陕西北霸关中地区旱涝灾害频率(1)根据图二,指出从公元 1 世纪到 1980 年 的近 2000 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候的变 化特征并推测可能原因。(2)简要分析黄河中游瘟疫、旱涝灾害与我国东部冬半年气候变化的关系。(3)说明气候冷暖变化对瘟疫的发生与流行的影响。【解析】第(1)题,近2000 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候的变化特征是:气候大致呈现 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的特征。原因是:受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环流异常(或厄尔尼诺、 拉尼娜等),火山活动影响等。第(2)题,黄河中游瘟疫、旱涝灾害与我国东部冬半年气 候变化的关系表现在:无论是温暖期还是寒冷期,均有瘟疫和旱涝灾害发生。旱涝灾害的高 发期,环境恶化,同时也是瘟疫高发期。特别是近六百多年来(明清时期或者13681912 年),正是气候的寒冷时期,旱涝灾害和瘟疫发生频率都很高。第(3)题,气候冷暖变化 对瘟疫的发生与流行的影响是:气候冷暖变化为病菌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会影响人类 身体健康,降低其免疫力;会导致灾害频发,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引发饥荒(影响人的免疫 力);灾害增多会引发人口的流动,进而加快瘟疫的传播;气候变化和灾害会引起环境变化 和生态失衡,为某些携带病菌的动物的异常繁殖提供了条件,加剧了瘟疫的发生和流行。 【答案】(1)气候大致呈现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的特征。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环流 异常(或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火山活动等。(2)无论是温暖期还是寒冷期,均有瘟疫和旱涝灾害发生。旱涝灾害的高发期,环境恶化, 同时也是瘟疫高发期。特别是近六百多年来(明清时期或者 13681912 年),正是气候的 寒冷时期,旱涝灾害和瘟疫发生频率都很高。(3)气候冷暖变化为病菌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降低其免疫力; 会导致灾害频发,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引发饥荒(影响人的免疫力);灾害增多会引发人口 的流动,进而加快瘟疫的传播;气候变化和灾害会引起环境变化和生态失衡,为某些携带病 菌的动物的异常繁殖提供了条件,加剧了瘟疫的发生和流行。13. (2021 河南驻马店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的海湾,其南部多海拔 500 米以下的冰碛山地。 该海湾水温较低,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数量众多,径流量较大。左图 为哈得孙湾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海冰消融时到陆地 采食果实充饥。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哈得孙湾拍摄的北极熊照片。近年来,该地北极熊数 量下降了约 1/4。90n可流H.沼澤SO湖泊乏3:r:叫坯;:|曰加:1血i ZT-iil n : 鼬诚矇迤翅眇 罷竺;:匚 j.: :i.ijMT7Cr-r_ i:7d H=航i |匸审咄冠口袒匚 隠:必二出L.I 1FI U.l-7; 3riz;riF.i- 电1减:i I I Li ie.i CZI瘪洋(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的形成原因。(2)请推测北极熊照片拍摄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3)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哈得孙湾地区北极熊数量减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参与的应是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水 汽输送、降水与径流四个基本环节。沼泽是指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 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因此沼泽应发 育在“来水”多、“去水”少的地区,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哈德孙湾南部 沿岸邻近海洋,水汽充足,降水丰富;哈德孙湾南岸河流冬季结冰,多从南向北流,初冬、 初春有凌汛现象,因此“来水”多。当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地表水蒸发较弱且难 以下渗;地形低平、排水不畅,因此当地“去水”少。第(2)题,图示区域纬度高,气温 低,夏季较为温暖,海冰消融,地表植物茂盛,食物较多;海冰消融,北极熊借助海冰到陆 地的平台开放且较多,北极熊到陆地觅食较多。图示照片有茂盛的草本,且有海冰,应该是 夏季。第(3)题,根据材料,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栖息及捕食海豹,海冰消融时到陆地 采食果实充饥”可知,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多,海冰存在时间变短,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 食海豹的时间减少,食物缺乏,北极熊饿死;海冰面积减少,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喜 欢寒流环境,气候变暖,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答案】(1)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 排水不畅;初冬、初春有凌汛现象,地表积水增加。(2)夏季。理由:地表植物茂盛;海冰消融,北极熊到陆地觅食。 (3)气候变暖,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时间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北极熊 栖息地减少;气候变暧,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